第68章 第一堂課
命運中轉站之特殊學校的特工 作者:秋以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五十七天。
早上起來,跑完晨跑,洛天河他們就被袁教官帶去教室裏坐好,其他安排在上午上文化課的學生也都到了教室裏。
至此,操場上僅僅剩下一半的學生了。
一個老師負責三個班級的課,在沒有輪到天河的班級上課的時候,他們被安排在教室裏預習。
沒有教官和老師的教室顯得輕鬆不少,但他們依然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而因為這樣的安排,他們則是多出來了下課時間。當然,在明德學校內,即便是下課時間也要注意言行。
第二段課就是天河的班上了,上課時間到後,顧欽行拿著書和教鞭走了進來,嚴肅的環視了一圈班上的學生。
“我是你們的文化課老師,顧欽行。”顧欽行用教鞭狠狠的拍了一下沒怎麽用過的黑板。
“我就不多說了,會在我們學校,說明你們都是社會的渣滓。你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改變,反省!”顧欽行皺眉看著底下的學生,從他們身上探查著有什麽不合規地方。
“從今天開始,你們都要接受文化的熏陶!你們會發現你們的思想有多麽的令人不齒。哼,都長這麽大了,才開始學習明辨是非的知識,你們真應該感到慚愧!”
“多說這些廢話也不會讓你們有半點長進,都把教材翻開。”顧欽行皺著眉頭把教材翻開,“第一章,孝感動天。”
顧欽行轉身用粉筆把“孝感動天”這四個字寫在黑板上,不得不說這裏的秩序性很好,沒有一個人在他轉身的時候交頭接耳。
“古時的三聖王,堯舜禹,圍繞他們的,離不開一個字:孝!孝感動天更是舜的感人事跡。
舜自幼失去了母親,很快有了繼母,繼母生下了他的異母弟弟。他的父親十分聽他繼母的話,一直虐待他,甚至想害死他。但他沒有絲毫埋怨,依然孝順他的繼母和弟弟。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大象和鳥幫他耕田除草,進而更是因為他的孝行,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了他,更是享有當今聖王的稱號。”
顧欽行把這個故事說完,拿著教鞭走下了講台,對著第一排的桌子一教鞭拍下去。坐在這個座位的馮書宇立馬站了起來。
“你,說說你從舜帝的事跡中有什麽感悟。”顧欽行指了指馮書宇。
“即使父母對我們不好,我們也要孝順父母……”馮書宇略帶疑惑,不自信的提煉了一句剛剛事跡中的中心思想。
啪的一下,一教鞭抽在馮書宇的胳膊上。“這麽感人的故事,你的感悟竟然如此片麵!思想果然汙穢,簡直無藥可救!滾出去站著!”
其他的學生此時不禁緊張了起來,馮書宇拿著那本書應了一聲是便站出了教室,看的出來這都是所謂的在這個學校培養的規矩。
“下一個!”顧欽行點了一下坐在馮書宇後麵的楊正的桌子。“你來說說,對於舜帝的事跡,你有什麽感悟?”
“隻要孝敬父母,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嘉獎……”楊正換了一個角度,不太確定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逐利!你這樣的人最讓人看不起!能感動天地的偉大的孝道,放到你嘴裏就成了這麽做有好處?”顧欽行又一教鞭同樣抽在他的胳膊上。“敗類!你也滾出去好好反思!”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上完課要寫感悟,我會一個個的看。感悟不過關的全部重寫!”顧欽行沒有點楊正後麵緊張的瑟瑟發抖的同學,而是往更後麵的方向走去……
而在樓上的教室,施才齊所在的班級,周老師穿了一身板板正正的衣服,頭發打理的一絲不苟,帶著自信的笑容站在講台上。“我看我們班都是男生,應該就不用我自我介紹了吧。”
底下的學生看著衣冠整齊的周老師,實話說竟覺得有些陌生。
“翻開課本,學校要求教學進度統一,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章,孝感動天。”周老師一邊說一邊自己翻開課本,“舜自幼失去了母親,很快有了繼母,但是因為他孝順他的繼母和弟弟。孝行感動了天,大象和鳥幫他耕田除草,進而更是因為他的孝行,成為了三聖皇之一。”
底下的學生也都翻開課本,等著周老師講課。
“你們的課本上是這麽寫的對吧?簡直一派胡言!”令其他學生沒想到的,周老師把這本書合上,扔在講台上。
“這裏麵的舜,是他的諡號,因國名虞,故稱虞舜。虞舜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他找了繼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象。然後就是常見的橋段,他的繼母和新弟弟虐待他和他父親,然後他父親虐待他。呃……這個關係有點複雜。”周老師麵向講台,用粉筆畫了一個關係圖,大概是示意虞舜在家裏屬於食物鏈底端。
“然後他繼續孝順他的父親,繼母,弟弟,鄰裏鄉親知道了,對他就是一通誇啊。雖然不幫他,但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啊,名氣越傳越大,在唐堯要選繼承人的時候,恰好傳到了唐堯的耳朵裏。”
周老師走下講台,離學生更近一些。“於是唐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
“兩個女兒?”一個男生插話問道。
“對,他有兩個妻子,娥皇女英,娥皇是一個,女英是一個。”周老師對那個插話的男生笑了笑。“這個先放一放,過會還會提到。”
“唐堯不光把兩個女兒嫁給他,還給他賞賜了不少東西,於是他的繼母和弟弟象就惦記上了,想了很多種辦法弄死他。讓他去補柴房房頂,拆房著火了,讓他去挖井,挖著挖著被人填土埋了。不過他都奇跡般的生還了,有種說法是娥皇女英幫了他,有種說法是他自己挖了個地道出去了。”周老師繼續講。
“之後他的繼母和弟弟象開始開開心心的分他的財產,分著分著發現他還沒死,於是他弟弟象隻好對他說,你是不知道我有多想你,我想你想的哭不出來隻能笑了。”周老師走到施才齊坐著的位置,用手指點了一下施才齊的桌子。“那句話怎麽說的?”
施才齊站起來搖頭晃腦的迴答道:“我思舜正鬱陶。”
“不錯。”周老師點頭讚賞。“之後虞舜依然孝順父母,善待弟弟,甚至更加小心謹慎。於是唐堯就把位置傳給了他。”
“儒家講求孝道,所以虞舜的事跡在儒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曾經揣測過,如果虞舜的父親因為殺了人而被判死刑,他會把他的父親關進大牢,然後再以私人身份劫獄,帶他的父親歸隱山林。”
“這未免也太繞彎子了,我也很難說這到底算不算是忠孝兩全。”周老師說到這搖搖頭。
“把書翻到後麵的篇章,也有娥皇女英的故事,我們一起講。”周老師翻了翻書,“娥皇女英的故事在七十八頁。”
“娥皇女英,虞舜的兩個妻子。虞舜去南方巡視時,死在了蒼梧,娥皇女英出去找他,結果得知他死了。於是二人抱竹痛哭,哭到眼睛都出血了,最後淚盡而死。”周老師合上書。“也有種說法是她們悲痛欲絕,痛哭後投河自盡。”
“明顯第一種說法神話太多了,越是久遠的故事就越容易因為改變和流傳變得具有神話色彩,這方麵我建議大家理性看待。”周老師笑笑,“現在大家在這個故事裏都發現了什麽問題,有什麽疑問,都提出來一起討論吧。”
“周老師,舜孝順父親我可以理解,他的繼母和他毫無血緣關係,並且天天虐待他,他為什麽還要孝順繼母呢?”坐在施才齊前麵的學生問道。
“嗯,很好。還有嗎?”周老師點點頭,看向其他學生。
“周老師,我的問題和剛剛同學的差不多,為什麽他孝敬繼母的事情被廣為流傳,還能因此被禪讓王位呢?”
周老師迴答道:“有傳說當時虞舜聲望很高,基本上已經是無冕之王,禪讓無非就是走個形式,始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問題的另一個部分我們一會再說,”
“老師,堯為什麽要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他?”
“從漫長的曆史長河看,堯舜所在時期,屬於一夫多妻製的早期,那時的一夫多妻製,基本都是姐妹同嫁。而虞舜後來學著堯的樣子,也把兩個女兒嫁給了禹,這個在這本破書上沒有提到。哦對了,當時象還想著把舜害死之後繼承他的兩個妻子,這就是兄弟同妻的傳統。”周老師繼續說道:“唐堯的本意是將兩個女兒嫁給虞舜,借以觀察虞舜的品行。但實際上基本都是娥皇女英在幫助虞舜。”
“根據娥皇女英的傳說,她們二人在得知虞舜的繼母和弟弟要謀殺舜,但是又覺得告訴舜打小報告,有破壞和諧家庭之嫌,隻好從中幫他布局逃脫。”周老師說到這看了看其他的學生。“很奇怪,對吧?”
“有沒有人好奇為什麽舜的父親是個盲人,他的繼母很嫌棄他的父親沒有能力,但依然和他在一起,甚至生下了舜的異母弟弟象?”周老師說著這句話走迴了講台。“這就是當時時代的觀念束縛,娥皇女英她們擔心破壞的和諧家庭,不過是由其中的每一個人的悲劇組成的表象罷了。”
“即便是舜孝順善待他人到了文中描寫的這個程度,他的家人依然沒有獲得幸福。這又是為什麽呢?關於婦道,最早的記載是《史記·王帝王妃》中的娥皇女英的事跡,但這究竟是怎麽形成的呢?”
“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那個時期的曆史文化背景。”周老師拿起粉筆,麵朝講台,寫下了這節課的標題。
……
一節課結束,周老師把和晚課寫日記用的相似的一本本子發給他們底下的學生。
“按照學校的要求,每天下課後要寫文化課感悟,不過你們寫的應該隻有我看,可以隨便寫一些想對我說的,我都會看。有問題可以寫在上麵,我會盡量幫你們解決。”周老師說道。
“按理來說學校要求背誦這本書,不過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檢查規定,之後自習你們背校規就行了,晚上迴宿舍可以少背點,早點睡。”
天河的班上下課後,孫銳和張波濤連忙找周識惟。“完了完了,完全不知道顧老師要求的總結怎麽寫。”
“應該是按寫日記的標準寫吧。”周識惟翻了翻新的筆記本,說道。
“可是不是需要結合今天學的……”張波濤疑惑道。
“通過今天的課,想起進學校前自己的行為有多麽的的可恥,再進行反思就行了。”周識惟小聲的告訴他們幾人。
這個寫法倒是和洛天河預想的差不多,此時他已經開始後悔為什麽進學校前沒有多在自己之前的不良事跡上下下功夫。果然,偽裝的身份越具體越詳細越好,不然連寫個檢討都困難。
自習時,天河借這個機會梳理了自己進學校的身份事跡,幾歲的時候第一次抽煙,幾歲的時候第一次喝酒,都是什麽原因。這麽一看可寫的還真不算少。
到午休時間,天河放下手中的筆,和幾個室友去吃飯,而外麵的走廊,沒答好問題而站在外麵的人,三個班一共十餘人,顧欽行正站在外麵訓話。
“午飯時間把反思寫好,下午訓練前拿給我。記住要寫深刻!”顧欽行表情嚴肅。
“顧老師,你還沒去吃飯啊?”迴休息室拿東西的崔教官剛好經過,看到顧欽行在教訓學生,便走過來搭話,畢竟這正好是他擅長的。
“這幾個學生自我反思不夠深刻,教育他們之後我再去吃。”顧欽行認真的迴答。
看到顧欽行拿著教鞭的手勢,崔教官一副要露一手的樣子,拿出隨身攜帶的電棍一棍子甩在站在這的一個學生身上。“站好了!”
早上起來,跑完晨跑,洛天河他們就被袁教官帶去教室裏坐好,其他安排在上午上文化課的學生也都到了教室裏。
至此,操場上僅僅剩下一半的學生了。
一個老師負責三個班級的課,在沒有輪到天河的班級上課的時候,他們被安排在教室裏預習。
沒有教官和老師的教室顯得輕鬆不少,但他們依然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而因為這樣的安排,他們則是多出來了下課時間。當然,在明德學校內,即便是下課時間也要注意言行。
第二段課就是天河的班上了,上課時間到後,顧欽行拿著書和教鞭走了進來,嚴肅的環視了一圈班上的學生。
“我是你們的文化課老師,顧欽行。”顧欽行用教鞭狠狠的拍了一下沒怎麽用過的黑板。
“我就不多說了,會在我們學校,說明你們都是社會的渣滓。你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改變,反省!”顧欽行皺眉看著底下的學生,從他們身上探查著有什麽不合規地方。
“從今天開始,你們都要接受文化的熏陶!你們會發現你們的思想有多麽的令人不齒。哼,都長這麽大了,才開始學習明辨是非的知識,你們真應該感到慚愧!”
“多說這些廢話也不會讓你們有半點長進,都把教材翻開。”顧欽行皺著眉頭把教材翻開,“第一章,孝感動天。”
顧欽行轉身用粉筆把“孝感動天”這四個字寫在黑板上,不得不說這裏的秩序性很好,沒有一個人在他轉身的時候交頭接耳。
“古時的三聖王,堯舜禹,圍繞他們的,離不開一個字:孝!孝感動天更是舜的感人事跡。
舜自幼失去了母親,很快有了繼母,繼母生下了他的異母弟弟。他的父親十分聽他繼母的話,一直虐待他,甚至想害死他。但他沒有絲毫埋怨,依然孝順他的繼母和弟弟。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大象和鳥幫他耕田除草,進而更是因為他的孝行,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了他,更是享有當今聖王的稱號。”
顧欽行把這個故事說完,拿著教鞭走下了講台,對著第一排的桌子一教鞭拍下去。坐在這個座位的馮書宇立馬站了起來。
“你,說說你從舜帝的事跡中有什麽感悟。”顧欽行指了指馮書宇。
“即使父母對我們不好,我們也要孝順父母……”馮書宇略帶疑惑,不自信的提煉了一句剛剛事跡中的中心思想。
啪的一下,一教鞭抽在馮書宇的胳膊上。“這麽感人的故事,你的感悟竟然如此片麵!思想果然汙穢,簡直無藥可救!滾出去站著!”
其他的學生此時不禁緊張了起來,馮書宇拿著那本書應了一聲是便站出了教室,看的出來這都是所謂的在這個學校培養的規矩。
“下一個!”顧欽行點了一下坐在馮書宇後麵的楊正的桌子。“你來說說,對於舜帝的事跡,你有什麽感悟?”
“隻要孝敬父母,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嘉獎……”楊正換了一個角度,不太確定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逐利!你這樣的人最讓人看不起!能感動天地的偉大的孝道,放到你嘴裏就成了這麽做有好處?”顧欽行又一教鞭同樣抽在他的胳膊上。“敗類!你也滾出去好好反思!”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上完課要寫感悟,我會一個個的看。感悟不過關的全部重寫!”顧欽行沒有點楊正後麵緊張的瑟瑟發抖的同學,而是往更後麵的方向走去……
而在樓上的教室,施才齊所在的班級,周老師穿了一身板板正正的衣服,頭發打理的一絲不苟,帶著自信的笑容站在講台上。“我看我們班都是男生,應該就不用我自我介紹了吧。”
底下的學生看著衣冠整齊的周老師,實話說竟覺得有些陌生。
“翻開課本,學校要求教學進度統一,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章,孝感動天。”周老師一邊說一邊自己翻開課本,“舜自幼失去了母親,很快有了繼母,但是因為他孝順他的繼母和弟弟。孝行感動了天,大象和鳥幫他耕田除草,進而更是因為他的孝行,成為了三聖皇之一。”
底下的學生也都翻開課本,等著周老師講課。
“你們的課本上是這麽寫的對吧?簡直一派胡言!”令其他學生沒想到的,周老師把這本書合上,扔在講台上。
“這裏麵的舜,是他的諡號,因國名虞,故稱虞舜。虞舜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他找了繼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象。然後就是常見的橋段,他的繼母和新弟弟虐待他和他父親,然後他父親虐待他。呃……這個關係有點複雜。”周老師麵向講台,用粉筆畫了一個關係圖,大概是示意虞舜在家裏屬於食物鏈底端。
“然後他繼續孝順他的父親,繼母,弟弟,鄰裏鄉親知道了,對他就是一通誇啊。雖然不幫他,但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啊,名氣越傳越大,在唐堯要選繼承人的時候,恰好傳到了唐堯的耳朵裏。”
周老師走下講台,離學生更近一些。“於是唐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虞舜。”
“兩個女兒?”一個男生插話問道。
“對,他有兩個妻子,娥皇女英,娥皇是一個,女英是一個。”周老師對那個插話的男生笑了笑。“這個先放一放,過會還會提到。”
“唐堯不光把兩個女兒嫁給他,還給他賞賜了不少東西,於是他的繼母和弟弟象就惦記上了,想了很多種辦法弄死他。讓他去補柴房房頂,拆房著火了,讓他去挖井,挖著挖著被人填土埋了。不過他都奇跡般的生還了,有種說法是娥皇女英幫了他,有種說法是他自己挖了個地道出去了。”周老師繼續講。
“之後他的繼母和弟弟象開始開開心心的分他的財產,分著分著發現他還沒死,於是他弟弟象隻好對他說,你是不知道我有多想你,我想你想的哭不出來隻能笑了。”周老師走到施才齊坐著的位置,用手指點了一下施才齊的桌子。“那句話怎麽說的?”
施才齊站起來搖頭晃腦的迴答道:“我思舜正鬱陶。”
“不錯。”周老師點頭讚賞。“之後虞舜依然孝順父母,善待弟弟,甚至更加小心謹慎。於是唐堯就把位置傳給了他。”
“儒家講求孝道,所以虞舜的事跡在儒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曾經揣測過,如果虞舜的父親因為殺了人而被判死刑,他會把他的父親關進大牢,然後再以私人身份劫獄,帶他的父親歸隱山林。”
“這未免也太繞彎子了,我也很難說這到底算不算是忠孝兩全。”周老師說到這搖搖頭。
“把書翻到後麵的篇章,也有娥皇女英的故事,我們一起講。”周老師翻了翻書,“娥皇女英的故事在七十八頁。”
“娥皇女英,虞舜的兩個妻子。虞舜去南方巡視時,死在了蒼梧,娥皇女英出去找他,結果得知他死了。於是二人抱竹痛哭,哭到眼睛都出血了,最後淚盡而死。”周老師合上書。“也有種說法是她們悲痛欲絕,痛哭後投河自盡。”
“明顯第一種說法神話太多了,越是久遠的故事就越容易因為改變和流傳變得具有神話色彩,這方麵我建議大家理性看待。”周老師笑笑,“現在大家在這個故事裏都發現了什麽問題,有什麽疑問,都提出來一起討論吧。”
“周老師,舜孝順父親我可以理解,他的繼母和他毫無血緣關係,並且天天虐待他,他為什麽還要孝順繼母呢?”坐在施才齊前麵的學生問道。
“嗯,很好。還有嗎?”周老師點點頭,看向其他學生。
“周老師,我的問題和剛剛同學的差不多,為什麽他孝敬繼母的事情被廣為流傳,還能因此被禪讓王位呢?”
周老師迴答道:“有傳說當時虞舜聲望很高,基本上已經是無冕之王,禪讓無非就是走個形式,始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問題的另一個部分我們一會再說,”
“老師,堯為什麽要把兩個女兒都嫁給他?”
“從漫長的曆史長河看,堯舜所在時期,屬於一夫多妻製的早期,那時的一夫多妻製,基本都是姐妹同嫁。而虞舜後來學著堯的樣子,也把兩個女兒嫁給了禹,這個在這本破書上沒有提到。哦對了,當時象還想著把舜害死之後繼承他的兩個妻子,這就是兄弟同妻的傳統。”周老師繼續說道:“唐堯的本意是將兩個女兒嫁給虞舜,借以觀察虞舜的品行。但實際上基本都是娥皇女英在幫助虞舜。”
“根據娥皇女英的傳說,她們二人在得知虞舜的繼母和弟弟要謀殺舜,但是又覺得告訴舜打小報告,有破壞和諧家庭之嫌,隻好從中幫他布局逃脫。”周老師說到這看了看其他的學生。“很奇怪,對吧?”
“有沒有人好奇為什麽舜的父親是個盲人,他的繼母很嫌棄他的父親沒有能力,但依然和他在一起,甚至生下了舜的異母弟弟象?”周老師說著這句話走迴了講台。“這就是當時時代的觀念束縛,娥皇女英她們擔心破壞的和諧家庭,不過是由其中的每一個人的悲劇組成的表象罷了。”
“即便是舜孝順善待他人到了文中描寫的這個程度,他的家人依然沒有獲得幸福。這又是為什麽呢?關於婦道,最早的記載是《史記·王帝王妃》中的娥皇女英的事跡,但這究竟是怎麽形成的呢?”
“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那個時期的曆史文化背景。”周老師拿起粉筆,麵朝講台,寫下了這節課的標題。
……
一節課結束,周老師把和晚課寫日記用的相似的一本本子發給他們底下的學生。
“按照學校的要求,每天下課後要寫文化課感悟,不過你們寫的應該隻有我看,可以隨便寫一些想對我說的,我都會看。有問題可以寫在上麵,我會盡量幫你們解決。”周老師說道。
“按理來說學校要求背誦這本書,不過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檢查規定,之後自習你們背校規就行了,晚上迴宿舍可以少背點,早點睡。”
天河的班上下課後,孫銳和張波濤連忙找周識惟。“完了完了,完全不知道顧老師要求的總結怎麽寫。”
“應該是按寫日記的標準寫吧。”周識惟翻了翻新的筆記本,說道。
“可是不是需要結合今天學的……”張波濤疑惑道。
“通過今天的課,想起進學校前自己的行為有多麽的的可恥,再進行反思就行了。”周識惟小聲的告訴他們幾人。
這個寫法倒是和洛天河預想的差不多,此時他已經開始後悔為什麽進學校前沒有多在自己之前的不良事跡上下下功夫。果然,偽裝的身份越具體越詳細越好,不然連寫個檢討都困難。
自習時,天河借這個機會梳理了自己進學校的身份事跡,幾歲的時候第一次抽煙,幾歲的時候第一次喝酒,都是什麽原因。這麽一看可寫的還真不算少。
到午休時間,天河放下手中的筆,和幾個室友去吃飯,而外麵的走廊,沒答好問題而站在外麵的人,三個班一共十餘人,顧欽行正站在外麵訓話。
“午飯時間把反思寫好,下午訓練前拿給我。記住要寫深刻!”顧欽行表情嚴肅。
“顧老師,你還沒去吃飯啊?”迴休息室拿東西的崔教官剛好經過,看到顧欽行在教訓學生,便走過來搭話,畢竟這正好是他擅長的。
“這幾個學生自我反思不夠深刻,教育他們之後我再去吃。”顧欽行認真的迴答。
看到顧欽行拿著教鞭的手勢,崔教官一副要露一手的樣子,拿出隨身攜帶的電棍一棍子甩在站在這的一個學生身上。“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