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突厥之行
穿越大唐:縱橫家不好當 作者:聚散流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易林將一張寫著“有事遠行,暫停營業”的牌子掛在了醫館門前,然後轉身迴到屋內,開始整理行囊,準備踏上這次邊境諸國之旅。
在這段時間裏,易林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收集了來自各個方麵的資料。他仔細研究了這些資料,對邊境諸國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不僅如此,他還與琉璃、張兮一起商討了具體的行程安排。經過多次討論和協商,大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此次行程將從東北方向出發,一直向西北前進。首先要前往的地方便是突厥,途中會經過契丹,而最後一站則是吐蕃。
此行走訪諸國必然是困難重重,但易林相信張兮是的合格的打手,一定會贏下諸國高手。畢竟張兮所修煉的《太玄經》已經臻至化境,難逢敵手了。
易林帶著琉璃和張兮,踏上了前往突厥的征程。一路上,他們穿越了荒漠與草原,見識了許多奇特的風景和風土人情。
一日,他們在一處山穀中停下腳步,準備稍作歇息。忽然間,一群山賊從四麵八方湧出,將他們緊緊包圍起來。張兮毫不猶豫地立即出手,與山賊展開激烈的搏鬥。然而,山賊人數眾多且兇悍異常,漸漸地占據了上風。
正當局勢變得危急之時,琉璃施展出一種神秘而奇妙的法術,猶如天女散花一般,射出無數根閃爍著寒光的銀針,刹那間便將眾山賊困在原地動彈不得。
\"這些銀針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是我藥箱裏麵的那些針灸針不成?\"易林驚訝地問道。
\"怎麽可能!針灸哪裏需要用到如此之多的針呢?這些可是我隨身攜帶的特製細針,可以在無形中取人性命。\"琉璃迴答道。
正在此時,小趙普不幸被一名山賊甩出的短刀劃傷,鮮血直流。
張兮抓住機會,趁勢發動淩厲攻勢,配合琉璃,一舉將所有山賊全部鏟除幹淨。
張兮看著這些亡命之徒,不禁感歎道:\"如今這世道混亂不堪,官府逼迫百姓造反,導致山賊日益增多啊!\"
易林歎息一聲,說道:“唉,天下蒼生,民間疾苦,都是為了活命!”
琉璃將小趙普扶到旁邊,輕聲問道:“怎麽樣?傷得重不重?”
小趙普說道:“小師娘,這就是一個小劃傷,不礙事的。”
琉璃說道:“都流血了,還不礙事?”接著向易林喊道,“小趙普受傷了,還不趕緊過來醫治一下。”
易林迅速施展精湛的醫術,用酒精消毒後,給小趙普包紮好了傷口。
經曆過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之後,三人決定先找個城鎮逗留幾日,休整一下,順便補給物資。這一路趕來,山長水遠,大家也都有些疲憊了。
易林若有所思,說道:“我們是繞過洛陽地界行進的,在往西北方向二十裏餘裏,應該就會經過三道鎮。現在是下午時分,若是咱們走快些,傍晚就能到達。”
於是幾人翻身上馬,加快腳步往三道鎮趕去。
三道鎮,那是邊境重鎮,是邊境諸國的商旅集散中心。
三道鎮位於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之上,其北部瀕臨波濤洶湧的營水,南部則可眺望到遙遠的幽州城。這個地方地理環境獨特,三麵被高聳入雲的山脈環繞,僅有一麵朝向水源,形成了得天獨厚的風水格局。
由於這片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且交通便利等原因,吸引了無數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前來定居。他們或因戰亂遷徙至此,或為尋求商機而駐足於此;此外,還有那些行走江湖的俠客們在此歇腳停留。因此,三道鎮整日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不僅如此,三道鎮自古代起就是鎮守北方邊境的重要軍事據點。盡管歲月流逝,但鎮子四周仍殘留著前朝殘敗不堪的古老城牆遺跡,仿佛訴說著曾經那段金戈鐵馬、烽火連天的曆史歲月。
以三道鎮為核心區域,方圓二十裏範圍內分布著另外三座小鎮。這些城鎮分別歸屬於漠北地區赫赫有名的三大世家所有。這三大家族憑借著與四麵八方過往客商的貿易往來逐漸崛起,並積攢下雄厚財富。同時,他們還私自招募訓練大批士兵,更有甚者不惜重金雇傭臭名遠揚的吐火羅雇傭兵來增強自身實力。
雖然漠北三大家族彼此間心照不宣,共同守護著三道鎮這座漠北最大的中轉站,但私下裏卻也明爭暗鬥不斷。在這種複雜局勢下,三道鎮曆經大大小小數次戰爭洗禮後依然堅如磐石,並呈現出愈發繁榮興盛之態。
然而,近年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大陸。這場混亂不僅席卷了內陸地區,就連邊境各鎮也未能幸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三大家族原本聲名顯赫,但如今已被徹底消滅。
遙想當年,安祿山與史思明興兵作亂,掀起一場驚天動地的叛亂。安祿山麾下的範陽軍如猛虎下山般長驅直入,勢不可擋,徑直攻打中原;而史思明所率之軍則蠶食著朔方以北的廣闊地域,無情地吞並並掃清所有膽敢反抗他們的勢力。不幸的是,漠北的三大家族也成為了這場浩劫中的犧牲品。
而後,李璵統率朔方軍奮起反擊,曆經數場血戰,終於成功地平定了北方亂局。他重整旗鼓,恢複秩序,讓這片曾經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重獲生機。然而,昔日輝煌一時的漠北三大家族卻從此一蹶不振,永遠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盡管如此,三道鎮依然繁榮,畢竟中原與邊境諸國的商貿需要一個中轉站,三道鎮占據著地利,水路交通無阻。
如今的三道鎮,自成一方社會,運轉起來毫無阻礙,反而越發繁榮。隻要你有好的東西,好的商品,在三道鎮總是能夠找到商人去接手。
易林幾人來到三道鎮後,入住了鎮上最大的四海客棧。
故地重遊,易林感慨萬分。昔日年少輕狂,以為自己能夠縱橫大唐,力挽狂瀾,如今看來,依然是在曆史的洪流中隨波逐流。
張兮在大堂裏占了一張方桌,對著掌櫃喊道:“掌櫃的,好酒好菜都端上來。”
易林如今已經不能視物,但聽著張兮年少氣盛的話語,心中滿是感慨。他忽然想起了小狼,當年在初到三道鎮,小狼也是張兮這般十七八歲的年紀,輾轉多年,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處、是死是活。
易林覺得張兮身上有很多和小狼相似的氣質,至少他們兩人都是武癡,追求至高的武學境界,而且永遠保持著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意氣。
易林坐了下來,喝了口茶,和張兮他們講起了當年三道鎮的故事。當年易林和小狼雨困三道鎮,遇到大理寺護送青離劍進京,在四海客棧設比武擂台。
離開三道鎮後,沿著前往突厥的商道經過草原荒野,他們終於抵達了突厥的都城。
這裏的事物充滿異域風情,人們的服飾和建築風格都與中原大不相同。
易林等人在城中尋找落腳之處,卻意外得知此地近日爆發了一種奇怪的瘟疫。
許多人染病後生命垂危,當地醫師都束手無策。
易林決定一展身手,他憑借精湛的醫術,成功救治了幾名患者,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突厥國王聽聞此事,派人邀請易林進宮,希望他能留下藥方和醫治方法,從而幫助突厥治好更多的病人。
易林欣然應允,並在王宮之中全力以赴治療病患。
在此過程中,他發現這種瘟疫並非普通病症,背後似乎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在治療過程中,易林發現患者們的症狀雖然相似,但病因卻各不相同。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瘟疫,更像是有人故意散播的病毒。病毒引起了高燒頭疼以及一係列的並發症。
易林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自思忖:“這病毒在古人眼中,豈不正如那‘蠱毒’一般?而這世上擅長蠱毒之術者,莫過於雲貴地區那些彌漫著瘴氣之地的人們。那麽,究竟是何方勢力在此投放病毒呢?”
突厥動亂,誰能從中得益最大呢?皇帝李璵絕不可能暗中下令做出如此之事,畢竟他一直采取的策略乃是與邊境各國和平共處。再說那安慶緒,雖以洛陽城為根據地,但其勢力範圍僅限於洛陽以東、範陽以南等地。況且國內匪患肆虐,他應當自顧不暇,哪還有餘力去算計北方邊境各國?
至於李璘,則占據著江南一帶,具體來說便是江南道直至嶺南的廣闊區域。他背後的核心支持力量來自嶺南宋家,但畢竟距離突厥甚遠,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顧及其間事務。
那麽,究竟會是哪個勢力所為呢?這場瘟疫顯然是人為造成的。莫非是突厥內部發生紛爭,有人企圖爭奪權力?但仔細想來,這種兩敗俱傷之事,除非傻瓜才會去做。
易林眉頭緊鎖,苦思冥想卻仍不得其解。眼前迷霧重重,他必須盡快找出真相,否則局勢恐將愈發失控。
就在易林思考之際,一名侍者匆忙跑來報告,又有一名患者病情惡化。易林急忙趕到病房,隻見那名患者唿吸急促,臉色蒼白如紙。
易林立刻施針,試圖穩定患者的病情。然而,他發現這次病毒似乎產生了變異,之前的療法效果不佳。
患者的病情總是時好時壞,難以得到根本的治愈。這一係列狀況讓易林不禁迴想起當年禦林軍被困在吐蕃地區伊州城時所經曆的那一場瘟疫,當時的情形與現在如出一轍。憑借著過往在伊州救治病患的豐富經驗,易林決定從病人口中征集一些誌願者,並根據他們各自的染病程度對其進行分類,然後采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藥方分別展開治療。同時仔細地觀察並記錄下每個病人服藥後的身體反應,通過對比分析各種藥方的優缺點後再不斷地對其加以改進和完善,最終成功摸索出一套有效治療瘧疾的方法。
然而,瘧疾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許多患者即便病症已經明顯減輕甚至完全康複,但稍不注意就會再次發作。這種病情在城內反反複複出現,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也使得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其實疾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這些病魔仿佛永遠都無法被根除幹淨,它們就像惡毒的詛咒一般緊緊糾纏著眾人,一點一滴地吞噬著大家的精神意誌。
易林深知,盡管瘧疾可以被治愈,但其傳染源並未真正消除,所謂的藥方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揚湯止沸罷了。於是乎,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著突厥王:“大王啊!若想徹底根絕這瘧疾之患,非得下些猛藥不可呀!依臣所見,應當調動咱們突厥都城之中一切可用的烈酒資源才行呐!”緊接著,易林詳細地闡述道:“需得將這些烈酒灑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由內而外地全麵噴灑消毒,且此項工作必須持續七日七夜方可罷休!此外,還應責令百姓們摒棄數日不沐浴的陋習,務必養成每日洗漱清潔之良好習慣;在用餐之前,更是要洗淨雙手,以免病從口入。唯有這般雙管齊下,方能有效遏製住瘟疫蔓延之勢,令那關於病毒的流言蜚語漸漸消散乃至絕跡於世啊!”
突厥王聽從了易林的建議之後,當機立斷地下令全城開始灑掃消毒工作。經過數日堅持不懈地努力,疫情終於得到有效控製,人們原本惶恐不安的心情也逐漸平複下來,生活慢慢迴歸正軌。而易林因為成功解決這次危機,其聲望在城中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對他此次代表大唐出使突厥之舉表示認同與讚賞。
不過,盡管表麵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易林內心深處的疑慮依然沒有消散。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然地決定繼續深入調查此次瘟疫爆發的根源所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番艱苦卓絕的追查過程中,易林終於注意到一些令人心生疑竇的蛛絲馬跡。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過人的智慧,他順藤摸瓜般地逐步揭開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原來這場突如其來、肆虐無情的瘟疫竟然是由吐蕃蓄意製造出來的!他們這樣做的動機顯而易見,無非就是想借刀殺人,通過這種卑劣手段削弱突厥的整體實力罷了。
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吐蕃跟突厥之間可是相隔著一個契丹啊!按常理來說,他們根本犯不著大費周章地搞這麽一出。可偏偏所有證據都確鑿無疑地指向了吐蕃,再加上現今突厥國都流行的瘧疾症狀與當年在吐蕃伊州出現過的如出一轍,所以極有可能就是吐蕃在背後暗箱操作,將這種疫病偷偷傳入突厥境內的。
麵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麵,易林深知自己必須小心謹慎行事才行,決不能打草驚蛇讓對方有所察覺。於是乎,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整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並徹底粉碎隱藏其中的巨大陰謀。
在這段時間裏,易林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收集了來自各個方麵的資料。他仔細研究了這些資料,對邊境諸國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不僅如此,他還與琉璃、張兮一起商討了具體的行程安排。經過多次討論和協商,大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此次行程將從東北方向出發,一直向西北前進。首先要前往的地方便是突厥,途中會經過契丹,而最後一站則是吐蕃。
此行走訪諸國必然是困難重重,但易林相信張兮是的合格的打手,一定會贏下諸國高手。畢竟張兮所修煉的《太玄經》已經臻至化境,難逢敵手了。
易林帶著琉璃和張兮,踏上了前往突厥的征程。一路上,他們穿越了荒漠與草原,見識了許多奇特的風景和風土人情。
一日,他們在一處山穀中停下腳步,準備稍作歇息。忽然間,一群山賊從四麵八方湧出,將他們緊緊包圍起來。張兮毫不猶豫地立即出手,與山賊展開激烈的搏鬥。然而,山賊人數眾多且兇悍異常,漸漸地占據了上風。
正當局勢變得危急之時,琉璃施展出一種神秘而奇妙的法術,猶如天女散花一般,射出無數根閃爍著寒光的銀針,刹那間便將眾山賊困在原地動彈不得。
\"這些銀針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是我藥箱裏麵的那些針灸針不成?\"易林驚訝地問道。
\"怎麽可能!針灸哪裏需要用到如此之多的針呢?這些可是我隨身攜帶的特製細針,可以在無形中取人性命。\"琉璃迴答道。
正在此時,小趙普不幸被一名山賊甩出的短刀劃傷,鮮血直流。
張兮抓住機會,趁勢發動淩厲攻勢,配合琉璃,一舉將所有山賊全部鏟除幹淨。
張兮看著這些亡命之徒,不禁感歎道:\"如今這世道混亂不堪,官府逼迫百姓造反,導致山賊日益增多啊!\"
易林歎息一聲,說道:“唉,天下蒼生,民間疾苦,都是為了活命!”
琉璃將小趙普扶到旁邊,輕聲問道:“怎麽樣?傷得重不重?”
小趙普說道:“小師娘,這就是一個小劃傷,不礙事的。”
琉璃說道:“都流血了,還不礙事?”接著向易林喊道,“小趙普受傷了,還不趕緊過來醫治一下。”
易林迅速施展精湛的醫術,用酒精消毒後,給小趙普包紮好了傷口。
經曆過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之後,三人決定先找個城鎮逗留幾日,休整一下,順便補給物資。這一路趕來,山長水遠,大家也都有些疲憊了。
易林若有所思,說道:“我們是繞過洛陽地界行進的,在往西北方向二十裏餘裏,應該就會經過三道鎮。現在是下午時分,若是咱們走快些,傍晚就能到達。”
於是幾人翻身上馬,加快腳步往三道鎮趕去。
三道鎮,那是邊境重鎮,是邊境諸國的商旅集散中心。
三道鎮位於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之上,其北部瀕臨波濤洶湧的營水,南部則可眺望到遙遠的幽州城。這個地方地理環境獨特,三麵被高聳入雲的山脈環繞,僅有一麵朝向水源,形成了得天獨厚的風水格局。
由於這片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且交通便利等原因,吸引了無數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前來定居。他們或因戰亂遷徙至此,或為尋求商機而駐足於此;此外,還有那些行走江湖的俠客們在此歇腳停留。因此,三道鎮整日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不僅如此,三道鎮自古代起就是鎮守北方邊境的重要軍事據點。盡管歲月流逝,但鎮子四周仍殘留著前朝殘敗不堪的古老城牆遺跡,仿佛訴說著曾經那段金戈鐵馬、烽火連天的曆史歲月。
以三道鎮為核心區域,方圓二十裏範圍內分布著另外三座小鎮。這些城鎮分別歸屬於漠北地區赫赫有名的三大世家所有。這三大家族憑借著與四麵八方過往客商的貿易往來逐漸崛起,並積攢下雄厚財富。同時,他們還私自招募訓練大批士兵,更有甚者不惜重金雇傭臭名遠揚的吐火羅雇傭兵來增強自身實力。
雖然漠北三大家族彼此間心照不宣,共同守護著三道鎮這座漠北最大的中轉站,但私下裏卻也明爭暗鬥不斷。在這種複雜局勢下,三道鎮曆經大大小小數次戰爭洗禮後依然堅如磐石,並呈現出愈發繁榮興盛之態。
然而,近年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大陸。這場混亂不僅席卷了內陸地區,就連邊境各鎮也未能幸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三大家族原本聲名顯赫,但如今已被徹底消滅。
遙想當年,安祿山與史思明興兵作亂,掀起一場驚天動地的叛亂。安祿山麾下的範陽軍如猛虎下山般長驅直入,勢不可擋,徑直攻打中原;而史思明所率之軍則蠶食著朔方以北的廣闊地域,無情地吞並並掃清所有膽敢反抗他們的勢力。不幸的是,漠北的三大家族也成為了這場浩劫中的犧牲品。
而後,李璵統率朔方軍奮起反擊,曆經數場血戰,終於成功地平定了北方亂局。他重整旗鼓,恢複秩序,讓這片曾經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重獲生機。然而,昔日輝煌一時的漠北三大家族卻從此一蹶不振,永遠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盡管如此,三道鎮依然繁榮,畢竟中原與邊境諸國的商貿需要一個中轉站,三道鎮占據著地利,水路交通無阻。
如今的三道鎮,自成一方社會,運轉起來毫無阻礙,反而越發繁榮。隻要你有好的東西,好的商品,在三道鎮總是能夠找到商人去接手。
易林幾人來到三道鎮後,入住了鎮上最大的四海客棧。
故地重遊,易林感慨萬分。昔日年少輕狂,以為自己能夠縱橫大唐,力挽狂瀾,如今看來,依然是在曆史的洪流中隨波逐流。
張兮在大堂裏占了一張方桌,對著掌櫃喊道:“掌櫃的,好酒好菜都端上來。”
易林如今已經不能視物,但聽著張兮年少氣盛的話語,心中滿是感慨。他忽然想起了小狼,當年在初到三道鎮,小狼也是張兮這般十七八歲的年紀,輾轉多年,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處、是死是活。
易林覺得張兮身上有很多和小狼相似的氣質,至少他們兩人都是武癡,追求至高的武學境界,而且永遠保持著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意氣。
易林坐了下來,喝了口茶,和張兮他們講起了當年三道鎮的故事。當年易林和小狼雨困三道鎮,遇到大理寺護送青離劍進京,在四海客棧設比武擂台。
離開三道鎮後,沿著前往突厥的商道經過草原荒野,他們終於抵達了突厥的都城。
這裏的事物充滿異域風情,人們的服飾和建築風格都與中原大不相同。
易林等人在城中尋找落腳之處,卻意外得知此地近日爆發了一種奇怪的瘟疫。
許多人染病後生命垂危,當地醫師都束手無策。
易林決定一展身手,他憑借精湛的醫術,成功救治了幾名患者,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突厥國王聽聞此事,派人邀請易林進宮,希望他能留下藥方和醫治方法,從而幫助突厥治好更多的病人。
易林欣然應允,並在王宮之中全力以赴治療病患。
在此過程中,他發現這種瘟疫並非普通病症,背後似乎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在治療過程中,易林發現患者們的症狀雖然相似,但病因卻各不相同。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瘟疫,更像是有人故意散播的病毒。病毒引起了高燒頭疼以及一係列的並發症。
易林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自思忖:“這病毒在古人眼中,豈不正如那‘蠱毒’一般?而這世上擅長蠱毒之術者,莫過於雲貴地區那些彌漫著瘴氣之地的人們。那麽,究竟是何方勢力在此投放病毒呢?”
突厥動亂,誰能從中得益最大呢?皇帝李璵絕不可能暗中下令做出如此之事,畢竟他一直采取的策略乃是與邊境各國和平共處。再說那安慶緒,雖以洛陽城為根據地,但其勢力範圍僅限於洛陽以東、範陽以南等地。況且國內匪患肆虐,他應當自顧不暇,哪還有餘力去算計北方邊境各國?
至於李璘,則占據著江南一帶,具體來說便是江南道直至嶺南的廣闊區域。他背後的核心支持力量來自嶺南宋家,但畢竟距離突厥甚遠,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顧及其間事務。
那麽,究竟會是哪個勢力所為呢?這場瘟疫顯然是人為造成的。莫非是突厥內部發生紛爭,有人企圖爭奪權力?但仔細想來,這種兩敗俱傷之事,除非傻瓜才會去做。
易林眉頭緊鎖,苦思冥想卻仍不得其解。眼前迷霧重重,他必須盡快找出真相,否則局勢恐將愈發失控。
就在易林思考之際,一名侍者匆忙跑來報告,又有一名患者病情惡化。易林急忙趕到病房,隻見那名患者唿吸急促,臉色蒼白如紙。
易林立刻施針,試圖穩定患者的病情。然而,他發現這次病毒似乎產生了變異,之前的療法效果不佳。
患者的病情總是時好時壞,難以得到根本的治愈。這一係列狀況讓易林不禁迴想起當年禦林軍被困在吐蕃地區伊州城時所經曆的那一場瘟疫,當時的情形與現在如出一轍。憑借著過往在伊州救治病患的豐富經驗,易林決定從病人口中征集一些誌願者,並根據他們各自的染病程度對其進行分類,然後采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藥方分別展開治療。同時仔細地觀察並記錄下每個病人服藥後的身體反應,通過對比分析各種藥方的優缺點後再不斷地對其加以改進和完善,最終成功摸索出一套有效治療瘧疾的方法。
然而,瘧疾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許多患者即便病症已經明顯減輕甚至完全康複,但稍不注意就會再次發作。這種病情在城內反反複複出現,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也使得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其實疾病本身並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懼的是這些病魔仿佛永遠都無法被根除幹淨,它們就像惡毒的詛咒一般緊緊糾纏著眾人,一點一滴地吞噬著大家的精神意誌。
易林深知,盡管瘧疾可以被治愈,但其傳染源並未真正消除,所謂的藥方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揚湯止沸罷了。於是乎,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著突厥王:“大王啊!若想徹底根絕這瘧疾之患,非得下些猛藥不可呀!依臣所見,應當調動咱們突厥都城之中一切可用的烈酒資源才行呐!”緊接著,易林詳細地闡述道:“需得將這些烈酒灑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由內而外地全麵噴灑消毒,且此項工作必須持續七日七夜方可罷休!此外,還應責令百姓們摒棄數日不沐浴的陋習,務必養成每日洗漱清潔之良好習慣;在用餐之前,更是要洗淨雙手,以免病從口入。唯有這般雙管齊下,方能有效遏製住瘟疫蔓延之勢,令那關於病毒的流言蜚語漸漸消散乃至絕跡於世啊!”
突厥王聽從了易林的建議之後,當機立斷地下令全城開始灑掃消毒工作。經過數日堅持不懈地努力,疫情終於得到有效控製,人們原本惶恐不安的心情也逐漸平複下來,生活慢慢迴歸正軌。而易林因為成功解決這次危機,其聲望在城中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對他此次代表大唐出使突厥之舉表示認同與讚賞。
不過,盡管表麵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易林內心深處的疑慮依然沒有消散。經過深思熟慮,他毅然決然地決定繼續深入調查此次瘟疫爆發的根源所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番艱苦卓絕的追查過程中,易林終於注意到一些令人心生疑竇的蛛絲馬跡。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過人的智慧,他順藤摸瓜般地逐步揭開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原來這場突如其來、肆虐無情的瘟疫竟然是由吐蕃蓄意製造出來的!他們這樣做的動機顯而易見,無非就是想借刀殺人,通過這種卑劣手段削弱突厥的整體實力罷了。
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吐蕃跟突厥之間可是相隔著一個契丹啊!按常理來說,他們根本犯不著大費周章地搞這麽一出。可偏偏所有證據都確鑿無疑地指向了吐蕃,再加上現今突厥國都流行的瘧疾症狀與當年在吐蕃伊州出現過的如出一轍,所以極有可能就是吐蕃在背後暗箱操作,將這種疫病偷偷傳入突厥境內的。
麵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麵,易林深知自己必須小心謹慎行事才行,決不能打草驚蛇讓對方有所察覺。於是乎,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整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並徹底粉碎隱藏其中的巨大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