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薛金梅就是嫉妒成性
超級特工帶著基地下鄉了,這個村我罩著 作者:慶一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您是楊書記吧,以前來的時候遠遠的看過你一眼,果然這當大官啊,就是有氣質呢。”
那個村婦看著楊書記點頭哈腰的誇獎。
“哎呀,老鄉,我也是莊戶人家的兒子,一個泥腿子”
楊書記趕緊笑著擺手。
“你說說在村裏生活遇到有什麽問題?”
“在村裏過日子還能遇到啥問題呀?不過就是看看天吃飯,這老天爺不下雨莊稼就沒得收成,我們就吃不飽。”
“遇到的困難就是存糧不夠啊。楊書記啊,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就救濟糧啊,這春耕之後呀,留的那些糧食都做了種子了,現在家裏也沒幾斤糧食,這恐怕撐不到秋收呀。”
這村婦說的是實情。
家家戶戶沒存糧,就連刷鍋水都用來喂豬。
可是豬能吃野草,人不能光吃草啊。
“我盡量想辦法,你們先迴去吧!!”
楊書記不打算繼續問了,因為他沒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啊。
各個村的情況都差不多。
楊書記又去問了幾個人。
“我們這裏靠山,水資源不充足,有了這攔水的大壩,一年也存不下多少水,我希望楊書記能幫助我們遷村,最好遷到大柳樹村附近。
我們也是能幹活能吃苦的,我們也想在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好好種地!”
越來越離譜了。
楊書記怎麽能答應呢?
“我們想走出大山,楊書記啊,我們村裏的人也就100來口,您看看,在鄉附近給我們找個地方,讓我們安家得了。”
你們當我是許願池裏的王八?
楊書記氣的直翻白眼。
身邊負責記錄的同誌努力的憋笑。
這村裏的人還真是有趣的很,可是這麽樣的調查真的能寫進調查報告了嗎?
“我們村長濫用村長職權?楊書記,您這是聽誰說的?李大寶他就是個傳話人吧,他平時不幹啥?
我們村除了春種的時候,需要他組織大家一起幹活計工分。
不農忙的時候,就是帶著大家一起搞編製,我們這編製技術大部分還是他們家順子教給我們的。
要是說濫用職權的話,他嚴厲的告誡我們要學好技術,否則就不用我們。”
本來以為楊書記會來問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沒想到竟然問到他們這些。
大寶竟然有職權?
這把村民們問得一愣,一愣的,他隻知道大寶當村長就是,有好處大家一起分,有苦大家一起吃,吃不上飯他挨家挨戶湊糧食去幫助這家人,至於職權?好像就是個帶頭人的作用吧,平時也沒見他幹啥呀。
“哦,對了,他前期還帶著我們一起挖溝了,每家每戶最少出兩人,不去不行,不去扣工分。。”
這都什麽跟什麽啊!
“那他對這幾個知青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嗎?”
這才是重點。
“對知青們都挺好的,李知青跟著一起從事勞動,張知青負責教書,馬知青還有傷呢,目前在休養,薛知青負責上山割草喂豬。”
村民們如實地說道。
“胡說,李由根本不幹活,整天就知道收拾房子,我從沒見她下過地。”
薛金梅緊趕慢趕地跑迴村裏,圍著村子轉了一圈才找到楊書記。
剛來就聽到村民們如此介紹幾個知青,她氣急了。
張遠山,馬紅政她就不說什麽了,可是李由她從來沒見她幹過活。
“薛知青你也沒下過地呀,我們在地裏也沒見過你呀。”
其中一個村民不善地說道。
人家李知青可是救過全村的命的,就算是人家不幹活,村民們都沒意見。
何況人家李知青真下的,不過村民們不讓她幹而已。
哪有讓財神奶奶幹活的,好好歇著。
多給大家夥想想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如今村裏的編織品已經送到好幾個供銷社了,這多虧了李知青,每家每戶每個月都能收到好幾塊錢了。
手裏有了錢,這日子也越過越踏實。
所以薛知青說李知青他們是第1個不同意的。
“楊書記,我是大石頭村的薛金梅,我敢保證這李由一次地都沒有下過,她沒有幹過活,你們去看她的手就知道了,她的手上沒有一個繭子,白白嫩嫩的,這要是真下地會是那樣的手嗎?您看看我的。”
薛金梅將自己的手伸出來給楊書記看。
雖然沒有繭子,的確粗糙了些。
虎口處有一繭子,應該是拿鐮刀的多了磨的。
楊書記皺了皺眉頭,他這走了一圈,村民們要不就是把他當成許願池的王八,要不就說是村裏好,隻有這個人一直在唱反調,那很明顯舉報信就是她寫的。
“村裏的那幾頭小豬養的都不錯,你這功勞不小啊。”
楊書記轉移話題看著薛金梅。
“楊書記那小豬我隻是負責割草,這喂養還是靠他們的老同誌。
其實我也是高中畢業在學校裏成績也是很好的,我有意去知青院當個小學助教老師,哪怕沒有工資拿也行,我不想讓我這一身的知識在這割豬草中度過,還希望楊書記能夠滿足我的願望。”
薛金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在知青院,那應該是張遠山負責,你為什麽不找他提一提呢?”
楊書記問道。
“楊書記,這知青院加上大石頭村的孩子們,總共才十五六個,這要是真忙不過來,人家張知青肯定會吱聲的呀。”
村民們也聽懂了薛金梅的意思的。
“薛同誌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鼓勵才是這樣吧,你白天的時候去割豬草,晚上迴知青院幫助張知青一起教育那些孩子們。
等到識字班的人數擴大,到時候你直接接手也算是有經驗了。”
楊書記笑著說道。
還以為這個鬧劇的背後是什麽驚天大秘密呢,不過就是一個女知青不想割豬草了,想去當教師!!!
薛金梅不同意,憑什麽呀?自己割豬草就夠累了,再給一個知青院幫忙教孩子的任務。
要幹就幹一樣,要不然就別幹。
她可沒有那麽多閑工夫。
“楊書記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我要是割豬草的時候還去惦記孩子們,這教孩子的時候還要惦記豬圈裏的豬,這豈不是都忙不過來,不討好嗎?
知青就要為農村做貢獻,我要當了老師啊,一定把孩子們教的跟我一樣有學問的。”
那個村婦看著楊書記點頭哈腰的誇獎。
“哎呀,老鄉,我也是莊戶人家的兒子,一個泥腿子”
楊書記趕緊笑著擺手。
“你說說在村裏生活遇到有什麽問題?”
“在村裏過日子還能遇到啥問題呀?不過就是看看天吃飯,這老天爺不下雨莊稼就沒得收成,我們就吃不飽。”
“遇到的困難就是存糧不夠啊。楊書記啊,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就救濟糧啊,這春耕之後呀,留的那些糧食都做了種子了,現在家裏也沒幾斤糧食,這恐怕撐不到秋收呀。”
這村婦說的是實情。
家家戶戶沒存糧,就連刷鍋水都用來喂豬。
可是豬能吃野草,人不能光吃草啊。
“我盡量想辦法,你們先迴去吧!!”
楊書記不打算繼續問了,因為他沒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啊。
各個村的情況都差不多。
楊書記又去問了幾個人。
“我們這裏靠山,水資源不充足,有了這攔水的大壩,一年也存不下多少水,我希望楊書記能幫助我們遷村,最好遷到大柳樹村附近。
我們也是能幹活能吃苦的,我們也想在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好好種地!”
越來越離譜了。
楊書記怎麽能答應呢?
“我們想走出大山,楊書記啊,我們村裏的人也就100來口,您看看,在鄉附近給我們找個地方,讓我們安家得了。”
你們當我是許願池裏的王八?
楊書記氣的直翻白眼。
身邊負責記錄的同誌努力的憋笑。
這村裏的人還真是有趣的很,可是這麽樣的調查真的能寫進調查報告了嗎?
“我們村長濫用村長職權?楊書記,您這是聽誰說的?李大寶他就是個傳話人吧,他平時不幹啥?
我們村除了春種的時候,需要他組織大家一起幹活計工分。
不農忙的時候,就是帶著大家一起搞編製,我們這編製技術大部分還是他們家順子教給我們的。
要是說濫用職權的話,他嚴厲的告誡我們要學好技術,否則就不用我們。”
本來以為楊書記會來問什麽稀奇古怪的問題,沒想到竟然問到他們這些。
大寶竟然有職權?
這把村民們問得一愣,一愣的,他隻知道大寶當村長就是,有好處大家一起分,有苦大家一起吃,吃不上飯他挨家挨戶湊糧食去幫助這家人,至於職權?好像就是個帶頭人的作用吧,平時也沒見他幹啥呀。
“哦,對了,他前期還帶著我們一起挖溝了,每家每戶最少出兩人,不去不行,不去扣工分。。”
這都什麽跟什麽啊!
“那他對這幾個知青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嗎?”
這才是重點。
“對知青們都挺好的,李知青跟著一起從事勞動,張知青負責教書,馬知青還有傷呢,目前在休養,薛知青負責上山割草喂豬。”
村民們如實地說道。
“胡說,李由根本不幹活,整天就知道收拾房子,我從沒見她下過地。”
薛金梅緊趕慢趕地跑迴村裏,圍著村子轉了一圈才找到楊書記。
剛來就聽到村民們如此介紹幾個知青,她氣急了。
張遠山,馬紅政她就不說什麽了,可是李由她從來沒見她幹過活。
“薛知青你也沒下過地呀,我們在地裏也沒見過你呀。”
其中一個村民不善地說道。
人家李知青可是救過全村的命的,就算是人家不幹活,村民們都沒意見。
何況人家李知青真下的,不過村民們不讓她幹而已。
哪有讓財神奶奶幹活的,好好歇著。
多給大家夥想想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如今村裏的編織品已經送到好幾個供銷社了,這多虧了李知青,每家每戶每個月都能收到好幾塊錢了。
手裏有了錢,這日子也越過越踏實。
所以薛知青說李知青他們是第1個不同意的。
“楊書記,我是大石頭村的薛金梅,我敢保證這李由一次地都沒有下過,她沒有幹過活,你們去看她的手就知道了,她的手上沒有一個繭子,白白嫩嫩的,這要是真下地會是那樣的手嗎?您看看我的。”
薛金梅將自己的手伸出來給楊書記看。
雖然沒有繭子,的確粗糙了些。
虎口處有一繭子,應該是拿鐮刀的多了磨的。
楊書記皺了皺眉頭,他這走了一圈,村民們要不就是把他當成許願池的王八,要不就說是村裏好,隻有這個人一直在唱反調,那很明顯舉報信就是她寫的。
“村裏的那幾頭小豬養的都不錯,你這功勞不小啊。”
楊書記轉移話題看著薛金梅。
“楊書記那小豬我隻是負責割草,這喂養還是靠他們的老同誌。
其實我也是高中畢業在學校裏成績也是很好的,我有意去知青院當個小學助教老師,哪怕沒有工資拿也行,我不想讓我這一身的知識在這割豬草中度過,還希望楊書記能夠滿足我的願望。”
薛金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在知青院,那應該是張遠山負責,你為什麽不找他提一提呢?”
楊書記問道。
“楊書記,這知青院加上大石頭村的孩子們,總共才十五六個,這要是真忙不過來,人家張知青肯定會吱聲的呀。”
村民們也聽懂了薛金梅的意思的。
“薛同誌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鼓勵才是這樣吧,你白天的時候去割豬草,晚上迴知青院幫助張知青一起教育那些孩子們。
等到識字班的人數擴大,到時候你直接接手也算是有經驗了。”
楊書記笑著說道。
還以為這個鬧劇的背後是什麽驚天大秘密呢,不過就是一個女知青不想割豬草了,想去當教師!!!
薛金梅不同意,憑什麽呀?自己割豬草就夠累了,再給一個知青院幫忙教孩子的任務。
要幹就幹一樣,要不然就別幹。
她可沒有那麽多閑工夫。
“楊書記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我要是割豬草的時候還去惦記孩子們,這教孩子的時候還要惦記豬圈裏的豬,這豈不是都忙不過來,不討好嗎?
知青就要為農村做貢獻,我要當了老師啊,一定把孩子們教的跟我一樣有學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