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說道:“高將軍,咱們幹嘛等著戒日王國的人來打呢?我的意見是主動出擊,目標是這裏。”
說著,他用手在地圖上一指。
高仙芝一看,大吃一驚——薛仁貴的目標竟然是戒日王國的首都曲女城!
高仙芝疑惑的問道:“薛將軍,我有兩個問題,還請賜教。”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請講。”
“第一個問題是,戒日王國的人口、資源比起吐蕃還多,一個吐蕃,朝廷出動了百萬大軍,尚且難以拿下,咱們隻有30萬人,怎麽能夠打得下來呢?”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這兩個國家看起來實力相當,甚至從表麵上看來,戒日王國的實力還要超過吐蕃。
其實不然。吐蕃是中央集權製國家,他實行的是郡縣製,鬆讚幹布對於整個國家有著極強的控製力。
戒日王國是聯邦製國家,是由中央政權和一個個諸侯國組成的,就像周朝的體製一樣。中央政權對於各個諸侯國的控製力較弱。
戒日王國的軍隊除了中央政府直接控製的軍隊以外,大部分在各個諸侯國的控製之下,發生戰爭的時候,由各個諸侯國出兵。
作戰的時候,各個諸侯國各懷鬼胎,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大的戰鬥力?
隻要迅速打垮了戒日王直接控製的軍隊,整個戒日王國就垮台了。
還有,吐蕃地形實在是太複雜了,物資也十分匱乏,這就造成了我軍行動困難,而且在當地無法進行補給。這也是吐蕃難打的原因之一。
戒日王國的地形相對平坦,便於大軍行動,物產豐富,也便於大軍就地補給。
還有,我曾經在曲女城進行過考察,對當地的地形、民情,以及他們的軍隊,都有過一定的了解,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迅速擊潰他們的軍隊,拿下曲女城。”
高仙芝點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可是,我還有一個問題,咱們沒有朝廷的授權,這樣做會不會有問題?”
高仙芝是大唐名將,論打仗他是不怕的,可是,他卻沒有膽量擅自做主。這也是他一直滯留在藏北地區,沒有什麽作為的原因。
這也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經39歲了,老成持重,是李世民時代的舊將。對於新皇帝李愔,他都沒有見過,謹小慎微也是正常的。
薛仁貴不同,他是李愔一手提拔的戰將,也是皇上絕對的心腹之一,他了解李愔,隻要仗打贏,不必擔心其他方麵的問題。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這個你不必擔心,皇上的心思我知道,你盡管放心好了,一切責任由我個人承擔。”
自從對吐蕃開戰以來,高仙芝一直受到戒日王國軍隊的牽製,無所作為,心中早憋著一股火,可是,他沒有接到朝廷的明確指示,不敢擅自與戒日王國的軍隊開戰。
既然有薛仁貴承擔責任,高仙芝自然沒有意見,他說道:“薛將軍既然這樣說了,我沒有意見。”
薛仁貴和高仙芝經過研究,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薛仁貴率領,攻擊東南麵的苛則城。另一路由高仙芝率領,攻擊西麵的的日土城。
各自完成目標以後,直奔戒日王國的都城曲女城。
高仙芝率領12萬大軍,連夜出發,經過4天的行軍,來到了日土城。
戒日王國的軍隊,分成兩部分駐紮,在城南5裏的軍營裏,駐紮著6千人,城裏駐紮著8千人。
高仙芝經過觀察以後,決定使用3萬騎兵,攻擊城外的軍營,2萬步兵攻擊守城的敵軍。
為了避免驚動守城的敵軍,將來工程遇到麻煩,攻擊的順序是首先攻擊日土城。
戒日王國想不到唐朝會對他們開戰,日土城的守軍沒有料到唐軍會來攻擊,防備異常鬆懈。
當天夜裏,飛虎軍的一個班的士兵,悄悄摸到日土城。他們悄悄接近了城門,放上了幾個大型的炸藥包。
“轟,轟!”火光閃過,夜幕中高原的寧靜被巨大的聲響打破,接著數萬人的喊殺聲,令這片高原喧囂了起來。
守城的敵軍還沒有弄清楚什麽情況,唐軍已經攻進了城內。
聽到日土城方向剛才的爆炸聲以後,唐軍騎兵也發動了對城外敵軍的突襲。
黎明時分,唐軍殲滅了敵軍,俘虜了近萬名名戒日王國的官兵,占領了日土城。
高仙芝在日土城休整了半天,留下5000人駐守日土城,他率領大軍繼續前進。
薛仁貴的大軍在出發後,派出了兩支先頭部隊,每支先頭部隊,都是由飛虎軍的一個營和騎兵第11師的一個騎兵團組成。
先頭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繞道行進,去截斷敵軍的退路,防止走漏消息。另一路在大軍的前麵開路,負責清理敵軍的斥候,和零散的駐紮點。
經過三天行軍,就在大軍即將到達苛則城的時候,被一股敵軍的斥候發現了。唐朝先頭部隊,盡管拚命追趕,但是,還是有兩名敵軍的斥候跑掉了。
唐軍先頭部隊,一麵派人向薛仁貴報告,一麵對敵軍斥侯緊追不舍,準備搶奪城門。
飛虎軍的尖兵眼看著敵軍逃到了城下,邊跑邊報警,把守城門的敵軍,看到了後麵的追兵,急忙關上了大門。
敵軍將領接到報告,一時弄不清楚情況,無法做出決斷,於是親自到城頭查看,當他看到唐軍旌旗蔽日的大軍的時候,這才想起派人向曲女城報信兒,同時通知部隊上城防守。
薛仁貴率領大軍趕到後,迅速將苛則城包圍的水泄不通。當大軍完成了包圍以後,薛仁貴鬆了一口氣。
如果敵軍將領第一時間率領守軍突圍,唐軍的先頭部隊,是無法阻攔的,這樣一來,唐軍的戰略意圖必然暴露。
敵軍守軍將領,發現唐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多了,這時想起突圍已經來不及了。他隻好指望著派出去的信使,能夠找來援軍。
可是,很快他就接到了令人沮喪的消息,他派出去的信使,不是被唐軍消滅,就是眼看著衝不出去,跑了迴來。
薛仁貴到達城下,不想在這裏耽誤時間,立即下令攻城。
說著,他用手在地圖上一指。
高仙芝一看,大吃一驚——薛仁貴的目標竟然是戒日王國的首都曲女城!
高仙芝疑惑的問道:“薛將軍,我有兩個問題,還請賜教。”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請講。”
“第一個問題是,戒日王國的人口、資源比起吐蕃還多,一個吐蕃,朝廷出動了百萬大軍,尚且難以拿下,咱們隻有30萬人,怎麽能夠打得下來呢?”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這兩個國家看起來實力相當,甚至從表麵上看來,戒日王國的實力還要超過吐蕃。
其實不然。吐蕃是中央集權製國家,他實行的是郡縣製,鬆讚幹布對於整個國家有著極強的控製力。
戒日王國是聯邦製國家,是由中央政權和一個個諸侯國組成的,就像周朝的體製一樣。中央政權對於各個諸侯國的控製力較弱。
戒日王國的軍隊除了中央政府直接控製的軍隊以外,大部分在各個諸侯國的控製之下,發生戰爭的時候,由各個諸侯國出兵。
作戰的時候,各個諸侯國各懷鬼胎,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大的戰鬥力?
隻要迅速打垮了戒日王直接控製的軍隊,整個戒日王國就垮台了。
還有,吐蕃地形實在是太複雜了,物資也十分匱乏,這就造成了我軍行動困難,而且在當地無法進行補給。這也是吐蕃難打的原因之一。
戒日王國的地形相對平坦,便於大軍行動,物產豐富,也便於大軍就地補給。
還有,我曾經在曲女城進行過考察,對當地的地形、民情,以及他們的軍隊,都有過一定的了解,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迅速擊潰他們的軍隊,拿下曲女城。”
高仙芝點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可是,我還有一個問題,咱們沒有朝廷的授權,這樣做會不會有問題?”
高仙芝是大唐名將,論打仗他是不怕的,可是,他卻沒有膽量擅自做主。這也是他一直滯留在藏北地區,沒有什麽作為的原因。
這也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經39歲了,老成持重,是李世民時代的舊將。對於新皇帝李愔,他都沒有見過,謹小慎微也是正常的。
薛仁貴不同,他是李愔一手提拔的戰將,也是皇上絕對的心腹之一,他了解李愔,隻要仗打贏,不必擔心其他方麵的問題。
薛仁貴說道:“高將軍,這個你不必擔心,皇上的心思我知道,你盡管放心好了,一切責任由我個人承擔。”
自從對吐蕃開戰以來,高仙芝一直受到戒日王國軍隊的牽製,無所作為,心中早憋著一股火,可是,他沒有接到朝廷的明確指示,不敢擅自與戒日王國的軍隊開戰。
既然有薛仁貴承擔責任,高仙芝自然沒有意見,他說道:“薛將軍既然這樣說了,我沒有意見。”
薛仁貴和高仙芝經過研究,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薛仁貴率領,攻擊東南麵的苛則城。另一路由高仙芝率領,攻擊西麵的的日土城。
各自完成目標以後,直奔戒日王國的都城曲女城。
高仙芝率領12萬大軍,連夜出發,經過4天的行軍,來到了日土城。
戒日王國的軍隊,分成兩部分駐紮,在城南5裏的軍營裏,駐紮著6千人,城裏駐紮著8千人。
高仙芝經過觀察以後,決定使用3萬騎兵,攻擊城外的軍營,2萬步兵攻擊守城的敵軍。
為了避免驚動守城的敵軍,將來工程遇到麻煩,攻擊的順序是首先攻擊日土城。
戒日王國想不到唐朝會對他們開戰,日土城的守軍沒有料到唐軍會來攻擊,防備異常鬆懈。
當天夜裏,飛虎軍的一個班的士兵,悄悄摸到日土城。他們悄悄接近了城門,放上了幾個大型的炸藥包。
“轟,轟!”火光閃過,夜幕中高原的寧靜被巨大的聲響打破,接著數萬人的喊殺聲,令這片高原喧囂了起來。
守城的敵軍還沒有弄清楚什麽情況,唐軍已經攻進了城內。
聽到日土城方向剛才的爆炸聲以後,唐軍騎兵也發動了對城外敵軍的突襲。
黎明時分,唐軍殲滅了敵軍,俘虜了近萬名名戒日王國的官兵,占領了日土城。
高仙芝在日土城休整了半天,留下5000人駐守日土城,他率領大軍繼續前進。
薛仁貴的大軍在出發後,派出了兩支先頭部隊,每支先頭部隊,都是由飛虎軍的一個營和騎兵第11師的一個騎兵團組成。
先頭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繞道行進,去截斷敵軍的退路,防止走漏消息。另一路在大軍的前麵開路,負責清理敵軍的斥候,和零散的駐紮點。
經過三天行軍,就在大軍即將到達苛則城的時候,被一股敵軍的斥候發現了。唐朝先頭部隊,盡管拚命追趕,但是,還是有兩名敵軍的斥候跑掉了。
唐軍先頭部隊,一麵派人向薛仁貴報告,一麵對敵軍斥侯緊追不舍,準備搶奪城門。
飛虎軍的尖兵眼看著敵軍逃到了城下,邊跑邊報警,把守城門的敵軍,看到了後麵的追兵,急忙關上了大門。
敵軍將領接到報告,一時弄不清楚情況,無法做出決斷,於是親自到城頭查看,當他看到唐軍旌旗蔽日的大軍的時候,這才想起派人向曲女城報信兒,同時通知部隊上城防守。
薛仁貴率領大軍趕到後,迅速將苛則城包圍的水泄不通。當大軍完成了包圍以後,薛仁貴鬆了一口氣。
如果敵軍將領第一時間率領守軍突圍,唐軍的先頭部隊,是無法阻攔的,這樣一來,唐軍的戰略意圖必然暴露。
敵軍守軍將領,發現唐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多了,這時想起突圍已經來不及了。他隻好指望著派出去的信使,能夠找來援軍。
可是,很快他就接到了令人沮喪的消息,他派出去的信使,不是被唐軍消滅,就是眼看著衝不出去,跑了迴來。
薛仁貴到達城下,不想在這裏耽誤時間,立即下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