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妾室說道:“白雲說她要把歡兒帶走養大,讓他迴來報仇。王爺,你可要把歡兒救迴來呀,”說完,又大哭了起來。


    李恪心煩意亂,不耐煩的說道:“別哭了,歡兒的事情,我會想辦法,你先下去休息吧。”


    李恪獨自躺在白鳥智香子的床上,心亂如麻。也不知怎的,對於白鳥智香子帶走自己的兒子,他並不十分感到焦急,對於她也沒有恨意。甚至,他隱隱約約的感到一絲希望,覺得自己還有和她見麵的一天。


    吐蕃,布達拉宮。


    鬆讚幹布接到了明珠公主的來信,心情十分不爽。


    作為一國之君,鬆讚幹布對吐蕃麵臨的國際環境,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知道,唐朝對於吐蕃用兵,是遲早的事情。


    然而,吐穀渾直接並入了大唐,吐蕃和大唐之間,失去了這個緩衝地帶,戰爭實實在在的就要來臨了。


    吐蕃的地形,相對於大唐來說,是居高臨下。然而,吐蕃和吐穀渾交界的地方,正是祁連山脈和阿爾金山脈,吐穀渾相對於吐蕃,也是居高臨下。


    唐軍從吐穀渾進攻吐蕃,直接就進入了祁連山脈與昆侖山脈之間的盆地,這裏也是吐蕃的重要糧倉之一,失去了這個盆地,吐蕃的實力將大大削減。


    鬆讚幹布恨恨罵道:“諾曷缽這個窩囊廢、軟骨頭,真是個孬種,就這樣把祖宗傳下來的大好基業拱手讓人,太令人鄙視了!”


    罵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鬆讚幹布必須麵對現實,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鬆讚幹布是西藏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樣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他今年隻有27歲,但是卻已經有了14年的執政經曆,


    唐貞觀三年(629年),鬆讚幹布13歲時,國王朗日鬆讚被人毒死。諸族一起舉兵叛變,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勢入侵,蘇毗舊貴族也在積極地進行“複國”活動,紛紛向吐蕃進兵發難。鬆讚幹布在這種內困外擾的嚴重局勢下繼承王位,成為吐蕃第32代讚普。他沉穩果敢,以強硬手段應付叛亂,經過3年征戰,終於穩定了局勢,再次恢複了吐蕃的統一。


    後來他連年征戰,東與大唐的涼、鬆等州相接,南至婆羅門(印度),強大土蕃王朝巍然屹立在青藏高原。


    今天,鬆讚幹布召集四大名臣吞彌·桑布紮、祿東讚(即噶爾·東讚)、支·賽當汝恭頓和娘·赤桑揚頓,以及大將軍南寧鬆讚等人,商討應對唐朝入侵的對策。


    鬆讚幹布首先將明珠公主傳來的消息,向大家作出了通報。


    大臣們一個個眉頭緊蹙,他們知道,吐蕃將迎來曆史上最艱難的時刻。


    大論(外交部長)祿東讚說道:“過去咱們吐蕃和大唐多次發生過戰爭,吐蕃的武士們英勇善戰,敗少勝多。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唐朝這些年來,國力大大的增強了,常備軍隊的規模,也已經達到了百萬之眾,而且,他們的軍隊這些年來連年征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士氣也十分高漲。


    反觀我吐蕃的軍隊,這些年來沒有經過戰爭鍛煉,軍隊的數量、裝備、訓練水平和實戰經驗,都比不上大唐的軍隊。


    這個仗不好打呀。”


    “是啊,唐朝周邊所有的國家,基本上都並入了大唐的版圖,據說,就連阿拉伯帝國,都對大唐畏懼三分,和他們簽訂了和平協議。


    咱們吐蕃獨立麵對大唐,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宰相桑布紮說道。


    其他兩位大臣也表示了憂慮。


    看到大家為難的模樣,鬆讚幹布的叔叔,大將軍南寧鬆讚說道:“沒什麽大不了的,祖宗的基業,絕不能拱手讓人。吐蕃的武士都是英雄,大不了和他們拚個魚死網破!”


    鬆讚幹布說道:“叔王說的對。咱們吐蕃人個個都是英雄好漢,骨子裏流淌著不屈的英雄血。


    唐朝固然強大,但是他們的士兵也是血肉之軀,沒有什麽了不起的,過去,我們就曾經多次戰勝過他們。


    這次他們來侵犯吐蕃,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吐蕃山川形勝,占據著地利。我吐蕃臣民眾誌成城,又占據著人和。


    我堅信,吐蕃一定能夠戰勝唐朝,這次一定要狠狠的打擊他們,讓他們以後再也不敢覬覦吐蕃。”


    鬆讚幹布語氣堅定,他頑強樂觀的態度,感染了吐蕃的軍政大臣們。他們都向鬆讚幹布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統一了思想以後,吐蕃的高層開始商議具體的抗戰計劃。


    祿東讚說道:“吐穀渾投唐以後,吐蕃東、北。南三麵都處於唐朝的包圍之中,隻有南麵與印度和尼泊爾相連,是吐蕃的物資供應通道。


    臣建議,立即派人出使印度和尼泊爾,爭取他們的支持,畢竟,一旦吐蕃不存在了,他們將直接麵對唐朝。


    所謂唇亡齒寒,吐蕃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臣想他們是會站在咱們一邊的。”


    鬆讚幹布說道:“好,這件事就由你來負責,最好親自去出使,設法說服他們。”


    “臣遵旨。”祿東讚說道。


    大將軍南寧鬆讚說道:“讚普(國王),臣自從上次與唐軍在吐穀渾交戰之後,就對唐軍進行了深入研究。


    臣發現,他們的軍製更有利於軍隊的管理。仿照他們的軍製改革已經來不及了,但是有一點可以借鑒,那就是軍區製。


    這次唐軍進攻吐蕃,無非是從其隴右道、吐穀渾和安西都護府三處出兵。


    臣建議,分別對應的成立東部、東北部和北部軍區,建立三個將軍府,每個將軍府下轄九個萬人隊,讚普直轄5個萬人隊,作為此次作戰的主力部隊。


    同時,將吐蕃全國14歲至45歲以下男子,編入地方的千人隊,每十天中,用三天時間進行軍事訓練,作為主力部隊的補充兵員。”


    宰相桑布紮說道:“南寧將軍的建議,臣讚成。臣已經統計過了,吐蕃境內可以征召後備兵員78萬人,加上現有的部隊,全國可以參戰的人數,達到了120萬人。”


    眾人聽了一陣振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淘寶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間飛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間飛舞並收藏淘寶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