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蠻橫的態度,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但是,在李世民常年的積威之下,他們都選擇了沉默。
李世民看到大臣們都懼怕自己,認為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於是,他開始玩弄權術,要分化瓦解這些大臣們。
他說道:“你們跟我講法律,好啊,我就給你們講講法律,大唐的法律中有哪一條規定,你們向皇上提建議,皇上不答應,你們就可以罷朝,就可以武力逼宮?
大唐的法律中,武力逼宮是個什麽罪名?嗯?這就是造反!造反是個什麽罪呢,是不是比李泰的罪名更大呢?
就算如你們所說的,李泰犯有種種罪行,但是太子、杜荷和尉遲寶奇,你們這些人犯有謀反罪,該如何處置?
如果要講法律,那麽朕就同意把李泰處死,那麽太子、杜荷你們這些人,是不是也必須處死了?”
李世民的話就是在偷換概念,的確是迷惑了部分大臣,部分官員開始議論紛紛。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計策有效,決定趁熱打鐵,他說道:“朕相信,在大臣們中間,你們都是不願意走上謀反這條道的,隻不過是受了太子等人的蠱惑、威逼和裹挾,才跟隨著他們一起前來逼宮的。
朕現在正告你們,如果你們馬上離開這裏,朕就赦你們無罪。如果你們繼續在這裏,跟隨太子進行逼宮,就是謀反罪,你們要想想後果。
這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李世民的話,起到了很大的威嚇作用。的確,在這些大臣們中間,有不少人是跟風而來的,他們看到太子一方強勢,擔心自己站錯了隊,於是就跟著別人來到了廣場上。
這些人懼怕李世民,他們開始產生了動搖,於是,有些人就想偷偷溜走。
可是,他們看到周圍頂盔貫甲的飛虎軍,又沒這個膽量。
畢竟是好漢不吃眼前虧,李世民再厲害,目前也傷害不到他們,於是大家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繼續站在那裏。
魏征對李世民這種偷換概念、挑撥離間的手法,深為不滿。
他站出來說道:“皇上,你用不著這樣威逼恐嚇,你的說法臣不敢苟同。
世界上的事物,皆是有因有果,這種局麵是如何造成的?大家心裏都清楚。
沒有李泰肆無忌憚的踐踏法律,怎麽會引起大家的公憤?沒有皇上您對李泰的包庇縱容,大家用得著站在這裏嗎?”
大臣們聽了魏征的話,都紛紛讚同。
這時,李愔站了出來。
對於李世民的無恥,李愔深感失望。
他說道:“皇上,我叫您一聲父皇。這麽多年來,您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英明神武,慈祥善良的。
您為大唐貞觀盛世,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我的心目中,在所有大臣的心目中,您都是令人尊敬的。
但是,您近來一段時間,在李泰、丁慎明等人的蠱惑下,迷信長生不老之術,求仙問道,迷失了本性,把大唐江山看成您個人的手中的工具,為所欲為!
您維護李泰,並不是所謂的要顧念親情,而是在玩弄帝王之術,利用李泰和我之間的矛盾,扶持李泰與我爭鬥,達到您掌控朝局的目的。
我十分痛心,在我心目中,那個英明神武顧念親情、友情的父親,已經不在了。
從您對待皇甫端兒和李凝兒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現在的您,隻是一個玩弄帝王之術,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藐視天下眾生,可以隨意犧牲臣民,甚至自己的親人一個獨裁者。”
說到這裏,李愔內心十分沉痛,他淚流滿麵,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太子李愔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大臣們都看在眼裏,他對大唐的貢獻和高尚的人品,大臣們都十分敬佩。
和李世民相比,高下立判。和李泰相比,那就是雲泥之別!
看到李愔如此悲痛,大家心中對他的真情流露,都十分感動。
杜荷站出來說道:“各位大臣,皇上在這裏隱瞞事情真相、挑撥離間。
我可以告訴你們大家,就因為大家罷朝,皇上已經秘密調動軍隊,前來進行鎮壓。
飛虎軍為什麽會出動?就是因為皇上派人以參謀總部的名義,叫我和尉遲寶琪去開會,要暗中將我們誅殺。
就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皇上就采取這種極端手段。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在京城裏沒有飛虎軍,皇上是不是早就對我們大家下殺手了?”
杜荷的話,激起了大臣們的憤怒,大家紛紛議論,聲音越來越大,漸漸的變成了鼓噪。
有人在人群中喊道:“堅決反對皇上鎮壓大臣!”
很多大臣也跟著開始附和。
接著有人喊道:“把罪犯李泰交出來。”
大臣們一起跟著附和,漸漸地形成了有節奏府唿聲:“交出來!交出來!”
數千大臣的喊聲,形成了震天的聲浪。
宮牆上的李世民,滿腦子的千古一帝思想,他想不到這些被視作螻蟻的臣民們,竟敢對他如此的放肆。
他憤怒極了,手指著下麵的臣民們喊道:“你們這些亂臣賊子,朕要將你們碎屍萬段!”
他不停地咆哮著謾罵著,大臣們都對他投出了鄙夷和憤怒的目光!
李世民越說火氣越大,他忽然看到了馬宣良身邊的李凝兒。
他命令馬宣良把李凝兒帶到宮牆邊上。
李凝兒的出現,引起了臣民們的震動,宮牆上下一片肅靜。
李世民指著李凝兒說道:“李愔,你這個逆子,你竟然逼著朕殺死自己的兒子。
你既然敢這麽做,那麽朕也讓你嚐嚐失去親人的滋味。你立刻把飛虎軍撤走,否則的話,朕立刻將她斬首示眾。”
對於李世民的昏庸,馬宣良也覺得有些不對。他默默的站在李凝兒身後,沒有任何舉動。
李世民喝道:“馬宣良,拔出你的刀來,做好準備。”
馬宣良一生服從李世民,盡管他心裏不情願,但是仍然執行了李世民的命令,拔出刀來,架在了李凝兒的脖子上。.
李世民看到大臣們都懼怕自己,認為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於是,他開始玩弄權術,要分化瓦解這些大臣們。
他說道:“你們跟我講法律,好啊,我就給你們講講法律,大唐的法律中有哪一條規定,你們向皇上提建議,皇上不答應,你們就可以罷朝,就可以武力逼宮?
大唐的法律中,武力逼宮是個什麽罪名?嗯?這就是造反!造反是個什麽罪呢,是不是比李泰的罪名更大呢?
就算如你們所說的,李泰犯有種種罪行,但是太子、杜荷和尉遲寶奇,你們這些人犯有謀反罪,該如何處置?
如果要講法律,那麽朕就同意把李泰處死,那麽太子、杜荷你們這些人,是不是也必須處死了?”
李世民的話就是在偷換概念,的確是迷惑了部分大臣,部分官員開始議論紛紛。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計策有效,決定趁熱打鐵,他說道:“朕相信,在大臣們中間,你們都是不願意走上謀反這條道的,隻不過是受了太子等人的蠱惑、威逼和裹挾,才跟隨著他們一起前來逼宮的。
朕現在正告你們,如果你們馬上離開這裏,朕就赦你們無罪。如果你們繼續在這裏,跟隨太子進行逼宮,就是謀反罪,你們要想想後果。
這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李世民的話,起到了很大的威嚇作用。的確,在這些大臣們中間,有不少人是跟風而來的,他們看到太子一方強勢,擔心自己站錯了隊,於是就跟著別人來到了廣場上。
這些人懼怕李世民,他們開始產生了動搖,於是,有些人就想偷偷溜走。
可是,他們看到周圍頂盔貫甲的飛虎軍,又沒這個膽量。
畢竟是好漢不吃眼前虧,李世民再厲害,目前也傷害不到他們,於是大家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繼續站在那裏。
魏征對李世民這種偷換概念、挑撥離間的手法,深為不滿。
他站出來說道:“皇上,你用不著這樣威逼恐嚇,你的說法臣不敢苟同。
世界上的事物,皆是有因有果,這種局麵是如何造成的?大家心裏都清楚。
沒有李泰肆無忌憚的踐踏法律,怎麽會引起大家的公憤?沒有皇上您對李泰的包庇縱容,大家用得著站在這裏嗎?”
大臣們聽了魏征的話,都紛紛讚同。
這時,李愔站了出來。
對於李世民的無恥,李愔深感失望。
他說道:“皇上,我叫您一聲父皇。這麽多年來,您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英明神武,慈祥善良的。
您為大唐貞觀盛世,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我的心目中,在所有大臣的心目中,您都是令人尊敬的。
但是,您近來一段時間,在李泰、丁慎明等人的蠱惑下,迷信長生不老之術,求仙問道,迷失了本性,把大唐江山看成您個人的手中的工具,為所欲為!
您維護李泰,並不是所謂的要顧念親情,而是在玩弄帝王之術,利用李泰和我之間的矛盾,扶持李泰與我爭鬥,達到您掌控朝局的目的。
我十分痛心,在我心目中,那個英明神武顧念親情、友情的父親,已經不在了。
從您對待皇甫端兒和李凝兒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現在的您,隻是一個玩弄帝王之術,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藐視天下眾生,可以隨意犧牲臣民,甚至自己的親人一個獨裁者。”
說到這裏,李愔內心十分沉痛,他淚流滿麵,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太子李愔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大臣們都看在眼裏,他對大唐的貢獻和高尚的人品,大臣們都十分敬佩。
和李世民相比,高下立判。和李泰相比,那就是雲泥之別!
看到李愔如此悲痛,大家心中對他的真情流露,都十分感動。
杜荷站出來說道:“各位大臣,皇上在這裏隱瞞事情真相、挑撥離間。
我可以告訴你們大家,就因為大家罷朝,皇上已經秘密調動軍隊,前來進行鎮壓。
飛虎軍為什麽會出動?就是因為皇上派人以參謀總部的名義,叫我和尉遲寶琪去開會,要暗中將我們誅殺。
就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皇上就采取這種極端手段。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在京城裏沒有飛虎軍,皇上是不是早就對我們大家下殺手了?”
杜荷的話,激起了大臣們的憤怒,大家紛紛議論,聲音越來越大,漸漸的變成了鼓噪。
有人在人群中喊道:“堅決反對皇上鎮壓大臣!”
很多大臣也跟著開始附和。
接著有人喊道:“把罪犯李泰交出來。”
大臣們一起跟著附和,漸漸地形成了有節奏府唿聲:“交出來!交出來!”
數千大臣的喊聲,形成了震天的聲浪。
宮牆上的李世民,滿腦子的千古一帝思想,他想不到這些被視作螻蟻的臣民們,竟敢對他如此的放肆。
他憤怒極了,手指著下麵的臣民們喊道:“你們這些亂臣賊子,朕要將你們碎屍萬段!”
他不停地咆哮著謾罵著,大臣們都對他投出了鄙夷和憤怒的目光!
李世民越說火氣越大,他忽然看到了馬宣良身邊的李凝兒。
他命令馬宣良把李凝兒帶到宮牆邊上。
李凝兒的出現,引起了臣民們的震動,宮牆上下一片肅靜。
李世民指著李凝兒說道:“李愔,你這個逆子,你竟然逼著朕殺死自己的兒子。
你既然敢這麽做,那麽朕也讓你嚐嚐失去親人的滋味。你立刻把飛虎軍撤走,否則的話,朕立刻將她斬首示眾。”
對於李世民的昏庸,馬宣良也覺得有些不對。他默默的站在李凝兒身後,沒有任何舉動。
李世民喝道:“馬宣良,拔出你的刀來,做好準備。”
馬宣良一生服從李世民,盡管他心裏不情願,但是仍然執行了李世民的命令,拔出刀來,架在了李凝兒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