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大唐官吏的假期結束了。朝廷召開了新年度第一次朝會。


    中書侍郎岑文本,作為大唐皇帝陛下的秘書長,匯總了各部的工作計劃,做了新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內容很長,枯燥無味。各部官員對於自己份內的工作,很清楚,用不著岑文本來念。不是本部門的工作,與其他各部的官員,又沒有關係。因此,大家都是在應付,很多人都昏昏欲睡。


    就在這時,傳來了邊報:隴右道和關內道邊境上出現大批薛延陀的騎兵,邊境上已經發生了小規模衝突。


    不用問,這是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安排的,他要對大唐保持壓力,以便逼迫大唐對他做出讓步。


    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人就在長安,他難道不怕自己被扣下嗎?


    古人講究道義,打仗要出師有名。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以英雄、正義自居,他不屑於做出這種卑劣的行為。即使他要和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開戰,也會先勒令他退出大唐,雙方在戰場上一決高低。


    邊報一來,大臣們都精神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件棘手的事情上來了。


    武將們紛紛請戰,要帶兵出征。文臣們大部分傾向盡快和親,平息與草原部族的紛爭。


    武將中,右衛大將軍侯君集首先說道:“皇上,薛延陀欺人太甚,臣請求出兵新洲,攻打薛延陀。”


    宿國公程咬金也站出來說道:“臣也願意出戰。皇上,您就讓臣去教訓教訓那些草原蠻子吧。”


    接著,尉遲恭、張亮、長孫順德等大將,都紛紛要求出戰。


    這時,大家注意到,大唐武將中地位最高的大將軍李靖沒有表態。


    李靖號稱軍神,大小戰鬥參與了上百次,幾乎未嚐一敗。單以軍事才能和戰功來論,是名副其實的大唐第一人。


    李靖是個傳奇人物,神話故事中那個“哪吒三太子”,說的就是他的兒子,他本人也是西遊記中“托塔天王”的原型。


    此時,他默不作聲,眼睛盯著眼前的虛空,仿佛老僧入定。


    “李靖。”這時,李世民開口了。


    “臣在。”李靖趕忙答應。


    李世民問道:“李靖,你說說,此事該如何應對?”


    “皇上,老臣以為,此時開戰,時機尚未成熟。軍隊的調配、糧餉的儲備都不充分,因此,臣建議還是等到今年秋後再說。


    不過,如果皇上決定開戰,臣願意領兵出征。”李靖說道。


    這時,武將們一齊說道:“皇上,打吧。”


    李世民沒有表態,他問長孫無忌,說道:“長孫無忌(正式場合,皇上對大臣都是直唿名字的),你來說說。”


    長孫無忌說道:“皇上,中原與草原不同,馬上就要開始春耕了,此時開戰,勢必會影響今春的農耕,去年大旱,糧食已經青黃不接了,今年務必要保證糧食生產。因此,臣以為,不宜開戰。”


    文臣們紛紛附和長孫無忌的發言。


    李世民聽完了大家的意見,他說道:“朕也認為,此時不宜開戰。可是,麵對薛延陀的步步緊逼,此事該如何解決?”


    “皇上,臣有話說。”魏征終於撈到說話了。


    “魏征,你說吧。”李世民說道。


    魏征說道:“臣想彈劾,可是不知道該彈劾誰。”他的話,引起了一陣議論。


    李世民也有點好奇地說道:“這就新鮮了,你魏征一貫是行事嚴謹,今天的話,不像是你的風格。”


    “皇上,臣認為,有人因私廢公,可是臣不知道這件事具體該彈劾誰。”魏征說道。


    李世民問道:“你就直說吧。”


    魏征說道:“公主和親,是安撫草原的大事。原來已定的和親,至今已過了約定的時日。臣認為,這是一種失信,有損我大唐的信義。”


    他說到這裏,大殿上一片沉寂。他的潛台詞很清楚,人人都聽得出來。這是在指責皇上,說他因為愛惜女兒,想廢除和親。


    “魏大人,慎言。”長孫無忌提醒到。


    果然,李世民生氣了,他說道:“你這是在指責朕嗎?朕問你,是朕不想按照約定和親嗎?薛延陀的夷男提出要陪嫁新洲,還要狼王。現在還派兵在邊境上示威,你讓朕怎麽和親?”


    魏征正色地說道:“夷男提要求,是他自己的事情。大唐應該恪守信義,隻答應和親,其他的條件一概不答應。這樣做,大唐不失信義,也維護了大唐的利益。


    夷男節外生枝,他就失信於天下。如果因為大唐不滿足他其他的無理要求,而與大唐開戰,臣雖然是文臣,也願意手持三尺青鋒劍,戰死沙場。”


    魏征昂首挺胸,擲地有聲,一派決絕神色。


    “臣附議。”


    “臣附議。”


    大殿上一片支持魏征的聲音。


    這時,太子李承乾站出來說話了,他說道:“父皇,各位大臣,我不同意魏大人的意見。”


    李世民說道:“好,太子,你說吧。”


    李承乾說道:“和親的事情,早已經是商議好了的。可是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臨時提出了其它的無理要求,就已經失信了在先。大唐為什麽還要與他和親?”


    此時,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看到太子李承乾出頭了,頓時就把火力對準了他。


    在他們的示意下,他們手下的大臣們紛紛指責太子不顧大局。支持李承乾的人,也紛紛加入戰團。大殿上亂作一團。


    昨天,魏王李泰被太子李承乾等人,在教坊羞辱了一番,早就想找機會報複。他終於忍不住,自己跳出來了。


    李泰說道:“父皇,太子殿下的提議,兒臣不讚成。兒臣理解太子殿下的苦心,作為兄長,愛惜安寧公主,無可厚非。就是兒臣,也不願意安寧公主嫁往荒僻的草原。


    但是,和大唐的利益相比,作為皇室子弟,為國付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即使是讓兒臣這樣做,兒臣也會毫不猶豫地接受。


    自古以來,民間的婚約都不能違約,何況已經昭告天下的和親呢?


    因此,兒臣支持和親。”


    李世民的眉頭,不為人所察覺地微微一皺。他轉向了蜀王李恪,說道:“李恪,您也說說吧。”


    蜀王李恪和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明爭暗鬥,但是,在打擊李承乾的事情上,他和李泰卻是聯合一致的。


    他說道:“太子殿下愛惜情親,值得敬佩,可是,事關大唐的命運,兒臣讚成魏王和魏征大人的意見。”


    李泰和李恪都很陰險,他們都強調李承乾是處於私情,愛惜安寧公主,才提出反對和親的。


    太子李承乾被說得有些急眼了,他說了一句話,立刻遭到了所有大臣們的恥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淘寶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間飛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間飛舞並收藏淘寶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