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大元最尊貴的長公主。
長公主又可以解釋為宮裏出生的第一個公主,但是大公主卻不一定受寵,不一定是“長公主”。
長公主需要受封,曆史上也隻有不多的幾位被封為長公主。
母親的出身介紹起來有點亂,我需要一點點掰扯。
她的母妃是先皇的表妹,與先皇從小在宮裏一起長大,真正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皇家很難有兩小無猜白頭偕老,先皇成年後,綜合朝局考慮他的父皇讓他娶當時樞密使家的嫡女為後。
縱然先皇與表妹情義深厚也不得不從,先皇的表妹內心傷心至極又不想先皇為難,獨自去了庵堂居住。
那個時候她肚子裏已經有了我的母親。
當時她走的時候先皇並不知道她有孕,隻因她性子柔弱,擔心她受太子妃的磋磨,想先把她藏起來,待以後自己登基,權力握在自己手裏再把表妹接迴。
如果迎娶的新婦一位粗鄙善妒的女人,那麽先皇與表妹則會是讓人同情的一對苦命鴛鴦。
先皇後卻是一個溫婉善良的女子,處理東宮事務行事有度,大家一片讚譽。
而庵堂的表妹卻鬱鬱寡歡,造成母親早產,那是一個深夜,她突然腹痛,護衛分出兩撥人。一批去山下找接生嬤嬤,一批去宮裏報信。
等先皇從宮中趕去,表妹已經大出血去了。
先皇抱著母親失聲痛哭。
這個時候還是不得不說先皇後慈善,她把母親抱到自個跟前,當成自己的孩子精心照顧。
表妹去後,先皇傷心的同時開始迷戀與表妹相像的人,特別登基後,後宮最受寵的芙蓉貴妃是最像表妹的人。
皇後這樣溫婉的女子卻不得先皇喜歡,所以一直子嗣困難。
一直等到母親八歲那一年,先皇後才有了太子,也就是現在的元睿帝。
為什麽講這些,是想讓你知道我母親身份的尊貴,先皇對她的寵愛當時遠超太子和幾個皇子。
母親的外貌隨先皇的表妹,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這些是我聽人講的,因為我也沒有見過母親。
母親不但外貌隨了她母親,性子也是,溫柔裏有些軟弱。先皇怕她受氣,想著給她選一個性格好的夫君。
那個時候便選了我父親,他是新探花郎,長得儀表堂堂,待人溫和有禮,另外家世不高,正好可以做駙馬。
先皇為了母親的麵子還破例封了父親為英國公。
父親是一個性格好的,但是這樣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沒主意的,加上母親性子軟,讓一些人生了不該有的心思。
父親有一個表妹家道中落,母親可憐她是一介孤女便允她在英國公府生活,她在母親跟前表現乖得很,經常為母親做針線,為母親做糕點。
一次她帶著新做的糕點去了她的表哥英國公的書房,還貼心地給點了熏香,那熏香是閨房裏增加夫妻趣味的媚香,父親後來便與她有了苟且之事。
她也在日常裏給母親的膳食裏下了小劑量慢性毒藥,母親那個時候肚子裏懷著我。
母親生我的時候大出血,而我生下來便身中奇毒。
原本我是活不下來的,是先皇命太醫院全力保下來的。
就這樣,成年過程中也沒少遭父親後院的那些女人的毒手。
我很幸運我沒有遺傳母親的懦弱,十三歲那年便設計除掉了害母親的那人。
十七歲那一年,我一位表哥大婚,他隻比我大一歲,穿著一身大紅喜服,手裏是一根紅綢,紅綢後麵牽著同樣一身紅衣的新娘,她蓋著蓋頭無法看到長相,我跟所有人一樣,盯著紅蓋頭,好奇新娘長什麽模樣。
那個時候我突然想到自己,自己也有一個從小訂婚的表妹,表妹跟我是同一種比較冷情的人,兩個人有一些孤傲,性子裏帶著幾分薄涼。
相互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排斥著對方。
我不想娶她,她不想嫁我。
她為什麽不想嫁我,我沒有問過,但是我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太醫說我中毒太深,壽元不長,而且不利子嗣。
我不願意娶她有一方麵是不想結婚,自個身子自個知道,不想拖累任何人。
我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就那樣過著,本該是少年意氣的年紀過得如同一潭死水。
有一段時間我癡迷佛法,甚至生出出家的念想。
那個時候都城茶餘飯後都在傳林家的事。林長晟將軍是燕隴關之戰的英雄,他去世後夫人竟然在去寺廟的路上被人掠走,本就是奇聞。後來幾年裏林家大房就不存在一樣,再也沒有了他們的消息。
這次被大家提起是因為林長晟的女兒突然迴了林家,是庵堂的師太帶著她去宮裏為太後講經,大家才知道林丞相竟然讓自己兄長唯一的嫡女住在庵堂裏。
百姓傳這件事,無不唏噓。
我也是無意聽說幾句,沒過心裏。
一日我與一位法師相約去觀花踏青,下山的時候,鬼使神差撩開了馬車簾子,看到雨中三位姑娘頂著一塊羊毛氈站在路旁,第一眼很狼狽,我的視線掃到中間的姑娘一身淡粉衣裳,簡單素淨,卻如一朵海棠讓人感覺到春的生命力。
讓我震撼的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空靈裏卻又透著幾分嬌媚,那雙眼又如純粹的琉璃,清純的緊。
我剛命馬昭停了車,讓他去問姑娘是否需要載她一程。
馬昭抱怨說我從來不多管閑事,今個怎想惹是非。
正在他勸說與我的時候,姑娘的丫鬟跑了過來,說是讓幫忙帶她們進城。
我當然允了。
姑娘上車,我才知道她便是人們口中談論的林家五姑娘。人還是淋到了一些雨,發絲濕漉漉的貼在白瓷的小臉,眼尾沁著絢麗的紅。
即便人心再硬看到她都不得不生出憐愛之意。
林家在都城可算的勳貴人家,能讓自家姑娘在山下淋雨,就可知她在林府的生活究竟怎麽樣。
把她送迴林府後,我命馬昭查了林府馬車的事,得知是林家四姑娘故意為之。
(林兮月封了皇後,兒子也封了太子,主線故事結束了,先寫世子的番外,後麵再寫祁雲煙。)
長公主又可以解釋為宮裏出生的第一個公主,但是大公主卻不一定受寵,不一定是“長公主”。
長公主需要受封,曆史上也隻有不多的幾位被封為長公主。
母親的出身介紹起來有點亂,我需要一點點掰扯。
她的母妃是先皇的表妹,與先皇從小在宮裏一起長大,真正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皇家很難有兩小無猜白頭偕老,先皇成年後,綜合朝局考慮他的父皇讓他娶當時樞密使家的嫡女為後。
縱然先皇與表妹情義深厚也不得不從,先皇的表妹內心傷心至極又不想先皇為難,獨自去了庵堂居住。
那個時候她肚子裏已經有了我的母親。
當時她走的時候先皇並不知道她有孕,隻因她性子柔弱,擔心她受太子妃的磋磨,想先把她藏起來,待以後自己登基,權力握在自己手裏再把表妹接迴。
如果迎娶的新婦一位粗鄙善妒的女人,那麽先皇與表妹則會是讓人同情的一對苦命鴛鴦。
先皇後卻是一個溫婉善良的女子,處理東宮事務行事有度,大家一片讚譽。
而庵堂的表妹卻鬱鬱寡歡,造成母親早產,那是一個深夜,她突然腹痛,護衛分出兩撥人。一批去山下找接生嬤嬤,一批去宮裏報信。
等先皇從宮中趕去,表妹已經大出血去了。
先皇抱著母親失聲痛哭。
這個時候還是不得不說先皇後慈善,她把母親抱到自個跟前,當成自己的孩子精心照顧。
表妹去後,先皇傷心的同時開始迷戀與表妹相像的人,特別登基後,後宮最受寵的芙蓉貴妃是最像表妹的人。
皇後這樣溫婉的女子卻不得先皇喜歡,所以一直子嗣困難。
一直等到母親八歲那一年,先皇後才有了太子,也就是現在的元睿帝。
為什麽講這些,是想讓你知道我母親身份的尊貴,先皇對她的寵愛當時遠超太子和幾個皇子。
母親的外貌隨先皇的表妹,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這些是我聽人講的,因為我也沒有見過母親。
母親不但外貌隨了她母親,性子也是,溫柔裏有些軟弱。先皇怕她受氣,想著給她選一個性格好的夫君。
那個時候便選了我父親,他是新探花郎,長得儀表堂堂,待人溫和有禮,另外家世不高,正好可以做駙馬。
先皇為了母親的麵子還破例封了父親為英國公。
父親是一個性格好的,但是這樣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沒主意的,加上母親性子軟,讓一些人生了不該有的心思。
父親有一個表妹家道中落,母親可憐她是一介孤女便允她在英國公府生活,她在母親跟前表現乖得很,經常為母親做針線,為母親做糕點。
一次她帶著新做的糕點去了她的表哥英國公的書房,還貼心地給點了熏香,那熏香是閨房裏增加夫妻趣味的媚香,父親後來便與她有了苟且之事。
她也在日常裏給母親的膳食裏下了小劑量慢性毒藥,母親那個時候肚子裏懷著我。
母親生我的時候大出血,而我生下來便身中奇毒。
原本我是活不下來的,是先皇命太醫院全力保下來的。
就這樣,成年過程中也沒少遭父親後院的那些女人的毒手。
我很幸運我沒有遺傳母親的懦弱,十三歲那年便設計除掉了害母親的那人。
十七歲那一年,我一位表哥大婚,他隻比我大一歲,穿著一身大紅喜服,手裏是一根紅綢,紅綢後麵牽著同樣一身紅衣的新娘,她蓋著蓋頭無法看到長相,我跟所有人一樣,盯著紅蓋頭,好奇新娘長什麽模樣。
那個時候我突然想到自己,自己也有一個從小訂婚的表妹,表妹跟我是同一種比較冷情的人,兩個人有一些孤傲,性子裏帶著幾分薄涼。
相互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排斥著對方。
我不想娶她,她不想嫁我。
她為什麽不想嫁我,我沒有問過,但是我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太醫說我中毒太深,壽元不長,而且不利子嗣。
我不願意娶她有一方麵是不想結婚,自個身子自個知道,不想拖累任何人。
我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就那樣過著,本該是少年意氣的年紀過得如同一潭死水。
有一段時間我癡迷佛法,甚至生出出家的念想。
那個時候都城茶餘飯後都在傳林家的事。林長晟將軍是燕隴關之戰的英雄,他去世後夫人竟然在去寺廟的路上被人掠走,本就是奇聞。後來幾年裏林家大房就不存在一樣,再也沒有了他們的消息。
這次被大家提起是因為林長晟的女兒突然迴了林家,是庵堂的師太帶著她去宮裏為太後講經,大家才知道林丞相竟然讓自己兄長唯一的嫡女住在庵堂裏。
百姓傳這件事,無不唏噓。
我也是無意聽說幾句,沒過心裏。
一日我與一位法師相約去觀花踏青,下山的時候,鬼使神差撩開了馬車簾子,看到雨中三位姑娘頂著一塊羊毛氈站在路旁,第一眼很狼狽,我的視線掃到中間的姑娘一身淡粉衣裳,簡單素淨,卻如一朵海棠讓人感覺到春的生命力。
讓我震撼的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睛空靈裏卻又透著幾分嬌媚,那雙眼又如純粹的琉璃,清純的緊。
我剛命馬昭停了車,讓他去問姑娘是否需要載她一程。
馬昭抱怨說我從來不多管閑事,今個怎想惹是非。
正在他勸說與我的時候,姑娘的丫鬟跑了過來,說是讓幫忙帶她們進城。
我當然允了。
姑娘上車,我才知道她便是人們口中談論的林家五姑娘。人還是淋到了一些雨,發絲濕漉漉的貼在白瓷的小臉,眼尾沁著絢麗的紅。
即便人心再硬看到她都不得不生出憐愛之意。
林家在都城可算的勳貴人家,能讓自家姑娘在山下淋雨,就可知她在林府的生活究竟怎麽樣。
把她送迴林府後,我命馬昭查了林府馬車的事,得知是林家四姑娘故意為之。
(林兮月封了皇後,兒子也封了太子,主線故事結束了,先寫世子的番外,後麵再寫祁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