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昭襄六十六年。


    帝九子贏君誕生,有紫氣東來、大星入命,顯聖王兆。


    帝遂詔天下曰:元年春,王正月,此乃天降祥瑞,當改元,赦天下。


    十月一日,改元天符,大赦天下。


    並定十月為歲首,是為天符元年。


    此詔一出,朝野上下,內外震動。


    大秦丞相、穰侯魏無羨率百官上書:不敢奉詔。


    帝大怒,奪穰侯冊封八百戶,以示懲戒,帝命乃達。


    同時,詔下次日,鹹陽有童子謠曰:元者,君之始也;春者,歲之首也,公子名君,帝遂改元,暗定儲君,陰許帝位。


    這個“遙遙領先的預言”,卻是將帝乙改元,定薑承乾之誕辰為歲首的舉措,解讀為“儲君之位定矣”。


    於是乎,鹹陽內外、朝野上下,皆是大為震動。


    在這謠言四起當中,穰侯魏無羨以丞相之尊,再率百官上書曰:諸公子已壯,按禮當入朝,請帝允之!


    此書一上,天下嘩然,暗流湧動。


    隻因穰侯魏無羨等朝堂百官,竟然公然對抗帝主,將相權跟帝權的爭鬥,擺在了明麵上。


    這種公然破壞默契的行為,無異於是撕破臉了!


    而穰侯魏無羨一派,針對“公子君”的行止,更是絲毫不加遮掩。


    不僅直接拉開了奪嫡序幕,更是近乎於公開表態:儲君之位,任誰也可,唯公子君不可!


    又三日,帝詔曰:公子已壯,入朝觀政,此為祖製,允之!


    並明降聖旨曰:公子入朝,皆入禦史台,試行考成法。


    此詔一出,朝野震蕩,百官驚怖,天下州郡,皆為之躁動。


    什麽叫針鋒相對?這就叫針鋒相對!


    帝權與相權的正麵交鋒,在整個大秦境內,都掀起了驚濤駭浪。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場席卷朝野、乃至於整個天下的“大朝爭”,儼然已經拉開序幕。


    穰侯魏無羨強勢出手,帝乙的應對更是詮釋了何為“帝心如鐵”。


    又有流言曰:穰侯償於暗室,對左右雲:任他帝心如鐵,我等臣心、民心如爐,一意孤行者,非帝也,一獨夫爾。


    帝聞之,大怒,詔對穰侯曰:朕聞古書有雲“未聞弑君,聞誅一夫紂矣”,丞相以為然否?


    穰侯大懼,跪地免冠曰: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請出南涯郡,為一匹夫足矣。


    帝拂然不悅,曰:丞相欲陷朕於不仁不義乎?


    遂罷穰侯相位,權(代理)之,又奪冊封三千戶,以示警醒。


    兩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可謂是步步殺機、毫不遮掩,掀起了一場席卷朝野的龐大風暴。


    而這場龐大風暴的核心,就是剛出生不過一個月的小公子贏君。


    帝乙的決心,堅定得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讓天下人都甚覺不可思議。


    要知道,帝乙禦極天下六十六載,執政風格不能說激進,也能說是四平八穩、穩字當頭。


    素來都以理陰陽,順四時為要,最看重的就是朝堂穩定、君臣一心。


    自穰侯魏無羨拜相以來,帝相之間,不能說是明爭暗鬥,也能說是默契相合。


    至少在對外的時候,始終都表現出了“君臣一心”的和諧。


    甚至於,帝乙拜相的時候,曾發明詔示天下曰:帝高居九重,掌龍庭,任丞相,轄百官,無為而治,天下大同。


    丞相魏無羨則對曰:臣賴陛下信重,不以臣卑鄙而拜以相位,當為百官表率,上佐帝主,下遂民心,外鎮四夷、撫平諸侯,內親同僚、善待百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片刻不敢忘陛下之恩、國朝之重,願以此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整個昭襄一朝,主打的就是君臣一心、各司其職。


    就算以陳貂寺為首的“帝黨”,跟穰侯魏無羨為首的丞相府、武安君公孫起為首的五軍都督府爭鬥最激烈的時候。


    帝乙也從未公開表態,如此直白地支持過誰,更沒有跟任何大臣說過半句重話。


    始終都秉承著“帝高居九重,垂拱而治”的原則,居中主持,燮理陰陽,以大局為重,視平穩為本。


    故而帝相君臣六十六載,大秦朝堂從未有過如此動蕩的時候。


    但是此時,帝乙卻一反常態,為了一個剛滿月的小孺子,公開跟丞相魏無羨反目,甚至不惜掀起滔天風暴。


    這是何等讓人費解?又是何等讓人驚駭?


    君臣之間的爭鬥,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已達到了公開化、白熱化的程度,可以說是刀刀見血、兩敗俱傷。


    沒錯!就是兩敗俱傷!


    從表麵上看:穰侯魏無羨多次被帝乙公開訓斥,甚至還被剝奪了三千八百戶的封地,簡直就是元氣大傷。


    要知道,大秦帝朝的傳統,一直都是:唯有丞相,可為萬戶侯。


    穰侯魏無羨拜相數十年,可謂是“勞苦功勞”,多次被“恩賞”、“加封”,也不過是受封一萬三戶而已。


    可現如今,他卻被剝奪了整整三千八百戶封地,隻剩下九千二百戶,已然遠遠低於丞相應有的水平。


    甚至於,穰侯魏無羨連“丞相”的位置都丟了,隻能“權掌丞相府事”。


    無論怎麽看,都該是穰侯魏無羨大輸潰敗、帝乙穩居上風、大贏特贏才對。


    但是實際上,帝乙的“一意孤行”,贏得的是表麵的勝利,輸的卻是“民心”。


    現如今,穰侯魏無羨赫然已是“孤忠之臣”的代言詞,贏得了朝堂百官、州郡長吏的同情與欽佩。


    甚至有人將他視為“強項令”的代表,丞相府更是門庭若市。


    而帝乙卻被冠上了“昏庸之君”、“殘暴之主”的“美名”,被視為“少時英明、老年糊塗”的典型。


    就差沒被列入“秦史十恨”,“恨帝乙未能早死”了!


    整個輿論場中,帝乙不能說是“百姓擁戴、鳥生魚湯”,也能說是“民怨沸騰”、“官不聊生”了。


    甚至於,“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等典故,也屢屢出現在各級官員的私人信件當中。


    但是帝乙卻渾不在意,儼然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之態。


    甚至還曾多次在“私人場合”,對左右言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朕行之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秦國運,皆在我兒。


    頗有幾分“唯有吾兒贏君,才能讓大秦再次偉大”的懂王姿態。


    什麽叫一意孤行?什麽叫帝心如鐵?什麽叫頭破南牆?


    這就是了!簡直就是“到了黃河也不死心”的典型。


    區區黃河,何足道哉?看朕百萬將士、投鞭斷流。


    一言蔽之: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


    那麽問題來了:小公子贏君,到底是何許人也?


    難道帝乙不知道自己的“一意孤行”,會引來如此嚴重的反噬嗎?


    一個禦極天下六十六載、秉國執政風格穩健的帝主,難道果真會如此不智?


    甚至於,難道他不曉得裝一裝會比較好,根本毋須以如此強硬的姿態,引得朝野動蕩、天下沸騰?


    這怎麽可能!


    帝乙的手段,百官群臣又不是沒領教過,他最擅長的就是“四兩撥千斤、潤物細無聲”。


    看似虛心納諫、從不與臣下正麵衝突,但是實際上,他想要推行的政策,哪個不是順風順水地推行了下去?


    而且還讓所有人都無話可說,不得不執行他所推進的政策,還得高唿“陛下聖明”,就差沒來一句“你人還怪好的嘞”了。


    但是這一次,他為何要如此頭鐵呢?


    無數人左思右想、仔細揣摩,卻始終都百思不得其解。


    唯一的解釋,就是帝乙真的篤信一件事。


    那就是“公子贏君,有聖王之兆、天帝之姿”,乃是“帝星轉世,天命帝主”。


    所以才不舍得讓他受半點委屈。容不得他被任何人針對。


    哪怕舉世皆敵,也要“一意孤行”!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想不出第二種解釋。


    可是小公子贏君,到底有何等神異,又具有何種魔力,竟然能將“帝主”迷得如此“神魂顛倒”,卻是沒有人知道。


    一時間,整個大秦都在議論紛紛,對薑承乾的好奇,更是到達了極致。


    但是帝乙的保密工作,卻是做得密不透風。


    沒有半點關於薑承乾的隻言片語,流傳到了帝庭之外。


    而整個大秦帝庭,在陳貂寺的經營和坐鎮下,更是猶如龍潭虎穴,可謂是“水潑不入、針紮不進”。


    不能說是處處漏風,也能說是固若金湯。


    這不由讓天下臣民,更加地好奇起來了。


    於是各種有關於小公子贏君的猜測,儼然已經是整個大秦都最熱議的話題。


    無數的流言蜚語和誌怪傳說,都被“張冠李戴”地加在了薑承乾的頭上。


    有人說公子贏君,乃是上古聖王轉世。


    也有人說公子贏君是絕世妖孽轉世。


    有人說帝乙已被妖孽轉世的公子贏君以分神奪舍,才會表現得如此“昏聵”。


    甚至還有人說:公子贏君的母妃宣德夫人,乃是上古天妖:九尾狐下凡,所以才能“迷惑帝主、禍亂朝綱”。


    各種各樣的流言、傳說,在整個大秦的範圍內喧囂塵上。


    你若是開口不提“公子贏君”,在任何場合都插不上話。


    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私底下,凡是聚會,必提“公子贏君”,永遠都是最核心的話題。


    各種輿論戰、攻心計、陰謀論、神話說、誌怪談,更是風靡九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民諸天:開局獲得神話大羅道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媌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媌吃魚並收藏全民諸天:開局獲得神話大羅道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