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位前輩那裏出來,王非敗撓了撓頭,雖然大家都說清源觀的事情他現在暫時不要操心,但他還是決定在見完林青峰之後就迴清源觀,這種時候不能在青虛真人和眾位師兄、師姐的身邊,心裏總是不得勁。
迴到宅子,葉青愁、霍慶龍都在,看著正給葉青愁捏著肩膀的三娘,王非敗就有種嫉妒感,再看看在一邊低著頭喝著茶的霍慶龍,又是另一種感覺。
“想好了沒有林青峰見不見?”看王非敗迴來,葉青愁也沒問最終結果,而是問起了林青峰的事情。
“喂喂,姓葉的,怎麽不問問結果?”一邊的霍慶龍略顯不滿的嚷嚷道。
“有什麽好問的,看他臉色就知道還行!”
“那非敗,槍仙說什麽了沒有?”看葉青愁不問,霍慶龍知道自己問。
“幾位前輩都在,讓我運行了一下的功法,大概研究了一下,聽他們說我這功法和我的體質是想合得,再就是讓我別再往外說,就再沒說什麽。”王非敗說著把霍慶龍麵前的茶壺拉了過來然後一邊坐下,一邊給自己沏茶。
“幾位先輩?”
“都有誰?”
“我想想,醫仙師父,槍仙師父,刀仙,劍仙,嗯,就他們四位。”
“刀仙也在?”
“在啊!怎麽霍師兄你也沒見過刀仙?”
“見是見過,不過天封城裏刀仙我見的最少。”霍慶龍說著看了看麵前的茶水,“刀仙是三仙裏最來無影,去無蹤的一位了!”
“不過說實話,刀仙給人感覺怎麽說呢?光看長相,最是有威懾力!”王非敗想起那張滿是橫肉的臉,不經意間打了個哆嗦,不自覺的看向了葉青愁,心裏默默地念叨,‘這可真是兩個極端!’
“確實!”霍慶龍點點頭。
“怎麽,非敗這會兒看我幹嗎?”看王非敗看自己,葉青愁拿起酒盅喝了一半,然後將另一半喂到了三娘的嘴裏。
“嘿嘿,看過了刀仙的那張臉,再看師兄,總覺得有些奇異。”
“奇異不打緊,你還是想想現在要幹的事情。”
“現在要幹的事情?那就是見一見林青峰,不過這我隻能是不公開的見,畢竟對外我這‘搬運者’可不在天封。”
“也是呢!那見了之後呢?”
“我要迴清源山!”
“清源?決定了!對了!師兄,關於狼牙盜有沒有新的消息?”
“新的消息到沒有,不過從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動向來看,確實像是有準備大事的樣子!”
“這樣啊!那就不能拖了!明天就見上這個林青峰一麵。”
隨著王非敗話音落下,和林青峰的見麵就確定在了,第二天的下去,一個大大的廳子裏左右簾子放了下來,簾子後麵坐著的既有公主、皇子,也有天封城的醫仙、槍仙、刀仙、劍仙,麵對前輩們的突然到來,王非敗雖然有些不適,但看到對麵林青峰的臉色,王非敗覺得前輩們來了也是不錯!
“歸古派,林青峰見過小說家大宗師‘搬運者’。”
“林大儒,貧道乃是道家,姓王!”
“但世人都喜歡叫你‘搬運者’”
“搬運者是書上名號,而不是互相交流的稱唿。”
“既然如此,那我林青峰就如道長所願!”
“正是!”
“林青峰此來是想請道長收迴那本叫做《悟空傳》又叫《西遊浮生釋厄傳》的小說。”
“敢問大儒,已經潑出去的水怎麽收迴?”
“隻要道長同意不再發這本書,承認其是偽作!百曉堂那邊也會理解的。”
“既然這樣,懇請我當朝陛下禁止流通就行了!又何必來找貧道。”
“來找道長是擔心道長還有其它書籍要發,青峰希望道長以後寫的小說,不要再有類似千古聖人言以外的東西。”
“以外?林大儒說的不錯!可問題是,貧道並沒有發出聖人言以外的東西啊!?”
“道長是說道長沒寫《西遊浮生釋厄傳》?”
“寫了啊?但這本書裏那裏是要大儒如此斤斤計較?貧道實在是不明白!”
“你——”剛舉起手指,林青峰覺得自己實在是有些過於激動了,摸了摸胸口,平複了一下心情後他拿出了那本《西遊浮生釋厄傳》,翻開來指著其中一句問道:“敢問道長這句,‘眾生生來自由,那個敢高高在上!’何解?”
“佛門不也說眾生平等,麵對輪迴有那個能例外,還是隻要出生高貴,隻要有祖輩餘蔭,就可以肆無忌憚?”
“我指的是‘那個敢高高在上’?這一句。”
“這一句啊!這不是很清楚嗎?儒家有史說上古之皇都是德行高尚,以德行感染天下,待人謙卑有禮,實行禪讓,不讓無能者上台,這不是你們儒家推崇的嗎?”
“我看不出這一句和我儒家有何聯係?”
“想想後世曆代王朝覆滅,不正是德不配位的結果?而德行高尚的人理應天下為公,沒有私心雜念,這樣的人是被天下人抬到高處,不是自己為了權欲爬到高處,自然是那個敢高高在上!”
“道長的歪解倒是不少,不覺得這句話引人遐想嗎?”
“貧道倒是不覺得,敢問林大儒,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林大儒可學過?”
“學過?那是史家的書。”
“既然大儒願意學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為什麽要把貧道這一句拿出來談論呢?”
“既然如此,那這一句‘我不管天意為何?我隻管我心自在?’,道長不覺得寫一個佛門人物太過狂妄了嗎?”
“一點都不!”
“為什麽?”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可是佛祖所說,敢問林大儒佛祖狂妄了嗎?何況這隻不過是一本虛構的小說而已,還是儒家幾千年開學教書,教出的人連這是非好壞都不能分辨?若是不能,敢問林大儒教的是什麽書,什麽理?”
“那是佛祖豈可與常人相提並論?”
“常人?佛門修得就是成佛,林大儒這是說,所謂成佛永遠隻有佛祖一人?”
“林某從未說過!還有這一句‘我除去滿山獵戶,還我兒郎滿山清淨’你不覺得這悟空殺心太重,卻不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
“冤冤相報?既然林大儒說道這個了貧道就說上一說。”
“怎麽?道長不滿意?”
“沒有不滿意,貧道隻是取八方門公開記錄和你們儒家史書裏的東西,先說一個吧!”
“道長,我現在說的是你這書!”
“可你提到了冤冤相報啊?”說著王非敗看了一眼林青峰接著繼續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但這世上能激起冤冤相報的沒有多少,記錄在史書的更沒有多少,貧道數了數也就複仇的例子在你們儒家史書中也就十幾起,幾千年十幾起,林大儒難道覺得很多?何況這在報仇也都在兩三代就終結了!何來那麽多需要用這‘冤冤相報何時了’來教化的?”
“那道長就不怕有人學了你這書裏的例子?”
“若是學了,那隻是說明你們教書育人不成體統,學子分不清書上和現實罷了!我聽說八方門二十年前有一案子叫《反複掠》很是有名,潭州有一惡人貪圖一家富戶財富,糾結狐朋狗友將那一家人搶了個精光,一家人隻活下來外出的一對父子。由於夜間行兇後,歹徒還一把火燒了這家全部的院子,導致兇案難查,而這對父子不隻是聽誰說什麽‘冤冤相報何時了!’,再查了一年後,居然要求結案,別再查了!當時的城主也是支持,誇獎那對父子是大善人,就這樣,這案子居然真的就停了下來!十年後這對父子辛勤耕耘,靠著自己的勞力心智,居然創下了比十年前更多的家產,卻是沒有料到一天夜裏再次遭賊人搶掠,可巧的是這一天這家人家裏正好有八方門先天境捕快留宿,結果一幹賊人全數被服,但那對父子也是丟了性命,隻留下個遺腹子!事後調查這夥賊人正是十年前滅門之人,據他們交代,就是看這父子再次有富了起來心生嫉妒而為。我記得公開的卷宗上顯示,是在滅門發生快一年的時候,那捕快其實已經查到了兇手的行蹤,隻是還需要時間罷了!結果那對父子‘以冤冤相報何時了!’主動要求結了案,而那夥賊人在沒有被抓的這些年裏連續作案十多起,每一場案子裏都有死傷!這就是林大儒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嗎?林大人不會是為了縱容惡人行惡,才故意這麽說的吧?”
“豈不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林青峰自然知道這案子,也知道那城主頗有些書生意氣,但他是不會走入王非敗的節奏的。
“敢問大人,貧道若是砍了你的腦袋,滅了你的門派,然後我放下屠刀,世人是不是該稱唿貧道是放下屠刀的佛陀?”
“你——”
“林大人,貧道所寫所書,也許你看的不舒服,但貧道還是要說,貧道寫的是一家之言,就如同你們儒家和墨家,道家相左之處,沒有什麽不同,林大儒為何非要為此耿耿於懷呢?”
迴到宅子,葉青愁、霍慶龍都在,看著正給葉青愁捏著肩膀的三娘,王非敗就有種嫉妒感,再看看在一邊低著頭喝著茶的霍慶龍,又是另一種感覺。
“想好了沒有林青峰見不見?”看王非敗迴來,葉青愁也沒問最終結果,而是問起了林青峰的事情。
“喂喂,姓葉的,怎麽不問問結果?”一邊的霍慶龍略顯不滿的嚷嚷道。
“有什麽好問的,看他臉色就知道還行!”
“那非敗,槍仙說什麽了沒有?”看葉青愁不問,霍慶龍知道自己問。
“幾位前輩都在,讓我運行了一下的功法,大概研究了一下,聽他們說我這功法和我的體質是想合得,再就是讓我別再往外說,就再沒說什麽。”王非敗說著把霍慶龍麵前的茶壺拉了過來然後一邊坐下,一邊給自己沏茶。
“幾位先輩?”
“都有誰?”
“我想想,醫仙師父,槍仙師父,刀仙,劍仙,嗯,就他們四位。”
“刀仙也在?”
“在啊!怎麽霍師兄你也沒見過刀仙?”
“見是見過,不過天封城裏刀仙我見的最少。”霍慶龍說著看了看麵前的茶水,“刀仙是三仙裏最來無影,去無蹤的一位了!”
“不過說實話,刀仙給人感覺怎麽說呢?光看長相,最是有威懾力!”王非敗想起那張滿是橫肉的臉,不經意間打了個哆嗦,不自覺的看向了葉青愁,心裏默默地念叨,‘這可真是兩個極端!’
“確實!”霍慶龍點點頭。
“怎麽,非敗這會兒看我幹嗎?”看王非敗看自己,葉青愁拿起酒盅喝了一半,然後將另一半喂到了三娘的嘴裏。
“嘿嘿,看過了刀仙的那張臉,再看師兄,總覺得有些奇異。”
“奇異不打緊,你還是想想現在要幹的事情。”
“現在要幹的事情?那就是見一見林青峰,不過這我隻能是不公開的見,畢竟對外我這‘搬運者’可不在天封。”
“也是呢!那見了之後呢?”
“我要迴清源山!”
“清源?決定了!對了!師兄,關於狼牙盜有沒有新的消息?”
“新的消息到沒有,不過從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動向來看,確實像是有準備大事的樣子!”
“這樣啊!那就不能拖了!明天就見上這個林青峰一麵。”
隨著王非敗話音落下,和林青峰的見麵就確定在了,第二天的下去,一個大大的廳子裏左右簾子放了下來,簾子後麵坐著的既有公主、皇子,也有天封城的醫仙、槍仙、刀仙、劍仙,麵對前輩們的突然到來,王非敗雖然有些不適,但看到對麵林青峰的臉色,王非敗覺得前輩們來了也是不錯!
“歸古派,林青峰見過小說家大宗師‘搬運者’。”
“林大儒,貧道乃是道家,姓王!”
“但世人都喜歡叫你‘搬運者’”
“搬運者是書上名號,而不是互相交流的稱唿。”
“既然如此,那我林青峰就如道長所願!”
“正是!”
“林青峰此來是想請道長收迴那本叫做《悟空傳》又叫《西遊浮生釋厄傳》的小說。”
“敢問大儒,已經潑出去的水怎麽收迴?”
“隻要道長同意不再發這本書,承認其是偽作!百曉堂那邊也會理解的。”
“既然這樣,懇請我當朝陛下禁止流通就行了!又何必來找貧道。”
“來找道長是擔心道長還有其它書籍要發,青峰希望道長以後寫的小說,不要再有類似千古聖人言以外的東西。”
“以外?林大儒說的不錯!可問題是,貧道並沒有發出聖人言以外的東西啊!?”
“道長是說道長沒寫《西遊浮生釋厄傳》?”
“寫了啊?但這本書裏那裏是要大儒如此斤斤計較?貧道實在是不明白!”
“你——”剛舉起手指,林青峰覺得自己實在是有些過於激動了,摸了摸胸口,平複了一下心情後他拿出了那本《西遊浮生釋厄傳》,翻開來指著其中一句問道:“敢問道長這句,‘眾生生來自由,那個敢高高在上!’何解?”
“佛門不也說眾生平等,麵對輪迴有那個能例外,還是隻要出生高貴,隻要有祖輩餘蔭,就可以肆無忌憚?”
“我指的是‘那個敢高高在上’?這一句。”
“這一句啊!這不是很清楚嗎?儒家有史說上古之皇都是德行高尚,以德行感染天下,待人謙卑有禮,實行禪讓,不讓無能者上台,這不是你們儒家推崇的嗎?”
“我看不出這一句和我儒家有何聯係?”
“想想後世曆代王朝覆滅,不正是德不配位的結果?而德行高尚的人理應天下為公,沒有私心雜念,這樣的人是被天下人抬到高處,不是自己為了權欲爬到高處,自然是那個敢高高在上!”
“道長的歪解倒是不少,不覺得這句話引人遐想嗎?”
“貧道倒是不覺得,敢問林大儒,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林大儒可學過?”
“學過?那是史家的書。”
“既然大儒願意學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為什麽要把貧道這一句拿出來談論呢?”
“既然如此,那這一句‘我不管天意為何?我隻管我心自在?’,道長不覺得寫一個佛門人物太過狂妄了嗎?”
“一點都不!”
“為什麽?”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可是佛祖所說,敢問林大儒佛祖狂妄了嗎?何況這隻不過是一本虛構的小說而已,還是儒家幾千年開學教書,教出的人連這是非好壞都不能分辨?若是不能,敢問林大儒教的是什麽書,什麽理?”
“那是佛祖豈可與常人相提並論?”
“常人?佛門修得就是成佛,林大儒這是說,所謂成佛永遠隻有佛祖一人?”
“林某從未說過!還有這一句‘我除去滿山獵戶,還我兒郎滿山清淨’你不覺得這悟空殺心太重,卻不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
“冤冤相報?既然林大儒說道這個了貧道就說上一說。”
“怎麽?道長不滿意?”
“沒有不滿意,貧道隻是取八方門公開記錄和你們儒家史書裏的東西,先說一個吧!”
“道長,我現在說的是你這書!”
“可你提到了冤冤相報啊?”說著王非敗看了一眼林青峰接著繼續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但這世上能激起冤冤相報的沒有多少,記錄在史書的更沒有多少,貧道數了數也就複仇的例子在你們儒家史書中也就十幾起,幾千年十幾起,林大儒難道覺得很多?何況這在報仇也都在兩三代就終結了!何來那麽多需要用這‘冤冤相報何時了’來教化的?”
“那道長就不怕有人學了你這書裏的例子?”
“若是學了,那隻是說明你們教書育人不成體統,學子分不清書上和現實罷了!我聽說八方門二十年前有一案子叫《反複掠》很是有名,潭州有一惡人貪圖一家富戶財富,糾結狐朋狗友將那一家人搶了個精光,一家人隻活下來外出的一對父子。由於夜間行兇後,歹徒還一把火燒了這家全部的院子,導致兇案難查,而這對父子不隻是聽誰說什麽‘冤冤相報何時了!’,再查了一年後,居然要求結案,別再查了!當時的城主也是支持,誇獎那對父子是大善人,就這樣,這案子居然真的就停了下來!十年後這對父子辛勤耕耘,靠著自己的勞力心智,居然創下了比十年前更多的家產,卻是沒有料到一天夜裏再次遭賊人搶掠,可巧的是這一天這家人家裏正好有八方門先天境捕快留宿,結果一幹賊人全數被服,但那對父子也是丟了性命,隻留下個遺腹子!事後調查這夥賊人正是十年前滅門之人,據他們交代,就是看這父子再次有富了起來心生嫉妒而為。我記得公開的卷宗上顯示,是在滅門發生快一年的時候,那捕快其實已經查到了兇手的行蹤,隻是還需要時間罷了!結果那對父子‘以冤冤相報何時了!’主動要求結了案,而那夥賊人在沒有被抓的這些年裏連續作案十多起,每一場案子裏都有死傷!這就是林大儒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嗎?林大人不會是為了縱容惡人行惡,才故意這麽說的吧?”
“豈不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林青峰自然知道這案子,也知道那城主頗有些書生意氣,但他是不會走入王非敗的節奏的。
“敢問大人,貧道若是砍了你的腦袋,滅了你的門派,然後我放下屠刀,世人是不是該稱唿貧道是放下屠刀的佛陀?”
“你——”
“林大人,貧道所寫所書,也許你看的不舒服,但貧道還是要說,貧道寫的是一家之言,就如同你們儒家和墨家,道家相左之處,沒有什麽不同,林大儒為何非要為此耿耿於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