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藏書閣
我的漫畫在古代爆紅了 作者:酒桶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電光火石之間,顧秋白想起來弘禧與她的第一女翰林之約,與老頭說的不謀而合。
她安靜的看向老頭,突然意識到老頭下山,大致是預感到了什麽。
要知道,老頭在山上多年,卻對天下事了如指掌。
以他這些天在長安的所見所聞,足以摸清如今的政治局麵。
弘禧的木秀於林,穆玉的力創匈奴,皆是長安人津津樂道之事。
還有她這個戳破阿史那賀魯陰謀的“大慶英雄”,難保老頭子發現了什麽。
顧秋白:“但求好事,莫問前程。”
老頭但笑不語。
顧秋白想了想,還是補充了一句:“我讓你下山是來養老的,不是讓你來幹老本行的。你教會我的,我不會忘,足夠我過好這一生了。”
老頭不說話,溜達著出門去了。
顧秋白歎了口氣。
如今畫院放了年假,學生們也都迴去過年了,漫畫班那幾個留在長安的,前幾日還興高采烈的來拜會過她,送了節禮。
平日裏吵吵鬧鬧的學生們不在,顧秋白還稍稍感覺有些冷清。
畫院開學,約莫還有數十天,春在堂也無事可做,等於顧秋白此時,是真正的閑人一個。
閑著也是閑著,顧秋白準備幹票大的。
《萬裏行舟》目前的內容分為上下半部,上部是岑遠舟從小到大的科舉高中之路,下部就該是他揭開身世之謎,走向權臣的升級之路了。
內容正好與今年的春闈不謀而合,又正好是天下讀書人遠赴長安趕考之時。
上部的內容非常適合如今趕考的學子。
據陳海所說,在這種時節,長安的商戶們都會不同程度的做一些折扣活動,目的是和舉子們結個善緣,誰也不知道哪個不起眼的考生,未來就成了朝中大員,掌握生殺大權。
財大氣粗的長安商會甚至有價格非常低廉的驛站,供家境困難的舉子們居住,環境自然比不上客棧,但足以有個落腳處。
在顧秋白看來,這些人都是明晃晃的新生客戶。
《萬裏行舟》再火爆,遠銷長安之外,可外地家境不如意的舉子們,也大致沒有閑錢閱讀。
顧秋白決定開放一個限時的藏書館。
春在堂自然不止賣漫畫,四書五經,名人傳記,過往真題,即使是春在堂出品也與其他書肆大差不差,但這些都是舉子們最需要的東西。
皇帝隻說停業整頓,不讓賣東西,沒說不準她免費借閱啊。
她也想和未來的潛在客戶結個善緣。
沒想到這次,宋卿卿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她正打算和陳海商量,給商戶們單獨劃分一片區域,就像萬國來朝時那樣。
集中所有舉子所需要的筆墨紙硯,生活用品類別,都標注上長安商會的名號,憑考生身份可享受超低折扣,為整個長安商會賺得聲望。
當然,春在堂也必須在內。
聽了顧秋白的想法,宋卿卿思忖一會,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藏書閣一事,陳海那邊一定有合適的場地,端看他是否願意出借,但對他而言,長安商會自然更為重要。
我們可以在商會中進行公開招募,藏書閣內也不止需要書籍,場地,桌椅,人員,筆墨紙硯都需要補充,讓其他商戶參與進來,大致能夠十拿九穩。”
宋卿卿的腦子就是好用,顧秋白與她一拍即合,陳海很快就收到了宋卿卿的計劃書。
計劃書作的十分詳盡,包括所需品類,場地選擇,優勢,大致投入金額...這也是顧秋白教會宋卿卿的,雖然她自己從未做過類似的工作,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給宋卿卿大致描述後,她也就能夠舉一反三了,在這一方麵,宋卿卿一點就通。
和宋卿卿預估的一樣,商戶們很樂意參與此事,春闈三年一次,舉子們的好感,未來必定相當值錢。
經過精挑細選,最終定下了數家長安老字號。
陳海的執行力也不是蓋的,在畫院開學時,藏書閣的選址已經定了下來。
而後便是具體工作,名人勵誌語錄貼牆上,登記人員安排上,庫房書籍分門別類搬過去...
很快,一個不算精裝的藏書閣就開業了,對所有上京趕考的學子免費租借。
《萬裏行舟》的上部也被悄悄放在了藏書閣的書架上。
以及擺的整整齊齊的長安日報,記錄著長安的大事小情,政策變動。
顧秋白私以為,長安日報才是舉子們更需要的東西。
考題向來都出自時事,今年發生的大事也不少,但能不能押中,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溫璟在馬車上吐的天昏地暗。
他從豫章趕赴長安參加科考,卻因為暈車,耽誤了行程,如今二月下旬,才堪堪趕到長安。
這一路上,臉頰都凹陷下去。
和他同行的人均是自己的同鄉,來自不同的書院。
豫章這地方,向來是科考大省,被稱作科舉第一省,出的名人數不勝數。
溫璟就是在卷生卷死的環境中殺出重圍的。
他所在的書院是豫章最好的書院之一,他對這次考試也是信心滿滿。
隻是在同窗眼裏,他身體瘦弱,平日裏又不愛參加詩會,隻是自己苦讀,是個十足的怪人。
說起來,就是個書呆子。
不過這個書呆子,卻有一顆從軍的心。
隻是身體不好,多次被拒,才遺憾走上了科舉之路。
同行的人打趣道:“你這一路上吐了不知多少迴,若是從軍,豈不是還沒到戰場,已去掉半條命了?”
溫璟用他吐的沙啞的嗓音:“從軍本就不易。”
看他這麽沒趣,同行的人也不再多言。
剛入長安,便隨處可見長安之繁華,街道上書生打扮的人更是不少,想必都是參加會試的考生。
溫璟壓力倍增。
一行人在各個客棧問詢住處,卻都碰了壁,想必到達的太晚,客棧都已滿房了。
同行的人不免有些抱怨,溫璟連連道歉,直言這次長安的住處由他來想辦法。
嚴格來說,溫璟對學業向來不甚刻苦,奈何聰慧加持,一路來都算順利。
他拖著不適的身體,進了長安一家書肆。
書肆向來都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他想碰碰運氣。
他向書肆的小廝說明了來意,小廝搖搖頭道:“你來的太晚了,如今很難再有合適的客棧,要麽太貴,要麽環境太差,不過我聽人道,今年長安商會似乎有提供一些住所,隻是具體我也不甚清楚,你可去長安藏書閣碰碰運氣。”
溫璟:“長安藏書閣?”
小廝:“剛剛開業不久,是為考生提供免費借閱的地方。”
她安靜的看向老頭,突然意識到老頭下山,大致是預感到了什麽。
要知道,老頭在山上多年,卻對天下事了如指掌。
以他這些天在長安的所見所聞,足以摸清如今的政治局麵。
弘禧的木秀於林,穆玉的力創匈奴,皆是長安人津津樂道之事。
還有她這個戳破阿史那賀魯陰謀的“大慶英雄”,難保老頭子發現了什麽。
顧秋白:“但求好事,莫問前程。”
老頭但笑不語。
顧秋白想了想,還是補充了一句:“我讓你下山是來養老的,不是讓你來幹老本行的。你教會我的,我不會忘,足夠我過好這一生了。”
老頭不說話,溜達著出門去了。
顧秋白歎了口氣。
如今畫院放了年假,學生們也都迴去過年了,漫畫班那幾個留在長安的,前幾日還興高采烈的來拜會過她,送了節禮。
平日裏吵吵鬧鬧的學生們不在,顧秋白還稍稍感覺有些冷清。
畫院開學,約莫還有數十天,春在堂也無事可做,等於顧秋白此時,是真正的閑人一個。
閑著也是閑著,顧秋白準備幹票大的。
《萬裏行舟》目前的內容分為上下半部,上部是岑遠舟從小到大的科舉高中之路,下部就該是他揭開身世之謎,走向權臣的升級之路了。
內容正好與今年的春闈不謀而合,又正好是天下讀書人遠赴長安趕考之時。
上部的內容非常適合如今趕考的學子。
據陳海所說,在這種時節,長安的商戶們都會不同程度的做一些折扣活動,目的是和舉子們結個善緣,誰也不知道哪個不起眼的考生,未來就成了朝中大員,掌握生殺大權。
財大氣粗的長安商會甚至有價格非常低廉的驛站,供家境困難的舉子們居住,環境自然比不上客棧,但足以有個落腳處。
在顧秋白看來,這些人都是明晃晃的新生客戶。
《萬裏行舟》再火爆,遠銷長安之外,可外地家境不如意的舉子們,也大致沒有閑錢閱讀。
顧秋白決定開放一個限時的藏書館。
春在堂自然不止賣漫畫,四書五經,名人傳記,過往真題,即使是春在堂出品也與其他書肆大差不差,但這些都是舉子們最需要的東西。
皇帝隻說停業整頓,不讓賣東西,沒說不準她免費借閱啊。
她也想和未來的潛在客戶結個善緣。
沒想到這次,宋卿卿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
她正打算和陳海商量,給商戶們單獨劃分一片區域,就像萬國來朝時那樣。
集中所有舉子所需要的筆墨紙硯,生活用品類別,都標注上長安商會的名號,憑考生身份可享受超低折扣,為整個長安商會賺得聲望。
當然,春在堂也必須在內。
聽了顧秋白的想法,宋卿卿思忖一會,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藏書閣一事,陳海那邊一定有合適的場地,端看他是否願意出借,但對他而言,長安商會自然更為重要。
我們可以在商會中進行公開招募,藏書閣內也不止需要書籍,場地,桌椅,人員,筆墨紙硯都需要補充,讓其他商戶參與進來,大致能夠十拿九穩。”
宋卿卿的腦子就是好用,顧秋白與她一拍即合,陳海很快就收到了宋卿卿的計劃書。
計劃書作的十分詳盡,包括所需品類,場地選擇,優勢,大致投入金額...這也是顧秋白教會宋卿卿的,雖然她自己從未做過類似的工作,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
給宋卿卿大致描述後,她也就能夠舉一反三了,在這一方麵,宋卿卿一點就通。
和宋卿卿預估的一樣,商戶們很樂意參與此事,春闈三年一次,舉子們的好感,未來必定相當值錢。
經過精挑細選,最終定下了數家長安老字號。
陳海的執行力也不是蓋的,在畫院開學時,藏書閣的選址已經定了下來。
而後便是具體工作,名人勵誌語錄貼牆上,登記人員安排上,庫房書籍分門別類搬過去...
很快,一個不算精裝的藏書閣就開業了,對所有上京趕考的學子免費租借。
《萬裏行舟》的上部也被悄悄放在了藏書閣的書架上。
以及擺的整整齊齊的長安日報,記錄著長安的大事小情,政策變動。
顧秋白私以為,長安日報才是舉子們更需要的東西。
考題向來都出自時事,今年發生的大事也不少,但能不能押中,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溫璟在馬車上吐的天昏地暗。
他從豫章趕赴長安參加科考,卻因為暈車,耽誤了行程,如今二月下旬,才堪堪趕到長安。
這一路上,臉頰都凹陷下去。
和他同行的人均是自己的同鄉,來自不同的書院。
豫章這地方,向來是科考大省,被稱作科舉第一省,出的名人數不勝數。
溫璟就是在卷生卷死的環境中殺出重圍的。
他所在的書院是豫章最好的書院之一,他對這次考試也是信心滿滿。
隻是在同窗眼裏,他身體瘦弱,平日裏又不愛參加詩會,隻是自己苦讀,是個十足的怪人。
說起來,就是個書呆子。
不過這個書呆子,卻有一顆從軍的心。
隻是身體不好,多次被拒,才遺憾走上了科舉之路。
同行的人打趣道:“你這一路上吐了不知多少迴,若是從軍,豈不是還沒到戰場,已去掉半條命了?”
溫璟用他吐的沙啞的嗓音:“從軍本就不易。”
看他這麽沒趣,同行的人也不再多言。
剛入長安,便隨處可見長安之繁華,街道上書生打扮的人更是不少,想必都是參加會試的考生。
溫璟壓力倍增。
一行人在各個客棧問詢住處,卻都碰了壁,想必到達的太晚,客棧都已滿房了。
同行的人不免有些抱怨,溫璟連連道歉,直言這次長安的住處由他來想辦法。
嚴格來說,溫璟對學業向來不甚刻苦,奈何聰慧加持,一路來都算順利。
他拖著不適的身體,進了長安一家書肆。
書肆向來都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他想碰碰運氣。
他向書肆的小廝說明了來意,小廝搖搖頭道:“你來的太晚了,如今很難再有合適的客棧,要麽太貴,要麽環境太差,不過我聽人道,今年長安商會似乎有提供一些住所,隻是具體我也不甚清楚,你可去長安藏書閣碰碰運氣。”
溫璟:“長安藏書閣?”
小廝:“剛剛開業不久,是為考生提供免費借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