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打臉
我的漫畫在古代爆紅了 作者:酒桶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秋白起筆畫直線,一筆便是一條直線,從焦點處延伸向外。
在場眾人,沒一個明白她在做什麽,均伸著脖子,用極小的聲音竊竊私語。
唯有不丹的畫師,從她起筆,便完全站不住,眉頭越皺越深。
顧秋白要用焦點透視。
不丹如此義正言辭,顧秋白再巧舌如簧,也是百口莫辯。
她就不信了,不丹作為大慶朝的附屬國,能自行發展出幾何學,連透視線都能發明出來。
顧秋白以皇宮的頂點開始,向四周延伸出錯落有致的線條,勾勒出大致的輪廓線。
不僅是焦點透視,顧秋白甚至用線條把皇宮的大致架構都框了出來。
時間很緊,顧秋白沒辦法即刻畫出成品,但她要做的,是把整個框架勾勒出來,解析透視法,並在不丹這幅畫的基礎上進行完善。
線條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顧秋白穩穩當當的落筆之下,最後密密麻麻組成了整幅畫的結構圖。
從來沒有人見過這樣的筆法,大殿中的朝臣及使臣們,皆少不了質疑聲。
“她這是在幹什麽?”
“畫不似畫,更像匠人的手法。”
“難道這就是所謂不丹的秘法?這算不打自招嗎?”
...
顧秋白眼前隻有畫,即使她心中有數,在這樣的場合,也必須嚴陣以待。
光是結構圖,顧秋白便畫了近一個時辰,輔助素描的手法,把明暗濃淡區域一一標注,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根本不是畫,而是教學示例。
最後一筆收尾,不丹畫師已迫不及待:“皇帝陛下!此畫實在是無稽之談,畫不似畫,人不像人,如何能夠證明她未曾偷師不丹!”
一道女聲緊隨其後:“不丹未免太著急了,此女還未曾出言,你們便急著定罪,別忘了,這裏是大慶的皇宮。”
最後一句話語氣加重,那是三公主的聲音。她雖帶著淡笑,眼裏卻毫無笑意。
不丹人立刻噤聲。
不丹國王此時才感到一些後怕,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甚至在大慶皇帝麵前叫板。不丹不過彈丸之地,若大慶有意,他這個國王便無法安枕。
如今,隻能寄希望於此畫之上。
待整個大殿安靜下來,顧秋白才轉身向皇帝行禮,開始講解。
顧秋白:“諸位,這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張結構圖。
匠人設計器械時,會將每個零部件拆分,再將其按照規律拚接在一起,最後成為可運轉的器具。
畫亦是如此,不同的部分需要按照規律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使其變得完整。
不丹的國畫中,體現的便是這點,模擬肉眼的視角,近的物體大,遠的物體小,保證畫麵的延伸感,我簡稱為‘透視’。”
“哦?那你便是承認,你的畫技偷師不丹了。”契丹人阿史那賀魯突然接話。
顧秋白:“偷師?若要論起源,也是不丹偷師大慶!”
群臣又是一陣騷動,顧秋白不給他們討論的時間,朗聲道:“可否給我一根蠟燭。”
太監趕緊拿上燃著的紅燭。
顧秋白把兩幅畫疊放在光源前方,結構圖竟與不丹的畫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輪廓線條,一根不差。
不丹畫師的臉色變了。
僅是肉眼所見,結構便能複原到近乎完美,即使是不丹的頂級畫師,也無法做到如此地步。
不少朝臣們都忍不住私下交談起來,大慶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能畫上兩筆,方便對外的社交,怎麽也能稱得上“文士”。
但今日顧秋白這一手炫技,即使沒那麽懂畫的,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含金量。
顧秋白:“我作畫數年間,發現所有的物品,距離,長短,大小...均可用線條將其排列組合,其中的規律便是這一條條連接的直線,這些簡單的點與線,線與線,便是畫從平麵變成立體的關鍵。”
“這是大慶無數先人的智慧結晶,我不過是善於發現,歸納,總結。而不丹,口口聲聲說大慶偷師,你們所謂的秘法,是否也以結構起稿,並做的更準確,更完善?”
不丹畫師一把搶過顧秋白手上的畫,細細看那結構圖紙,除了密密麻麻繁複的線條,還用了黑白灰三色輔助,以標注區分物體的陰影。
甚至連畫麵左下角的釋迦摩尼,每個肢體關節都用線條畫出了骨骼走向。
顧秋白這便是完全的炫技,在這個講究寫意,極力抹除匠氣的年代,她這一舉動,可稱得上石破天驚。
紀沛然也驚了,顧秋白從未這麽直白的展示過她的技巧,稍微懂行一點的人都知道,顧秋白這樣的完全解構,哪怕是紀沛然,都不能保證能夠完成的如此精準。
那也就意味著,除非創造這種結構法的是不丹,拿出類似的圖紙,不然所謂的偷師,則根本立不住腳...
不丹畫師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心中不止是慌亂,更是絕望。這幅結構圖能夠證明,大慶人在畫道上,早已超越不丹太多。
在這幅結構圖麵前,不丹的秘法簡直像一個笑話...
高下立判。
畫學生們在一旁看著顧秋白,眼裏盡是崇拜之色。
顧秋白饒有興味的看著滿臉頹唐的不丹畫師,她知道,這把她賭對了。
不丹根本沒有完善的透視法,但這幅畫的透視的確沒有偏差,不用線條輔助,他們是如何畫的如此精準的?
不丹國王顯然也沒有預料到事情的走向,他看著一言不發的不丹畫師,心中是無比的慌亂,突厥人明明承諾...他在人群中焦急尋找阿史那賀魯的影子,而阿史那賀魯隻是對他搖搖頭。
如果不丹當眾汙蔑大慶成為既定事實,他這個國王的位置,就很難保住了...
接下來的對話,更是讓他的心沉到穀底:“不丹畫師,如何啊。”
不丹畫師硬著頭皮:“皇帝陛下,此技法...確非不丹秘法。”
所有的路都被這張畫堵死了,讓他們不丹交出這樣的結構圖來,最頂尖的畫師都做不到。
朝臣均是鬆了一口氣,各國使臣們也都低著頭,不敢再交談。
隻不過,皇帝可不會忘記此事是誰起的頭:“阿史那賀魯,你可看到了?”
阿史那賀魯態度依舊恭敬:“是的,皇帝陛下,大慶的小小女子都能有如此才華,大慶果然人才輩出。”
隻是很快又話鋒一轉:“隻是,此事雖是誤會,可所謂不丹偷師大慶,又從何說起呢?”
群臣這才想起來還有這茬,應和聲不少。
“是也,不丹技法傳承多年,從來與大慶都相安無事...”
“不丹即使有誤會,也不能信口開河。”
“此事事關國與國,勢必嚴查,斷不能聽一女子一麵之詞...”
...
即使顧秋白剛剛才展示了超出這個時代的技法,超過這個朝代的任何一個人。
而此刻,隻因她是女子,似乎罪名就已經定下。
在場眾人,沒一個明白她在做什麽,均伸著脖子,用極小的聲音竊竊私語。
唯有不丹的畫師,從她起筆,便完全站不住,眉頭越皺越深。
顧秋白要用焦點透視。
不丹如此義正言辭,顧秋白再巧舌如簧,也是百口莫辯。
她就不信了,不丹作為大慶朝的附屬國,能自行發展出幾何學,連透視線都能發明出來。
顧秋白以皇宮的頂點開始,向四周延伸出錯落有致的線條,勾勒出大致的輪廓線。
不僅是焦點透視,顧秋白甚至用線條把皇宮的大致架構都框了出來。
時間很緊,顧秋白沒辦法即刻畫出成品,但她要做的,是把整個框架勾勒出來,解析透視法,並在不丹這幅畫的基礎上進行完善。
線條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顧秋白穩穩當當的落筆之下,最後密密麻麻組成了整幅畫的結構圖。
從來沒有人見過這樣的筆法,大殿中的朝臣及使臣們,皆少不了質疑聲。
“她這是在幹什麽?”
“畫不似畫,更像匠人的手法。”
“難道這就是所謂不丹的秘法?這算不打自招嗎?”
...
顧秋白眼前隻有畫,即使她心中有數,在這樣的場合,也必須嚴陣以待。
光是結構圖,顧秋白便畫了近一個時辰,輔助素描的手法,把明暗濃淡區域一一標注,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根本不是畫,而是教學示例。
最後一筆收尾,不丹畫師已迫不及待:“皇帝陛下!此畫實在是無稽之談,畫不似畫,人不像人,如何能夠證明她未曾偷師不丹!”
一道女聲緊隨其後:“不丹未免太著急了,此女還未曾出言,你們便急著定罪,別忘了,這裏是大慶的皇宮。”
最後一句話語氣加重,那是三公主的聲音。她雖帶著淡笑,眼裏卻毫無笑意。
不丹人立刻噤聲。
不丹國王此時才感到一些後怕,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甚至在大慶皇帝麵前叫板。不丹不過彈丸之地,若大慶有意,他這個國王便無法安枕。
如今,隻能寄希望於此畫之上。
待整個大殿安靜下來,顧秋白才轉身向皇帝行禮,開始講解。
顧秋白:“諸位,這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張結構圖。
匠人設計器械時,會將每個零部件拆分,再將其按照規律拚接在一起,最後成為可運轉的器具。
畫亦是如此,不同的部分需要按照規律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使其變得完整。
不丹的國畫中,體現的便是這點,模擬肉眼的視角,近的物體大,遠的物體小,保證畫麵的延伸感,我簡稱為‘透視’。”
“哦?那你便是承認,你的畫技偷師不丹了。”契丹人阿史那賀魯突然接話。
顧秋白:“偷師?若要論起源,也是不丹偷師大慶!”
群臣又是一陣騷動,顧秋白不給他們討論的時間,朗聲道:“可否給我一根蠟燭。”
太監趕緊拿上燃著的紅燭。
顧秋白把兩幅畫疊放在光源前方,結構圖竟與不丹的畫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輪廓線條,一根不差。
不丹畫師的臉色變了。
僅是肉眼所見,結構便能複原到近乎完美,即使是不丹的頂級畫師,也無法做到如此地步。
不少朝臣們都忍不住私下交談起來,大慶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能畫上兩筆,方便對外的社交,怎麽也能稱得上“文士”。
但今日顧秋白這一手炫技,即使沒那麽懂畫的,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含金量。
顧秋白:“我作畫數年間,發現所有的物品,距離,長短,大小...均可用線條將其排列組合,其中的規律便是這一條條連接的直線,這些簡單的點與線,線與線,便是畫從平麵變成立體的關鍵。”
“這是大慶無數先人的智慧結晶,我不過是善於發現,歸納,總結。而不丹,口口聲聲說大慶偷師,你們所謂的秘法,是否也以結構起稿,並做的更準確,更完善?”
不丹畫師一把搶過顧秋白手上的畫,細細看那結構圖紙,除了密密麻麻繁複的線條,還用了黑白灰三色輔助,以標注區分物體的陰影。
甚至連畫麵左下角的釋迦摩尼,每個肢體關節都用線條畫出了骨骼走向。
顧秋白這便是完全的炫技,在這個講究寫意,極力抹除匠氣的年代,她這一舉動,可稱得上石破天驚。
紀沛然也驚了,顧秋白從未這麽直白的展示過她的技巧,稍微懂行一點的人都知道,顧秋白這樣的完全解構,哪怕是紀沛然,都不能保證能夠完成的如此精準。
那也就意味著,除非創造這種結構法的是不丹,拿出類似的圖紙,不然所謂的偷師,則根本立不住腳...
不丹畫師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心中不止是慌亂,更是絕望。這幅結構圖能夠證明,大慶人在畫道上,早已超越不丹太多。
在這幅結構圖麵前,不丹的秘法簡直像一個笑話...
高下立判。
畫學生們在一旁看著顧秋白,眼裏盡是崇拜之色。
顧秋白饒有興味的看著滿臉頹唐的不丹畫師,她知道,這把她賭對了。
不丹根本沒有完善的透視法,但這幅畫的透視的確沒有偏差,不用線條輔助,他們是如何畫的如此精準的?
不丹國王顯然也沒有預料到事情的走向,他看著一言不發的不丹畫師,心中是無比的慌亂,突厥人明明承諾...他在人群中焦急尋找阿史那賀魯的影子,而阿史那賀魯隻是對他搖搖頭。
如果不丹當眾汙蔑大慶成為既定事實,他這個國王的位置,就很難保住了...
接下來的對話,更是讓他的心沉到穀底:“不丹畫師,如何啊。”
不丹畫師硬著頭皮:“皇帝陛下,此技法...確非不丹秘法。”
所有的路都被這張畫堵死了,讓他們不丹交出這樣的結構圖來,最頂尖的畫師都做不到。
朝臣均是鬆了一口氣,各國使臣們也都低著頭,不敢再交談。
隻不過,皇帝可不會忘記此事是誰起的頭:“阿史那賀魯,你可看到了?”
阿史那賀魯態度依舊恭敬:“是的,皇帝陛下,大慶的小小女子都能有如此才華,大慶果然人才輩出。”
隻是很快又話鋒一轉:“隻是,此事雖是誤會,可所謂不丹偷師大慶,又從何說起呢?”
群臣這才想起來還有這茬,應和聲不少。
“是也,不丹技法傳承多年,從來與大慶都相安無事...”
“不丹即使有誤會,也不能信口開河。”
“此事事關國與國,勢必嚴查,斷不能聽一女子一麵之詞...”
...
即使顧秋白剛剛才展示了超出這個時代的技法,超過這個朝代的任何一個人。
而此刻,隻因她是女子,似乎罪名就已經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