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點妝紅
我的漫畫在古代爆紅了 作者:酒桶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秋白熬了個通宵,畫出了原書中開篇最重要的三個情節。
第一張畫的不是秦玉本人,而是開篇秦家父兄戰死,血染沙場的場麵,正中間跪著的人背對著觀者,身上插著數隻箭矢,手中的長槍無力的插在地上,鮮血順著長槍染紅了土地,顧秋白著重描繪了這一動態,配合朱紅色的點彩,便可充分想象到戰鬥的慘烈。
戰死的將軍身旁沒有屍山血海,隻有零星斷掉的利劍,染血的長弓,隻有遠處敵軍策馬而去,依稀可見勝利的姿態,手上提著的人頭。寥寥數筆,被戰爭拋棄的將軍,敵軍的殘暴無情,便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主角秦玉遇到的第一個坎,在父兄戰死之後,作為秦家僅存後人的秦玉披甲上陣,恐軍士不服,秦玉扮做男子,從嬌滴滴的千金小姐到流血流汗的軍營,秦玉不知吃了多少苦頭,但她都忍下來了。
這裏出現了本書的重要配角之一,將領胡宗權,他與秦玉年齡相仿,看不慣初到軍營瘦弱的秦玉,便向她提出挑戰,雙方各領一小隊占據不同的山頭,最終能夠取得對方旗幟,占山為王的便是勝者。彼時秦玉的身體素質還跟不上,僅是爬上山便已氣喘籲籲,但她硬是憑借自己出色的謀略,慘烈的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也是秦玉在軍中立威的第一步。
顧秋白從局部入手,畫的是秦玉滿身狼狽拿下旗幟的一幕,畫麵中她滿身血汙,在一片混沌中,唯一明亮的隻有秦玉的眼睛。她拿下旗幟時的眼神,像極了狼群的頭狼,果敢,堅毅,還透著一絲勝利的驕傲。
這張畫顧秋白很滿意,看著那雙眼睛的時候,哪怕是畫師本人,也很難不被觸動。
第三張畫是最難畫的也是最重要的——秦玉第一次取得戰爭勝利。既要畫出女將軍得勝時的意氣風發,又要畫出取得這場戰鬥勝利的不易。
顧秋白素來是擅於描繪細節的,這是一個敵方戰敗的士兵的視角,在他的眼裏,秦玉是如此耀眼,她一馬當先,揮舞長槍在敵軍的包圍圈裏廝殺,馬蹄高高揚起,秦玉側身俯視著他,仔細看,秦玉的輪廓被殘陽照著,透出微光,猶如神邸。
落筆,顧秋白揉了揉發酸的手臂,窗外已是東方露白。她打算晚點再去交稿,今天她還得去上班。
一到畫室,許久未見的梁安便匆匆拿了卷宗趕來。
顧秋白有點訝異:“今天怎麽是你來,重案?”
梁安:“不算,隻是此次案情比較複雜——先不說那麽多了,你先把那犯人的通緝令畫出來。”
根據梁安的描述,顧秋白竟是畫出了一個極美的女子,鵝蛋臉,含水眸,小腰微骨,朱衣皓齒,麵若芙蓉。
顧秋白好奇道:“她犯了什麽事?”
梁安:“不能說。”
顧秋白不欲再問,她敏銳的從梁安的描述中,認出她並非普通人家女子,應當是有身份的人物。
臨近傍晚,顧秋白慢吞吞的收拾好了東西,迴家拿了畫往文徽書肆去。
依舊是宋卿卿招待了她,懷著激動的心情,宋卿卿展開畫卷,唿吸都不自覺的停了一瞬,一張接一張的打開,整張臉都因興奮而變得通紅,她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一點細節,眼中甚至隱隱泛出淚光。
“太棒了!畫的太好了!比起之前的花神,技巧上似乎又有變化!之前我以為您隻是色彩運用爐火純青,沒想到即使是暗色為主的戰場,也能刻畫如此生動!不管是畫的結構還是想象力,都是已然是當代畫師望塵莫及了!”
顧秋白摸摸鼻子,麵對這樣的讚譽,也不能說心虛,但是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顧秋白:“如何,你還滿意嗎,或許還需要你父親審閱?”
宋卿卿興奮未減,點點頭讚同,“家父馬上就到,我已派人給他傳信。”
正說著,宋卿卿那不苟言笑的父親便帶著一人,推門進來。
讓人驚訝的是,他帶來的正是《點紅妝》的作者,竟是個男子,顧秋白原以為能寫出女性著書生打扮,臉長得卻是讓人眼前一亮,男生女相,眉眼柔和,但棱角分明,既有男子的英氣,又有女子的柔美,總的來說,長得讓人很是舒適。但顧秋白總覺得這張臉有點眼熟,好像在哪裏見過。
“顧秋白。”
“穆良。”
雙方互相打過招唿後,宋卿卿便迫不及待地向他們展示了顧秋白的畫作。
兩人均是被驚豔,之前沒有看過顧秋白的畫,宋卿卿的父親大概是不以為意,但這次親眼見到,他難掩激動,握著畫卷的手都微微顫抖。
他眼神灼灼:“此畫,妙極!奇思妙想,又有精妙筆觸,造詣深厚,令人如身臨其境,實在是天賦異稟!”
“還未做過正式介紹,我名為宋文徽,是文徽書肆的東家,之前多有怠慢,慚愧,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宋文徽主動做自我介紹,態度十分恭敬,看來是對這畫十分滿意。
顧秋白擺手表示不在意:“按照之前與卿卿商議的,這是前三張插圖,對應三個情節,按我預估,還會交付七張插圖,如果有需要修改的,煩請直接提出。”
宋文徽用探詢的目光看向穆良。
穆良難掩欣賞之情,他對顧秋白道:“我未曾想過秦玉還有走出書中的一天,長出血肉,能有如此佳作,是秦玉之幸,更是我之幸。隻是——”
顧秋白:“隻是?”
穆良:“是否能以芍藥相結合,畫一幅秦玉的紅妝?”
聽原作者穆良介紹後,顧秋白才知道,這本書名為點妝紅,是因秦玉小名為芍藥,而芍藥又名點妝紅,它在民間也被稱做無骨花——秦家人認為女子不需要長出秦家的“骨頭”,勇敢無畏,拚搏廝殺的骨頭,隻需在後院點妝紅。
作者序中所寫:牙牙長憶點妝紅,曾得含飴弄。此日筵前一杯捧,白頭翁,紫簫吹斷繁華夢。百年留在,故都瓊樹,依舊動春風。
秦玉作為深宅貴女,曾欣然接受自己點妝紅的命運,彼時無憂無慮;而在風雲驟變,她選擇主動走上沙場之後,她便再也不是那個點妝紅的無知少女了。
顧秋白大概明白了穆良的意思,女將軍成為女將軍前的樣子,是“紅妝”最後的絕唱。對鏡描紅妝也曾是秦玉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作為作者,想為她留下一幅紀念。
顧秋白一瞬間腦子裏湧現了無數的美人形象,感覺躍躍欲試,不過她還是希望盡量貼合原著的想法:“你可有原型參考?”
第一張畫的不是秦玉本人,而是開篇秦家父兄戰死,血染沙場的場麵,正中間跪著的人背對著觀者,身上插著數隻箭矢,手中的長槍無力的插在地上,鮮血順著長槍染紅了土地,顧秋白著重描繪了這一動態,配合朱紅色的點彩,便可充分想象到戰鬥的慘烈。
戰死的將軍身旁沒有屍山血海,隻有零星斷掉的利劍,染血的長弓,隻有遠處敵軍策馬而去,依稀可見勝利的姿態,手上提著的人頭。寥寥數筆,被戰爭拋棄的將軍,敵軍的殘暴無情,便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主角秦玉遇到的第一個坎,在父兄戰死之後,作為秦家僅存後人的秦玉披甲上陣,恐軍士不服,秦玉扮做男子,從嬌滴滴的千金小姐到流血流汗的軍營,秦玉不知吃了多少苦頭,但她都忍下來了。
這裏出現了本書的重要配角之一,將領胡宗權,他與秦玉年齡相仿,看不慣初到軍營瘦弱的秦玉,便向她提出挑戰,雙方各領一小隊占據不同的山頭,最終能夠取得對方旗幟,占山為王的便是勝者。彼時秦玉的身體素質還跟不上,僅是爬上山便已氣喘籲籲,但她硬是憑借自己出色的謀略,慘烈的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也是秦玉在軍中立威的第一步。
顧秋白從局部入手,畫的是秦玉滿身狼狽拿下旗幟的一幕,畫麵中她滿身血汙,在一片混沌中,唯一明亮的隻有秦玉的眼睛。她拿下旗幟時的眼神,像極了狼群的頭狼,果敢,堅毅,還透著一絲勝利的驕傲。
這張畫顧秋白很滿意,看著那雙眼睛的時候,哪怕是畫師本人,也很難不被觸動。
第三張畫是最難畫的也是最重要的——秦玉第一次取得戰爭勝利。既要畫出女將軍得勝時的意氣風發,又要畫出取得這場戰鬥勝利的不易。
顧秋白素來是擅於描繪細節的,這是一個敵方戰敗的士兵的視角,在他的眼裏,秦玉是如此耀眼,她一馬當先,揮舞長槍在敵軍的包圍圈裏廝殺,馬蹄高高揚起,秦玉側身俯視著他,仔細看,秦玉的輪廓被殘陽照著,透出微光,猶如神邸。
落筆,顧秋白揉了揉發酸的手臂,窗外已是東方露白。她打算晚點再去交稿,今天她還得去上班。
一到畫室,許久未見的梁安便匆匆拿了卷宗趕來。
顧秋白有點訝異:“今天怎麽是你來,重案?”
梁安:“不算,隻是此次案情比較複雜——先不說那麽多了,你先把那犯人的通緝令畫出來。”
根據梁安的描述,顧秋白竟是畫出了一個極美的女子,鵝蛋臉,含水眸,小腰微骨,朱衣皓齒,麵若芙蓉。
顧秋白好奇道:“她犯了什麽事?”
梁安:“不能說。”
顧秋白不欲再問,她敏銳的從梁安的描述中,認出她並非普通人家女子,應當是有身份的人物。
臨近傍晚,顧秋白慢吞吞的收拾好了東西,迴家拿了畫往文徽書肆去。
依舊是宋卿卿招待了她,懷著激動的心情,宋卿卿展開畫卷,唿吸都不自覺的停了一瞬,一張接一張的打開,整張臉都因興奮而變得通紅,她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一點細節,眼中甚至隱隱泛出淚光。
“太棒了!畫的太好了!比起之前的花神,技巧上似乎又有變化!之前我以為您隻是色彩運用爐火純青,沒想到即使是暗色為主的戰場,也能刻畫如此生動!不管是畫的結構還是想象力,都是已然是當代畫師望塵莫及了!”
顧秋白摸摸鼻子,麵對這樣的讚譽,也不能說心虛,但是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顧秋白:“如何,你還滿意嗎,或許還需要你父親審閱?”
宋卿卿興奮未減,點點頭讚同,“家父馬上就到,我已派人給他傳信。”
正說著,宋卿卿那不苟言笑的父親便帶著一人,推門進來。
讓人驚訝的是,他帶來的正是《點紅妝》的作者,竟是個男子,顧秋白原以為能寫出女性著書生打扮,臉長得卻是讓人眼前一亮,男生女相,眉眼柔和,但棱角分明,既有男子的英氣,又有女子的柔美,總的來說,長得讓人很是舒適。但顧秋白總覺得這張臉有點眼熟,好像在哪裏見過。
“顧秋白。”
“穆良。”
雙方互相打過招唿後,宋卿卿便迫不及待地向他們展示了顧秋白的畫作。
兩人均是被驚豔,之前沒有看過顧秋白的畫,宋卿卿的父親大概是不以為意,但這次親眼見到,他難掩激動,握著畫卷的手都微微顫抖。
他眼神灼灼:“此畫,妙極!奇思妙想,又有精妙筆觸,造詣深厚,令人如身臨其境,實在是天賦異稟!”
“還未做過正式介紹,我名為宋文徽,是文徽書肆的東家,之前多有怠慢,慚愧,是我有眼不識泰山了。”宋文徽主動做自我介紹,態度十分恭敬,看來是對這畫十分滿意。
顧秋白擺手表示不在意:“按照之前與卿卿商議的,這是前三張插圖,對應三個情節,按我預估,還會交付七張插圖,如果有需要修改的,煩請直接提出。”
宋文徽用探詢的目光看向穆良。
穆良難掩欣賞之情,他對顧秋白道:“我未曾想過秦玉還有走出書中的一天,長出血肉,能有如此佳作,是秦玉之幸,更是我之幸。隻是——”
顧秋白:“隻是?”
穆良:“是否能以芍藥相結合,畫一幅秦玉的紅妝?”
聽原作者穆良介紹後,顧秋白才知道,這本書名為點妝紅,是因秦玉小名為芍藥,而芍藥又名點妝紅,它在民間也被稱做無骨花——秦家人認為女子不需要長出秦家的“骨頭”,勇敢無畏,拚搏廝殺的骨頭,隻需在後院點妝紅。
作者序中所寫:牙牙長憶點妝紅,曾得含飴弄。此日筵前一杯捧,白頭翁,紫簫吹斷繁華夢。百年留在,故都瓊樹,依舊動春風。
秦玉作為深宅貴女,曾欣然接受自己點妝紅的命運,彼時無憂無慮;而在風雲驟變,她選擇主動走上沙場之後,她便再也不是那個點妝紅的無知少女了。
顧秋白大概明白了穆良的意思,女將軍成為女將軍前的樣子,是“紅妝”最後的絕唱。對鏡描紅妝也曾是秦玉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作為作者,想為她留下一幅紀念。
顧秋白一瞬間腦子裏湧現了無數的美人形象,感覺躍躍欲試,不過她還是希望盡量貼合原著的想法:“你可有原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