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圍點打援,海軍陸戰一師
軍閥:紅警基地,我單挑全世界 作者:三鹿天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針對沙俄滿洲裏防線的大規模炮擊,趙奇調集了隸屬於他們這一路的第二炮兵師。
除了第二炮兵師之外,他還抽調了第十二裝甲師、第十三機步師的裝甲炮兵團以及第十三、第十四摩步師的兩個炮兵團。
在除去炮兵師安德柳莎重型火箭炮團的情況下,一共集結了8個炮兵團的火炮。
其中第二炮兵師所有身管火炮數量加起來就高達256門了。
裝甲師和機步師炮團都是采用的6營製,在除開火箭炮營的情況下,每個團裝備三個型號90輛自行火炮,兩個團加起來就是180輛。
也就相當於180門105毫米榴彈炮、155毫米榴彈炮以及155毫米加農炮。
摩步師炮團由於是牽引式火炮,所以規模更小一些。
但每個團也裝備了三個型號66門105毫米、155毫米以及203毫米榴彈炮。
兩個團加起來就是132門。
這樣算下來的話,這8個炮團所有的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加起來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68門。
而且這還沒有算上摩步師步兵團還裝備了一個炮兵營。
如果算上這6個炮兵營的話,105毫米口徑以上的身管火炮數量就超過了600門。
不過568門各口徑火炮已經足夠滿洲裏方向的沙俄軍喝上一壺了。
趙奇不管對方有多少條防線,全部用炮彈犁一遍就行了。
這次他的炮火準備時間是三天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三天時間內,他都不準備發起地麵進攻,就是用炮彈硬生生的砸。
除了陸軍的炮兵部隊之外,自然也少不了空軍部隊。
此處負責轟炸的不僅隻有第一航空軍,還有從齊東省方向抽調過來的第二航空軍。
這也是為了彌補第一航空軍轟炸機數量不足的情況。
因為第一航空軍不僅需要增援蒙原方向,還需要增援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作戰。
所以隻能抽調第二航空軍北上增援。
一共7個轟炸機旅。
4個是b-17重型轟炸機航空旅、3個是b-25中型轟炸機航空旅。
7個旅共計650多架轟炸機。
從這個規模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趙奇的決心了。
隨著一道道命令分別下發到各炮兵陣地上的時候,萬炮齊鳴,驚天動地。
密集的炮彈如同雨點一般砸向了沙俄的第一道防線。
盡管沙俄第25集團軍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迎接複興軍的炮擊,但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炮擊的規模居然如此之大。
長達二十多公裏的防線當中,到處都是唿嘯著落下的炮彈,在陣地當中掀起密集的爆炸。
特別是203毫米口徑的重型榴彈炮,對於陣地的破壞力度非常大。
很多堅固的工事在麵對203毫米口徑的重型榴彈炮轟擊之下都被不講道理的直接摧毀。
大量的沙俄士兵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炮擊當中喪生。
幾輪炮擊下來,就幹掉了上千人。
這還是沒有經過校準的炮擊。
天空當中十多架fw-189戰術偵察機以及雙刃偵察直升機就是各炮兵陣地的‘眼睛’,專門負責引導各炮兵陣地進行更加精確的炮擊。
這個時候陣地上的沙俄士兵全都往防炮工事當中鑽。
不過對於炮兵來說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大量殺傷敵人,而是摧毀陣地上的防禦工事。
如果陣地的防禦工事全都被摧毀了,那麽這些沙俄士兵還拿什麽來阻擋坦克部隊的進攻。
沙俄第25集團軍的炮兵也開始了反擊。
他們在防線的後方對火炮進行了分散布置加偽裝。
由於天空還是屬於複興軍空軍的,所以他們的炮兵偵察機、炮兵氣球等都無法升空。
他們隻能通過彈道的散布和痕跡來判斷複興軍炮兵陣地大概在哪個區域。
所以他們隻能進行模糊的反擊,希望能夠稍稍壓製一下複興軍兇猛的炮火。
但他們的火炮開炮之後,複興軍的戰術偵察機卻可以很輕鬆的找到他們的位置。
因為隻要你一開炮就有很明顯的火炮彈道,在上百米空中的偵察機就可以順著彈道找到炮兵陣地的精確位置。
當沙俄的炮兵陣地在發現空中有戰術偵察機在盤旋的時候,他們連忙進行轉移。
同時地麵的防空機槍也開始驅逐這些煩人的炮兵偵察機。
從發現精確位置到炮擊,不過才一兩分鍾的時間。
光是火炮狀態的變換就需要十多分鍾的時間。
當即就有多個沙俄的炮兵陣地遭到了155毫米加農炮的反擊。
加農炮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遠程火力壓製的,也就是反炮擊。
至於榴彈炮則是依舊往陣地傾瀉炮彈。
不過反炮兵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空軍。
天空當中陸續出現了一隊隊野馬、雷電以及伊爾-10。
這也是複興軍空軍當前著名的三劍客。
他們出現的時候,往往都是組合出現的。
這些戰機唿嘯著從沙俄的炮兵陣地上空掠過,扔下一枚枚航彈、火箭彈。
而沙俄這邊的防空火力也比較兇猛。
這也讓戰機無法在低空進行精確打擊,所以精度要差不少。
但對於他們的炮兵陣地反製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沙俄的火炮也在這次的反擊當中損失了三分之一。
導致他們不敢在白天露頭了。
麵對複興軍如此大規模的炮擊,沙俄第25集團軍也感受到了煎熬和巨大的壓力。
他們在滿洲裏設立的防線在被複興軍的炮兵一點點的摧毀。
第25集團軍司令其實在原先是反對防守滿洲裏的。
因為滿洲裏的地形就是屬於低山丘陵加上草原。
這些丘陵的高度往往隻有幾十米上百米。
根本就無法阻擋坦克部隊的突擊。
但守不守滿洲裏並不是他說了算,而是遠東方麵軍司令部說了算。
伊萬諾維奇大將說要守,那就必須要守。
所以他們隻能在滿洲裏構築防線。
而他們費心費力構築的防線卻跟不上複興軍拆的速度。
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三條防線上的大部分地表工事都會被摧毀。
炮火彌漫了整個滿洲裏,同樣也在雙城子方向蔓延了開來。
雙城子屬於沙俄的邊境城市,與牡丹市東部接壤,鐵路也途經這裏連接到符拉迪斯沃克。
所以這裏也成為了複興軍第一軍進攻的重點方向。
不過這裏的地形就要複雜很多,基本上全都是山地地形。
根本就不適合裝甲部隊的展開。
所以在這一路軍長蔣天明並沒有部署裝甲部隊。
在雙城子防線方向,第一軍隻有第一、第二摩步師外加一個第18山地師,共計三個師的兵力。
其中第18山地步兵師則是此次進攻的主力。
畢竟在山地作戰方麵,山地步兵師才是真正的專家。
但就算是專家,也隻能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打過去。
想要徹底擊穿雙城子方向,並占領雙城子不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
所以總參謀部在這一路製定的作戰計劃就是圍點打援。
不過圍點打援的圍的並不是地形複雜,有著完善要塞工事的符拉迪斯沃克。
而是另外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正是伯力。
伯力位於古國地圖‘雞冠’這個方向,幾乎就貼著‘雞冠’,與古國黑省的東極縣隔江相望,這裏也成為了古國最東邊的城市。
所以才有了東極縣這個名字。
伯力城建設於烏蘇裏江以及黑江匯合處,所以在防守上也有著天然的優勢。
但這個天然的優勢在複興軍這邊看來就並不是很大的阻礙。
複興軍也經曆過了多次的渡江作戰。
特別是在南下的時候,長河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所以薑華在塞北戰爭結束之後也著手成立了一支專門用來渡江、渡海作戰的部隊,也就是海軍陸戰隊。
薑華並沒有按照之前的模式,先成立一支旅級部隊,等摸索出了經驗再組織一支師級部隊的部隊。
而是直接一步到位,組建了一個海軍陸戰師。
這個海軍陸戰師也成為了複興軍第一支海軍陸戰部隊。
這個海軍陸戰師是參照了原時空二戰時期的鷹醬海軍陸戰師編製,再根據現有裝備改進而來的編製。
在規模上這個海軍陸戰師的編製也很大。
下轄三個兩棲步兵團、一個兩棲坦克團、一個炮兵團、一個裝甲工程營、一個工兵營。
再加上通信連、後勤保障營、兩棲裝甲偵察連等附屬單位,全師共計兩萬多人,比鷹醬的海軍陸戰師編製要大一些。
因為這是一支半機械化的海軍陸戰師。
這個半機械化也主要得益於紅警基地專屬單位的多功能步兵戰車,也就是現役被命名為bmp-1的步兵戰車。
這款步兵戰車不僅火力猛,能運兵,還具備水陸兩棲的作戰能力。
所以也成為了海軍陸戰隊的裝備。
每個步兵團都裝備了一個兩棲裝甲營,這個裝甲營裝備了4個連共計52輛bmp-1a兩棲步兵戰車。
這個a就是多功能步兵戰車的兩棲版本。
三個兩棲裝甲營一共裝備bmp-1a步兵戰車156輛。
整個兩棲步兵團總人數加起來超過了4000人的規模,達到了4500人左右,這已經相當於一個旅的兵力了。
然後就是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力量兩棲坦克團了。
這個坦克團下轄四個坦克營,共計裝備兩個型號的坦克。
一個型號就是在原時空二戰當中名聲不顯的t-40a水陸兩棲坦克了。
由於技術的限製,這個時期的水陸兩棲坦克性能並不是很佳,但卻也能夠用一用。
t-40a水陸兩棲坦克戰鬥全重6.3噸,武器為一門20毫米機炮。
其裝甲很薄,但卻能夠阻擋步槍和機槍的子彈。
在水中的最大速度是6公裏每小時。
第二個型號則是四號h型中型坦克。
這也是海軍陸戰師的主力坦克。
至於炮兵部隊則是裝備中小口徑的75毫米以及105毫米榴彈炮。
這就是海軍陸戰師的編製和武器配屬。
這次進攻伯力城就以這個海軍陸戰一師為主,第十機步師、第十一裝甲師則是在突破江防之後的打援部隊。
圍伯力城,打擊來自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援軍,減少符拉迪斯沃克的部隊,這就是針對這座要塞城市的策略。
除了第二炮兵師之外,他還抽調了第十二裝甲師、第十三機步師的裝甲炮兵團以及第十三、第十四摩步師的兩個炮兵團。
在除去炮兵師安德柳莎重型火箭炮團的情況下,一共集結了8個炮兵團的火炮。
其中第二炮兵師所有身管火炮數量加起來就高達256門了。
裝甲師和機步師炮團都是采用的6營製,在除開火箭炮營的情況下,每個團裝備三個型號90輛自行火炮,兩個團加起來就是180輛。
也就相當於180門105毫米榴彈炮、155毫米榴彈炮以及155毫米加農炮。
摩步師炮團由於是牽引式火炮,所以規模更小一些。
但每個團也裝備了三個型號66門105毫米、155毫米以及203毫米榴彈炮。
兩個團加起來就是132門。
這樣算下來的話,這8個炮團所有的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加起來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68門。
而且這還沒有算上摩步師步兵團還裝備了一個炮兵營。
如果算上這6個炮兵營的話,105毫米口徑以上的身管火炮數量就超過了600門。
不過568門各口徑火炮已經足夠滿洲裏方向的沙俄軍喝上一壺了。
趙奇不管對方有多少條防線,全部用炮彈犁一遍就行了。
這次他的炮火準備時間是三天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三天時間內,他都不準備發起地麵進攻,就是用炮彈硬生生的砸。
除了陸軍的炮兵部隊之外,自然也少不了空軍部隊。
此處負責轟炸的不僅隻有第一航空軍,還有從齊東省方向抽調過來的第二航空軍。
這也是為了彌補第一航空軍轟炸機數量不足的情況。
因為第一航空軍不僅需要增援蒙原方向,還需要增援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作戰。
所以隻能抽調第二航空軍北上增援。
一共7個轟炸機旅。
4個是b-17重型轟炸機航空旅、3個是b-25中型轟炸機航空旅。
7個旅共計650多架轟炸機。
從這個規模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趙奇的決心了。
隨著一道道命令分別下發到各炮兵陣地上的時候,萬炮齊鳴,驚天動地。
密集的炮彈如同雨點一般砸向了沙俄的第一道防線。
盡管沙俄第25集團軍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迎接複興軍的炮擊,但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炮擊的規模居然如此之大。
長達二十多公裏的防線當中,到處都是唿嘯著落下的炮彈,在陣地當中掀起密集的爆炸。
特別是203毫米口徑的重型榴彈炮,對於陣地的破壞力度非常大。
很多堅固的工事在麵對203毫米口徑的重型榴彈炮轟擊之下都被不講道理的直接摧毀。
大量的沙俄士兵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炮擊當中喪生。
幾輪炮擊下來,就幹掉了上千人。
這還是沒有經過校準的炮擊。
天空當中十多架fw-189戰術偵察機以及雙刃偵察直升機就是各炮兵陣地的‘眼睛’,專門負責引導各炮兵陣地進行更加精確的炮擊。
這個時候陣地上的沙俄士兵全都往防炮工事當中鑽。
不過對於炮兵來說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大量殺傷敵人,而是摧毀陣地上的防禦工事。
如果陣地的防禦工事全都被摧毀了,那麽這些沙俄士兵還拿什麽來阻擋坦克部隊的進攻。
沙俄第25集團軍的炮兵也開始了反擊。
他們在防線的後方對火炮進行了分散布置加偽裝。
由於天空還是屬於複興軍空軍的,所以他們的炮兵偵察機、炮兵氣球等都無法升空。
他們隻能通過彈道的散布和痕跡來判斷複興軍炮兵陣地大概在哪個區域。
所以他們隻能進行模糊的反擊,希望能夠稍稍壓製一下複興軍兇猛的炮火。
但他們的火炮開炮之後,複興軍的戰術偵察機卻可以很輕鬆的找到他們的位置。
因為隻要你一開炮就有很明顯的火炮彈道,在上百米空中的偵察機就可以順著彈道找到炮兵陣地的精確位置。
當沙俄的炮兵陣地在發現空中有戰術偵察機在盤旋的時候,他們連忙進行轉移。
同時地麵的防空機槍也開始驅逐這些煩人的炮兵偵察機。
從發現精確位置到炮擊,不過才一兩分鍾的時間。
光是火炮狀態的變換就需要十多分鍾的時間。
當即就有多個沙俄的炮兵陣地遭到了155毫米加農炮的反擊。
加農炮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遠程火力壓製的,也就是反炮擊。
至於榴彈炮則是依舊往陣地傾瀉炮彈。
不過反炮兵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空軍。
天空當中陸續出現了一隊隊野馬、雷電以及伊爾-10。
這也是複興軍空軍當前著名的三劍客。
他們出現的時候,往往都是組合出現的。
這些戰機唿嘯著從沙俄的炮兵陣地上空掠過,扔下一枚枚航彈、火箭彈。
而沙俄這邊的防空火力也比較兇猛。
這也讓戰機無法在低空進行精確打擊,所以精度要差不少。
但對於他們的炮兵陣地反製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沙俄的火炮也在這次的反擊當中損失了三分之一。
導致他們不敢在白天露頭了。
麵對複興軍如此大規模的炮擊,沙俄第25集團軍也感受到了煎熬和巨大的壓力。
他們在滿洲裏設立的防線在被複興軍的炮兵一點點的摧毀。
第25集團軍司令其實在原先是反對防守滿洲裏的。
因為滿洲裏的地形就是屬於低山丘陵加上草原。
這些丘陵的高度往往隻有幾十米上百米。
根本就無法阻擋坦克部隊的突擊。
但守不守滿洲裏並不是他說了算,而是遠東方麵軍司令部說了算。
伊萬諾維奇大將說要守,那就必須要守。
所以他們隻能在滿洲裏構築防線。
而他們費心費力構築的防線卻跟不上複興軍拆的速度。
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三條防線上的大部分地表工事都會被摧毀。
炮火彌漫了整個滿洲裏,同樣也在雙城子方向蔓延了開來。
雙城子屬於沙俄的邊境城市,與牡丹市東部接壤,鐵路也途經這裏連接到符拉迪斯沃克。
所以這裏也成為了複興軍第一軍進攻的重點方向。
不過這裏的地形就要複雜很多,基本上全都是山地地形。
根本就不適合裝甲部隊的展開。
所以在這一路軍長蔣天明並沒有部署裝甲部隊。
在雙城子防線方向,第一軍隻有第一、第二摩步師外加一個第18山地師,共計三個師的兵力。
其中第18山地步兵師則是此次進攻的主力。
畢竟在山地作戰方麵,山地步兵師才是真正的專家。
但就算是專家,也隻能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打過去。
想要徹底擊穿雙城子方向,並占領雙城子不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
所以總參謀部在這一路製定的作戰計劃就是圍點打援。
不過圍點打援的圍的並不是地形複雜,有著完善要塞工事的符拉迪斯沃克。
而是另外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正是伯力。
伯力位於古國地圖‘雞冠’這個方向,幾乎就貼著‘雞冠’,與古國黑省的東極縣隔江相望,這裏也成為了古國最東邊的城市。
所以才有了東極縣這個名字。
伯力城建設於烏蘇裏江以及黑江匯合處,所以在防守上也有著天然的優勢。
但這個天然的優勢在複興軍這邊看來就並不是很大的阻礙。
複興軍也經曆過了多次的渡江作戰。
特別是在南下的時候,長河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所以薑華在塞北戰爭結束之後也著手成立了一支專門用來渡江、渡海作戰的部隊,也就是海軍陸戰隊。
薑華並沒有按照之前的模式,先成立一支旅級部隊,等摸索出了經驗再組織一支師級部隊的部隊。
而是直接一步到位,組建了一個海軍陸戰師。
這個海軍陸戰師也成為了複興軍第一支海軍陸戰部隊。
這個海軍陸戰師是參照了原時空二戰時期的鷹醬海軍陸戰師編製,再根據現有裝備改進而來的編製。
在規模上這個海軍陸戰師的編製也很大。
下轄三個兩棲步兵團、一個兩棲坦克團、一個炮兵團、一個裝甲工程營、一個工兵營。
再加上通信連、後勤保障營、兩棲裝甲偵察連等附屬單位,全師共計兩萬多人,比鷹醬的海軍陸戰師編製要大一些。
因為這是一支半機械化的海軍陸戰師。
這個半機械化也主要得益於紅警基地專屬單位的多功能步兵戰車,也就是現役被命名為bmp-1的步兵戰車。
這款步兵戰車不僅火力猛,能運兵,還具備水陸兩棲的作戰能力。
所以也成為了海軍陸戰隊的裝備。
每個步兵團都裝備了一個兩棲裝甲營,這個裝甲營裝備了4個連共計52輛bmp-1a兩棲步兵戰車。
這個a就是多功能步兵戰車的兩棲版本。
三個兩棲裝甲營一共裝備bmp-1a步兵戰車156輛。
整個兩棲步兵團總人數加起來超過了4000人的規模,達到了4500人左右,這已經相當於一個旅的兵力了。
然後就是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力量兩棲坦克團了。
這個坦克團下轄四個坦克營,共計裝備兩個型號的坦克。
一個型號就是在原時空二戰當中名聲不顯的t-40a水陸兩棲坦克了。
由於技術的限製,這個時期的水陸兩棲坦克性能並不是很佳,但卻也能夠用一用。
t-40a水陸兩棲坦克戰鬥全重6.3噸,武器為一門20毫米機炮。
其裝甲很薄,但卻能夠阻擋步槍和機槍的子彈。
在水中的最大速度是6公裏每小時。
第二個型號則是四號h型中型坦克。
這也是海軍陸戰師的主力坦克。
至於炮兵部隊則是裝備中小口徑的75毫米以及105毫米榴彈炮。
這就是海軍陸戰師的編製和武器配屬。
這次進攻伯力城就以這個海軍陸戰一師為主,第十機步師、第十一裝甲師則是在突破江防之後的打援部隊。
圍伯力城,打擊來自符拉迪斯沃克方向的援軍,減少符拉迪斯沃克的部隊,這就是針對這座要塞城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