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諸侯內亂
怎麽沒人告訴我,這個皇帝會讀心 作者:抱抱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元二十二年,大秦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內亂,史稱諸侯內亂。
從建元帝傅衡時的失蹤開始,到朝堂上皇子奪嫡,繼而引發的諸侯兵變。
對大秦造成了長達半年之間的禍亂,也為之後大秦成功一統南北消除了隱患,奠定了基礎。
各路諸侯將軍忽然反叛,這是朝堂上誰都沒有想到的。
畢竟他們都已經存在多年,從前從無反叛的意圖,更何況現在正值大秦南征的重要時期。
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這個時候,所有的諸侯將軍,就好像是說好了一樣,一起反叛。
可是能在這麽恰好的時間裏,一起反叛,又怎麽可能真的沒有聯係呢?不過是他們都不知道罷了。
現在想想,大秦對各地上的管控並沒有那麽嚴格,也給這次的叛亂留下了隱患。
大秦這些年快速擴張,對於原先他國的領地,基本上還是沿用了他們自己的官員。
隻有剛剛占據的時候,傅衡時會派遣官員前往平定隱患,這時間也就幾個月左右。
人家要是有異心,隻要在表麵上做出臣服的樣子,你也不知道人家心裏怎麽想的。
留在當地的將領難免和當地的官員,和世家有所接觸,也許就被煽動了。
畢竟那些人未必是真心臣服於大秦,隻是一時的戰敗罷了。
現在人家兵也有了,也休養生息好了,兵強馬壯之下,又碰到了傅衡時失蹤這麽個關鍵的時刻。
對他們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對長安城內還在爭權奪勢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噩耗。
因為這就意味著,即便他們現在當上了皇帝,首先也要考慮,能不能壓住下麵的諸侯叛亂。
還有,能不能在諸侯叛亂前,成功當上這個皇帝。
至少現在張家已經開始手忙腳亂了,因為傅絡和傅紹聯手了。
傅絡主張先平定大秦四下的內亂,然後大秦才能繼續存在,不然大秦都要分崩離析了,誰還在乎誰是大秦的皇帝?
傅紹則是從一開始就在期望能夠多派些人手去找傅衡時,配合當下的四處戰亂,還能趁機打敗兩個諸侯將軍。
當做殺雞儆猴,讓剩下的那些人知道,即便傅衡時暫時不知所蹤,剩下的這些皇子,仍然能夠撐起整個大秦。
比起傅絡和傅紹一致對外的心思,傅繼仍然執著於那個帝位,這讓傅繼在風評上落了下風。
所以即便張家已經掌控了整個皇宮,但是仍然沒有辦法讓傅繼登上帝位。
一是朝中份量比較重的大臣們,現在都看不上傅繼的做法。
隻有張家手下的那些大臣們的支持,是遠遠不夠傅繼繼承皇位的。
二是,傅衡時這次出征把玉璽也給帶上了,隻是張家還不知道,張妙盈幾次想派人進去搜尋無果。
沒有名正言順的旨意,沒有朝臣們的支持,傅繼想要登上帝位很難。
尤其眼下他的兩位兄長都比他更在意大秦,而非那個位置,這讓傅繼更加被動了。
甚至眼下就連張家都不能再隨意開口,要求讓傅繼繼位了。
要保證長安城內的安穩,保住大秦剩下的安穩,離不開傅絡和傅紹。
甚至現在都不能表露出來任何心思了,免得落人話柄,成了個空有野心之輩。
傅繼這邊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宮中皇後和嬪妃的性命要挾。
讓傅絡或者傅紹,也沒有辦法登上帝位。
這樣一來,等到事情大秦的內亂平息了以後,他還能有機會繼續爭這個帝位。
看出來兵權的重要性後,傅繼也開始在暗中讓人去接觸軍中的人。
除了個嫡子的身份,傅繼自認自己和兩位兄長也不差什麽。
可是傅紹為什麽能夠得到這麽多人的擁戴?不就是因為他手上有兵權嗎?
尤其眼下這個情況,支持傅紹繼位的人,甚至比傅絡還要多。
亂世之下,當然是誰手上的兵多,誰說的話才有分量。
傅絡和傅紹都不放心傅繼,更是對張家不放心。
傅紹有心想要親自去搜尋傅衡時的蹤跡,但是奈何,長安城中現在的安全還要靠他做主。
尤其傅紹也發現了慕容淵的小動作,城防司內也不是所有人都聽命於他。
要是這個時候他再離開長安城,等於把整個長安城拱手讓給了慕容淵。
傅絡和傅紹隻能選擇留在長安城中,繼續和傅繼、慕容淵等人斡旋。
另外派出了幾批親信,去尋找傅衡時的蹤跡。
本來長安城中的人還在擔憂,什麽時候就會有諸侯將軍打到長安城來。
結果沒想到,隻聽說他們謀反的消息,卻一直沒有得到他們朝長安城進發的消息。
懷疑之下,開始讓人往長安城外打聽情況。
原來是謀反的諸侯之下,自己的內部也不穩定,有人反對他們謀反,眼下他們還在花力氣平複自己治下的不服。
再細細打聽的話,就會有人發現,這些在給諸侯們找麻煩的,基本上都是傅衡時之前安排的官員和將領。
雖然他們可能都擔任了無足輕重的職位,但是內外唿應,還是能拉攏上不少人的。
尤其他們謀反可不是因為傅衡時的治下不得民心,僅僅是為了一己私欲罷了。
還因為這些諸侯治理的時候,本就有些蠻橫,甚至習慣了拿戰場上的殺伐了事。
可惜,這些百姓並不是他們的兵,對此早有不滿了。
現在有人將他們拉攏了起來,連同軍營中的將領也是,不願出兵。
空有名頭的將軍,將要出兵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手下居然無人可用。
如此一來,除了空喊一句要尋找傅衡時,竟是再沒有其他動作了。
有這樣無能的將軍,自然也有一唿百應的將軍,隻是不多罷了。
傅衡時將這些人從自己的封地上調離,在他們還打著找傅衡時的旗號要謀反的時候。
早就得了傅衡時指令的其他軍隊,已經先一步吞了他們的領土。
使得這一批人,成了無根的浮萍,隻能在外遊走。
沒有後備的糧草,甚至連自己親人的安危都不知道,長此以往,軍中的軍心不穩。
即便他們有再大的野心,也沒有足夠的軍隊來支撐他們的行動。
所以大秦各處看著出現了許多叛軍,但是真的有本事能夠向長安城出兵的卻不多。
甚至很多連自己的封地都還沒有走出去,就已經被悄無聲息的替換了。
替換後的將領們,很快重新掛起了大秦的旗幟,去平複那些謀反的諸侯將軍去了。
眼看著大秦的內亂似乎沒有發生什麽暴動,傅繼和張家的心思又蠢蠢欲動了。
外麵沒有需要平定的戰事,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傅紹會離開長安城,甚至舍棄長安城了。
而傅繼手上還始終握著各位皇子的生母,反倒是不擔心傅絡和傅紹他們會不聽話了。
朝堂上,終於又一次提出了改立新君一事,這一次不管是傅絡還是傅紹,丞相或者太師,一時之間都有些被動。
現在這個情況,想要安全救出皇後和柳貴嬪等人,反而不容易。
但要看著傅繼這個小人,這麽輕易就坐上皇位,傅絡和傅紹又怎麽會甘心?
正在猶豫的時候,宮裏居然送了信件出來,皇後和柳貴嬪等人安好,隻是讓張妙盈派人看住了,一時無法施救罷了。
最好就是讓宮中亂上一亂,這樣才能有機會救出幾人。
信件的來源和真實性,暫時不知可靠與否,但是能在這個時候把信送出來的,應該也是有些本事的人。
看著這封信件,傅紹倒是覺得有些眼熟,但是一時又想不起來,是在什麽地方見過的。
還是傅紘來找傅紹聽說了,有信件從宮中送了出來,匆匆過來打聽情況。
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他母妃的筆跡。
這讓傅紹恍然大悟,難怪他會覺得眼熟,但是又認不出來了。
他也是曾經看到過聶纓白畫作的,自然也就看到過她的題詞。
隻是時間太過久遠了,早就已經記不清了而已。
既然這是聶纓白送出來的信,可見她已經在宮中有所安排了。
倒是不妨照著信中所寫的,將宮中的情況趁勢攪亂一番,說不定真的能夠成功。
雖然有些擔憂最後可能無法將幾人的母妃安全救出,但也好過現在不知生死,隻能被人拿捏的情況。
幾位皇子悄悄在宮外聚首,仔細商量了一番要如何行動,又把丞相和太師找了來。
由丞相和太師,在朝堂上找張家的麻煩,也能替他們吸引一些注意力。
幾番商討以後,才確定了之後的行動時間,眾人這才散了。
從建元帝傅衡時的失蹤開始,到朝堂上皇子奪嫡,繼而引發的諸侯兵變。
對大秦造成了長達半年之間的禍亂,也為之後大秦成功一統南北消除了隱患,奠定了基礎。
各路諸侯將軍忽然反叛,這是朝堂上誰都沒有想到的。
畢竟他們都已經存在多年,從前從無反叛的意圖,更何況現在正值大秦南征的重要時期。
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這個時候,所有的諸侯將軍,就好像是說好了一樣,一起反叛。
可是能在這麽恰好的時間裏,一起反叛,又怎麽可能真的沒有聯係呢?不過是他們都不知道罷了。
現在想想,大秦對各地上的管控並沒有那麽嚴格,也給這次的叛亂留下了隱患。
大秦這些年快速擴張,對於原先他國的領地,基本上還是沿用了他們自己的官員。
隻有剛剛占據的時候,傅衡時會派遣官員前往平定隱患,這時間也就幾個月左右。
人家要是有異心,隻要在表麵上做出臣服的樣子,你也不知道人家心裏怎麽想的。
留在當地的將領難免和當地的官員,和世家有所接觸,也許就被煽動了。
畢竟那些人未必是真心臣服於大秦,隻是一時的戰敗罷了。
現在人家兵也有了,也休養生息好了,兵強馬壯之下,又碰到了傅衡時失蹤這麽個關鍵的時刻。
對他們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對長安城內還在爭權奪勢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噩耗。
因為這就意味著,即便他們現在當上了皇帝,首先也要考慮,能不能壓住下麵的諸侯叛亂。
還有,能不能在諸侯叛亂前,成功當上這個皇帝。
至少現在張家已經開始手忙腳亂了,因為傅絡和傅紹聯手了。
傅絡主張先平定大秦四下的內亂,然後大秦才能繼續存在,不然大秦都要分崩離析了,誰還在乎誰是大秦的皇帝?
傅紹則是從一開始就在期望能夠多派些人手去找傅衡時,配合當下的四處戰亂,還能趁機打敗兩個諸侯將軍。
當做殺雞儆猴,讓剩下的那些人知道,即便傅衡時暫時不知所蹤,剩下的這些皇子,仍然能夠撐起整個大秦。
比起傅絡和傅紹一致對外的心思,傅繼仍然執著於那個帝位,這讓傅繼在風評上落了下風。
所以即便張家已經掌控了整個皇宮,但是仍然沒有辦法讓傅繼登上帝位。
一是朝中份量比較重的大臣們,現在都看不上傅繼的做法。
隻有張家手下的那些大臣們的支持,是遠遠不夠傅繼繼承皇位的。
二是,傅衡時這次出征把玉璽也給帶上了,隻是張家還不知道,張妙盈幾次想派人進去搜尋無果。
沒有名正言順的旨意,沒有朝臣們的支持,傅繼想要登上帝位很難。
尤其眼下他的兩位兄長都比他更在意大秦,而非那個位置,這讓傅繼更加被動了。
甚至眼下就連張家都不能再隨意開口,要求讓傅繼繼位了。
要保證長安城內的安穩,保住大秦剩下的安穩,離不開傅絡和傅紹。
甚至現在都不能表露出來任何心思了,免得落人話柄,成了個空有野心之輩。
傅繼這邊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宮中皇後和嬪妃的性命要挾。
讓傅絡或者傅紹,也沒有辦法登上帝位。
這樣一來,等到事情大秦的內亂平息了以後,他還能有機會繼續爭這個帝位。
看出來兵權的重要性後,傅繼也開始在暗中讓人去接觸軍中的人。
除了個嫡子的身份,傅繼自認自己和兩位兄長也不差什麽。
可是傅紹為什麽能夠得到這麽多人的擁戴?不就是因為他手上有兵權嗎?
尤其眼下這個情況,支持傅紹繼位的人,甚至比傅絡還要多。
亂世之下,當然是誰手上的兵多,誰說的話才有分量。
傅絡和傅紹都不放心傅繼,更是對張家不放心。
傅紹有心想要親自去搜尋傅衡時的蹤跡,但是奈何,長安城中現在的安全還要靠他做主。
尤其傅紹也發現了慕容淵的小動作,城防司內也不是所有人都聽命於他。
要是這個時候他再離開長安城,等於把整個長安城拱手讓給了慕容淵。
傅絡和傅紹隻能選擇留在長安城中,繼續和傅繼、慕容淵等人斡旋。
另外派出了幾批親信,去尋找傅衡時的蹤跡。
本來長安城中的人還在擔憂,什麽時候就會有諸侯將軍打到長安城來。
結果沒想到,隻聽說他們謀反的消息,卻一直沒有得到他們朝長安城進發的消息。
懷疑之下,開始讓人往長安城外打聽情況。
原來是謀反的諸侯之下,自己的內部也不穩定,有人反對他們謀反,眼下他們還在花力氣平複自己治下的不服。
再細細打聽的話,就會有人發現,這些在給諸侯們找麻煩的,基本上都是傅衡時之前安排的官員和將領。
雖然他們可能都擔任了無足輕重的職位,但是內外唿應,還是能拉攏上不少人的。
尤其他們謀反可不是因為傅衡時的治下不得民心,僅僅是為了一己私欲罷了。
還因為這些諸侯治理的時候,本就有些蠻橫,甚至習慣了拿戰場上的殺伐了事。
可惜,這些百姓並不是他們的兵,對此早有不滿了。
現在有人將他們拉攏了起來,連同軍營中的將領也是,不願出兵。
空有名頭的將軍,將要出兵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手下居然無人可用。
如此一來,除了空喊一句要尋找傅衡時,竟是再沒有其他動作了。
有這樣無能的將軍,自然也有一唿百應的將軍,隻是不多罷了。
傅衡時將這些人從自己的封地上調離,在他們還打著找傅衡時的旗號要謀反的時候。
早就得了傅衡時指令的其他軍隊,已經先一步吞了他們的領土。
使得這一批人,成了無根的浮萍,隻能在外遊走。
沒有後備的糧草,甚至連自己親人的安危都不知道,長此以往,軍中的軍心不穩。
即便他們有再大的野心,也沒有足夠的軍隊來支撐他們的行動。
所以大秦各處看著出現了許多叛軍,但是真的有本事能夠向長安城出兵的卻不多。
甚至很多連自己的封地都還沒有走出去,就已經被悄無聲息的替換了。
替換後的將領們,很快重新掛起了大秦的旗幟,去平複那些謀反的諸侯將軍去了。
眼看著大秦的內亂似乎沒有發生什麽暴動,傅繼和張家的心思又蠢蠢欲動了。
外麵沒有需要平定的戰事,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傅紹會離開長安城,甚至舍棄長安城了。
而傅繼手上還始終握著各位皇子的生母,反倒是不擔心傅絡和傅紹他們會不聽話了。
朝堂上,終於又一次提出了改立新君一事,這一次不管是傅絡還是傅紹,丞相或者太師,一時之間都有些被動。
現在這個情況,想要安全救出皇後和柳貴嬪等人,反而不容易。
但要看著傅繼這個小人,這麽輕易就坐上皇位,傅絡和傅紹又怎麽會甘心?
正在猶豫的時候,宮裏居然送了信件出來,皇後和柳貴嬪等人安好,隻是讓張妙盈派人看住了,一時無法施救罷了。
最好就是讓宮中亂上一亂,這樣才能有機會救出幾人。
信件的來源和真實性,暫時不知可靠與否,但是能在這個時候把信送出來的,應該也是有些本事的人。
看著這封信件,傅紹倒是覺得有些眼熟,但是一時又想不起來,是在什麽地方見過的。
還是傅紘來找傅紹聽說了,有信件從宮中送了出來,匆匆過來打聽情況。
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他母妃的筆跡。
這讓傅紹恍然大悟,難怪他會覺得眼熟,但是又認不出來了。
他也是曾經看到過聶纓白畫作的,自然也就看到過她的題詞。
隻是時間太過久遠了,早就已經記不清了而已。
既然這是聶纓白送出來的信,可見她已經在宮中有所安排了。
倒是不妨照著信中所寫的,將宮中的情況趁勢攪亂一番,說不定真的能夠成功。
雖然有些擔憂最後可能無法將幾人的母妃安全救出,但也好過現在不知生死,隻能被人拿捏的情況。
幾位皇子悄悄在宮外聚首,仔細商量了一番要如何行動,又把丞相和太師找了來。
由丞相和太師,在朝堂上找張家的麻煩,也能替他們吸引一些注意力。
幾番商討以後,才確定了之後的行動時間,眾人這才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