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十一,宜出行、祭祀。


    杭州,龍蛇山下,六萬大軍匯集山下四方,


    李耘陽在眾多文武官員的陪同下,登山舉行祭天開國儀式。


    百丈高的山頂,被士兵們堆起了一座黃土祭壇。


    李耘陽頭戴衝天帝冠,身穿一襲玄黑長袍,長袍之上用金絲繡出九條遊龍,八尺的身高顯露出帝王威嚴,黑金鑲嵌的龍紋腰帶,在左腰處,懸掛一柄龍泉長劍。


    在對上天跪下後,李耘陽對天,大聲念道:


    “臣李耘陽,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曆代帝王廟之陵寢,今北梁暴政無道,故起兵割據南疆,立國大唐,必寬待百姓、以行仁政,與八月十一日,設祭龍蛇山巔,昭告天地皇隻,立國大唐,建元疆武隆武。”


    念誦完,李耘陽站起,轉身看向排列山道兩旁的士兵,大聲道:“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


    “大唐萬勝!”


    士兵們自山道上大聲嘶喊,不久聲音傳向山下,分列在山下的六萬大軍,齊聲高唿,聲音直震雲霄。


    “起駕迴宮!”


    在山唿聲中,一名衛兵,高聲道。


    隨即,衛隊高舉祭祀旗幟,李耘陽則率領文武下山,


    國都暫時定在了,杭州這座州治裏,此地東有海豐府拱衛、南有海定、長樂兩府、東有龍泉、東鄉兩府、北有華亭府作為緩衝。


    李耘陽坐在六匹黑馬拉著的龍輦裏,在百官的陪同中,大軍的護衛下,進入杭州城中。


    城中百姓,茫然夾道歡迎新君,畢竟,剛被占領了月餘,百姓現在還有些恍恍惚惚,不知所措。


    “陛下,是否該建一座宮殿?”楊東哲在進府衙後,小跑幾步上前道。


    “暫不用建,朕不在意這些,如今北疆戰事最為重要,先把冊封擬訂好後分發各地,之後,朕便要渡江督導江北戰事。”李耘陽轉頭嚴肅迴複道。


    “臣,明白。”楊東哲聽後,作揖迴應。


    “嗯。”


    幾人進入大廳內,開始了分工梳理各地送來的文書,李耘陽則處理起,最為重要的封爵事宜。


    這可是關乎眾人所立功勳的事宜,是萬萬不可馬虎的。


    這事一直忙碌至月底,李耘陽方才在眾官員協助下,將封爵事宜定下。


    最終,定爵位,當初那二十一位追隨李耘陽的本族子弟,竟皆封王。


    加之跟隨出鄉的一百八十人,少部分被封了公爵、一部分封了郡公、縣公、侯爵。


    而那些自南陽府,就跟隨李耘陽征戰的六千子弟兵,也都被封為了子爵、男爵。


    而在這些封爵的人裏,有一小半人都是追封。


    此外,考慮到轄地有限,所有爵位封賞的食邑,幾乎都被砍掉一半多。


    而,南疆開國稱帝的消息,在近半個月時間的發酵傳散中,如同平地炸雷一般,震的天下所有人都頭腦發暈。


    這自然是有人欣喜、有人愁。


    …


    北梁王朝,京畿皇宮,乾清殿裏,摔砸之聲,不時就傳出殿外。


    沒過多久,數十匹快馬就陸續飛奔出京畿四門。


    …


    宿州城,州衙內,王翦看著手中送來的加急文書,仰天哈哈大笑道:“如今我等也有國號了,叫唐,大唐國!首領已經在南疆稱帝!號曰隆武!


    這樣,我等的數十萬大軍,軍心士氣將再也不弱於北梁大軍,速速將這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遞下去,務必讓每個士兵都知道,另外,犒賞三軍,讓前沿大軍輪番進城休整!”


    “是,將軍!”衛兵抱拳接令,轉身快步下去。


    ……


    如皋府,李種田翻閱完文書後,同樣因為此振奮人心之事,而犒賞三軍。


    …


    當李耘陽開國稱帝的消息,傳遞至各路征戰的大軍後,大軍士氣瞬間提高百倍!


    這種升級為,正統國家軍隊的堂堂之師,所帶來的凝聚力,以及士氣的提升高度!在後麵的攻城掠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李車、李粟、李柱子三路大軍,勢如破竹的向南推進,一路攻必克,戰必取!若非山路崎嶇水係縱橫,南疆都有望在一年內被推平。


    若李耘陽,下旨赦免南疆的士紳階層,那麽南疆可能在半年內就會結束戰爭。


    但顯然,李耘陽是不願意妥協,因此就要付出更多傷亡代價,將會遇到更多的反抗!


    在李耘陽的政治觀念中,自己所下達的政令,必須得傳達到每一戶百姓的家中。


    若是,被他察覺到,他與百姓之間還有一個不聽話的‘傳話筒’,那他將寢食難安。


    農曆八月底,母江流域的稻穀收割,基本結束,李耘陽因開國稱帝,故下旨,免去了今年的所有稅收。


    另下旨,命各地州、府、縣,每城設立數座收糧站,去收取百姓家中多餘的糧食。


    百姓拿出家中多餘的糧食,到官府換取錢財、食鹽、布匹。


    瑞豐府,枝江縣縣城。


    一名皮膚粗糙黝黑的老農,拿著家中多餘的部分糧食,換了一吊子錢,滿是褶皺的老臉上掛滿了笑容,因為今年的糧食,沒收稅就不說了,糧食價格不僅沒有被壓價,反而還提高了兩文。


    老農心道:還是新朝好啊!人均十畝地,免了所有稅收,他半輩子都沒今年活的這麽輕鬆,賣糧食雖說苛刻了些,必須要幹的徹底,可價錢卻是沒欺壓他們小老百姓。


    這不過來鹽鋪,買些鹽巴迴去,卻是怎麽都沒看到黃褐色的粗鹽,反而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雪白細鹽。老農心道:完了,粗鹽賣光了。


    抬眼看向這名缺了一條腿的官差,沒底氣的詢問:“敢問差爺,鋪中可有粗鹽?”


    缺了一條腿的官差,抬眼見是一老頭,不厭其煩的解釋道:“沒有,現在我大唐百姓都吃細鹽,誰還吃那又苦又澀的粗鹽,陛下說了,吃粗鹽對身體不好,因此改進了鹽巴的製作工藝。”


    “喔!是陛下讓吃的細鹽呀?那、那、那官爺你看我這錢,能買多少雪鹽?”老農伸出顫巍巍的粗糙大手,自懷裏摸出那一吊子錢。


    呃……


    “老伯,我大唐陛下,乃民間走出來的皇帝,對我等百姓,他又怎麽會賣如此高價?這雪鹽隻要五文錢一斤!”


    “啥?隻要五文?差爺可沒說錯?”老農驚訝的連聲調都提高了很多。


    “是的老伯,你沒聽錯!”官差揉了揉,被這一聲驚唿,震的有些發麻的耳朵,肯定的迴複道。


    “吾皇聖德!”老農得到確認,對著東南方向連連磕頭。


    不僅是枝江縣發生這樣的事,江北江南各州、府、縣,都在相繼發生這樣的事,這也導致大唐境內,實實在在得到好處的百姓們,人心紛紛聚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除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圓知我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圓知我意並收藏廢除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