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中旬,


    李耘陽把部下人手重新梳理了一遍,也是重新大調整了一次。


    淮州州牧李種田統兵十萬、副將如下;李健領泰興知府、趙鐵牛領興化知府、李潮領淮州知府、王合領淮陵知府、王竹領莒蘭知府、於冰、何楊、嚴疾無等諸將輔佐。


    宿州州牧王翦統兵十萬、副將如下;陳誠領孟諸府知府、楊融領淮北府知府、李峰領瑞豐府知府、陳家寶領壽春知府、沈言、許虎、楊樹、王漢等諸將輔佐。


    汝州州牧李大寶統兵五萬,副將如下;陳夯領雲夢知府、李添丁領南陽知府、李明領丹陽知府、沈丘領汝州知府、吳響、許豹……諸將輔助。


    昆州州牧李柱子統兵五萬、副將如下;張建、李石頭、李漳、張安、朱能……諸將輔佐。


    瀘州州牧李粟自行征兵五萬、副將如下沈繼、趙岩、李肉、高順……諸將輔佐。


    最後我為主帥、副帥李車、統兵十三萬南下奪取江南全境,副將為;李春、馮雷、趙域、李二蛋、李牙、李平、鄭石、陳雨、趙二牛、許雄、李小寶、李種地……諸將輔佐。


    二月底前,勒令所有人員必須各自就位,三月初,誓師我將誓師南下。


    信件一傳開,各部大小軍官皆是沸騰,信件上的所有人都升職為了將軍,部下所有軍官都連升數級。


    “哈哈,我竟從一個屯長直接升職成了五百主,還是掌管一縣的縣令兼縣尉,爹娘,孩兒我翻身了!”宿州某縣,一名跟隨李耘陽轉戰千裏的老兵,如今因戰功,確成為了一縣之長,興奮的仰天發出怒吼。


    “哈哈哈,自跟隨首領在伏牛山落草一年半有餘,如今已是掌管三千士卒的校尉!”泰興府,某軍營中一名連跳數級的軍官,激動的渾身顫抖道。


    這樣的事,在占領地各處都在發生,這如夢幻般的升遷,讓接到升遷任命之人,徹夜的睡不著。


    淮州城。


    州衙內,李耘陽書寫了幾封信件交給李添丁,信件內容一是;接迴自己及一眾老部下們的親人,二是;給那個老頭兒、那個兒時的玩伴、兒時的姑娘,每人一封信件。


    一年多沒有停歇的征戰,都快讓其忘卻了時間。


    此外,李耘陽又給江北的治理寫了一整套規劃,每一位治下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該有一塊屬於自己生存的土地,每位百姓都可以在江北挑選一塊十畝田地,挑選好後,前去縣衙辦理田契。


    田稅隻需繳納十抽二。


    家中有參軍者,父母、妻兒,不用納糧稅。


    陣亡者,父母有生之年不用納糧稅,妻兒十六年內不用納稅。


    李耘陽擔心很多人家連糧種都沒有,特意在各縣縣衙門前頒布告示,可以借糧種,利息就是借一斤還半斤,延期一年多加半斤以此類推。


    人頭稅每年每人隻需繳納五十文,十六歲至五十歲之男女皆要交人頭稅,低於十六歲、高於五十歲,皆不用納稅。


    家中有參軍者,父母、妻兒皆不用繳納。


    家中有陣亡者,父母永不繳納人頭稅,妻兒十六年內不用納稅。


    徭役,家中有參軍者,父母妻兒皆不用參加徭役。


    陣亡者,父母終身不用參加徭役,妻兒十六年內,不用參加徭役。


    服徭役,非軍事徭役,不可離家二十裏,農忙期間,不可征役。


    另,家中有戰功者,賞賜田畝乃永業田,子子孫孫可傳承,非永業田,人死去子女不可繼承。


    以上一切解釋權,歸於官府。


    此外,李耘陽還命令李種田、王翦兩方,立即劃地屯田,雖說搜刮江北諸州大戶得到的糧食,足夠四十多萬大軍吃個六七年,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用士兵屯田自給自足還是迫在眉睫的。


    ……


    時間飛逝,農曆三月一號。


    這一日清晨,淮州碼頭人山人海,十三萬大軍,自淮州南門一直綿延至江岸碼頭。


    七百餘艘戰船,浩浩蕩蕩布滿了江麵。


    “首領,戰船已經抵達預定位置,是否讓士兵登船?”陳雨走至近前詢問。


    李耘陽此刻心中豪氣萬丈,大手一揮道:“好,開始登船!”


    “駕~駕~”


    傳令兵得到命令,立即策馬前去傳令。


    大軍漸漸朝江邊移動,站在前列的士兵已是登船,每艘戰船乘坐二百士兵,外加四十名水手。


    十三萬人中夾雜著一名名老兵,是的,那支原有五千人的騎兵解散了,再次分解成數十萬大軍裏的百夫長、五百主之類的軍官。


    士兵人數登船一半,已是快至中午,李耘陽這才騎著烏騅,率領衛隊登上一艘大船。


    岸上,李種田、李健、趙鐵牛、李潮等一眾將領,眺望連接天際的江麵,目送李耘陽乘船南下。


    船隊浩浩蕩蕩綿延十多裏,千帆升起,百舸爭流。


    江水東去浪滔滔,碧水蕩起層層波。


    紅日躍出水連天,千帆橫渡波濤湧。


    天,湛藍無比,白雲被擠壓於天空四方邊緣,大日橫空灑下暖光,風,帶來了春意綿綿,遠處岸邊漸顯綠意,近處碼頭人頭攢動。


    “江南,我迴來了”


    李耘陽如今身高一米八六上下,身穿一襲銀亮鋼製甲胄,兩肩背後懸掛一襲赤色披風,左腰懸掛一柄寶刀。


    其麵容剛毅,輪廓似刀削斧鑿般,古銅泛紅的膚色上,懸掛著一對臥蠶眉,丹鳳眼中蘊藏著冰冷攝人的殺氣。


    李耘陽此時站在甲板上,遙望這滾滾江水,以及遠方水天一色之美景。


    中軍,李耘陽乘坐的帥船,前後左右皆有戰船護航,整隻船隊如一柄利劍般直插江南。


    這十三萬大軍又會在江南,攪起何等的腥風血雨,這一切都不得而知。


    而此時的江南,坐鎮華亭府的李平,趙二牛兩人,已是訓練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新軍,加上李耘陽留的一萬士兵、已是手握四萬大軍。


    加之江南李粟手中的一萬兵馬,及隨陽水寨、淮南府、瀘州城各有兩千守軍。


    很難想象,現在李耘陽部下的兵馬具體有多少。


    若非,不願向士紳階層低頭,手中暫且還沒有文官,李耘陽此刻都能帶領這四十多萬新兵直搗京畿,活捉大梁皇帝。


    眼下南北春耕要麽已經開始,要麽即將開始,若不想來年鬧饑荒,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安穩停下好好的種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除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圓知我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圓知我意並收藏廢除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