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歷史同人] 罵過的學習搭子是秦始皇 作者:南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辦法的朱元璋找了個前兩年考進來的進士,確實很好套話,問什麽答什麽。
比如說,這個製度是一開始參知政事準許的,一直都這麽幹,
也是體貼下屬,不然偏遠地區的官員也太慘了吧,來來迴迴的跑可太累了。
一開始的參知政事……
那不正是「心死塞北」的張昶嗎?
朱元璋知道張昶是元朝的臥底,一心隻想復辟元朝之後,勃然大怒已經把人處死了。
沒想到現在連骨灰都找不到的人,還能謔謔大明?
把一行人氣得夠嗆,商量了半天也毫無頭緒,眼睛看天書都發直。
江思瑤已經轉進如風改了話題,主要是吧,這高考,這科舉,越聊她越覺得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對一個擺爛人來說,是多麽超標的負荷。
【科舉可以從黃髮垂髫一路考到白髮蒼蒼,對標應該對標現在的公務員和事業編製的考試,這兩種都是吃的國家飯,都是有年齡限製的,二十五歲之後就不可以了,現在的話好像有把個別崗位放寬到四十歲的。
這都很好理解,畢竟啊,如果選拔出來是要正經為國家做事的,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倒也不是說在腦子和體力上麵不如年齡人有優勢這一點,而是在崗位的安排上,多少會讓人有些擔心老年人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江思瑤擔心老年人的身體,朱元璋隻能根據自己發現的這個空印事件,開始擔心起來了是不是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藏在看不見的各種地方。
就像是如果有年紀大的,還沒有告老還鄉的,會在任上作威作福嗎?
朱元璋原本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在他看來,老人的經驗很有用,比如在他吃不飽的時候,就是聽了一個老人的話,怎麽吃觀音土不會吃死人,才有機會活到現在。
但是,現在的人連直接用空印來進行帳目作假的事情都幹的出來了,其他的難道不會做嗎?
「善長啊,你說我們要不要也有年齡限製?」
對此,劉基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猜到了朱元璋的想法,「限製報考的年紀,還是限製當官的年紀?」
「都限製吧,嗯,我們也放寬,對超出年紀的,但是……」朱元璋看了自己的老臣們一圈,每個人跟他的時間都各不相同,現在年紀也都不小了。
「具體怎麽放寬我們再討論一下。」
李善長在天書出現之後,又恢復了
對工作的積極性。他是最早跟著朱元璋的,如果朱元璋是今之劉邦,那麽李善長必定是現在的蕭何。
但是吧,古之蕭何在官場上也有一定的能力,成功在劉邦這個多疑的皇帝手下活了下來,一直到惠帝朝,死在了任上。
可謂是真正為大漢做到了「死而後已」,這是朱元璋的功臣們能羨慕到下輩子的,因為這輩子很短,除了廖永忠之外,他們死得最快的甚至就在八年後,是犯了「謀反罪」被處死的胡惟庸。
李善長活得也不長,作為淮西集團的一員,死的時候還是帶著全家一起走的。
在朱元璋手底下做事,是需要考慮清楚,自己的「九族」是不是批發來的。
李善長這些人會有這個淮西集團,有一部分原因正是玩不轉官場。
不僅僅是他玩不轉,劉基都玩不太轉,而且有一些人是在朱元璋建國之後再投奔的,他們像是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一樣,把這些在戰爭的時候,謀算以生命為代價的人,都折騰地夠嗆。
雖然還沒到讓劉基再次辭官的地步,但是也已經讓他對治理國家少了很多積極性。
不過,天書提出的各種政策,朱元璋想一意孤行照著天書給出的作業抄的時候,有不少人反對,但是他們這些老臣不反對啊,他們可支持了。
連一起造反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現在做出點「折騰人」的事情,他們都能接受。
這世道哪裏有什麽因為沒有先例就不能做的?哪有會浪費時間精力,於是就不嚐試的事情?
多虧了他們的支持,和朱元璋本人的堅定選擇。
大明統一從老農手上收購良種,再統一進行種植培優,挑選出其中長勢最好的部分,現在的實驗田的長勢可好太多了。
當然……
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根據實驗田的收成和朝臣們展望了一下未來的國庫收益,頒布了新的政令。
以後的田稅根據土地的麵積和產量來收,但是呢,有一個依據,在實驗田和田地產量中有權衡,富戶是這兩種中的高的產量來,普通農民是根據低的來,如果有天災人禍,則會酌情降低。
富戶有降低的機會,那就是,需要證明沒有隱田,而這個證明很簡單,根據領的肥料來確定。
多少地可以施多少肥最好這件事,也是經過實驗的,有官府統一發放,領了和田地相符的量,就可以得到一個條子,在測量產量的時候,如果產量和實驗田的產量相符或者高,那就證明沒有隱田。
是個很簡單粗暴的方法,但是也確實讓不少富戶哭著喊著求官府派人直接測量有多少地,生怕自己測的不準,到時候領的肥料少了,產量比別人家的低。
也有嘴硬的,非要藏起來一部分田,隻不過,有肥料和沒肥料有時候的差別是很大的,眼看著別人因為施肥比自己產量更高,而他自己家裏種著貧瘠的地和半肥不肥的地,怎麽想怎麽後悔。
比如說,這個製度是一開始參知政事準許的,一直都這麽幹,
也是體貼下屬,不然偏遠地區的官員也太慘了吧,來來迴迴的跑可太累了。
一開始的參知政事……
那不正是「心死塞北」的張昶嗎?
朱元璋知道張昶是元朝的臥底,一心隻想復辟元朝之後,勃然大怒已經把人處死了。
沒想到現在連骨灰都找不到的人,還能謔謔大明?
把一行人氣得夠嗆,商量了半天也毫無頭緒,眼睛看天書都發直。
江思瑤已經轉進如風改了話題,主要是吧,這高考,這科舉,越聊她越覺得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對一個擺爛人來說,是多麽超標的負荷。
【科舉可以從黃髮垂髫一路考到白髮蒼蒼,對標應該對標現在的公務員和事業編製的考試,這兩種都是吃的國家飯,都是有年齡限製的,二十五歲之後就不可以了,現在的話好像有把個別崗位放寬到四十歲的。
這都很好理解,畢竟啊,如果選拔出來是要正經為國家做事的,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倒也不是說在腦子和體力上麵不如年齡人有優勢這一點,而是在崗位的安排上,多少會讓人有些擔心老年人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江思瑤擔心老年人的身體,朱元璋隻能根據自己發現的這個空印事件,開始擔心起來了是不是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藏在看不見的各種地方。
就像是如果有年紀大的,還沒有告老還鄉的,會在任上作威作福嗎?
朱元璋原本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在他看來,老人的經驗很有用,比如在他吃不飽的時候,就是聽了一個老人的話,怎麽吃觀音土不會吃死人,才有機會活到現在。
但是,現在的人連直接用空印來進行帳目作假的事情都幹的出來了,其他的難道不會做嗎?
「善長啊,你說我們要不要也有年齡限製?」
對此,劉基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猜到了朱元璋的想法,「限製報考的年紀,還是限製當官的年紀?」
「都限製吧,嗯,我們也放寬,對超出年紀的,但是……」朱元璋看了自己的老臣們一圈,每個人跟他的時間都各不相同,現在年紀也都不小了。
「具體怎麽放寬我們再討論一下。」
李善長在天書出現之後,又恢復了
對工作的積極性。他是最早跟著朱元璋的,如果朱元璋是今之劉邦,那麽李善長必定是現在的蕭何。
但是吧,古之蕭何在官場上也有一定的能力,成功在劉邦這個多疑的皇帝手下活了下來,一直到惠帝朝,死在了任上。
可謂是真正為大漢做到了「死而後已」,這是朱元璋的功臣們能羨慕到下輩子的,因為這輩子很短,除了廖永忠之外,他們死得最快的甚至就在八年後,是犯了「謀反罪」被處死的胡惟庸。
李善長活得也不長,作為淮西集團的一員,死的時候還是帶著全家一起走的。
在朱元璋手底下做事,是需要考慮清楚,自己的「九族」是不是批發來的。
李善長這些人會有這個淮西集團,有一部分原因正是玩不轉官場。
不僅僅是他玩不轉,劉基都玩不太轉,而且有一些人是在朱元璋建國之後再投奔的,他們像是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一樣,把這些在戰爭的時候,謀算以生命為代價的人,都折騰地夠嗆。
雖然還沒到讓劉基再次辭官的地步,但是也已經讓他對治理國家少了很多積極性。
不過,天書提出的各種政策,朱元璋想一意孤行照著天書給出的作業抄的時候,有不少人反對,但是他們這些老臣不反對啊,他們可支持了。
連一起造反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現在做出點「折騰人」的事情,他們都能接受。
這世道哪裏有什麽因為沒有先例就不能做的?哪有會浪費時間精力,於是就不嚐試的事情?
多虧了他們的支持,和朱元璋本人的堅定選擇。
大明統一從老農手上收購良種,再統一進行種植培優,挑選出其中長勢最好的部分,現在的實驗田的長勢可好太多了。
當然……
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根據實驗田的收成和朝臣們展望了一下未來的國庫收益,頒布了新的政令。
以後的田稅根據土地的麵積和產量來收,但是呢,有一個依據,在實驗田和田地產量中有權衡,富戶是這兩種中的高的產量來,普通農民是根據低的來,如果有天災人禍,則會酌情降低。
富戶有降低的機會,那就是,需要證明沒有隱田,而這個證明很簡單,根據領的肥料來確定。
多少地可以施多少肥最好這件事,也是經過實驗的,有官府統一發放,領了和田地相符的量,就可以得到一個條子,在測量產量的時候,如果產量和實驗田的產量相符或者高,那就證明沒有隱田。
是個很簡單粗暴的方法,但是也確實讓不少富戶哭著喊著求官府派人直接測量有多少地,生怕自己測的不準,到時候領的肥料少了,產量比別人家的低。
也有嘴硬的,非要藏起來一部分田,隻不過,有肥料和沒肥料有時候的差別是很大的,眼看著別人因為施肥比自己產量更高,而他自己家裏種著貧瘠的地和半肥不肥的地,怎麽想怎麽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