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歷史同人] 罵過的學習搭子是秦始皇 作者:南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的話對韓信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這憋了這麽久了,總算是醞釀出大招來了。
「那好!我帶著火藥,你從輿圖上找個你看不順眼的國家,我們把它滅了吧!」
韓信氣勢洶洶,把滅掉一個個國家,說得比在餐廳裏點一個菜來吃還要容易一些。
這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情,劉邦一下子就攔住了上頭,要立刻點兵啟程的韓信。
「等一等等一等,別這麽著急,事情還沒有到這一步。」
這話勸地,不像是在勸人不要打仗,像是在勸街頭小混混不要打架。
也不像是不要拿出火藥,像是不要掏出管製性刀具一樣。
就,挺讓人費解的,蕭何和張良都沒動怎麽就變成了這種小孩子過家家的模式。
兩人也不管耍寶的一位顯眼包,隻自顧自地開始討論起來了,關於如何合理地治理來自五湖四海的官員問題。
張良聽了蕭何的意見,也覺得很需要有個這樣專門針對官員的法律,有了約束,才能更好的辦事。
劉邦這兒一邊吵吵著
要去踏平隔壁,一邊分析著如何擺平內政。
江思瑤那兒還在認認真真的講著含氮的化合物。
【想製作出含氮化合物,氨氣是顯而易見不能少的,就它和氮氣是主角兒,少了誰都顯得怪不合適的。
而氨氣比氮氣活潑些,作為氣體,它十分容易被液化,從無色的氣體狀態,變成液體狀態。
差不多是,從水蒸氣再變成水的樣子,經常下廚的人,看得應該不會少,那飄飄唿唿,蒸騰在眼前的水蒸氣啊,一遇到冷一點點蓋子,就會當場從人蓋子上變成水淌下來。
而氨氣,不僅變「水」比較容易,它還很容易地就和水進行反應,甚至啊,還能和酸反應呢。
氨氣液化,變成的液態氨氣,一般是用作製冷的,當然,也是常見的用來滅火的一種方法。
氨氣恰好是並不能在空氣中燃燒的,雖然比氮氣要活潑些許,但是本質上氨氣也是惰性氣體,滅火的效果是極好的。
說到滅火,那可是大宋朝的首要難題。
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清楚,那之後的每一任皇帝啊,都門清。
需要,太需要天書教滅火了。
根據史料記載,兩宋三百多年,平均一年一次,而且都是大型火災,就已經多到了,他們對於治理火災的唯一心得感受就是,控製住,別燒了王城。
不過,隻單單是東京城,就經歷過四十多次的大火災,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個正經城市,不知道的還以為時候在安利燒烤店呢。
而這火災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有自然因素,比如雷暴天氣,又比如說自燃。
也有不自然的因素,因為大宋的城建比較密集,正常生活,都會陰差陽錯地點燃了某處,然後因為大家都都是木頭房子,沒有這個安全性。
火災頻頻發生,擱在什麽時代都是比較逆天的。
而這個逆天事件在經過本土人的努力之下,培養了一些比較招樹林喜歡的消防員。
為什麽招樹林喜歡呢?因為樹林也不喜歡火。
不過啊,大宋的消防員並沒有我們後世的有用,這最明顯的就是消防裝備和消防員個人身體素質上啦。
咱後世的消防員,一個個就跟能平地起飛一
樣,跑著跑著飛起來絕對不在話下,古代的,大概是扛著水跑一裏地,水都給謔謔完了狀態吧。】
天書這犀利的點評,著實是傷到了大宋上上下下官員的心。
特別是被點評不知道的趙匡胤。
趙匡胤現在的心情,如果不是耳朵不能拎起來,他都想拎起自己的耳朵,然後大聲說「兩隻耳朵都聽到了」。
「我們大宋,招惹到她了嗎?」
趙匡胤不理解,趙匡胤非常不理解,趙匡胤特別不理解。
而被哥哥趙匡胤問這種問題的趙光義也十分不理解,他們早就有這樣的困惑,所以早早的分析過這一點。
但是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來大宋會從什麽角度欺負到這個女孩子。
這已經清晰可見的事情,宋之後還有朝代,那天書和宋的關係就隻能是材料上的幾行字,和普通人的關係。
「總不見得是什麽傳世的知識傷害到這個女孩了?」
趙光義不理解,他實在是不能接受自家情緒一直都很穩定的哥哥,三番兩次因為天書情緒當場失控。
當然,這失控也不能怪哥哥,趙光義自己都有些要被折騰瘋了,每次遇到秦就是誇誇,遇到宋就是這不好,那也不好,這換誰誰頂得住啊?
反正這倆是多少有些撐不住了,已經在默默反思,究竟是哪裏的問題了,甚至把這個疑惑同步帶給了臣子,在最近一次的科舉裏麵,都在殿試上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有人能想想辦法,解決了它。
不過目前還是一無所獲。
大家都分析,是不是因為這天書一看就是個好戰分子,所以和那「慫慫的宋朝」有些不適配,俗稱,八字不合。
當然,提出這個分析的人,是絕對不承認,天書說的那表現的很慫的朝代,是和他們一樣的大宋的。
絕對沒有這種可能!
而趙匡胤、趙光義之後的朝代,已經有所明悟,那就是自己這個宋,確實重視文、輕視武,也確實有著,花錢消災的想法,財大氣粗於是連打發另一個郭嘉也是想著用錢打發,而不是戰鬥。
「那好!我帶著火藥,你從輿圖上找個你看不順眼的國家,我們把它滅了吧!」
韓信氣勢洶洶,把滅掉一個個國家,說得比在餐廳裏點一個菜來吃還要容易一些。
這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情,劉邦一下子就攔住了上頭,要立刻點兵啟程的韓信。
「等一等等一等,別這麽著急,事情還沒有到這一步。」
這話勸地,不像是在勸人不要打仗,像是在勸街頭小混混不要打架。
也不像是不要拿出火藥,像是不要掏出管製性刀具一樣。
就,挺讓人費解的,蕭何和張良都沒動怎麽就變成了這種小孩子過家家的模式。
兩人也不管耍寶的一位顯眼包,隻自顧自地開始討論起來了,關於如何合理地治理來自五湖四海的官員問題。
張良聽了蕭何的意見,也覺得很需要有個這樣專門針對官員的法律,有了約束,才能更好的辦事。
劉邦這兒一邊吵吵著
要去踏平隔壁,一邊分析著如何擺平內政。
江思瑤那兒還在認認真真的講著含氮的化合物。
【想製作出含氮化合物,氨氣是顯而易見不能少的,就它和氮氣是主角兒,少了誰都顯得怪不合適的。
而氨氣比氮氣活潑些,作為氣體,它十分容易被液化,從無色的氣體狀態,變成液體狀態。
差不多是,從水蒸氣再變成水的樣子,經常下廚的人,看得應該不會少,那飄飄唿唿,蒸騰在眼前的水蒸氣啊,一遇到冷一點點蓋子,就會當場從人蓋子上變成水淌下來。
而氨氣,不僅變「水」比較容易,它還很容易地就和水進行反應,甚至啊,還能和酸反應呢。
氨氣液化,變成的液態氨氣,一般是用作製冷的,當然,也是常見的用來滅火的一種方法。
氨氣恰好是並不能在空氣中燃燒的,雖然比氮氣要活潑些許,但是本質上氨氣也是惰性氣體,滅火的效果是極好的。
說到滅火,那可是大宋朝的首要難題。
除了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清楚,那之後的每一任皇帝啊,都門清。
需要,太需要天書教滅火了。
根據史料記載,兩宋三百多年,平均一年一次,而且都是大型火災,就已經多到了,他們對於治理火災的唯一心得感受就是,控製住,別燒了王城。
不過,隻單單是東京城,就經歷過四十多次的大火災,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個正經城市,不知道的還以為時候在安利燒烤店呢。
而這火災也不是空穴來風的事情,有自然因素,比如雷暴天氣,又比如說自燃。
也有不自然的因素,因為大宋的城建比較密集,正常生活,都會陰差陽錯地點燃了某處,然後因為大家都都是木頭房子,沒有這個安全性。
火災頻頻發生,擱在什麽時代都是比較逆天的。
而這個逆天事件在經過本土人的努力之下,培養了一些比較招樹林喜歡的消防員。
為什麽招樹林喜歡呢?因為樹林也不喜歡火。
不過啊,大宋的消防員並沒有我們後世的有用,這最明顯的就是消防裝備和消防員個人身體素質上啦。
咱後世的消防員,一個個就跟能平地起飛一
樣,跑著跑著飛起來絕對不在話下,古代的,大概是扛著水跑一裏地,水都給謔謔完了狀態吧。】
天書這犀利的點評,著實是傷到了大宋上上下下官員的心。
特別是被點評不知道的趙匡胤。
趙匡胤現在的心情,如果不是耳朵不能拎起來,他都想拎起自己的耳朵,然後大聲說「兩隻耳朵都聽到了」。
「我們大宋,招惹到她了嗎?」
趙匡胤不理解,趙匡胤非常不理解,趙匡胤特別不理解。
而被哥哥趙匡胤問這種問題的趙光義也十分不理解,他們早就有這樣的困惑,所以早早的分析過這一點。
但是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來大宋會從什麽角度欺負到這個女孩子。
這已經清晰可見的事情,宋之後還有朝代,那天書和宋的關係就隻能是材料上的幾行字,和普通人的關係。
「總不見得是什麽傳世的知識傷害到這個女孩了?」
趙光義不理解,他實在是不能接受自家情緒一直都很穩定的哥哥,三番兩次因為天書情緒當場失控。
當然,這失控也不能怪哥哥,趙光義自己都有些要被折騰瘋了,每次遇到秦就是誇誇,遇到宋就是這不好,那也不好,這換誰誰頂得住啊?
反正這倆是多少有些撐不住了,已經在默默反思,究竟是哪裏的問題了,甚至把這個疑惑同步帶給了臣子,在最近一次的科舉裏麵,都在殿試上問了這個問題。
希望有人能想想辦法,解決了它。
不過目前還是一無所獲。
大家都分析,是不是因為這天書一看就是個好戰分子,所以和那「慫慫的宋朝」有些不適配,俗稱,八字不合。
當然,提出這個分析的人,是絕對不承認,天書說的那表現的很慫的朝代,是和他們一樣的大宋的。
絕對沒有這種可能!
而趙匡胤、趙光義之後的朝代,已經有所明悟,那就是自己這個宋,確實重視文、輕視武,也確實有著,花錢消災的想法,財大氣粗於是連打發另一個郭嘉也是想著用錢打發,而不是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