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者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社會階層不同,年齡,性別不同。另外,屍體被發現的地點人流量都很大,地鐵站邊,公園的長椅,兇手有想要展示自己作品的優越感,可能在進行某種儀式或實驗。」


    「死者都是在失蹤後第三天被發現屍體,此前兇手關押著他們,一定有一個隱秘的地方,但這麽做有什麽目的?」


    「另外,廖佳寧,當地居民,已經失蹤45小時,有可能是下一個被害者。」


    出發前往市公安局。


    死者務工青年的老鄉和家庭主婦的丈夫都在。沈文欽和應深分別去和他們談話。


    「阿誠一心隻想著賺錢,每個月的工資差不多都打迴給家裏了,他性子軟,比較容易被欺負,老職員經常叫他幫忙,讓他買東西列印資料什麽的,他也不敢迴絕。一下夜班,他就迴宿舍,這樣的性格怎麽可能得罪到什麽人。周末他還做了別的兼職……」


    「她發信息給我,問我晚上要吃什麽,她去買食材,我在開會,沒來得及看,那怎麽就成了她發的最後一條信息了呢?我老婆性格很好,對誰態度都溫和,從不招惹人,我們也看過一些綁架拐賣的新聞,所以就算幫助不認識的路人,她也會有所防範,注意保持距離。她不可能就這麽……」那位死者的丈夫難以接受現實,抹了把臉,哽咽著仰起頭,眼圈紅透。


    警員調出了能拍到死者情況的監控,但因為角度問題,視頻裏並沒有整個完整的人,隻有死者的腿部,拍不到兇手的樣貌。王


    「要運送一具屍體,必須有交通工具,最近的停車場有拍到什麽嗎?」沈文欽問。


    警員:「那是個戶外停車場,沒有監控。」


    王


    應深還盯著電腦屏幕。


    「怎麽了?」


    「時間。」應深皺眉,聲音沙啞,正要繼續解釋,沈文欽便接了下去。


    「他想說死亡時間。屍檢報告上說,是在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死的,但這裏顯示的是三點多,被害者這時還活著,因為藥物作用昏迷了。看這裏,她的胸口還有起伏。」


    應深側頭,微微驚訝地看向他,想起了今早他說的話,沒想到他還真能一下就知道。


    沈文欽彎唇,朝他眨了眨眼,自帶一股得意的騷氣。


    大概是這麽形容吧。應深托著下巴思索。


    第45章 旁觀者


    「人流量大的公共場合, 居然沒有目擊者看到犯人在這裏放下活著的被害者。」警員皺眉,奇怪說,「兇手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特意把活著的被害者放在這裏,


    如果有人上前關心, 或許是能救下來的。」


    應深下意識看向沈文欽。他說:「這個步驟對他有某種重要意義,兇手在享受作案過程, 讓所有人都看到。」


    「那麽多人經過被害者身邊, 離得那麽近,怎麽就沒人停下來關心一下。」警員看著監控錄像, 有人遲疑過, 視線瞥向那個躺在邊上的人,


    放慢腳步,但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他們不知道自己錯失了挽救一條鮮活生命的機會。


    「旁觀者效應。」應深道。


    沈應欽默契地接著解釋:「社會心理學上對這種現象有解釋。現場旁觀者的數量影響了突發實事件中親社會反應的可能性。當旁觀者的數量增加時,


    任何一個旁觀者提供幫助的可能性減少了,即使他們採取反應, 反應的時間也延長了。」


    「旁觀者效應也稱為責任分散效應,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隻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 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


    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 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


    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 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麵。」


    王


    仿若教科書一般的解釋著,跟平時應深的口吻十分相似,腦子裏藏著百科全書,說得流暢快速,「這其中包含了多種心理因素:利他主義動機、社會惰化、從眾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責眾心理和人際關係相互作用。遇到危險,我們以為大聲求救肯定會有人出手,但其實最好是死死盯住一個人,向著他懇求,告訴他你需要幫忙。這會讓他突然感到幫你是責無旁貸的,而且還會帶動其他人幫忙。」


    其他警員聽了有些恍然,心底又感覺微妙,「那兇手做這些是為了什麽?測試人性嗎?告訴我們那個人本可以活下來,是因為我們不作為,間接殺害了他?」


    「可能性很大。」沈文欽說,「實驗型殺人,沉浸在數據裏,覺得自己做的沒有錯,一些必要的犧牲是為了帶來更大的影響。」


    「周圍的監控。」應深盯著電腦,突然開口。


    警員按了幾下,換成別的畫麵。應深認真地看了一會,說:「去現場。」


    警員:「怎麽了?」


    沈文欽:「被害者被放在那裏時還活著,處於犯案過程當中,兇手肯定還留在現場周圍看著,直到被害者死了,才是他那次實驗的結束,到現場看最好的觀賞地點,或許能找到什麽線索。」


    說完,又轉頭看應深,眼神裏似乎在問,你是想說這個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跟蹤罪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之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之君並收藏跟蹤罪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