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哪會有說起來這麽簡單。”
逍遙侯忍不住吐槽王遙這種理想化的說法。
“長期來看的話,確實是做不到,但短期的話還是可以做到的。”
“唉?為什麽?”
陳曦不理解王遙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因為普通人的物質欲望和物質攀比心理是生物本能,不達到心一境終歸是治標不治本,光靠灌輸社會認可的價值觀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尤其是女人的物質消費欲望和男人的性欲望,這兩個隻能短時間抑製,灌輸高層次心境的思想價值觀念也無法長時間讓普通人維持低欲望的生活。”
“所以我們才不會像那個男人一樣考慮這種隻存在於理論上的‘最優解’。
無法實現的最優解那還能叫最優解嗎?
既然心境可以綁定個人實力,那不如就順水推舟,將個人實力綁定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綁定權力。
這樣一來,社會地位越高的人平均欲望就會越低,價值觀也會越正確。”
“但是武者們也隻是凡人,還是有親疏遠近之分。既擺脫不了親情的羈絆,也會有自己的私欲。
像世家的那些武者,甚至放任自己的親屬去做虧心事,這也是武者體係社會中不可避免會存在的汙濁。”
王遙的這番話確實讓逍遙侯沒辦法反駁,但其實也無需反駁。
對文明的指引者們來說,隻要宏觀上文明是處於不斷向好、進步的勢頭,微觀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都是隻需要思考成因與如何解決,而不是立刻就要全部處理。
“不要把世家看成是社會惡的代表。”
媯因突然站出來幫逍遙侯說話了。
“大夏內陸的世家與東州的世家不同,那邊的世家經過了千年的演變,其實已經被家族內宗師淨化得較為純淨了。
他們這些地頭蛇,與地方官府的關係類似於聯合政府。
官府不方便做的事,他們做,官府不方便處理的人,他們處理。
官府吃肉,他們喝湯。
就比如雪州的世家,因為願意前往那片苦寒之地的武者不多,所以他們那邊的世家幾乎已經融入了當地的官府體係之中。
為了避免與官府發生直接衝突、破壞現有的合作模式,他們選擇隻在商業方麵做文章,與地方官府互利共贏。
世家負責出資出人手建設各種商業項目、旅遊項目,地方官府負責修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號召並提供大量人手充當服務人員。
世家發展建設,官府提供配套服務收租金、地皮錢和稅金。
雙方互利共贏、互相扶持。”
“你說的‘避免與官府發生直接衝突’是指什麽?”
“就是吃拿卡要等行為衍生出的一係列衝突,目前已經解決了。
在官府體係內,世家安排的弟子有這種手腳不幹淨的行為很正常,因為官府裏的底層官員和外包勞務,隻要能這麽幹幾乎都這麽幹。
但是被查到、抓起來的時候,官府並不會看在你是世家子弟的份上就網開一麵。
因為那些提供線索的法三境古修士和巡查組都是珷皇直屬,地方官府親自下場都保不住。被抓到的人直接大範圍公開身份信息,進行嚴肅處理。
如果被發現這種有前科的人再次進入官府係統,整條線上的所有人都要被處理。
世家也知道這種‘小事’是地方官府擺平不了的,但為了世家內部的凝聚力,卻又不得不跟官府擺出一副較為強硬的姿態。
這一來二去肯定會起摩擦,降低雙方合作的意願。
所以世家的宗師們一合計,直接整肅家風。
並決定嚴肅處理一切在官府係統內吃拿卡要的行為,大力支持互相監督、互相舉報,無論是家族子弟還是其他底層官員,一經發現統統按規矩辦事。
因為他們世家大量武者都在當地任職,完全不怕這些底層官員、底層外包勞工的報複。
說實話,他們不反過來報複那些底層官員都算是‘開恩’了。
老百姓覺得‘官府’嚴肅處理貪官汙吏是大好事,官府高層的利益也沒受到什麽影響。
畢竟官府高層都是些第三境巔峰的宗師,他們追求的就是通過執政來突破心三境瓶頸達到仙人境界,世家宗師的這個決定本就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那些被波及到的底層小吏大多倒也沒多大意見,因為他們很多時候吃拿卡要是因為環境使然,擔心被那些收受賄賂的同僚排擠。
畢竟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行為是錯的,身份地位太低又拿不到多少好處,屬於是到手的好處都抵不上天天提心吊膽擔心東窗事發的精神損失。
隻有那些地主、富農、大家族出身的黑惡勢力性質武者,那群類似地痞流氓的人非常不滿。
自身收入大幅降低不說,在老百姓麵前抖威風和賣弄權勢尋找精神愉悅的行為都被禁止了,他們進入官府體係還有什麽意義嗎?
像這種墮落的第一境武者非常多,他們自知以自己的心境,無論是習武還是從政都不會再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所以最終隻好離開雪州,遠走他鄉,在別處尋找經濟收益或者精神收益更高的行當。”
“東州世家如果能有這種覺悟,估計也就不需要我們出手了。”
王遙聽完以後有些感慨。
雖然大夏內陸的世家大多都經營著灰色地帶甚至黑色地帶的產業。
但起碼在明麵上,在無知的老百姓眼裏,他們是真的人畜無害,甚至可以說是為國為民的榜樣。
“東州跟大夏內陸最大的區別不是世家,而是官府體係。
農協的官府體係不是按照心境和綜合境界來設立準入門檻的,而是按資曆。
隻要背一些題,通過官員選拔考試,背景沒什麽汙點就能進入官府係統。
而在官府係統中想要晉升,不是看你完成了多少功業,也不是看你有多少能力,而是看你有多少資曆,以及背後的勢力。
背後的勢力越強,跳級晉升的速度越快。
資曆熬得夠久,在跟同樣無背景的一批人競爭時,就會有絕對的優勢。
對沒有家世背景的普通人來說,能夠走到的最高位置就是鎮長、小城池裏地方官府配套的那些權力機構一把手這種等級了。
就這種連世家子弟入門門檻級別都算不上的級別,對普通人來說也幾乎隻有兩條路才能走到。
一是加入農協的軍隊,從軍二十多年做到千夫長的位置,然後退役轉業進入官府體係,先降一到兩級,但最後還是有機會做到小城池內地位最高的十幾個人之一。
二是從十五歲第三次擇校的時候就進入農協培養官員的專門院校,連讀七年。
隻要畢業很輕鬆就能進入官府體係晉升的快車道,運氣好的話,也能達到小城池部門一把手的位置。
但是無論哪一條路,終點對應的級別也就是農協18級係統中8到12級的位置。
對普通人來說是高高在上存在,但對世家來說,這種級別的人離入他們的眼還差一級。”
“等等,擇校又是什麽情況。我現在都沒有接觸過東州的教育機構,完全不了解它到底是怎樣的存在、以及它的運作模式,之前我隻是大概推演出這些教育機構是對地方的限製。”
“這個倒是值得一提。
東州的大部分有名的教育機構都是仁民會長時期設立的,雖然目前都被汙染了,但是也能看出他當時的一些想法。
首先,東州教育機構以年齡和從業方向進行不同階段、不同方向的劃分。
年齡劃分對應的是初等、中等、高等、特等四個級別的教育機構。
從業方向劃分的是教育、醫療、藝術、知識、技術、武學、政治、軍事這八個方麵的教育機構。
需要注意的是,在仁民會長來到東州之前,還有家政類教育機構,但是在他整合東州之後把家政方麵的教育機構全部改成了藝術類或者教育類。”
“農協直屬的教育機構是政治方麵?”
“沒錯,但你為什麽隻提政治這一個?軍事難道不像農協直屬的教育機構嗎?”
“不像。”
“為什麽?”
“我在想,你剛剛所說的‘整合東州’是個什麽事件,跟軍事教育機構會不會有什麽直接關係。”
“不愧是你,很敏銳的洞察力。
當初仁民會長帶著農協第一批會員過海來到東州之後,東州人是不認可仁民會長入主東州的。
因為仁民會長要求他們必須服從農協的領導。
換言之,對東州人來說就是空降了一個獨裁者。
盡管這個獨裁者是聖人,但畢竟還是外人。雖然名義上從三千年前開始東州就已經屬於大夏九州了,但因為隔著大海,大夏朝廷的影響力非常弱。
真正開始將東州納入朝廷勢力範圍內還是在大衍陣流入東州之後,此時大夏朝廷對東州的掌控力才逐漸增強。
空降的仁民會長雖然帶著珷皇的旨意,但那時才剛過三百多年,行政單位、律法、民生都還沒有徹底融入,甚至可以說剛好到了矛盾爆發的尖銳期。
這種情況下,仁民會長隻能讓協會成員們使用武力強行整合,他自己隻負責指揮全局,不親自出手。”
逍遙侯忍不住吐槽王遙這種理想化的說法。
“長期來看的話,確實是做不到,但短期的話還是可以做到的。”
“唉?為什麽?”
陳曦不理解王遙為什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因為普通人的物質欲望和物質攀比心理是生物本能,不達到心一境終歸是治標不治本,光靠灌輸社會認可的價值觀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尤其是女人的物質消費欲望和男人的性欲望,這兩個隻能短時間抑製,灌輸高層次心境的思想價值觀念也無法長時間讓普通人維持低欲望的生活。”
“所以我們才不會像那個男人一樣考慮這種隻存在於理論上的‘最優解’。
無法實現的最優解那還能叫最優解嗎?
既然心境可以綁定個人實力,那不如就順水推舟,將個人實力綁定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綁定權力。
這樣一來,社會地位越高的人平均欲望就會越低,價值觀也會越正確。”
“但是武者們也隻是凡人,還是有親疏遠近之分。既擺脫不了親情的羈絆,也會有自己的私欲。
像世家的那些武者,甚至放任自己的親屬去做虧心事,這也是武者體係社會中不可避免會存在的汙濁。”
王遙的這番話確實讓逍遙侯沒辦法反駁,但其實也無需反駁。
對文明的指引者們來說,隻要宏觀上文明是處於不斷向好、進步的勢頭,微觀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都是隻需要思考成因與如何解決,而不是立刻就要全部處理。
“不要把世家看成是社會惡的代表。”
媯因突然站出來幫逍遙侯說話了。
“大夏內陸的世家與東州的世家不同,那邊的世家經過了千年的演變,其實已經被家族內宗師淨化得較為純淨了。
他們這些地頭蛇,與地方官府的關係類似於聯合政府。
官府不方便做的事,他們做,官府不方便處理的人,他們處理。
官府吃肉,他們喝湯。
就比如雪州的世家,因為願意前往那片苦寒之地的武者不多,所以他們那邊的世家幾乎已經融入了當地的官府體係之中。
為了避免與官府發生直接衝突、破壞現有的合作模式,他們選擇隻在商業方麵做文章,與地方官府互利共贏。
世家負責出資出人手建設各種商業項目、旅遊項目,地方官府負責修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號召並提供大量人手充當服務人員。
世家發展建設,官府提供配套服務收租金、地皮錢和稅金。
雙方互利共贏、互相扶持。”
“你說的‘避免與官府發生直接衝突’是指什麽?”
“就是吃拿卡要等行為衍生出的一係列衝突,目前已經解決了。
在官府體係內,世家安排的弟子有這種手腳不幹淨的行為很正常,因為官府裏的底層官員和外包勞務,隻要能這麽幹幾乎都這麽幹。
但是被查到、抓起來的時候,官府並不會看在你是世家子弟的份上就網開一麵。
因為那些提供線索的法三境古修士和巡查組都是珷皇直屬,地方官府親自下場都保不住。被抓到的人直接大範圍公開身份信息,進行嚴肅處理。
如果被發現這種有前科的人再次進入官府係統,整條線上的所有人都要被處理。
世家也知道這種‘小事’是地方官府擺平不了的,但為了世家內部的凝聚力,卻又不得不跟官府擺出一副較為強硬的姿態。
這一來二去肯定會起摩擦,降低雙方合作的意願。
所以世家的宗師們一合計,直接整肅家風。
並決定嚴肅處理一切在官府係統內吃拿卡要的行為,大力支持互相監督、互相舉報,無論是家族子弟還是其他底層官員,一經發現統統按規矩辦事。
因為他們世家大量武者都在當地任職,完全不怕這些底層官員、底層外包勞工的報複。
說實話,他們不反過來報複那些底層官員都算是‘開恩’了。
老百姓覺得‘官府’嚴肅處理貪官汙吏是大好事,官府高層的利益也沒受到什麽影響。
畢竟官府高層都是些第三境巔峰的宗師,他們追求的就是通過執政來突破心三境瓶頸達到仙人境界,世家宗師的這個決定本就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那些被波及到的底層小吏大多倒也沒多大意見,因為他們很多時候吃拿卡要是因為環境使然,擔心被那些收受賄賂的同僚排擠。
畢竟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行為是錯的,身份地位太低又拿不到多少好處,屬於是到手的好處都抵不上天天提心吊膽擔心東窗事發的精神損失。
隻有那些地主、富農、大家族出身的黑惡勢力性質武者,那群類似地痞流氓的人非常不滿。
自身收入大幅降低不說,在老百姓麵前抖威風和賣弄權勢尋找精神愉悅的行為都被禁止了,他們進入官府體係還有什麽意義嗎?
像這種墮落的第一境武者非常多,他們自知以自己的心境,無論是習武還是從政都不會再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所以最終隻好離開雪州,遠走他鄉,在別處尋找經濟收益或者精神收益更高的行當。”
“東州世家如果能有這種覺悟,估計也就不需要我們出手了。”
王遙聽完以後有些感慨。
雖然大夏內陸的世家大多都經營著灰色地帶甚至黑色地帶的產業。
但起碼在明麵上,在無知的老百姓眼裏,他們是真的人畜無害,甚至可以說是為國為民的榜樣。
“東州跟大夏內陸最大的區別不是世家,而是官府體係。
農協的官府體係不是按照心境和綜合境界來設立準入門檻的,而是按資曆。
隻要背一些題,通過官員選拔考試,背景沒什麽汙點就能進入官府係統。
而在官府係統中想要晉升,不是看你完成了多少功業,也不是看你有多少能力,而是看你有多少資曆,以及背後的勢力。
背後的勢力越強,跳級晉升的速度越快。
資曆熬得夠久,在跟同樣無背景的一批人競爭時,就會有絕對的優勢。
對沒有家世背景的普通人來說,能夠走到的最高位置就是鎮長、小城池裏地方官府配套的那些權力機構一把手這種等級了。
就這種連世家子弟入門門檻級別都算不上的級別,對普通人來說也幾乎隻有兩條路才能走到。
一是加入農協的軍隊,從軍二十多年做到千夫長的位置,然後退役轉業進入官府體係,先降一到兩級,但最後還是有機會做到小城池內地位最高的十幾個人之一。
二是從十五歲第三次擇校的時候就進入農協培養官員的專門院校,連讀七年。
隻要畢業很輕鬆就能進入官府體係晉升的快車道,運氣好的話,也能達到小城池部門一把手的位置。
但是無論哪一條路,終點對應的級別也就是農協18級係統中8到12級的位置。
對普通人來說是高高在上存在,但對世家來說,這種級別的人離入他們的眼還差一級。”
“等等,擇校又是什麽情況。我現在都沒有接觸過東州的教育機構,完全不了解它到底是怎樣的存在、以及它的運作模式,之前我隻是大概推演出這些教育機構是對地方的限製。”
“這個倒是值得一提。
東州的大部分有名的教育機構都是仁民會長時期設立的,雖然目前都被汙染了,但是也能看出他當時的一些想法。
首先,東州教育機構以年齡和從業方向進行不同階段、不同方向的劃分。
年齡劃分對應的是初等、中等、高等、特等四個級別的教育機構。
從業方向劃分的是教育、醫療、藝術、知識、技術、武學、政治、軍事這八個方麵的教育機構。
需要注意的是,在仁民會長來到東州之前,還有家政類教育機構,但是在他整合東州之後把家政方麵的教育機構全部改成了藝術類或者教育類。”
“農協直屬的教育機構是政治方麵?”
“沒錯,但你為什麽隻提政治這一個?軍事難道不像農協直屬的教育機構嗎?”
“不像。”
“為什麽?”
“我在想,你剛剛所說的‘整合東州’是個什麽事件,跟軍事教育機構會不會有什麽直接關係。”
“不愧是你,很敏銳的洞察力。
當初仁民會長帶著農協第一批會員過海來到東州之後,東州人是不認可仁民會長入主東州的。
因為仁民會長要求他們必須服從農協的領導。
換言之,對東州人來說就是空降了一個獨裁者。
盡管這個獨裁者是聖人,但畢竟還是外人。雖然名義上從三千年前開始東州就已經屬於大夏九州了,但因為隔著大海,大夏朝廷的影響力非常弱。
真正開始將東州納入朝廷勢力範圍內還是在大衍陣流入東州之後,此時大夏朝廷對東州的掌控力才逐漸增強。
空降的仁民會長雖然帶著珷皇的旨意,但那時才剛過三百多年,行政單位、律法、民生都還沒有徹底融入,甚至可以說剛好到了矛盾爆發的尖銳期。
這種情況下,仁民會長隻能讓協會成員們使用武力強行整合,他自己隻負責指揮全局,不親自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