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物質世界中,並不存在所謂的“頓悟”。


    學然後思,思然後學,這兩座大山不斷交替所構成的“智愚之界”是無法一下子全部破除的。


    雖說對“智愚之界”的攀登看似沒有盡頭,但是實則這個涉及“學海無涯”的問題根本不需要凡人感到畏懼。


    因為心境是以另一套評判標準作為區分“智者”和“愚者”的。


    攀登“智愚之界”是人不斷完善自我,最終成為聖人的道路。


    這個道路就算對聖人來說也是無盡的,因為世界還在不斷發展變化,他們隻能知之、知其然,而不能參透【虛】在【有】中那些【變化】的真意。


    對聖人來說,世界上也還是存在【概率】這個既是【已知】卻又是【未知】的概念。


    一個凡人在麵對一件生活中的瑣事時,他接下來的行為存在無數種可能性,聖人也無法確定。


    但是聖人真的【不知道】嗎?


    一枚硬幣拋上天空,你知道它有四種可能性,包括正麵向上、反麵向上、側麵向上、斜側麵向上。


    那麽這個硬幣落下之後,不管它最終是哪麵朝上,你會感覺驚訝嗎?


    為什麽不會驚訝呢?


    因為你知曉的雖然並非具體結果,但卻是全部的結果。


    你知道這些全部的結果為何會發生,也知道這些結果無論發生哪一個都很正常,並不離奇到超乎現實。


    可是現實生活中,為什麽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準確知道硬幣落下穩定之後的具體狀態”才算是【知道】呢?


    因為他們需要用具體的結果向他人證明自己的【知道】,所以他們才需要在已知的情況下,去猜一個概率問題的答案。


    而這個答案,通常是無解的。


    求這個無解答案的人,也就是愚者。


    所以在無欲的情況下,聖人便是全知。


    隻要無欲,就不需要去考慮現實的未來,隻需要著眼已經發生的現在。


    可是聖人並非無欲。


    相反,他們才是欲望最強的人。


    所以他們不斷精研大道,拆分概率,計算各種物理常數,探索物質世界信息影響的範圍邊界。


    當凡人還隻能認識到硬幣落下之後隻會存在四種情況時,聖人在他們拋出硬幣的那一瞬間,心中就已經確定了無數個可能發生的事項,以及它們發生情況的具體概率。


    這就不得不提到數學家了。


    無論是古典主義數學家還是實用主義數學家,都是最接近聖人思考問題方式的人。


    雖說很多著名的數學家,其品行和腦迴路都異於常人,像個巨嬰一樣,但是數學家們在數學專業方麵的專業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聖人對於未來的無盡渴望與對當下已發生現實的極度理智,形成了一個凡人無法理解的領域。


    凡人們承認聖人有大愛,同時又覺得聖人冷漠無情到了極致,根源就出在這裏。


    聖人對未來的極致狂熱是因為他們個人的核心目標、人生目標,聖人對現在的極致冷漠是因為他們能夠接受任何現實,因為他們早已在凡人不了解的地方竭盡全力了。


    聖人能做的隻是竭盡所能地提高自己所期望的未來的概率。


    都已經盡力了,又有什麽可後悔的?


    未來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不實現又有什麽辦法?


    對凡人來說,這種極致的反差無可理喻,但是對聖人來說,這種極致反差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斯蒂爾的心境可能連第一境都沒有達到,她是不會理解王遙對巫術體係中【神秘性】力量那種強烈的解析渴望的。


    王遙是很好奇,但他也沒有馬上就用各種方法去鑽研巫術體係,因為陳曦對巫術體係肯定很了解,隻要等下去問她就好。


    陳曦剛剛展現的巫術體係能力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學來的,如果知道的話,王遙就可以進一步推演了。


    現在他越是思考,越覺得巫術體係和斯蒂爾的存在像是一個悖論,根本無法整合成完整的邏輯鏈條。


    或者說,並非巫術體係跟斯蒂爾相悖,而是巫術體係中的【神秘性】和斯蒂爾的低心境相悖。


    如果斯蒂爾是一個心三境以上的小女孩,王遙絕對不會認為巫術體係的存在有什麽問題。


    反過來,如果巫術體係不存在【神秘性】,那王遙也不會認為一個心境極低的小女孩會巫術是什麽奇怪的事。


    因為從未思考過法力神秘性的本質,所以斯蒂爾目前的心境低微。


    因為斯蒂爾心境低微,所以不可能掌控存在神秘性質的巫術體係。


    就因為斯蒂爾隨口迴答的一句話,王遙就收獲到足夠關鍵的信息,並且無法再繼續往下推演了。


    這也是聖人的識人之明。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麽有的人可以通過一兩句話判斷一個人的思想。


    這其實很簡單,問幾個有關【學習習慣】、【認知方法】的問題就足夠了。


    在確認對方擁有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法之後,才會通過更加有針對性的問題,比如時事政治、親疏差異等例子來判斷對方的價值觀等觀念。


    絕大多數人都並不存在比較健康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法,因為沒有多少人想活得那麽累,尤其是在信息管製比較嚴重的時代。


    這種懶惰就是心一境的分水嶺。


    在全麵、客觀地看待自己之後,能夠全麵客觀地看待整個世界和所有事物,就是心一境。


    這種敢於直麵自己與現實的勇者未必很聰明,但是交往起來會很舒服。


    凡人隻有達到心三境才會成為真正的智者,這時的他們就已經有資格接觸聖人了,因為他們此時已經初步理解了“自我”。


    客觀認識自己並非理解自己。


    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的惡毒之後,選擇的並非是向內探求本心,純化自身真實欲望。


    而是遵循主流價值觀,對“惡劣”的自己進行放任。


    這種就屬於誤入歧途,無法在心境方麵更進一步。


    正道則是在看到自己的客觀形象之後,思考自己的欲望到底是什麽,社會的種種規則是如何建立的,需要哪種情況下遵守哪些規則,無需哪種情況下遵守哪些規則......


    這些勇者會在不斷的思考中純化自身,最終成為凡人眼中的善人或者惡人。


    但是隻有這些智者自己知道,他們並不是善也不是惡,隻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與他人的看法並無幹係。


    雖說是與他人的看法並無幹係,但是跟他人、他事、他物都是有關係的。


    凡人不可能脫離社會關係而活。


    那種直接跳出社會網進行思考的人也是誤入歧途的一種,隻不過這種通常是假境界,一戳就破,隻有出現在沒有自省能力的凡人身上時才會長期維持存在。


    直到仙人境界之後,才需要將社會徹底解構,思考自己這個高等智慧生命個體與物質世界、各種智慧層次生命的關係。


    王遙看著斯蒂爾小口小口地吃著拉麵,腦海中想的都是該如何與她接觸。


    對於這種理論上不存在的生命個體,王遙也是第一次思考與其適當的接觸方式應當是如何。


    但是王遙想了一會兒便決定放棄。


    不是他想不出來,也不是他想出來以後做不到那種相處方式。


    隻是他發現了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盡量阻止斯蒂爾使用巫術。


    拋開巫術體係不談,斯蒂爾也就是一個看起來發育比較晚的青春期少女,這有什麽需要值得額外思考的嗎?


    當然沒有。


    王遙想清楚這一節,便也低下頭開始品嚐起自己麵前的這碗熱騰騰的東州拉麵。


    “很不錯嘛。”


    王遙嚐了一口後說道。


    是有點鹹,但是麵味確實不錯,對於能接受重口的他來說,這碗麵屬於是一種比較新奇特殊的風味。


    “唔,確實還挺好吃的,隻要不喝湯。”


    斯蒂爾也糾結地說道。


    原本她是不想繼續吃的,但是這碗麵實在是太香了,她還是沒有忍住嚐了一口,之後就徹底停不下來了。


    當然,這也要多虧了陳曦及時將斯蒂爾吐出的麵湯在空中消弭於無形,否則就算是斯蒂爾還想嚐嚐麵條的味道,也絕對不肯再吃這碗被吐過口水的麵了。


    雖然是被自己吐過口水。


    斯蒂爾被養成這種嬌氣的個性倒也算是正常。畢竟在基金會宇宙時,她雖然是被收容狀態,但由於她身上攜帶的特殊能力的關係,沒有人敢不滿足她的要求。


    所以她也從來沒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困擾,更沒有對錢的切實認知。


    她知道很多東西,什麽人情世故,什麽錢在社會中的作用......


    但是知道不代表她真的理解了,她連知行合一的機會都沒有,讓她真正懂得她看到的那些道理,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艾比跟她的區別就是,艾比喜歡思考。


    因為艾比總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都記不住,所以她要麽在讀書要麽就在通過思考的方式迴憶、固化記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武俠世界當超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HP剩餘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HP剩餘1並收藏在武俠世界當超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