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上的萬民教營地內,木柵豎立,圍作四方。
其中,一排排的布帳儼然陳列,除了外圍值守的哨兵尚未離崗,其他地方不見一個人影。
營地中央的主帳此刻已經倒塌,四周路口此刻也已被圍得水泄不通。所有人嚴陣以待,對於突圍的發狂者嚴防死守,但卻始終沒敢主動出擊。
而被動局麵下,不時能看到有受傷的紅巾衛被抬出人群。
宇文舞用細布綁著半邊肩膀,起初接風宴上的突然發難讓她措手不及,慌亂之中盡管身法再好也不免中招,原先直取心口的一記鐵掌沒能完全躲開,結結實實地打在了左肩。
眼下她縱然心急也無力插手。
與戚川一同發狂的貼身親衛倒是好辦,郭理帶著教中「武堂」的好手一番糾纏,無需殺傷,時間一久便自己力竭昏厥過去。
而這位戚川舵主才是麻煩了,本就是行伍出身,一身橫練外功配上一杆大槍,不說尋常的「紅巾衛」,就連一些分舵的舵主想要近身也是頗為吃力。
況且還有不少不讚同此次行動的舵主還躲在營帳之內作壁上觀,等著事後發難。
但宇文舞也不敢上其他手段,「青絲雪」她現在沒法施展,尋常弓矢暗器卻又怕殺傷過重。萬一失手傷到戚川的性命可不光是白白折了一大戰力,事後她也沒法和他下轄分舵的弟兄交代。
沒辦法,在胡越來之前,隻能讓「武堂」的人先頂著了。
而一旁「武堂」的隊伍中,姍姍來遲的郭理身後正站著兩個陌生的人影。
身形瘦小的少年頭戴一頂烏氈帽,手中那纏著裹布的長棍足足高出他一頭,乍一看略顯木訥。
而另一清瘦男子看似文弱,但神色尖銳,隱隱帶著幾分傲氣。
“郭理,這二人是?”宇文舞問道。
“迴聖女,方才接風宴上驟變,我帶人趕來時在營外遇上的這二位,說是能製止戚舵主。”
沒等宇文舞發問,清瘦男子便拱手道:“在下「良家子」李玉郎,滕令使告知在下貴教舵主齊聚於此,遂不請自來,還望聖女見諒。”
“又是「良家子」,看來你們還真是喜歡找郭堂主的麻煩。但取信於人總得有點本事,不然你真當我萬民教的營地是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嗎?”
宇文舞的言語中沒有好氣,原先滕青那事兒和自己教主爹爹的妥協她就頗為不爽,現在沒人製約,麵對「良家子」她也懶得收斂脾氣。
李玉郎看了看宇文舞身上的傷勢,答道:“失智,發狂,功力驟升,還好這位練的隻是外家功夫,若是內修了氣勁,聖女恐怕就不隻是傷處肩骨了。此人勁力非常,最好不要近身纏鬥。”
說話間,李玉郎那雙如凝脂玉般手指撚起一顆飛蝗石擲向纏鬥中的幾人,不偏不倚打在了戚川的膝蓋一側。
宇文舞眼前一亮,她也通曉暗器手法,眼前這人手上的本事比起自己怕是隻高不低,旋即問道:“那李公子,戚舵主此症可解否?”
李玉郎道:“那你該問問這位明己小師傅才是,畢竟是他帶的消息。”
宇文舞轉頭看向明己,卻見他一手施禮,一手執棍,怯生生道:“女......女施主,或...可讓小僧出手?”
宇文舞見其一副不經世事的模樣,無奈搖了搖頭,婉言迴絕:“小師傅,此乃教內之事,不該尋求外人。若是傷到你可就難辦了。”
要是換做幾個月前剛入閣時,這位小沙彌見到宇文舞怕是連話都說不出口便要落荒而逃。
而此時明己勉強還能磕磕巴巴的把話說清楚。
“要...要解此症,需...需擊打周身各要穴,施...施主,你手下可...可有精通打穴之法的能人?或者...能將其製住?”
聞此言,宇文舞又看向身側的郭理。
而郭理一時說不出話,「武堂」裏好手不少,但大多數教中弟子也都是半路習武,對於醫書武經自然不甚了解,自然不能貿然動手。
可要說將其製住,看著手下纏鬥之間漸落下風,郭理實在忍不了,拱手求助:“那就拜托小師傅,還請放心,若有意外,在下一並承擔。”
明己微微頷首,提著還未解開裹布的長棍,走向戚川。
「武堂」的人見後方郭理給他們打手勢,也紛紛擺脫開始與戚川的糾纏。
槍對棍,二者皆為長兵,槍多一絲鋒芒,氣勢銳利;棍則用法更為多變,多幾分厚重。二者對上並無優劣之分。
雖說明己那尚未長開的身子較之戚川那一身橫練的筋骨看著讓人憂心,有點江湖常識的人都知道——佛、道二門中人,凡是習武者都不可小覷。
因為習武,表為鍛體,實為練心,心平方能專注。
世俗門派中,弟子為生計奔波,掌門受名利拖累。其中有所成就者,或為天賦異稟,無師自通;或是門派傳人,傾門派之力栽培,但此類皆為少數。
出世門派卻不然,隻要拜入門中,習武必定是心無旁騖,縱使天資不佳亦可有所成就。
而當世,能有這樣環境的,僅有兩處——真武門、達摩院。
就連淩雲閣都算不得完完全全的出世門派。
纏鬥之間,隨著撤離的人越多,戚川手中長槍的攻勢越猛,一記突兀的橫揮徑直掃向最後一名準備撤退「武堂」弟子。
眼看就要被攔腰打中,明己手中長棍飛擲而出,死死釘在了槍杆必經之處。杆棍相擊,橫掃的力道也被韌性十足的木棍卸去了大半,使得「武堂」弟子隻是腰腹處被微微槍尖掃過,受了些皮外傷。
明己自己則是如影隨形,長棍落地他已一手抓住了棍頭,翻身抽棍,貼身進步的同時,手中的木棍帶著淩厲的勁風砸向了戚川那端槍的雙臂。
可發狂中的戚川滿身青筋虯露,膚如鐵石,手臂上硬吃了兩棍卻仍麵不改色。
隻見他腳下不退反進,單單是側身撞靠便將明己頂出了二丈餘遠。
緊跟著,一手抓槍連連刺向明己心口,渾身勁力匯聚於一點之上,槍杆如遊龍擺動,槍尖鋒芒更是捉摸不定。
小沙彌身法騰挪,一手持棍左右擺動接連將刺來的槍頭挑開。眼看退無可退,明己縱身躍起,借著刺來的槍杆助力,一個跟鬥便翻到了戚川身後。
然而發了狂的戚川反應極快,明己前腳落地,轉身槍尖寒芒已然蓄勢。
旁觀者陣陣驚唿中,明己神色依舊淡然,後腳尚未落地,便擰轉腰身,手中長棍冷不丁便迴頭搗了出去,棍頭則是直直頂在了戚川的鳩尾穴上,頓時便讓戚川的動作停滯在了原地。
而二人糾纏間也已互換了位置,此刻戚川正背對著李玉郎。
卻聽得風聲破空,幾顆被磨得渾圓的石丸脫手而出,精準地打在戚川肩背上的各處要穴。
原先戚川充血腫脹的身軀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筏一般肉眼可見的縮了一整圈,人也直接躺倒在地上昏了過去。
明己俯身把了把脈,微微點頭示意後郭理才派人將戚川抬入帳中。
一番幹脆利落的身手讓宇文舞心中感歎著淩雲閣弟子的實力,但她還有更在意的事情。
“所以,李公子知道這‘瘋病’的由來?”
“還沒確定,隻有個猜測,關於這‘瘋病’我與明己小師傅來此為也是受人所托查明此事。”
“何人?”
“淩雲閣——閻羅。”
其中,一排排的布帳儼然陳列,除了外圍值守的哨兵尚未離崗,其他地方不見一個人影。
營地中央的主帳此刻已經倒塌,四周路口此刻也已被圍得水泄不通。所有人嚴陣以待,對於突圍的發狂者嚴防死守,但卻始終沒敢主動出擊。
而被動局麵下,不時能看到有受傷的紅巾衛被抬出人群。
宇文舞用細布綁著半邊肩膀,起初接風宴上的突然發難讓她措手不及,慌亂之中盡管身法再好也不免中招,原先直取心口的一記鐵掌沒能完全躲開,結結實實地打在了左肩。
眼下她縱然心急也無力插手。
與戚川一同發狂的貼身親衛倒是好辦,郭理帶著教中「武堂」的好手一番糾纏,無需殺傷,時間一久便自己力竭昏厥過去。
而這位戚川舵主才是麻煩了,本就是行伍出身,一身橫練外功配上一杆大槍,不說尋常的「紅巾衛」,就連一些分舵的舵主想要近身也是頗為吃力。
況且還有不少不讚同此次行動的舵主還躲在營帳之內作壁上觀,等著事後發難。
但宇文舞也不敢上其他手段,「青絲雪」她現在沒法施展,尋常弓矢暗器卻又怕殺傷過重。萬一失手傷到戚川的性命可不光是白白折了一大戰力,事後她也沒法和他下轄分舵的弟兄交代。
沒辦法,在胡越來之前,隻能讓「武堂」的人先頂著了。
而一旁「武堂」的隊伍中,姍姍來遲的郭理身後正站著兩個陌生的人影。
身形瘦小的少年頭戴一頂烏氈帽,手中那纏著裹布的長棍足足高出他一頭,乍一看略顯木訥。
而另一清瘦男子看似文弱,但神色尖銳,隱隱帶著幾分傲氣。
“郭理,這二人是?”宇文舞問道。
“迴聖女,方才接風宴上驟變,我帶人趕來時在營外遇上的這二位,說是能製止戚舵主。”
沒等宇文舞發問,清瘦男子便拱手道:“在下「良家子」李玉郎,滕令使告知在下貴教舵主齊聚於此,遂不請自來,還望聖女見諒。”
“又是「良家子」,看來你們還真是喜歡找郭堂主的麻煩。但取信於人總得有點本事,不然你真當我萬民教的營地是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嗎?”
宇文舞的言語中沒有好氣,原先滕青那事兒和自己教主爹爹的妥協她就頗為不爽,現在沒人製約,麵對「良家子」她也懶得收斂脾氣。
李玉郎看了看宇文舞身上的傷勢,答道:“失智,發狂,功力驟升,還好這位練的隻是外家功夫,若是內修了氣勁,聖女恐怕就不隻是傷處肩骨了。此人勁力非常,最好不要近身纏鬥。”
說話間,李玉郎那雙如凝脂玉般手指撚起一顆飛蝗石擲向纏鬥中的幾人,不偏不倚打在了戚川的膝蓋一側。
宇文舞眼前一亮,她也通曉暗器手法,眼前這人手上的本事比起自己怕是隻高不低,旋即問道:“那李公子,戚舵主此症可解否?”
李玉郎道:“那你該問問這位明己小師傅才是,畢竟是他帶的消息。”
宇文舞轉頭看向明己,卻見他一手施禮,一手執棍,怯生生道:“女......女施主,或...可讓小僧出手?”
宇文舞見其一副不經世事的模樣,無奈搖了搖頭,婉言迴絕:“小師傅,此乃教內之事,不該尋求外人。若是傷到你可就難辦了。”
要是換做幾個月前剛入閣時,這位小沙彌見到宇文舞怕是連話都說不出口便要落荒而逃。
而此時明己勉強還能磕磕巴巴的把話說清楚。
“要...要解此症,需...需擊打周身各要穴,施...施主,你手下可...可有精通打穴之法的能人?或者...能將其製住?”
聞此言,宇文舞又看向身側的郭理。
而郭理一時說不出話,「武堂」裏好手不少,但大多數教中弟子也都是半路習武,對於醫書武經自然不甚了解,自然不能貿然動手。
可要說將其製住,看著手下纏鬥之間漸落下風,郭理實在忍不了,拱手求助:“那就拜托小師傅,還請放心,若有意外,在下一並承擔。”
明己微微頷首,提著還未解開裹布的長棍,走向戚川。
「武堂」的人見後方郭理給他們打手勢,也紛紛擺脫開始與戚川的糾纏。
槍對棍,二者皆為長兵,槍多一絲鋒芒,氣勢銳利;棍則用法更為多變,多幾分厚重。二者對上並無優劣之分。
雖說明己那尚未長開的身子較之戚川那一身橫練的筋骨看著讓人憂心,有點江湖常識的人都知道——佛、道二門中人,凡是習武者都不可小覷。
因為習武,表為鍛體,實為練心,心平方能專注。
世俗門派中,弟子為生計奔波,掌門受名利拖累。其中有所成就者,或為天賦異稟,無師自通;或是門派傳人,傾門派之力栽培,但此類皆為少數。
出世門派卻不然,隻要拜入門中,習武必定是心無旁騖,縱使天資不佳亦可有所成就。
而當世,能有這樣環境的,僅有兩處——真武門、達摩院。
就連淩雲閣都算不得完完全全的出世門派。
纏鬥之間,隨著撤離的人越多,戚川手中長槍的攻勢越猛,一記突兀的橫揮徑直掃向最後一名準備撤退「武堂」弟子。
眼看就要被攔腰打中,明己手中長棍飛擲而出,死死釘在了槍杆必經之處。杆棍相擊,橫掃的力道也被韌性十足的木棍卸去了大半,使得「武堂」弟子隻是腰腹處被微微槍尖掃過,受了些皮外傷。
明己自己則是如影隨形,長棍落地他已一手抓住了棍頭,翻身抽棍,貼身進步的同時,手中的木棍帶著淩厲的勁風砸向了戚川那端槍的雙臂。
可發狂中的戚川滿身青筋虯露,膚如鐵石,手臂上硬吃了兩棍卻仍麵不改色。
隻見他腳下不退反進,單單是側身撞靠便將明己頂出了二丈餘遠。
緊跟著,一手抓槍連連刺向明己心口,渾身勁力匯聚於一點之上,槍杆如遊龍擺動,槍尖鋒芒更是捉摸不定。
小沙彌身法騰挪,一手持棍左右擺動接連將刺來的槍頭挑開。眼看退無可退,明己縱身躍起,借著刺來的槍杆助力,一個跟鬥便翻到了戚川身後。
然而發了狂的戚川反應極快,明己前腳落地,轉身槍尖寒芒已然蓄勢。
旁觀者陣陣驚唿中,明己神色依舊淡然,後腳尚未落地,便擰轉腰身,手中長棍冷不丁便迴頭搗了出去,棍頭則是直直頂在了戚川的鳩尾穴上,頓時便讓戚川的動作停滯在了原地。
而二人糾纏間也已互換了位置,此刻戚川正背對著李玉郎。
卻聽得風聲破空,幾顆被磨得渾圓的石丸脫手而出,精準地打在戚川肩背上的各處要穴。
原先戚川充血腫脹的身軀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筏一般肉眼可見的縮了一整圈,人也直接躺倒在地上昏了過去。
明己俯身把了把脈,微微點頭示意後郭理才派人將戚川抬入帳中。
一番幹脆利落的身手讓宇文舞心中感歎著淩雲閣弟子的實力,但她還有更在意的事情。
“所以,李公子知道這‘瘋病’的由來?”
“還沒確定,隻有個猜測,關於這‘瘋病’我與明己小師傅來此為也是受人所托查明此事。”
“何人?”
“淩雲閣——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