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北部丘陵縱橫,由南向北地勢不斷拔高。
時值入冬,廣州府此時還偶有暖風,而北邊的山嶺之間已是飄起細雪。
青磚卵石鋪就的驛道兩側山崖層巒疊嶂,樹木蔥鬱,其中多為梅樹,故稱:梅嶺。
驛道兩側萬樹花開,裴匡卻沒有功夫欣賞此等美景,昨日出發從潮州至梅關,一天一夜的疾行,抵達山道時已是人困馬乏。再往前,驛道坡度陡增,自己胯下這匹馬肯定受不住,隻得翻身下馬步行。
急匆匆步行至關下,關樓之上的瓦房內,已經有個身影久候多時了。
裴匡也顧不得酸痛的雙腿,一路小跑奔上關樓,深吸口氣平複好心緒後才敢推門入屋,大氣都不敢喘一聲便低聲行禮:“卑職安排不周,讓劉拓先生久候了。”
瓦房內,幾名侍從燒炭的燒炭,沏茶的沏茶,揉肩的揉肩,仿佛就沒看見有裴匡這個人。
一旁的角落裏還蹲著一麵色慘白,一臉苦相的矬子。
一個布衣書生打扮的中年人正坐在一張長凳上,放下手中還氤氳著水汽的茶盞,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淡然道:“不算久,我也是剛從詔疆迴來,你這趟也辛苦了,過來坐。”
幹癟的嗓音刺進耳朵,讓裴匡心頭一緊,直到最後一個字說完才讓他鬆了口氣,方才敢起身落座。
劉拓也沒多做寒暄,再添一盞熱茶推至裴匡麵前,問道:“眼下進展如何了?”
捧過茶杯的裴匡聽到問話,也顧不上此刻喉嚨的幹癢難耐,立即開口直言。
“卑職已經借著秦王殿下的名頭召集嶺南各州官員共討萬民教,此次機會可以拉攏到不少人。待到亂事結束,我父親也保不住他這個節度使的位置。隻要朝堂上有了決斷,就有辦法換上我們的人,屆時就算萬民教仍有勢力也不能像如今這般猖狂。嶺南之地也算是歸至信王殿下的麾下了。”
劉拓微抿口茶,對於具體的計劃他不多過問,隻是其中兩個字眼引起了他的注意。
“秦王?先前來信求援時怎不見你在信中提起?”
裴匡惶恐道:“原先卑職沒有把握,如今事成了一半,這才敢與您言語。”
“倒是機靈......”
劉拓喉間稍稍哼氣,並未出聲。而對於這個“意外之喜”,他也不得不好好考量一番。
畢竟那位身後那白鹿學監和淩雲閣的分量可比這嶺南之地重多了。
“秦王殿下現在在哪?”
裴匡不敢有所隱瞞,便將先前得到的情報和眼下做好的安排全盤托出。
劉拓眉頭一挑,當即覺察到了其中的異樣,從懷中掏出了幾份蓋著「良家子」印戳的信紙。
“你的情報隻知萬民教各地分舵向廣州集結,乃至各州人手空虛。而「良家子」那邊給我消息實則不然,萬民教此次集結抽調的人手雖是精銳,但卻不多,絕無攻下廣州府的可能。”
裴匡一臉震驚的看著那信紙,訥訥道:“「良家子」裏您也有人?陛下如若知曉,這可是要誅......”
“信王殿下的布局自然要做萬全準備。”
接過信紙,裴匡一番掃視下來,心頭疑竇頓開:“那此次集結豈不是......”
“很明顯,這就是要引你上鉤。”
“還好劉先生及時點破,在下感激不盡!”
裴匡連忙要起身稱謝,卻被劉拓一手輕輕按住。
“正好,你迴去後就帶隊伍北上,不得拖延,以免被萬民教的人發覺截住。我要麵見秦王,若是他也能助力信王殿下,那太子的勢力也就不足為懼了。”
裴匡臉上露出了為難之意:“劉先生,如此貿然行動,若是萬民教覺察之後,也跟著北上來犯該如何應對?廣州府他們拿不下,但就我們這些人,僅僅依托韶州城怕是防不住他們。”
“莫慌,算上地方官兵和你現在手上那無心樓的一處分舵人手,萬民教就這點人敢貿然死磕必然遷延日久,真要北上,肯定還需要時間集結更多人手。我即刻寫信求援,正巧江南西道有一方江湖勢力歸附王府,正好也驗一驗他們有幾分實力。況且,我這次也帶了一名不錯的幫手,能用好他這身本事,韶州城一時半會兒破不了。”
「幫手」二字落入裴匡耳中,他的目光也隨著劉拓的手指移到了那個一直躲在角落裏的矬子。
“這位是詔疆毒寨,大蠱師門下的大弟子——禾鐸。”
“詔疆毒寨?能讓劉先生親自南下爭取的勢力,定當是有過人之處。”
聽著裴匡的吹捧,劉拓不以為意,隻是操著一嘴奇怪的口音招唿道:“禾鐸,過來!”
見熟悉的口音,禾鐸這才反應過來,緩緩從角落裏站起,走到二人跟前,呆愣愣地用中原話問:“有,什麽,事?”
“禾鐸,你老師既接受我的提議,要你隨我北上。不妨在那之前先讓我們見識見識你們毒寨的本事?”
“本事?煉,蠱嗎?”
“對,就是之前你老師給我展示過的那個蠱術,你不是也會的。”
“嗯,就是,沒老師,厲害。”
禾鐸點了點頭,說完便要從腰包裏往外掏東西。
“唉!停停停!不是現在!”劉拓趕忙把禾鐸的手壓住,然後指了指身旁的裴匡:“那等我走了,你就聽這個人的話,他讓你用蠱,你再用!有什麽要求也和他說。”
“明,白。”
說完,禾鐸又悄無聲息地躲迴牆角。
裴匡雖然不懂什麽蠱術,但見這位劉先生如此自信,心中也多了幾分底氣。
而劉拓也覺察到了裴匡心態的變化,語重心長地說道:“裴匡,萬八先生的死我替你先壓著,在南北商行的關係就被你這麽折在嶺南,殿下要是知曉,那我這次就是來索命的。等事成之後,我再和捷報一同上報,也算是將功折罪,殿下一高興,興許就不追究了。年輕人,你的路還很長呢。”
而裴匡也是心領神會:“先生教誨,裴匡沒齒難忘!”
二人也都是明白人,利益交換這種事兒,寥寥一句提點便可。
時值入冬,廣州府此時還偶有暖風,而北邊的山嶺之間已是飄起細雪。
青磚卵石鋪就的驛道兩側山崖層巒疊嶂,樹木蔥鬱,其中多為梅樹,故稱:梅嶺。
驛道兩側萬樹花開,裴匡卻沒有功夫欣賞此等美景,昨日出發從潮州至梅關,一天一夜的疾行,抵達山道時已是人困馬乏。再往前,驛道坡度陡增,自己胯下這匹馬肯定受不住,隻得翻身下馬步行。
急匆匆步行至關下,關樓之上的瓦房內,已經有個身影久候多時了。
裴匡也顧不得酸痛的雙腿,一路小跑奔上關樓,深吸口氣平複好心緒後才敢推門入屋,大氣都不敢喘一聲便低聲行禮:“卑職安排不周,讓劉拓先生久候了。”
瓦房內,幾名侍從燒炭的燒炭,沏茶的沏茶,揉肩的揉肩,仿佛就沒看見有裴匡這個人。
一旁的角落裏還蹲著一麵色慘白,一臉苦相的矬子。
一個布衣書生打扮的中年人正坐在一張長凳上,放下手中還氤氳著水汽的茶盞,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淡然道:“不算久,我也是剛從詔疆迴來,你這趟也辛苦了,過來坐。”
幹癟的嗓音刺進耳朵,讓裴匡心頭一緊,直到最後一個字說完才讓他鬆了口氣,方才敢起身落座。
劉拓也沒多做寒暄,再添一盞熱茶推至裴匡麵前,問道:“眼下進展如何了?”
捧過茶杯的裴匡聽到問話,也顧不上此刻喉嚨的幹癢難耐,立即開口直言。
“卑職已經借著秦王殿下的名頭召集嶺南各州官員共討萬民教,此次機會可以拉攏到不少人。待到亂事結束,我父親也保不住他這個節度使的位置。隻要朝堂上有了決斷,就有辦法換上我們的人,屆時就算萬民教仍有勢力也不能像如今這般猖狂。嶺南之地也算是歸至信王殿下的麾下了。”
劉拓微抿口茶,對於具體的計劃他不多過問,隻是其中兩個字眼引起了他的注意。
“秦王?先前來信求援時怎不見你在信中提起?”
裴匡惶恐道:“原先卑職沒有把握,如今事成了一半,這才敢與您言語。”
“倒是機靈......”
劉拓喉間稍稍哼氣,並未出聲。而對於這個“意外之喜”,他也不得不好好考量一番。
畢竟那位身後那白鹿學監和淩雲閣的分量可比這嶺南之地重多了。
“秦王殿下現在在哪?”
裴匡不敢有所隱瞞,便將先前得到的情報和眼下做好的安排全盤托出。
劉拓眉頭一挑,當即覺察到了其中的異樣,從懷中掏出了幾份蓋著「良家子」印戳的信紙。
“你的情報隻知萬民教各地分舵向廣州集結,乃至各州人手空虛。而「良家子」那邊給我消息實則不然,萬民教此次集結抽調的人手雖是精銳,但卻不多,絕無攻下廣州府的可能。”
裴匡一臉震驚的看著那信紙,訥訥道:“「良家子」裏您也有人?陛下如若知曉,這可是要誅......”
“信王殿下的布局自然要做萬全準備。”
接過信紙,裴匡一番掃視下來,心頭疑竇頓開:“那此次集結豈不是......”
“很明顯,這就是要引你上鉤。”
“還好劉先生及時點破,在下感激不盡!”
裴匡連忙要起身稱謝,卻被劉拓一手輕輕按住。
“正好,你迴去後就帶隊伍北上,不得拖延,以免被萬民教的人發覺截住。我要麵見秦王,若是他也能助力信王殿下,那太子的勢力也就不足為懼了。”
裴匡臉上露出了為難之意:“劉先生,如此貿然行動,若是萬民教覺察之後,也跟著北上來犯該如何應對?廣州府他們拿不下,但就我們這些人,僅僅依托韶州城怕是防不住他們。”
“莫慌,算上地方官兵和你現在手上那無心樓的一處分舵人手,萬民教就這點人敢貿然死磕必然遷延日久,真要北上,肯定還需要時間集結更多人手。我即刻寫信求援,正巧江南西道有一方江湖勢力歸附王府,正好也驗一驗他們有幾分實力。況且,我這次也帶了一名不錯的幫手,能用好他這身本事,韶州城一時半會兒破不了。”
「幫手」二字落入裴匡耳中,他的目光也隨著劉拓的手指移到了那個一直躲在角落裏的矬子。
“這位是詔疆毒寨,大蠱師門下的大弟子——禾鐸。”
“詔疆毒寨?能讓劉先生親自南下爭取的勢力,定當是有過人之處。”
聽著裴匡的吹捧,劉拓不以為意,隻是操著一嘴奇怪的口音招唿道:“禾鐸,過來!”
見熟悉的口音,禾鐸這才反應過來,緩緩從角落裏站起,走到二人跟前,呆愣愣地用中原話問:“有,什麽,事?”
“禾鐸,你老師既接受我的提議,要你隨我北上。不妨在那之前先讓我們見識見識你們毒寨的本事?”
“本事?煉,蠱嗎?”
“對,就是之前你老師給我展示過的那個蠱術,你不是也會的。”
“嗯,就是,沒老師,厲害。”
禾鐸點了點頭,說完便要從腰包裏往外掏東西。
“唉!停停停!不是現在!”劉拓趕忙把禾鐸的手壓住,然後指了指身旁的裴匡:“那等我走了,你就聽這個人的話,他讓你用蠱,你再用!有什麽要求也和他說。”
“明,白。”
說完,禾鐸又悄無聲息地躲迴牆角。
裴匡雖然不懂什麽蠱術,但見這位劉先生如此自信,心中也多了幾分底氣。
而劉拓也覺察到了裴匡心態的變化,語重心長地說道:“裴匡,萬八先生的死我替你先壓著,在南北商行的關係就被你這麽折在嶺南,殿下要是知曉,那我這次就是來索命的。等事成之後,我再和捷報一同上報,也算是將功折罪,殿下一高興,興許就不追究了。年輕人,你的路還很長呢。”
而裴匡也是心領神會:“先生教誨,裴匡沒齒難忘!”
二人也都是明白人,利益交換這種事兒,寥寥一句提點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