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州,海豐縣東,身著鐵甲紅巾的一隊十數騎的人馬正在官道之上一路向東,縱馬狂奔。
馬蹄踏著濕濘的道路濺起泥礫,半空之上,海東青扇動皓白的羽翼,發出陣陣鳴叫為隊伍指路。
馬隊領頭者麵戴青灰怒顏麵具,身後的隨從稀稀拉拉地拖成一條長隊,顯然是行程倉促。
身在隊伍中的郭義心中不免憂心,如此行軍若是半路遇襲怕是毫無反抗之力,於是策馬直追而上問道:“世子,方才鄭三帶來的信說了什麽?循州方才平定,為何又如此急行?”
麵具下傳出胡越冰冷的聲音:“教令發出已有數日,潮州分舵遲遲沒有答複,今日在循州城與我們動手那些無心樓中「生」字樓的探子曾放出信鴉,正是往潮州方向飛去。”
郭義神色一凝:“過去如此之久,分舵教眾怕是兇多吉少。”
“我知道,方才鄭三又在韶州方向截獲了無心樓信件。
照信上所言,潮州城裏眼下有淩雲閣的人入城落腳,發信之人就是裴匡本人。那作亂之徒既然已經先於我們與淩雲閣先行接觸,難免要攪弄一番是非。必須盡快澄清,不然萬民教所行之事因裴匡那一張嘴叫人生了誤會,往後要再做辯解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先前既已得知「良家子」已經準備對嶺南道動手,那此時閣內派人南下,胡越清楚肯定是存著試探之意。
真要是讓閣裏派出的人信了那裴匡的胡言,別說以後對上了尷尬,萬一是引得閣中任何一門的門主出手,都怕是要死不少人。
得知了胡越的用意,郭義也是點了點頭,隨後稍稍放慢了馬速,對身後同行教徒一一解釋,很快隊伍便整頓齊整,緊跟在了胡越的身後。
“世子,可否要傳信加派人手,身後幾人雖說都是好手,但萬一真動起手來......”
對於淩雲閣弟子在江湖上的事跡,從小習武的郭義也是有所耳聞,心中難免發怵。
“放心,我已迴信,讓那邊聖女先不去韶州了,帶著郭大哥和「武堂」的弟兄一同趕往潮州。”
「武堂」——胡越接任聖子後,便安排郭理在教中召集可信的教眾,經過各個分舵遴選後的好手便成立了這「武堂」。
“這迴人越少越好,免得走漏風聲,引起裴匡防備。我比你更清楚淩雲閣的分量。到了那兒如果真要對付他們,還得策劃一番。”
郭理不解道:“世子,你也是淩雲閣出來的,直接亮出身份與他們明說不就好了嗎?何必如此防備?”
胡越稍稍猶豫,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淩雲閣的人我當然不用防備,可那隊人裏還有秦王和「良家子」的人。就算閣裏派來的人我都熟識,肯信我,秦王和「良家子」可就拿不準了。畢竟都是朝廷的人,要是因為我而讓淩雲閣遭受牽連,於心難安。”
“可一上來就動手豈不是傷了和氣。”
麵具下一聲輕哼,胡越說道:“二哥,和人平等對話的前提是你的拳頭夠大。在淩雲閣裏雖然對自己人不講這套,但那是有閣主在上頭鎮著,在外可就不一定了。”
說著,胡越又抬頭看了看漸暗的天色,高聲喊道:“所有人全速緊跟!今夜入潮州!”
“是!世子!”
自打離開雷州以後,郭義看著胡越的行事愈發果決利落,心中不免欽佩。從他留下鄭三掌握了敵方情報開始,到雷州周邊的肅清行動,直至前幾日突襲循州,圍剿無心樓在嶺南的「生」字分舵,無不是一擊即中。
期間胡越對於自己領導的下屬也不隱瞞自己隻是臨時接任聖子的事實,甚至是刻意交代,以免誤會。
但他的身體力行也讓追隨的教眾知道了這位世子與教主合作是出於真心的認可——認可了他們這些人,這麽多年在這大同嶺南所做的事情。
而這來自一名“外人”的認可對於過來人便是內心最好的慰藉,是支撐著所有人前行的動力。
有這麽一瞬間,郭義似乎體會到了曾經自己的父輩對於洛川侯那誓死追隨的信念是從何而來的。
————————
入冬以後日頭漸短,鏢隊的人沒忙活多久,太陽便已落山。
入夜,祠堂內院,幾人分作幾組,圍在幾處火堆旁,席地而睡。
半幹的濕柴在篝火中燃燒,升起淡淡的黑煙彌漫在空氣中。
而負責守夜的路軒此時在大堂中守著火堆,凝視著顏輕雪帶迴來的那一紙萬民教教令,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輕聲的問候。
“辛苦師侄了。”
初冬寒涼,李不二從內院走出,披著被子坐在了路軒身旁。
路軒趕忙收起了教令,問道:“快子時了,師伯還不睡嗎?明天還有得忙呢。”
“睡不著,這又是萬民教,又是無心樓的,著實叫人頭疼。”
李不二搓著白天拉扯韁繩而發白的手,嘴裏哈著白氣。
路軒則是一手搭在他的背上,氣勁灌出,以祛除寒氣。
李不二隨口一問:“路軒,對於萬民教打算舉事,你有什麽看法?”
路軒搖了搖頭:“如今朝廷積弱,加之天災,難免生出異心,但若真要起事,潮州卻因區區內鬥便招致覆滅怕是也難以成事。”
“依我看那裴匡不過是片麵之詞,難以取信,怕是有所圖謀。”
“師伯憂心,可派人監視即可。”
“留下他,我怕招致萬民教的敵視。”
“師伯莫管他們便是,有我與荀令使在,諒他們不敢造次。”
看著路軒那一臉強裝出的自信,李不二隻是搖頭道:“我知道你們此行擔心的不止這個,雖說我本不該多問,但若真的無事,你也不會枯坐於此。如此憂心,為的可是胡越?”
被指出心結,路軒不由得撓了撓頭。
“如今萬民教的情況,師父與我大致講過,憐心也與我說過胡師弟的身世。萬民教此番牽涉,我怕再次見到他時,已經變了一副模樣。但師伯放心,不管他是被迫還是自願,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既事實擺在眼前,師伯你行事也不用有所顧忌。”
胡越可以說就是因他才被領入那白鹿山山門的,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情,身為淩雲閣首徒的他心裏有數——自己應當負起責任。
而且想到無心樓此次也攪和在了裏麵,路軒的眼中火光閃動,手中木枝挑動火堆時也不免控製不住,撩起陣陣火星。
“畢竟有過同門之誼,自己心裏多少會有些偏向。有些事我經曆過,雖然我願意相信胡師弟此舉有苦衷,但若是真到了那地步也無非是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不二坐在一旁是直搖頭,聽著路軒這話,還是心軟。
正要開口駁斥,卻見路軒手中木棍飛出,將祠堂一側的木窗捅出了一個窟窿。
細雨不歇,地麵積水稍稍抹去腳下的聲響,但風過留聲,終究難以隱藏。
而對於路軒那臻至化境的內功修為加持之下,周身環境一點點異動都難以躲過他的感知。
“冬雨寒涼,各位不打算進屋躲躲?”
馬蹄踏著濕濘的道路濺起泥礫,半空之上,海東青扇動皓白的羽翼,發出陣陣鳴叫為隊伍指路。
馬隊領頭者麵戴青灰怒顏麵具,身後的隨從稀稀拉拉地拖成一條長隊,顯然是行程倉促。
身在隊伍中的郭義心中不免憂心,如此行軍若是半路遇襲怕是毫無反抗之力,於是策馬直追而上問道:“世子,方才鄭三帶來的信說了什麽?循州方才平定,為何又如此急行?”
麵具下傳出胡越冰冷的聲音:“教令發出已有數日,潮州分舵遲遲沒有答複,今日在循州城與我們動手那些無心樓中「生」字樓的探子曾放出信鴉,正是往潮州方向飛去。”
郭義神色一凝:“過去如此之久,分舵教眾怕是兇多吉少。”
“我知道,方才鄭三又在韶州方向截獲了無心樓信件。
照信上所言,潮州城裏眼下有淩雲閣的人入城落腳,發信之人就是裴匡本人。那作亂之徒既然已經先於我們與淩雲閣先行接觸,難免要攪弄一番是非。必須盡快澄清,不然萬民教所行之事因裴匡那一張嘴叫人生了誤會,往後要再做辯解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先前既已得知「良家子」已經準備對嶺南道動手,那此時閣內派人南下,胡越清楚肯定是存著試探之意。
真要是讓閣裏派出的人信了那裴匡的胡言,別說以後對上了尷尬,萬一是引得閣中任何一門的門主出手,都怕是要死不少人。
得知了胡越的用意,郭義也是點了點頭,隨後稍稍放慢了馬速,對身後同行教徒一一解釋,很快隊伍便整頓齊整,緊跟在了胡越的身後。
“世子,可否要傳信加派人手,身後幾人雖說都是好手,但萬一真動起手來......”
對於淩雲閣弟子在江湖上的事跡,從小習武的郭義也是有所耳聞,心中難免發怵。
“放心,我已迴信,讓那邊聖女先不去韶州了,帶著郭大哥和「武堂」的弟兄一同趕往潮州。”
「武堂」——胡越接任聖子後,便安排郭理在教中召集可信的教眾,經過各個分舵遴選後的好手便成立了這「武堂」。
“這迴人越少越好,免得走漏風聲,引起裴匡防備。我比你更清楚淩雲閣的分量。到了那兒如果真要對付他們,還得策劃一番。”
郭理不解道:“世子,你也是淩雲閣出來的,直接亮出身份與他們明說不就好了嗎?何必如此防備?”
胡越稍稍猶豫,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淩雲閣的人我當然不用防備,可那隊人裏還有秦王和「良家子」的人。就算閣裏派來的人我都熟識,肯信我,秦王和「良家子」可就拿不準了。畢竟都是朝廷的人,要是因為我而讓淩雲閣遭受牽連,於心難安。”
“可一上來就動手豈不是傷了和氣。”
麵具下一聲輕哼,胡越說道:“二哥,和人平等對話的前提是你的拳頭夠大。在淩雲閣裏雖然對自己人不講這套,但那是有閣主在上頭鎮著,在外可就不一定了。”
說著,胡越又抬頭看了看漸暗的天色,高聲喊道:“所有人全速緊跟!今夜入潮州!”
“是!世子!”
自打離開雷州以後,郭義看著胡越的行事愈發果決利落,心中不免欽佩。從他留下鄭三掌握了敵方情報開始,到雷州周邊的肅清行動,直至前幾日突襲循州,圍剿無心樓在嶺南的「生」字分舵,無不是一擊即中。
期間胡越對於自己領導的下屬也不隱瞞自己隻是臨時接任聖子的事實,甚至是刻意交代,以免誤會。
但他的身體力行也讓追隨的教眾知道了這位世子與教主合作是出於真心的認可——認可了他們這些人,這麽多年在這大同嶺南所做的事情。
而這來自一名“外人”的認可對於過來人便是內心最好的慰藉,是支撐著所有人前行的動力。
有這麽一瞬間,郭義似乎體會到了曾經自己的父輩對於洛川侯那誓死追隨的信念是從何而來的。
————————
入冬以後日頭漸短,鏢隊的人沒忙活多久,太陽便已落山。
入夜,祠堂內院,幾人分作幾組,圍在幾處火堆旁,席地而睡。
半幹的濕柴在篝火中燃燒,升起淡淡的黑煙彌漫在空氣中。
而負責守夜的路軒此時在大堂中守著火堆,凝視著顏輕雪帶迴來的那一紙萬民教教令,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輕聲的問候。
“辛苦師侄了。”
初冬寒涼,李不二從內院走出,披著被子坐在了路軒身旁。
路軒趕忙收起了教令,問道:“快子時了,師伯還不睡嗎?明天還有得忙呢。”
“睡不著,這又是萬民教,又是無心樓的,著實叫人頭疼。”
李不二搓著白天拉扯韁繩而發白的手,嘴裏哈著白氣。
路軒則是一手搭在他的背上,氣勁灌出,以祛除寒氣。
李不二隨口一問:“路軒,對於萬民教打算舉事,你有什麽看法?”
路軒搖了搖頭:“如今朝廷積弱,加之天災,難免生出異心,但若真要起事,潮州卻因區區內鬥便招致覆滅怕是也難以成事。”
“依我看那裴匡不過是片麵之詞,難以取信,怕是有所圖謀。”
“師伯憂心,可派人監視即可。”
“留下他,我怕招致萬民教的敵視。”
“師伯莫管他們便是,有我與荀令使在,諒他們不敢造次。”
看著路軒那一臉強裝出的自信,李不二隻是搖頭道:“我知道你們此行擔心的不止這個,雖說我本不該多問,但若真的無事,你也不會枯坐於此。如此憂心,為的可是胡越?”
被指出心結,路軒不由得撓了撓頭。
“如今萬民教的情況,師父與我大致講過,憐心也與我說過胡師弟的身世。萬民教此番牽涉,我怕再次見到他時,已經變了一副模樣。但師伯放心,不管他是被迫還是自願,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既事實擺在眼前,師伯你行事也不用有所顧忌。”
胡越可以說就是因他才被領入那白鹿山山門的,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情,身為淩雲閣首徒的他心裏有數——自己應當負起責任。
而且想到無心樓此次也攪和在了裏麵,路軒的眼中火光閃動,手中木枝挑動火堆時也不免控製不住,撩起陣陣火星。
“畢竟有過同門之誼,自己心裏多少會有些偏向。有些事我經曆過,雖然我願意相信胡師弟此舉有苦衷,但若是真到了那地步也無非是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不二坐在一旁是直搖頭,聽著路軒這話,還是心軟。
正要開口駁斥,卻見路軒手中木棍飛出,將祠堂一側的木窗捅出了一個窟窿。
細雨不歇,地麵積水稍稍抹去腳下的聲響,但風過留聲,終究難以隱藏。
而對於路軒那臻至化境的內功修為加持之下,周身環境一點點異動都難以躲過他的感知。
“冬雨寒涼,各位不打算進屋躲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