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補上農業短板
科技人生:我引領一個時代 作者:三思兩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
時間進入到了2029年。
總結下已經過去的2028,可以用五個數據進行高度概括。
一是gdp總量突破了300萬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雖存在一定的金融放水成分,但含金量依然很高。
二是經濟增長率為34.8%,這已不能用‘經濟過熱’來形容,而是在發高燒,帶來了一定的通貨膨脹,但在控製範圍內,大部分百姓都能接受,畢竟大家的工資也都明顯提高了。
三是失業率低於3%,很多行業都出現了用工荒,雖說如今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工作崗位,但智能機器人的價格還是太貴,性價比不高,很多公司實在用不起,於是出現了不少希望引進外國勞工的聲音,但得到的支持不多。
四是從月星和太空環境中獲取的各類資源,突破了1億噸,總價值約1萬億元,太空經濟的占比還不是很高,但未來至少會提高到五成以上,未來龍國主要的經濟增量,肯定源於太空,來自那深邃浩瀚的宇宙。
五是星雲集團往太空中發射的‘聚光鏡+太空發電站’能源設施,已增加到了50套之多,總的發電功率是7.5億kw,超過龍國地麵平均用電功率的一半,但再過個一兩年,就一定可以實現反超。
即星雲集團的太空能源,很快會超過整個龍國,甚至地星百億人類的用電總功率,簡直是恐怖如斯。
通過以上這五個的數據。
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
已經過去的2028,發展的極其迅猛,如同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蒸蒸日上,已徹底打破了瓶頸,往後的龍國經濟,隻會表現的更加誇張和恐怖,每天都在上演無數的財富神話,社會風氣無比浮躁。
當然,通過那次垃圾清理行動,解決掉最大的搗亂勢力後。
如今龍國的對外進出口生意,已不再麵臨任何貿易壁壘的限製,可無限製的對各國傾銷工業產品,並進口自己需要的原材料和農產品,貿易順差又突破了曆史記錄。
但這次卻沒多少國家表示不滿和憤怒,反而加大了放開力度,主動對接龍國的技術標準,滿足龍國的各項要求。
畢竟如今的龍國,既是第一大工業出口國,也是最大的且增速極快的消費市場,隻要能夠滿足16億龍國百姓對品質的要求,什麽高檔的紅酒,5a級的牛肉,以及龍蝦、帝王蟹、榴蓮、車厘子等,每年的進口量都在增長,幾乎沒有上限。
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的進口量,也突破了1.8億噸的記錄,世界各地的優質黑土地,都在為滿足龍國人的糧食需求而努力,即便他們自己的國家,存在20%以上吃不飽飯的饑餓人口,再次證明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
即便如此。
對龍國而言。
一年進口近兩億噸的糧食,自給率隻有八成左右,這依然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
因為人們離開了高科技隻是會感到不方便,但關鍵時刻一旦出現糧食短缺,那可是會死人的,會立刻天下大亂。
所以糧食自給率不足的這塊短板,必須想辦法進行填補,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不會受到任何勢力的拿捏。
自然。
這方麵龍國也做了不少的努力。
這些年已相繼實現了工業化合成澱粉與蛋白質的技術,可以大批量的合成,隻需提供充足的原料與能源即可,而現在的電價不高,工業化合成的澱粉與蛋白質,已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隻是消費者們的接受度還不高,隻能用作動物飼料,利潤率低,這些技術暫時還未大規模的推廣。
但隻要國家意誌一旦做出決策,一年生產個幾千萬噸的合成澱粉與蛋白質,是絕對能做到的,這道糧食安全保險,算是得到了建立。
其次是室內垂直農業,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與扶持,這兩年就在西北西南的許多電價便宜的地方,建了大批室內垂直農業工廠,培育基板最少要堆疊十層,多的能堆疊三十層、五十層,幾乎不設上限。
雖說很多的瓜果蔬菜,要消耗8度電才能得到1公斤。
大米、小麥等主糧,大概要消耗15至20度電,才能得到1公斤,所以就算那些便宜的風電、光伏電,每度隻要2毛左右,但生產出的糧食與瓜果蔬菜等,成本還是較為高昂,較之於傳統農業沒有競爭力,隻能靠國家提供補貼維持。
不過。
1月10日這天。
東海市能源塔內。
從第51層到第151層,這足足100層的內部無自然采光區域(即透過窗戶的光線照射不到的不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麵積約1500萬平米的範圍內,除了能看到一根根的承重柱,以及近5米的內空高度,剩下的全是用於發展室內垂直農業的寬敞空間。
今天又是東海市能源塔正式投入使用滿一個月的日子。
已經有上百家的農業公司,在這段時間裏,承包了麵積從幾千到幾萬平方米的區域,投入大量資金,搭建好了農業設施,甚至種上了瓜果蔬菜。
少數技術強效率高的公司,哪怕隻把種子種下去了兩周,但已經臨近了批量收獲。
比如顏青思的‘雲思農業公司’,就是實力較強的一家,她公司種的不少綠葉菜,今天就能進行采摘了。
綠意盎然的農業工廠內。
“小明,你看這些青菜、黃瓜、豆角、西紅柿等蔬菜,它們從發芽開始算起,隻生長了半個月,但溫度是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光合作用一天24小時的進行,用了專家調配的營養全麵的超級營養液,還把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1%,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總之,我們采取了非常多的手段,讓這些蔬菜獲得了最適合生長發育的環境,偶爾噴點激素進行刺激,花粉的傳播借助最勤奮的蜜蜂,所以它們的采收期,普遍能壓縮到一個月內,乃至是二十天,一年能收獲10到15茬,效率遠超傳統農業,味道也很不錯,你可以嚐嚐味道。”
顏青思微笑的介紹道。
並伸手從一根綠藤上,摘下一根黃瓜,遞到葉雲明手中,請他品嚐品嚐。
時間進入到了2029年。
總結下已經過去的2028,可以用五個數據進行高度概括。
一是gdp總量突破了300萬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雖存在一定的金融放水成分,但含金量依然很高。
二是經濟增長率為34.8%,這已不能用‘經濟過熱’來形容,而是在發高燒,帶來了一定的通貨膨脹,但在控製範圍內,大部分百姓都能接受,畢竟大家的工資也都明顯提高了。
三是失業率低於3%,很多行業都出現了用工荒,雖說如今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工作崗位,但智能機器人的價格還是太貴,性價比不高,很多公司實在用不起,於是出現了不少希望引進外國勞工的聲音,但得到的支持不多。
四是從月星和太空環境中獲取的各類資源,突破了1億噸,總價值約1萬億元,太空經濟的占比還不是很高,但未來至少會提高到五成以上,未來龍國主要的經濟增量,肯定源於太空,來自那深邃浩瀚的宇宙。
五是星雲集團往太空中發射的‘聚光鏡+太空發電站’能源設施,已增加到了50套之多,總的發電功率是7.5億kw,超過龍國地麵平均用電功率的一半,但再過個一兩年,就一定可以實現反超。
即星雲集團的太空能源,很快會超過整個龍國,甚至地星百億人類的用電總功率,簡直是恐怖如斯。
通過以上這五個的數據。
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
已經過去的2028,發展的極其迅猛,如同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蒸蒸日上,已徹底打破了瓶頸,往後的龍國經濟,隻會表現的更加誇張和恐怖,每天都在上演無數的財富神話,社會風氣無比浮躁。
當然,通過那次垃圾清理行動,解決掉最大的搗亂勢力後。
如今龍國的對外進出口生意,已不再麵臨任何貿易壁壘的限製,可無限製的對各國傾銷工業產品,並進口自己需要的原材料和農產品,貿易順差又突破了曆史記錄。
但這次卻沒多少國家表示不滿和憤怒,反而加大了放開力度,主動對接龍國的技術標準,滿足龍國的各項要求。
畢竟如今的龍國,既是第一大工業出口國,也是最大的且增速極快的消費市場,隻要能夠滿足16億龍國百姓對品質的要求,什麽高檔的紅酒,5a級的牛肉,以及龍蝦、帝王蟹、榴蓮、車厘子等,每年的進口量都在增長,幾乎沒有上限。
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的進口量,也突破了1.8億噸的記錄,世界各地的優質黑土地,都在為滿足龍國人的糧食需求而努力,即便他們自己的國家,存在20%以上吃不飽飯的饑餓人口,再次證明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
即便如此。
對龍國而言。
一年進口近兩億噸的糧食,自給率隻有八成左右,這依然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
因為人們離開了高科技隻是會感到不方便,但關鍵時刻一旦出現糧食短缺,那可是會死人的,會立刻天下大亂。
所以糧食自給率不足的這塊短板,必須想辦法進行填補,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不會受到任何勢力的拿捏。
自然。
這方麵龍國也做了不少的努力。
這些年已相繼實現了工業化合成澱粉與蛋白質的技術,可以大批量的合成,隻需提供充足的原料與能源即可,而現在的電價不高,工業化合成的澱粉與蛋白質,已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隻是消費者們的接受度還不高,隻能用作動物飼料,利潤率低,這些技術暫時還未大規模的推廣。
但隻要國家意誌一旦做出決策,一年生產個幾千萬噸的合成澱粉與蛋白質,是絕對能做到的,這道糧食安全保險,算是得到了建立。
其次是室內垂直農業,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與扶持,這兩年就在西北西南的許多電價便宜的地方,建了大批室內垂直農業工廠,培育基板最少要堆疊十層,多的能堆疊三十層、五十層,幾乎不設上限。
雖說很多的瓜果蔬菜,要消耗8度電才能得到1公斤。
大米、小麥等主糧,大概要消耗15至20度電,才能得到1公斤,所以就算那些便宜的風電、光伏電,每度隻要2毛左右,但生產出的糧食與瓜果蔬菜等,成本還是較為高昂,較之於傳統農業沒有競爭力,隻能靠國家提供補貼維持。
不過。
1月10日這天。
東海市能源塔內。
從第51層到第151層,這足足100層的內部無自然采光區域(即透過窗戶的光線照射不到的不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麵積約1500萬平米的範圍內,除了能看到一根根的承重柱,以及近5米的內空高度,剩下的全是用於發展室內垂直農業的寬敞空間。
今天又是東海市能源塔正式投入使用滿一個月的日子。
已經有上百家的農業公司,在這段時間裏,承包了麵積從幾千到幾萬平方米的區域,投入大量資金,搭建好了農業設施,甚至種上了瓜果蔬菜。
少數技術強效率高的公司,哪怕隻把種子種下去了兩周,但已經臨近了批量收獲。
比如顏青思的‘雲思農業公司’,就是實力較強的一家,她公司種的不少綠葉菜,今天就能進行采摘了。
綠意盎然的農業工廠內。
“小明,你看這些青菜、黃瓜、豆角、西紅柿等蔬菜,它們從發芽開始算起,隻生長了半個月,但溫度是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光合作用一天24小時的進行,用了專家調配的營養全麵的超級營養液,還把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1%,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總之,我們采取了非常多的手段,讓這些蔬菜獲得了最適合生長發育的環境,偶爾噴點激素進行刺激,花粉的傳播借助最勤奮的蜜蜂,所以它們的采收期,普遍能壓縮到一個月內,乃至是二十天,一年能收獲10到15茬,效率遠超傳統農業,味道也很不錯,你可以嚐嚐味道。”
顏青思微笑的介紹道。
並伸手從一根綠藤上,摘下一根黃瓜,遞到葉雲明手中,請他品嚐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