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白的湖堿,是千百年來藏北人們洗頭洗澡的必備品。據說這個湖產出的堿質地特別好,用它沐浴,能讓皮膚潔白,頭發柔順,洗出健康,洗出美貌。直到現在,每年春天還有很多人來這個湖邊采堿,拿迴家去泡澡泡腳。莫非李彌夏不僅是因為這裏風景優美,還是奔著湖裏的“浴鹽”來的?
這裏確實是風水寶地,不僅象雄的末代國王喜歡,藏北納倉部落的頭人也看上了這裏。據說納倉部落最後一位頭人納倉阿貢的家,就在湖邊的山坡上。阿貢是納倉六個部落的大頭領,納倉部落牧業生產十分發達,是當時的噶廈政權重要的稅收來源。
剛剛猴叔邀請各路旅遊網紅們到障乃村“一路穿兩湖”的地方打卡,現在猴叔又要強烈推薦這個“三盆變一湖,湖裏抱著山”的地方了。特別是開發時尚日化產品的朋友們,不妨來這裏考察考察純天然的湖堿啊,開發一款李彌夏私人訂製版浴鹽,說不定能火呢!
尼瑪縣什麽東西多?雪山多、野生動物多、湖泊多。往北走,羌塘無人區到處是鹽湖和沼澤,往南走,納倉部落的故地,遍布著美麗的湖泊和湖邊的濕地。之前我們提到過一句古話——木嘎的雪山,山連著山;納倉的牧人,部落連著部落。阿多今天又告訴我們這句話的第三段——加林的湖泊,錯連著錯。過了三個“洗澡盆兒”,我們從尼瑪鎮進入了甲穀鄉。這裏沒有雙湖,沒有三湖,卻有一個大湖——昂孜措。
車停在昂孜措邊,我們走向湖岸,驚飛了水邊的幾群黃麻鴨和海鷗。碧藍的湖水一望無際,遠處連綿起伏的是達果雪山的七峰八嶺,海鷗振翅高飛在寬闊的湖泊與遼遠的雪山之間,讓我想起一句唐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低頭看,湖水一浪一浪地拍打著湖岸,在岸邊堆積起潔白的玉帶,仿佛是一條細長的哈達,將整個湖水環抱了起來,這就是湖裏鹽堿的沉積。看著水浪和鹽帶,我又想起一句宋詞——“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昂孜措周圍,就是甲穀鄉水草豐美的牧場,濕地上長著一叢叢的密草。甲穀鄉的水土好,草場好,牲畜好,或許還有上好的“浴鹽”,因此這裏的牧民比較富庶,女孩子也天生麗質,既愛美又會打扮,甲穀鄉就成了藏北的“美人鄉”。如此說來,古代象雄國王每年春天到這一帶來祭祀沐浴,除了這裏的風景美,浴鹽好,或許還有第三重目的?也未可知呢。
從甲穀鄉去達果鄉的路上,阿多給我們指著遠處的山峰:這邊是達果山神的外臣,名叫“論博恰卡”,那邊是達果山神的內臣,名叫“論博堆赤”。“論博”就是大臣的意思。山有山神,湖有湖神,拉魯念讚,各路神仙,各司其職。萬物有靈是藏地先民的原始信仰,也是土生土長的苯教的精神。
象雄王國(漢史稱羊同)曾是西藏地區最強勢的國家,甚至可以沒有之一。在她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了燦爛的文化特征,擁有自己原生的宗教係統——苯教(也稱苯波教),發展出了高等級的本民族文字——象雄文。
在很長一段曆史時期內,象雄的文化遠遠高於西藏周邊區域。因此,在吐蕃早期能夠明顯感覺到象雄文明對衛藏地區的輻射。這種輻射強度,即便是到了今天依舊可以見到端倪。他(象雄)對於吐蕃王朝的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我們可以認為,吐蕃文明是在象雄文明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象雄國都穹窿銀城遺址
象雄國都穹窿銀城遺址
據說,在吐蕃初代聶赤讚普之前,象雄已有十八代鵬王在位。其國家圖騰是大鵬金翅鳥,故國王皆稱鵬王。
象雄的疆域曆來眾說紛紜,其中相對比較可信的說法認為:
其版圖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爾吉特,即今克什米爾地區),從勃律向東南方向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爾的一小部分領土。
北鄰蔥嶺(帕米爾高原)、和田,包含今天的羌塘無人區。東邊界最大時與蘇毗接壤,包含那曲、安多區域的一部分。
從這一版圖可以看出,象雄西接中亞諸國,北臨大唐的安西四鎮,南接印度、尼泊爾,東連吐蕃,可以說象雄是處在幾大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苯教建築裝飾件
苯教建築裝飾件
處在文明交匯處的象雄,除了坐擁絲綢之路帶來的巨大財富外,其文化也在和周邊文明的交融中繁榮發展。
發源於象雄的苯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融合了周邊信仰的理論。其初始,便隱隱有中亞祆[xiān]教(拜火教)的影子,苯教中有關光明與黑暗的世界二元論,幾乎與祆教世界觀別無二致。更不用說幸饒彌沃所創立的雍仲苯教,與藏傳佛教所存在廣泛交融,乃至幾乎難分彼此。
再說文字,近年來有專家考證,原始古象雄文與古克什米爾語和古旁遮普語中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最終影響並演化成藏語的雛形。
雖然,西藏傳說中藏文是吞彌.桑布紮在鬆讚幹布授意下,結合梵文創造的。但近年來,隨著對象雄文《大藏經》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象雄文的元音和輔音的數量和現代藏文完全一樣,並且吞彌.桑布紮自創的六個藏文字母在象雄文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不可否認,藏文確實與天竺梵存在聯係。但既然遠在千裏之外的天竺梵文,都能對藏文的創立產生影響,那近為唇齒,又在宗教、繪畫、醫學、天文曆算等諸多方麵強勢影響吐蕃的象雄文化,居然會在藏文字創立中毫無作為,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象雄也是西藏地區最早和中原發生聯係的國家,《隋書·西域傳》記載:象雄曾於隋文帝開皇六年遣使赴漢地朝貢,隻是“其後遂絕”……。
這裏確實是風水寶地,不僅象雄的末代國王喜歡,藏北納倉部落的頭人也看上了這裏。據說納倉部落最後一位頭人納倉阿貢的家,就在湖邊的山坡上。阿貢是納倉六個部落的大頭領,納倉部落牧業生產十分發達,是當時的噶廈政權重要的稅收來源。
剛剛猴叔邀請各路旅遊網紅們到障乃村“一路穿兩湖”的地方打卡,現在猴叔又要強烈推薦這個“三盆變一湖,湖裏抱著山”的地方了。特別是開發時尚日化產品的朋友們,不妨來這裏考察考察純天然的湖堿啊,開發一款李彌夏私人訂製版浴鹽,說不定能火呢!
尼瑪縣什麽東西多?雪山多、野生動物多、湖泊多。往北走,羌塘無人區到處是鹽湖和沼澤,往南走,納倉部落的故地,遍布著美麗的湖泊和湖邊的濕地。之前我們提到過一句古話——木嘎的雪山,山連著山;納倉的牧人,部落連著部落。阿多今天又告訴我們這句話的第三段——加林的湖泊,錯連著錯。過了三個“洗澡盆兒”,我們從尼瑪鎮進入了甲穀鄉。這裏沒有雙湖,沒有三湖,卻有一個大湖——昂孜措。
車停在昂孜措邊,我們走向湖岸,驚飛了水邊的幾群黃麻鴨和海鷗。碧藍的湖水一望無際,遠處連綿起伏的是達果雪山的七峰八嶺,海鷗振翅高飛在寬闊的湖泊與遼遠的雪山之間,讓我想起一句唐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低頭看,湖水一浪一浪地拍打著湖岸,在岸邊堆積起潔白的玉帶,仿佛是一條細長的哈達,將整個湖水環抱了起來,這就是湖裏鹽堿的沉積。看著水浪和鹽帶,我又想起一句宋詞——“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昂孜措周圍,就是甲穀鄉水草豐美的牧場,濕地上長著一叢叢的密草。甲穀鄉的水土好,草場好,牲畜好,或許還有上好的“浴鹽”,因此這裏的牧民比較富庶,女孩子也天生麗質,既愛美又會打扮,甲穀鄉就成了藏北的“美人鄉”。如此說來,古代象雄國王每年春天到這一帶來祭祀沐浴,除了這裏的風景美,浴鹽好,或許還有第三重目的?也未可知呢。
從甲穀鄉去達果鄉的路上,阿多給我們指著遠處的山峰:這邊是達果山神的外臣,名叫“論博恰卡”,那邊是達果山神的內臣,名叫“論博堆赤”。“論博”就是大臣的意思。山有山神,湖有湖神,拉魯念讚,各路神仙,各司其職。萬物有靈是藏地先民的原始信仰,也是土生土長的苯教的精神。
象雄王國(漢史稱羊同)曾是西藏地區最強勢的國家,甚至可以沒有之一。在她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了燦爛的文化特征,擁有自己原生的宗教係統——苯教(也稱苯波教),發展出了高等級的本民族文字——象雄文。
在很長一段曆史時期內,象雄的文化遠遠高於西藏周邊區域。因此,在吐蕃早期能夠明顯感覺到象雄文明對衛藏地區的輻射。這種輻射強度,即便是到了今天依舊可以見到端倪。他(象雄)對於吐蕃王朝的影響如此深遠,以至於我們可以認為,吐蕃文明是在象雄文明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象雄國都穹窿銀城遺址
象雄國都穹窿銀城遺址
據說,在吐蕃初代聶赤讚普之前,象雄已有十八代鵬王在位。其國家圖騰是大鵬金翅鳥,故國王皆稱鵬王。
象雄的疆域曆來眾說紛紜,其中相對比較可信的說法認為:
其版圖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爾吉特,即今克什米爾地區),從勃律向東南方向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爾的一小部分領土。
北鄰蔥嶺(帕米爾高原)、和田,包含今天的羌塘無人區。東邊界最大時與蘇毗接壤,包含那曲、安多區域的一部分。
從這一版圖可以看出,象雄西接中亞諸國,北臨大唐的安西四鎮,南接印度、尼泊爾,東連吐蕃,可以說象雄是處在幾大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苯教建築裝飾件
苯教建築裝飾件
處在文明交匯處的象雄,除了坐擁絲綢之路帶來的巨大財富外,其文化也在和周邊文明的交融中繁榮發展。
發源於象雄的苯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融合了周邊信仰的理論。其初始,便隱隱有中亞祆[xiān]教(拜火教)的影子,苯教中有關光明與黑暗的世界二元論,幾乎與祆教世界觀別無二致。更不用說幸饒彌沃所創立的雍仲苯教,與藏傳佛教所存在廣泛交融,乃至幾乎難分彼此。
再說文字,近年來有專家考證,原始古象雄文與古克什米爾語和古旁遮普語中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最終影響並演化成藏語的雛形。
雖然,西藏傳說中藏文是吞彌.桑布紮在鬆讚幹布授意下,結合梵文創造的。但近年來,隨著對象雄文《大藏經》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現象雄文的元音和輔音的數量和現代藏文完全一樣,並且吞彌.桑布紮自創的六個藏文字母在象雄文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不可否認,藏文確實與天竺梵存在聯係。但既然遠在千裏之外的天竺梵文,都能對藏文的創立產生影響,那近為唇齒,又在宗教、繪畫、醫學、天文曆算等諸多方麵強勢影響吐蕃的象雄文化,居然會在藏文字創立中毫無作為,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象雄也是西藏地區最早和中原發生聯係的國家,《隋書·西域傳》記載:象雄曾於隋文帝開皇六年遣使赴漢地朝貢,隻是“其後遂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