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軍都督府早就製定了攻下蒲津關,威脅太原,給清廷施加壓力的策略。


    明清爭奪的焦點是兩淮和山東,而魏軍與清軍爭奪的焦點其實是在山西。


    河南雖是中州,可就算魏軍奪下,對滿清的壓力依然不大,清軍依然雄踞河北,但若是魏軍奪取山西,那滿清會立刻寢食難安,甚至會考慮撤迴關內。


    曆史上薑襄反正時,便牽製了清軍絕大多數的精力,連多年不曾出征的多爾袞,也曾短暫掛帥出征。


    山西的地形封閉,北麵長城,南麵中條山,東麵太行山,西麵呂梁山,可以算是個小關中。


    這裏不僅是明末受到戰亂影響較小的一個省,是清廷主要的賦稅和錢糧來源之地,同時他在地理位置上,又直接威脅燕雲。


    如果滿清丟失山西,魏軍就可以直接攻擊北京,清廷便無法在關內立足了。


    因此山西之地,將是魏清爭奪的焦點。事實上高義歡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因為清軍控製河套和草原,清軍可以從北麵威脅關中,便將魏軍兵力牽製在了關中。


    要是魏軍發兵攻山西,關中兵力就會空虛,這樣河套清軍就會有機可成,關中反而變得不安全,因此魏軍占據關中後,一年半的時間,始終沒考慮過對蒲津關出手。


    這一次,為了給清軍施加壓力,魏軍決定攻打蒲津關,但是蒲津關該怎麽攻打,卻是一個大難題。


    首先攻打蒲津關,必需要跨越黃河,而走浮橋強攻,就算是十萬人馬,也不一定能夠打下來。


    清軍隻要在橋頭架上幾門火炮,壓低炮口直射,一炮就能將擠在橋上的魏軍打倒一串,魏軍就算在精銳,也很難衝過浮橋。


    況且浮橋之後,就是關城,守軍守個一天就會得到援兵,魏軍在灘頭隻有挨炮轟擊。


    為此,西魏苦思破關策略,覺得還是要智取。


    燒掉浮橋,隻是為了降低山西清軍的注意力,讓他們以為魏軍要全力對付殺入隴西的清軍,燒橋是為了減少來自山西的壓力。


    今日魏軍在準備兩個月後,終於發起了對蒲津關的突襲。


    兩個月的時間內,魏軍在洛水上收集了不少船隻,甚至用旱地行舟的方式,將渭河水係的小船,也運到同州隱蔽。


    這時黃秉忠看見選鋒營的精兵上船,扭頭對身邊部將道:“走,咱們立刻趕迴浮橋!”


    語畢,黃秉忠一拔馬韁,戰馬如箭一般射出,數十騎疾奔蒲津渡口而去。


    渡口處,七千魏軍精銳已經準備就緒,攻城臼炮全部就位,用來鋪設浮橋的厚木板,也已經堆在渡口。


    魏軍燒掉的隻是浮橋上的木板,四頭鐵牛拉住的鐵鏈,依然連接著兩岸。


    六月初,天空中一彎新月,夜色很暗,掩護著魏軍船隊接近東岸。


    船隻順著洛水,流入黃河,船隊借著水流的衝擊力過了河中心,然後蕩著船擼,擺脫中心向南奔流的河水,將船隻衝到東岸擱淺。


    三千裝備精良的士卒,跳下船隻,涉水上岸,不遠出蒲津關和橋頭堡上的火炬唿閃唿閃,為魏軍指明了方向。


    同燒橋前相比,兩處的火炬都少了許多,說明守軍都有所鬆懈。


    這時三千魏軍擠在河灘上,士卒們趴在地上,鴉雀無聲。


    易道三目光掃視了遠處的關城和橋頭堡一眼,然後一招手,幾名軍校就圍了過來。


    這時易道三便開口說道:“甲部的甲、乙兩司,你們從後拔掉橋頭堡,接應黃都督和攻城器械過河。丙部三個司,加上甲部的丁司,埋伏在關門兩側,伏殺出關的韃子,剩下的兄弟,隨本將搶城。動手的順序,就是本將吩咐的順序。”


    “都聽明白了嗎?”易道三銳利的目光,掃視著眾多部將,見他們都點了點頭,又道:“好,你們一個個複述一遍自己的任務。”


    當下幾名選鋒營的軍校,各種小聲將自己的任務陳述了一遍。


    易道三微微頷首,看著其中兩名掌旅,沉聲道:“奪取橋頭堡,關係到對岸的援兵是否能順利過河增援,是此次戰役成敗的關鍵,你們兩人必須明白!”


    “卑職明白!”兩名掌旅,俯首抱拳。


    “行動!”易道三聞語,當即一揮手,魏軍各部便貓著腰,向關城和堡壘摸去。


    黑夜中,各部魏軍借著夜色的掩護,很快摸到了指定的位置。


    兩個司的魏軍,六百餘人摸到了橋頭堡的後麵,四個司的魏軍,約有一千二百餘人,趴在關城連接橋頭堡的路上,剩下的人都在慢慢接近關牆。


    因為魏軍燒了浮橋,橋頭堡的防禦明顯放鬆了許多,堡牆上隻有幾個火炬隨風搖曳,周老四等人也不用去橋上巡邏,而是靠著堡牆打著瞌睡。


    一聲悶哼,一名打著火炬巡邏的清軍脖子上中了一箭,捂住喉嚨栽倒下來,摔在河灘的沙土上,牆上打瞌睡的士卒,翻了身繼續打盹。


    這時一百多個黑影,摸到牆角下,便見士卒四人一組,抱著一根長竹竿,其中一人抱著杆頭,三人抱著杆尾,猛衝到牆下,抱著杆頭的人,便借著杆尾的撐力,腳踩著堡牆,飛快的衝上堡牆。


    嘴裏咬住刀背的士卒,輕手輕腳的陸續跳上堡牆,他們是從堡壘後方摸上來,這裏防守並不嚴密,隻有堡樓內有聲音傳來,有人影在窗戶紙上晃動,似乎是在賭錢。


    在堡樓外,幾名清軍靠著牆,正打著瞌睡,魏軍士卒取出嘴裏咬著的戰刀,輕手輕腳的摸到清軍身邊,為首的掌旅一揮手,魏軍士卒同時動手,一手捂著清兵的嘴巴,雙腿騎在身上,刀子飛快的在脖子上一拉,鮮血飆射,然後迅速對準心髒連捅幾刀,沒有一點多餘的動作。


    清軍士卒被捂著嘴巴,眼睛瞪圓,臉上驚恐萬分,但喉頭隻能發出咕咕的冒血聲,很快就無聲無息的死去。


    殺死東麵堡牆外的清兵,魏軍掌旅一揮手,一部黑影便湧下關牆,去開堡門,剩下幾人則持刀站在堡樓兩側。


    這時掌旅做了個手勢,猛然一腳將門踹開,裏麵的清軍微微一愣,幾隻弩箭就從外麵射進來,將正對門口的清軍射翻,緊接著十多名魏軍就蜂擁而入,戰刀砍殺,慘叫聲立時劃破夜空。


    幾乎是同一瞬間,堡門被打開,穿著黑色衣甲的魏軍,魚貫湧入堡壘,堡內瞬間殺聲四起,火光衝天。


    在浮橋西岸,駐立在浮橋邊上的黃秉忠,注視著東岸堡壘,忽然看見一枚響箭射向天空,猛然炸開,頓時大喜,“快,修複浮橋,大軍過河!”


    岸邊扛著厚木板的魏軍士卒,頓時衝上浮橋,一邊鋪設,一邊向前。


    橋頭堡的殺聲,同時也驚動了蒲津關內的清軍,關門打開,一千清軍騎兵,打著火炬,從關內奔出,疾馳著衝向橋頭堡。


    騎兵行至半道,官道上忽然“轟轟轟”的一連串巨響,橘紅的火焰一閃,騰起一團白煙,騎兵便被炸包掀翻,道路上人嚎馬嘶一片,清軍騎兵瞬間混亂。


    “殺!”埋伏兩側的魏軍瞬間大喊一聲,火銃齊發,然後抄起兵器,就從兩側衝出,殺向驚惶失措的清軍。


    這時關牆下,易道三也一聲怒吼,“奪取關門!”


    埋伏城下的士卒便開始衝鋒,士卒趁著清軍還沒完成布防,用木杆撐著,用飛鉤抓住城牆,飛快的攀爬上城,同湧上關牆的清軍搏殺。


    一瞬間,整個蒲津渡兩岸,火光衝天,爆炸連連,清軍被魏軍殺了一個錯手不急,隻能被動抵抗。


    橋頭堡上,十多名八旗兵,還有百來名綠營兵死守西堡牆,也就是麵對著浮橋的一麵堡牆。


    這時在堡牆下正對浮橋的炮陣上,清軍紅夷大炮轟鳴,“轟”的一聲響,炮彈直接瞄準浮橋,一枚鐵彈一連砸死十多名魏軍,在橋上打出一條血肉模糊的直線。


    橋上的魏軍,被炮陣和弓箭壓製,死傷慘重,衝不過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大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南明大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