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是講究人,在禮節方麵一點也不馬虎,他一直注意著時辰,他看時間到了卯時一刻,立時便揮手道:“快,奏樂,開朝。”
大順朝能夠成事,能有現在的規模,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運氣。
牛金星覺得李自成所得到的東西,同他的能力相比,實在有些不成正比。
在李自成身上,似乎沒有多少明主的特征。這樣一個人,居然成事了。
劉金星得給這件事一個解釋,李自成為什麽能成功?
他思來想去,得到四個字,“天命所歸”!
他認定李自成就是真龍天子,是天選之人,就像光武,就像朱棣一樣,他就是有一定氣運。
牛金星相信這一點,所以在禮儀上,是一絲不苟,無論是登基,還是上朝,都是按著古禮來弄,以示對天的恭敬。
而有天命,李自成自然能所向披靡。
宮門前聚集著的文武,聽到悠揚的鍾樂聲,便迅速列隊,進入宮殿。
大家看著自己官袍的補子,總之讓品級高的站在自己前麵,讓上官先走,便不會出錯。
高義歡在豫南一帶,是第一把交椅,不過到了朝會上,他卻得靠後站,並且是最後麵。
起初,高義歡對朝會還有點好奇,畢竟是人生第一次,但是此時他卻覺得索然無味。
入得殿內,隻見李自成,終於不在是棉袍布帶範陽帽的打扮,而是穿著黃色龍袍,頭戴著金絲翼善冠,高居於禦座之上。
別說,這麽一穿,加上大殿的莊嚴,還真有九五之尊的氣勢。
高義歡跟在眾官後麵,一群官員,風風火火地行至殿中,大禮參拜,高唿萬歲。
“都平身吧。”李自成伸手虛托。
眾官隨即起身,分立兩側。
這時,大殿上,牛金星抱著象牙笏出列,高聲道:“陛下,昔日朱重八不過皇覺寺一沙彌,而得天下,今以曆年二百七十載,海內鼎沸,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臣以為明朝氣數已盡,而陛下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牛金星心中高興,將聲音提得更高了一些,“陛下出商洛而定中州,入關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隻有晉燕之民,還處水火之中。現今晉燕父老,盼陛下如盼甘霖,皆望陛下早日東征,等候陛下在北京登極。”
說到這兒,牛金星拜了下去,他舉著象牙笏行禮,一臉懇切道:“陛下,臣以為東征時機已然成熟,肯請陛下下旨東征,早定大統!”
大殿上的文武,早就等著這一刻,一個個都心懷激動的紛紛下拜,“請陛下早日東征,定鼎大統!”
李自成大喜,正要說話,李岩卻很不識趣的站了出來。
“不可。”李岩將手一伸,抱著象牙笏道:“陛下,朱元璋驅胡虜而得天下,明室立國,二百七十餘年,正統之念早已深入人心。今明室雖微,然崇禎未有桀紂之暴,人心尚存。陛下若急取晉燕,明室必於東南再立,而我朝將陷入東虜與明朝夾擊,必然難以維持。”
聽了這話,李自成臉立刻就拉了下來。
你的意思是朱元璋得國很正,明朝現在雖然勢微,但是還有民心,朕不該取而代之嗎?還是認為朕不是東虜的對手?
李岩早來到西安,不過李自成知道他要說什麽,所以一直避而不見,就是希望它能識趣,不想今天,他這麽討厭,還是違背他的心意,同滿朝文武唱反調。
牛金星察覺到李自成的臉色,當即針鋒相對,“李節度一派胡言,明朝腐朽不堪,早已病入膏肓,人心盡喪。待陛下奪取北京,天下傳檄可定,隻須遣一偏師,收取東南足矣。何來夾擊一說?另外東虜不過區區外夷,陛下擁兵百萬,天命所歸。豈能因為害怕,就不取北京。”
說著牛金星又抱拳拱手,對李自成道:“陛下,此乃天賜江山予陛下,陛下不取,有違天道啊!”
李岩對牛金星有些無語,這個落魄的舉人,一點也不知兵。
天命所歸,隻是騙騙百姓,自己也信,那就是腦子有問題。天命所歸,能變成錢糧嗎?能當飯吃嗎?能擋住東虜大軍嗎?
不過李岩也不能反駁牛金星的話語,總不能否定李自成天命所歸。
“陛下!”李岩有些急道:“明朝之所以有今日,遼事脫不了幹係。自遼事起,多少精兵強將,折在東虜之手。曹變蛟,洪承疇,都是大順的對手,陛下與眾位將軍,都該清楚這些人的能力,並非無能之輩。他們一個個的敗於東虜。陛下,不能不防啊!”
高義歡站在後麵,聽見李岩這麽說,就知道不妙了。
“李節度這話是何意?難道是說我們都比不上曹變蛟、洪承疇之輩嗎?”順軍氣勢正盛,將領們心氣很高,穀英聽後有些不快起來。
其它將領也都有些不快,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大順兵強馬壯,能不接人短,提以前的醜事麽?
這一下,李岩等於犯了眾怒,不過眾位官員畏於李岩往日的威望,並沒有人當麵指責,但是牛金星卻不會錯過這樣的良機,他心裏冷笑,忽然行禮,義憤填膺道,“陛下,臣以為陛下舉義,萬民歸心,乃是順天應人。李岩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擾亂軍心,齊心可誅!”
“牛金星,你這是要害了大順,害了天下!”李岩也怒了,指著他罵道。
“李岩,你這是想讓陛下錯失取天下的良機!實在該殺!”牛金星陰狠道。
李岩不想與他口舌之爭,臉氣的漲紅,但還是行禮,急道,“陛下,臣所言都是實情,臣以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仿北宋之例……”
“夠了!”李自成陰沉著臉,終於爆發,“李節度,你不要再說了!東征之事,朕與宰相和文武大臣都讚成,為何偏偏你要反對。你以為你的見識,能高過滿朝文武嗎?”
“陛下~”李岩臉上有些驚訝,沒想到李自成會說這樣的話。
李自成卻一揮手道:“帶李節度下朝,今日早朝,你不必參加。”
大順朝能夠成事,能有現在的規模,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運氣。
牛金星覺得李自成所得到的東西,同他的能力相比,實在有些不成正比。
在李自成身上,似乎沒有多少明主的特征。這樣一個人,居然成事了。
劉金星得給這件事一個解釋,李自成為什麽能成功?
他思來想去,得到四個字,“天命所歸”!
他認定李自成就是真龍天子,是天選之人,就像光武,就像朱棣一樣,他就是有一定氣運。
牛金星相信這一點,所以在禮儀上,是一絲不苟,無論是登基,還是上朝,都是按著古禮來弄,以示對天的恭敬。
而有天命,李自成自然能所向披靡。
宮門前聚集著的文武,聽到悠揚的鍾樂聲,便迅速列隊,進入宮殿。
大家看著自己官袍的補子,總之讓品級高的站在自己前麵,讓上官先走,便不會出錯。
高義歡在豫南一帶,是第一把交椅,不過到了朝會上,他卻得靠後站,並且是最後麵。
起初,高義歡對朝會還有點好奇,畢竟是人生第一次,但是此時他卻覺得索然無味。
入得殿內,隻見李自成,終於不在是棉袍布帶範陽帽的打扮,而是穿著黃色龍袍,頭戴著金絲翼善冠,高居於禦座之上。
別說,這麽一穿,加上大殿的莊嚴,還真有九五之尊的氣勢。
高義歡跟在眾官後麵,一群官員,風風火火地行至殿中,大禮參拜,高唿萬歲。
“都平身吧。”李自成伸手虛托。
眾官隨即起身,分立兩側。
這時,大殿上,牛金星抱著象牙笏出列,高聲道:“陛下,昔日朱重八不過皇覺寺一沙彌,而得天下,今以曆年二百七十載,海內鼎沸,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臣以為明朝氣數已盡,而陛下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牛金星心中高興,將聲音提得更高了一些,“陛下出商洛而定中州,入關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隻有晉燕之民,還處水火之中。現今晉燕父老,盼陛下如盼甘霖,皆望陛下早日東征,等候陛下在北京登極。”
說到這兒,牛金星拜了下去,他舉著象牙笏行禮,一臉懇切道:“陛下,臣以為東征時機已然成熟,肯請陛下下旨東征,早定大統!”
大殿上的文武,早就等著這一刻,一個個都心懷激動的紛紛下拜,“請陛下早日東征,定鼎大統!”
李自成大喜,正要說話,李岩卻很不識趣的站了出來。
“不可。”李岩將手一伸,抱著象牙笏道:“陛下,朱元璋驅胡虜而得天下,明室立國,二百七十餘年,正統之念早已深入人心。今明室雖微,然崇禎未有桀紂之暴,人心尚存。陛下若急取晉燕,明室必於東南再立,而我朝將陷入東虜與明朝夾擊,必然難以維持。”
聽了這話,李自成臉立刻就拉了下來。
你的意思是朱元璋得國很正,明朝現在雖然勢微,但是還有民心,朕不該取而代之嗎?還是認為朕不是東虜的對手?
李岩早來到西安,不過李自成知道他要說什麽,所以一直避而不見,就是希望它能識趣,不想今天,他這麽討厭,還是違背他的心意,同滿朝文武唱反調。
牛金星察覺到李自成的臉色,當即針鋒相對,“李節度一派胡言,明朝腐朽不堪,早已病入膏肓,人心盡喪。待陛下奪取北京,天下傳檄可定,隻須遣一偏師,收取東南足矣。何來夾擊一說?另外東虜不過區區外夷,陛下擁兵百萬,天命所歸。豈能因為害怕,就不取北京。”
說著牛金星又抱拳拱手,對李自成道:“陛下,此乃天賜江山予陛下,陛下不取,有違天道啊!”
李岩對牛金星有些無語,這個落魄的舉人,一點也不知兵。
天命所歸,隻是騙騙百姓,自己也信,那就是腦子有問題。天命所歸,能變成錢糧嗎?能當飯吃嗎?能擋住東虜大軍嗎?
不過李岩也不能反駁牛金星的話語,總不能否定李自成天命所歸。
“陛下!”李岩有些急道:“明朝之所以有今日,遼事脫不了幹係。自遼事起,多少精兵強將,折在東虜之手。曹變蛟,洪承疇,都是大順的對手,陛下與眾位將軍,都該清楚這些人的能力,並非無能之輩。他們一個個的敗於東虜。陛下,不能不防啊!”
高義歡站在後麵,聽見李岩這麽說,就知道不妙了。
“李節度這話是何意?難道是說我們都比不上曹變蛟、洪承疇之輩嗎?”順軍氣勢正盛,將領們心氣很高,穀英聽後有些不快起來。
其它將領也都有些不快,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大順兵強馬壯,能不接人短,提以前的醜事麽?
這一下,李岩等於犯了眾怒,不過眾位官員畏於李岩往日的威望,並沒有人當麵指責,但是牛金星卻不會錯過這樣的良機,他心裏冷笑,忽然行禮,義憤填膺道,“陛下,臣以為陛下舉義,萬民歸心,乃是順天應人。李岩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擾亂軍心,齊心可誅!”
“牛金星,你這是要害了大順,害了天下!”李岩也怒了,指著他罵道。
“李岩,你這是想讓陛下錯失取天下的良機!實在該殺!”牛金星陰狠道。
李岩不想與他口舌之爭,臉氣的漲紅,但還是行禮,急道,“陛下,臣所言都是實情,臣以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仿北宋之例……”
“夠了!”李自成陰沉著臉,終於爆發,“李節度,你不要再說了!東征之事,朕與宰相和文武大臣都讚成,為何偏偏你要反對。你以為你的見識,能高過滿朝文武嗎?”
“陛下~”李岩臉上有些驚訝,沒想到李自成會說這樣的話。
李自成卻一揮手道:“帶李節度下朝,今日早朝,你不必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