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朱由樻還是一身郡王打扮,四爪龍袍、玉帶、翼善冠一樣不少。


    魯義方微微一愣,朱由樻幫高義歡說話,確讓他一時間不曉得該怎麽去應對了。


    大明的親王站賊寇一頭,讓他接著罵也不是,不罵又彰顯不出他的氣節,於是隻能神情複雜的站在大殿上。


    雖說北京的崇禎皇帝健在,大明朝的法統還很穩固,宗藩遠不如後來法統不穩誰都可以爭一爭法統時那麽值錢,但是朱由樻畢竟是親藩,身份尊貴,他與高二哥一個鼻孔出氣,便叫魯義方有點不知所措了。


    這天下可是朱家的江山,你一個親王,朱姓子弟,居然站在要推翻朱明王朝的流寇一邊,還說打破城池,奪了封地的流寇頭子是好人,魯義方頓時就無語了。


    朱家自己人不急,他一個外人急什麽呢?


    高二哥笑眯眯的走上前來,伸手道,“魯府君先座!”


    魯義方一臉寒霜給朱由樻行了一禮,便一屁股坐下,但卻不說話。


    高義歡沒奈何,隻能自己說道:“鄙人高義歡,陳留縣人士,老父乃是陳留生員。”


    他頓了頓,看了魯義方一眼,然後歎氣道:“付府君氣節可嘉,高某已讓人厚葬於城外,隻是還缺一篇碑文,敘述付府君生前事跡。高某思來想去,城中怕是隻有魯府君能寫,所有高某想請魯府君做祭文一篇,然後好讓石匠雕刻碑文,為付府君立碑立傳。”


    魯義方聽了這話,神情緩和了一些,終於肯和高二哥說話,他歎了口氣,“付府君彰我士大夫之烈,乃我輩楷模,需令後世知之,敬之,此事我義不容辭。”


    高二哥見他肯和他說話,心裏不禁一喜,他就怕這些人像個老僧入定一樣,對他的話不聞不問,不予理睬。


    這時高二哥看了他一眼,遂即沉吟道:“付府君的氣節令人敬佩,不過汝寧府的百姓,卻也因此失去了依靠。”


    說到此處,高義歡對魯義方拱了拱手,正色道:“高某希望魯府君能接過付府君留下的重擔,處理汝寧府的事務,治理汝寧府。”


    “哼!你想讓我給闖賊效力。”魯義方卻臉色一沉,一拂衣袖,站了起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魯某不為賊做事,此事辦不到,你另請高某吧!”


    高義歡也站起來,拉住魯義方,“這怎麽能算是給闖賊做事呢?魯府君這是為百姓做事啊!”


    他這話卻是讓魯義方一驚,沒想到眼前的賊人,居然口中也能冒出個闖賊這個詞匯,再者別人都說為朝廷效命,向帝王盡忠,他卻說為百姓做事,到是有些新奇。


    高義歡見他一愣,便接著說道:“魯府君忠於朝廷是為何?不就是希望能夠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麽?現在一府百姓擺在你麵前,你又不管,看他們身陷水火,這又是何意呢?莫不是學那些腐儒,沽名釣譽?”


    “你!”魯義方聞語一怒,猛的一揮衣袖,不過以他的智力,自然能聽懂高義歡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不過卻又覺得有些不對,但一時沒想好怎麽辯駁,所以有些詞窮。


    他正想哪裏不對時,高二哥卻不讓他往深裏琢磨,繼續進攻,看著他笑道:“魯府君也知道我們賊軍沒有什麽人才,讀書人都不願意幫我們。你看我入城之後,對於城中百姓秋毫無犯,我其實是想維持這種狀態,但是大軍畢竟需要錢糧。如果汝寧沒人管理,地方上一團糟,百姓不能生產,大軍又沒有補給,就隻能劫掠,這恐怕不是魯府君願意看見~”


    高義歡微笑著說出一件殘酷的事情,意思就是你不幫老子治理,老子收不上租子,可就要開始搶了。


    “你威脅我!”魯義方一臉憤怒,覺得眼前的人一臉笑嘻嘻,內心卻十分狡詐、殘忍。


    端坐在王位上的崇王見了兩人站起,怕他們鬧翻,連忙拉偏架,“魯府君,不要動怒,高將軍是為了百姓,你要理解他的苦衷,他是闖軍中的好人啦。”


    在流寇中,像二哥這樣的人,確實是一股清流了。入城後沒動百姓鄉紳,還厚葬付汝為,善待宗藩,讓人都不好意思罵他。


    唯一能罵的一點,就是他是闖賊,可偏偏這人恬不知恥,居然也跟著罵闖賊,好像他不是罵他,他也不是賊一樣。


    魯義方對朱由樻有些無語,他看著高義歡拱手道:“汝寧庫藏如洗,百姓流離失所,在下無能為力,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高二哥說的確實有些道理,魯義方的確不想看見百姓受苦,心中懷有濟世的情懷,但是他就是不想給賊做事,所以希望高二哥知難而退。


    高義歡卻大笑道:“錢沒有,藩庫裏麵取,百姓流離失所,可以給他們提供種子,將藩田分給他們耕種,讓他們安定嘛!”


    說著高義歡扭頭看向崇王,“殿下已經將藩田和庫金捐贈予我,委托我照顧汝寧一府,魯府君不用擔心府庫無錢無糧的問題,隻需要放手去幹,治理好汝寧就行了。”


    魯義方臉上一陣愕然,朱由樻哭喪著臉道:“小王一脈受汝寧百姓恩養近二百年,然而王府卻未予百姓恩惠。昨夜,小王得高將軍指點,深感愧疚,自願交出全部資財,造福汝寧。”


    朱由樻說到最後,幾乎快要哭出來,不過魯義方的注意力卻不在他的身上,而是注意到關鍵一點,賊寇居然要分田了。


    作為大明朝的中層官員,能混到一郡太守的位置,對於政治都比較敏感。


    流寇早就打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也正是這個口號,使得流寇迅速做大。


    李自成雖早就打了口號,但口號和實際行動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光喊口號,不幹事的人多得去了。這些人多半最後都不能成事,所以即便聲勢浩大,最後還是會失敗。


    眼前的賊寇,不光是喊口號,而是已經準備分地,那這件事情就敏感了,必然是改變流寇性質的一個重要起點。


    一時間,魯義方心中惶惶,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明怕真的要變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大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話淒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話淒涼並收藏南明大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