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水是淮河中遊左岸的一條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
它發源於河南開封府尉氏縣,向東南流經太康、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渦陽、蒙城,於南直懷遠縣城附近注入淮河。
高二哥要在鹿邑攔壩,那下遊的亳州、渦陽和蒙城肯定都會受到影響,那裏的鄉民肯定會記恨他,不過即便如此,這個水壩還是必須要修。
因為他能提高水源的利用,能夠調節渦水的水位,等水蓄滿後,對於下遊,甚至也有調控的作用。
比如冬季不怎麽灌溉的時候,他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免得水源流入淮河進入大海,白白浪費,等春季需要灌溉時,就能夠有足夠的水源。
同時在幹旱的時候,他能放掉蓄水緩解災情,在發大水時,他又能起到蓄洪,減輕堤壩壓力,防止決堤的作用。
當然,到時候二哥也能利用水壩的調節作用,來控製下遊。如果下遊讓二哥不高興,那他便可以反正來,旱的時候把水攔住,澇的時候開閘衝死下遊。
隻是如果這樣做,那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要問候他祖宗,然而排除這種喪盡天良的做法,修建水利工程,總的來說還是件好事。
雖說從短期來看,蓄水會影響下遊灌溉,但從長遠來看,對於上下遊卻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孫玉成和於應龍聽後,並未反對,而是考慮建壩的問題。
這時於應龍道:“鹿邑北高南低,不過地勢相對平坦,就算建好水壩,蓄水也有難度。”
這確實是個問題,河流兩側又不是高山、峽穀,而是平地,水位無法抬的太高,蓄水能力也會有限。
高二哥想了下,笑道:“可以建多道水壩,形成多個水閘,從北到南,一級一級的蓄水,應該能夠解決問題。另外,還要多挖溝渠、池塘,起到一個蓄水抗旱的作用。”
於應龍和孫玉成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不禁有些詫異,這個高都尉連個生員都不是,怎麽好像什麽東西都懂一點呢?
“那屬下這就組織人手,準備去辦。”於應龍開口道:“不過所需要的錢糧,還請都尉盡快籌措。”
修水利,自是要花錢的,然而錢糧卻是件讓二哥頭疼的事情,他不禁抿嘴道:“現在河床枯竭,修的時候,先修兩邊,最後合攏,並安裝閘門,工程量應該不大。”
現在正是枯水期,不用先填分水堤,可以直接下河床開工,耗費應該減少很多。
高二哥頓了會兒,接著說道:“這件事對鹿邑百姓有利,你們去各寨走動,同鄉紳族老商議,將鄉民發動起來,大家一起修建。我可以給他們適當免賦,做為工錢,至於剩下的缺口,我會盡快籌措出來。”
趙大憲帶迴來一千兩銀子,高二哥提前給軍官和戰兵發餉,已經用了五百兩,剩下五百兩隻能頂一個月,但是賦稅卻又沒收上來,他現在哪有什麽錢糧,隻能設法發動一下群眾,實在不行,便隻能找個土賊或者土豪打一打,來解燃眉之急了。
當下高二哥與兩人沿著渦水巡視一陣,發現如果水源充足,渦水沿岸的土地不說全部利用,讓二哥這幾百人自給自足,卻完全沒有問題。
此時已到七月,高二哥看了一陣後,對兩人道:“咱們如果加快速度,或許還能趕上種冬小麥。你們要盡快走訪各村寨,就說水壩修好後,沿岸的土地,可以租給他們耕種,要盡快把鄉民發動起來。”
高二哥的人少,消化不了那麽多地,不如低租讓給鹿邑的鄉民耕種,這樣總比放著荒廢強。
於應龍和孫玉成點頭應下,兩人商議一陣後,便決定由於應龍去走訪各村寨,說服鄉紳組織村民參與到水利建設中來,而孫玉成則領著些人,繼續丈量土地,並規劃各級水閘的建造地點。
其實鹿邑縣的鄉民也想修水利,隻是沒有官府組織,加上各村各寨的想法不能統一,所以一直無法實現。
如果壩建在上遊,下麵的村子享受不到,要扒開你的水壩,建在下遊上麵的人也享受不到,不願意幫忙,而最重要的是就算建起來,受益的大頭也是藩田,藩王都不出力,鄉民自然幹不起來。
現在按著高二哥的提議,分級設閘,將水源一級一級的往下放,便可以解決不少矛盾。而藩王的地,自然都是好地,高二哥許諾建好水閘之後,可以低租讓給他們耕種,各村寨立時就動心了。
為了調動鄉老的積極性,高二哥則承諾,水閘建起之後,再幫他們修建水渠,讓他們的田地,也有水源灌溉。
為此,二哥希望他們能提供一些食物,給參與築壩的村民,而二哥則視他們提供糧食的多少和完成的工程量,對他們來年的賦稅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
這等於是預支來年的賦稅,來作為新修水利的工程款。
當然二哥這是好言相勸,如果有不識抬舉,不願意配合的,那他也令趙大憲做好準備,把不配合的寨子打下來,來個殺一儆百,順便打個土豪補充下錢糧。
隻是於應龍這個酸秀才,確實有些能力,二哥沒想到經過他的勸說,各寨居然都同意了高二哥的方案。
這些鄉民,眼下也都沒什麽事做,眼看著來年怕也是同樣的年景,能修建水閘灌溉,他們自然願意,何況現在做還能管頓飯。
至於鄉紳們,主要還是因為闖軍洗劫鹿邑縣的餘威還在,就像高家莊麵對劉黑子時,願意花點糧食買個平安一樣,隻要縣裏的流寇不打上門來,給你點糧食也無妨,何況是修水利,這種對他們也有利的事情。
這水閘要是建起來,受益的首先是藩田,其次就是鄉紳的田多,他們自然願意。
一時間,鹿邑縣仿佛進入了後世插著紅旗,唱著歌兒進行大建設的時代。各村各寨的村民,挑著扁擔籮筐,便紛紛湧出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有,向趕集一樣匯集到渦河邊。
孫玉成在渦河上,規劃了六個水閘,將鄉民聚集在一起,先從上遊建起。
數十個打著赤腳的孩子,最是活躍,跑在隊伍的最前麵,各地趕來的村民為了混口飯吃,清早就出發,一個比一個走的快,都想混點工分,等水壩見好後,能夠拿工分多租幾畝好地。
為了提高鄉民的積極性,防止有人渾水摸魚,高二哥又提出了工分的製度,給每個村子記工分,等水壩建好後,哪個村子工分多,就能多租地,並且優先放水,結果引的各村傾巢而出。
高義歡站在一旁,看見鄉民們忙碌的在河床上打樁,肩挑手推的將泥土、石塊倒入木樁之間,幾日時間水壩就已經有了個雛形,心裏不禁感歎眾人的力量,同時心裏又想,“燒磚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幹呢?”
(感謝無顬,魚曾經來過的588打賞,求推薦,收藏,推廣。)
它發源於河南開封府尉氏縣,向東南流經太康、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渦陽、蒙城,於南直懷遠縣城附近注入淮河。
高二哥要在鹿邑攔壩,那下遊的亳州、渦陽和蒙城肯定都會受到影響,那裏的鄉民肯定會記恨他,不過即便如此,這個水壩還是必須要修。
因為他能提高水源的利用,能夠調節渦水的水位,等水蓄滿後,對於下遊,甚至也有調控的作用。
比如冬季不怎麽灌溉的時候,他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免得水源流入淮河進入大海,白白浪費,等春季需要灌溉時,就能夠有足夠的水源。
同時在幹旱的時候,他能放掉蓄水緩解災情,在發大水時,他又能起到蓄洪,減輕堤壩壓力,防止決堤的作用。
當然,到時候二哥也能利用水壩的調節作用,來控製下遊。如果下遊讓二哥不高興,那他便可以反正來,旱的時候把水攔住,澇的時候開閘衝死下遊。
隻是如果這樣做,那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要問候他祖宗,然而排除這種喪盡天良的做法,修建水利工程,總的來說還是件好事。
雖說從短期來看,蓄水會影響下遊灌溉,但從長遠來看,對於上下遊卻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孫玉成和於應龍聽後,並未反對,而是考慮建壩的問題。
這時於應龍道:“鹿邑北高南低,不過地勢相對平坦,就算建好水壩,蓄水也有難度。”
這確實是個問題,河流兩側又不是高山、峽穀,而是平地,水位無法抬的太高,蓄水能力也會有限。
高二哥想了下,笑道:“可以建多道水壩,形成多個水閘,從北到南,一級一級的蓄水,應該能夠解決問題。另外,還要多挖溝渠、池塘,起到一個蓄水抗旱的作用。”
於應龍和孫玉成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不禁有些詫異,這個高都尉連個生員都不是,怎麽好像什麽東西都懂一點呢?
“那屬下這就組織人手,準備去辦。”於應龍開口道:“不過所需要的錢糧,還請都尉盡快籌措。”
修水利,自是要花錢的,然而錢糧卻是件讓二哥頭疼的事情,他不禁抿嘴道:“現在河床枯竭,修的時候,先修兩邊,最後合攏,並安裝閘門,工程量應該不大。”
現在正是枯水期,不用先填分水堤,可以直接下河床開工,耗費應該減少很多。
高二哥頓了會兒,接著說道:“這件事對鹿邑百姓有利,你們去各寨走動,同鄉紳族老商議,將鄉民發動起來,大家一起修建。我可以給他們適當免賦,做為工錢,至於剩下的缺口,我會盡快籌措出來。”
趙大憲帶迴來一千兩銀子,高二哥提前給軍官和戰兵發餉,已經用了五百兩,剩下五百兩隻能頂一個月,但是賦稅卻又沒收上來,他現在哪有什麽錢糧,隻能設法發動一下群眾,實在不行,便隻能找個土賊或者土豪打一打,來解燃眉之急了。
當下高二哥與兩人沿著渦水巡視一陣,發現如果水源充足,渦水沿岸的土地不說全部利用,讓二哥這幾百人自給自足,卻完全沒有問題。
此時已到七月,高二哥看了一陣後,對兩人道:“咱們如果加快速度,或許還能趕上種冬小麥。你們要盡快走訪各村寨,就說水壩修好後,沿岸的土地,可以租給他們耕種,要盡快把鄉民發動起來。”
高二哥的人少,消化不了那麽多地,不如低租讓給鹿邑的鄉民耕種,這樣總比放著荒廢強。
於應龍和孫玉成點頭應下,兩人商議一陣後,便決定由於應龍去走訪各村寨,說服鄉紳組織村民參與到水利建設中來,而孫玉成則領著些人,繼續丈量土地,並規劃各級水閘的建造地點。
其實鹿邑縣的鄉民也想修水利,隻是沒有官府組織,加上各村各寨的想法不能統一,所以一直無法實現。
如果壩建在上遊,下麵的村子享受不到,要扒開你的水壩,建在下遊上麵的人也享受不到,不願意幫忙,而最重要的是就算建起來,受益的大頭也是藩田,藩王都不出力,鄉民自然幹不起來。
現在按著高二哥的提議,分級設閘,將水源一級一級的往下放,便可以解決不少矛盾。而藩王的地,自然都是好地,高二哥許諾建好水閘之後,可以低租讓給他們耕種,各村寨立時就動心了。
為了調動鄉老的積極性,高二哥則承諾,水閘建起之後,再幫他們修建水渠,讓他們的田地,也有水源灌溉。
為此,二哥希望他們能提供一些食物,給參與築壩的村民,而二哥則視他們提供糧食的多少和完成的工程量,對他們來年的賦稅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
這等於是預支來年的賦稅,來作為新修水利的工程款。
當然二哥這是好言相勸,如果有不識抬舉,不願意配合的,那他也令趙大憲做好準備,把不配合的寨子打下來,來個殺一儆百,順便打個土豪補充下錢糧。
隻是於應龍這個酸秀才,確實有些能力,二哥沒想到經過他的勸說,各寨居然都同意了高二哥的方案。
這些鄉民,眼下也都沒什麽事做,眼看著來年怕也是同樣的年景,能修建水閘灌溉,他們自然願意,何況現在做還能管頓飯。
至於鄉紳們,主要還是因為闖軍洗劫鹿邑縣的餘威還在,就像高家莊麵對劉黑子時,願意花點糧食買個平安一樣,隻要縣裏的流寇不打上門來,給你點糧食也無妨,何況是修水利,這種對他們也有利的事情。
這水閘要是建起來,受益的首先是藩田,其次就是鄉紳的田多,他們自然願意。
一時間,鹿邑縣仿佛進入了後世插著紅旗,唱著歌兒進行大建設的時代。各村各寨的村民,挑著扁擔籮筐,便紛紛湧出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有,向趕集一樣匯集到渦河邊。
孫玉成在渦河上,規劃了六個水閘,將鄉民聚集在一起,先從上遊建起。
數十個打著赤腳的孩子,最是活躍,跑在隊伍的最前麵,各地趕來的村民為了混口飯吃,清早就出發,一個比一個走的快,都想混點工分,等水壩見好後,能夠拿工分多租幾畝好地。
為了提高鄉民的積極性,防止有人渾水摸魚,高二哥又提出了工分的製度,給每個村子記工分,等水壩建好後,哪個村子工分多,就能多租地,並且優先放水,結果引的各村傾巢而出。
高義歡站在一旁,看見鄉民們忙碌的在河床上打樁,肩挑手推的將泥土、石塊倒入木樁之間,幾日時間水壩就已經有了個雛形,心裏不禁感歎眾人的力量,同時心裏又想,“燒磚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幹呢?”
(感謝無顬,魚曾經來過的588打賞,求推薦,收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