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小玉兒17
綜穿之靠生子係統寵冠六宮 作者:永恆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爺領命,額都,幫爺告訴八哥,爺是不會讓他失望的,三年後,爺在京郊外等他親迎爺歸京。”
“是,奴才會如實轉告皇上的,這是東宮福晉派奴才交給您的東西,還請您收好,莫要弄丟了,不然奴才沒法跟福晉交代。”
雖不知慕思梨讓他給多鐸帶的是什麽,但他有感覺,絕不是什麽普通之物。
“東西已經送到,奴才就不打擾王爺了,待王爺確定好出征日期後,告於大汗即可。”
“爺知道了,辛苦你跑一趟,來人,賞。”
“奴才謝王爺賞,奴才告退。”
額都一走,多鐸立馬露出本性,這一次,他會讓眾人知道他多鐸不比多爾袞差的。
睿親王府內,多爾袞的腿突然動不了了,等他想到找府醫醫治時,才得知他已經走了的消息,氣得他想直接派人去了結了府醫。
好在理智還在,他這才沒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畢竟他還想靠著對方再次站起來呢。
“王爺,豫親王來了。”
“他來做什麽?爺真想說自己沒有這樣吃裏扒外的弟弟!”
多爾袞現在懷疑當初慕思梨之所以發現他與大玉兒製定的陰謀,是因為多鐸通風報信導致的。
他更是因此被慕思梨胖揍了一頓,還差點將他打成半身不遂,多鐸就算是他的親弟弟,他對其的態度也不如以往了。
“十四哥,你這話實在傷弟弟的心,若不是你我是親兄弟,爺當時去絕不會老實被你關押的。
好在思梨聰慧,發現了你的陰謀,不然她現在就成了你與大玉兒之間感情的橋梁了。
她雖然張揚了些,但心思純淨,從未想過要和誰爭寵,你倒好,居然為了大玉兒犧牲思梨。
爺與思梨是好朋友,怎麽可能看著她被你們蒙騙?”
“所以,你就將事情告訴她了?你知不知道你這一句告訴,直接讓爺之前的努力打水漂了?
爺到底是大清的睿親王,即便什麽都不做,都有的是人跟隨爺,你覺得等爺身體大好後,你還能去如這般輕鬆自在嗎?
爺不妨直接告訴你,當初汗阿瑪可是要立爺為儲君的,這件事是有依據的,若不是他突然駕崩,這登基的人就是爺了。
你說若是爺去謀朝篡位,支持爺的會有幾許人也?依爺看,待爺大好後,便是爺開始準備的時候了。
多鐸,爺給你一個機會,看在你是爺親弟弟的份上,隻要你全身心的支持爺,待爺登基後,你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你以為如何?”
“不如何,弟弟的心思不在這上麵,哥,你最好死了這份心思,不然弟弟也救不了你。
你當弟弟真是個傻子嗎?勸你一句,珍惜當下才是長久之道,那些個莫須有的東西不適合你。
差點忘了,弟弟此次過來是告訴你弟弟要接管你的兵馬一事,自今日起,帶兵打仗之事由弟弟代勞。
你放心,弟弟不是蠢才,隻是之前有你壓著,別人看不到弟弟的聰明才智罷了。
三年後,弟弟會取代你成為新任戰神,這三年,希望你能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能當下對大玉兒的感情。
最後再給你一句忠告,大玉兒不適合你,她除了利用你,對你根本沒有一分真心。
若她心中真的有你,當年就不會拋下你我之間的感情轉嫁給八哥了。
行了,話以至此,弟弟也不多說了,希望你好自為之,三年後見。”
多鐸說完也不管多爾袞臉色有多難看了,她已經給了他忠告了,聽與不聽全靠他自己,自己是幫不了他的。
隻希望他不要真走上歪路,否則到時候真的兵戎相見時,對誰都不好。
“來人,去問問怎麽迴事,豫親王為何說他接管了爺兵馬的事情,為何爺不知曉這件事?”
“是。”
沒有兵馬,他如何起義?如何與皇太極對抗?
他是戰神多爾袞,戰功赫赫,皇太極憑什麽剝奪他的光環?
多鐸想成為他?怎麽可能,他的兵馬隻認他,是不可能認多鐸的。
多爾袞不斷的安慰著自己,他訓兵有方,他的兵馬都是忠誠他的,絕不可能反手成為多鐸的兵,他倒要看看,沒有兵馬,多鐸如何成為自己?
他心中想得好,但現實是殘酷的。
當多爾袞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一臉緊張的迴來時,他便知道自己真的被多鐸取代了,但他不明白,他的那些兵馬為何會聽多鐸的指令行事?
然沒人給他解釋,他本身起不來了,府醫又跟著多鐸前往戰場,他就算心中有萬千溝壑,也得等能站起來時才能實施。
現在,他隻能當個廢人。
但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廢人,即便動不了,他還可以用嘴謀劃,這不,他讓自己的親信私下裏去招兵買馬了。
鑒於他之前戰神的名號,確實招到了不少人,多爾袞派人將他們送到了離京郊七裏遠的深山中進行訓練。
待他身體大好後,他會帶著他們圍攻京都,到時候這天下之主就是他的了,自然,大玉兒也是他的。
吳克善在盛京又待了三日後迴科爾沁了。
原本他是打算待足一個月再離開的,但哲哲和大玉兒總是以各種理由找他,而目的都是科爾沁的供給。
他既然說了以後這些全是慕思梨的,自然不能改口,既然他們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他也懶得繼續跟她們廢話了,因此,他直接迴了科爾沁。
對於他的突然離開,哲哲和大玉兒都是非常生氣的,她們的事情還沒解決,他怎麽能突然離開?
但皇太極都同意他離開了,他們也不敢說什麽,隻能咽下心中不快,渴望皇太極盡快對慕思梨失去興趣,這樣她們才有機會重新獲寵。
若是能因此懷上子嗣,也是極好的。
一個月後,關雎宮內,皇太極緊張的看著正在給慕思梨把脈的太醫,他懷疑慕思梨是有喜了,但沒有聽到準確的消息,他也不能確定。
“臣恭喜大汗,東宮福晉有喜了。”
“是,奴才會如實轉告皇上的,這是東宮福晉派奴才交給您的東西,還請您收好,莫要弄丟了,不然奴才沒法跟福晉交代。”
雖不知慕思梨讓他給多鐸帶的是什麽,但他有感覺,絕不是什麽普通之物。
“東西已經送到,奴才就不打擾王爺了,待王爺確定好出征日期後,告於大汗即可。”
“爺知道了,辛苦你跑一趟,來人,賞。”
“奴才謝王爺賞,奴才告退。”
額都一走,多鐸立馬露出本性,這一次,他會讓眾人知道他多鐸不比多爾袞差的。
睿親王府內,多爾袞的腿突然動不了了,等他想到找府醫醫治時,才得知他已經走了的消息,氣得他想直接派人去了結了府醫。
好在理智還在,他這才沒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畢竟他還想靠著對方再次站起來呢。
“王爺,豫親王來了。”
“他來做什麽?爺真想說自己沒有這樣吃裏扒外的弟弟!”
多爾袞現在懷疑當初慕思梨之所以發現他與大玉兒製定的陰謀,是因為多鐸通風報信導致的。
他更是因此被慕思梨胖揍了一頓,還差點將他打成半身不遂,多鐸就算是他的親弟弟,他對其的態度也不如以往了。
“十四哥,你這話實在傷弟弟的心,若不是你我是親兄弟,爺當時去絕不會老實被你關押的。
好在思梨聰慧,發現了你的陰謀,不然她現在就成了你與大玉兒之間感情的橋梁了。
她雖然張揚了些,但心思純淨,從未想過要和誰爭寵,你倒好,居然為了大玉兒犧牲思梨。
爺與思梨是好朋友,怎麽可能看著她被你們蒙騙?”
“所以,你就將事情告訴她了?你知不知道你這一句告訴,直接讓爺之前的努力打水漂了?
爺到底是大清的睿親王,即便什麽都不做,都有的是人跟隨爺,你覺得等爺身體大好後,你還能去如這般輕鬆自在嗎?
爺不妨直接告訴你,當初汗阿瑪可是要立爺為儲君的,這件事是有依據的,若不是他突然駕崩,這登基的人就是爺了。
你說若是爺去謀朝篡位,支持爺的會有幾許人也?依爺看,待爺大好後,便是爺開始準備的時候了。
多鐸,爺給你一個機會,看在你是爺親弟弟的份上,隻要你全身心的支持爺,待爺登基後,你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你以為如何?”
“不如何,弟弟的心思不在這上麵,哥,你最好死了這份心思,不然弟弟也救不了你。
你當弟弟真是個傻子嗎?勸你一句,珍惜當下才是長久之道,那些個莫須有的東西不適合你。
差點忘了,弟弟此次過來是告訴你弟弟要接管你的兵馬一事,自今日起,帶兵打仗之事由弟弟代勞。
你放心,弟弟不是蠢才,隻是之前有你壓著,別人看不到弟弟的聰明才智罷了。
三年後,弟弟會取代你成為新任戰神,這三年,希望你能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能當下對大玉兒的感情。
最後再給你一句忠告,大玉兒不適合你,她除了利用你,對你根本沒有一分真心。
若她心中真的有你,當年就不會拋下你我之間的感情轉嫁給八哥了。
行了,話以至此,弟弟也不多說了,希望你好自為之,三年後見。”
多鐸說完也不管多爾袞臉色有多難看了,她已經給了他忠告了,聽與不聽全靠他自己,自己是幫不了他的。
隻希望他不要真走上歪路,否則到時候真的兵戎相見時,對誰都不好。
“來人,去問問怎麽迴事,豫親王為何說他接管了爺兵馬的事情,為何爺不知曉這件事?”
“是。”
沒有兵馬,他如何起義?如何與皇太極對抗?
他是戰神多爾袞,戰功赫赫,皇太極憑什麽剝奪他的光環?
多鐸想成為他?怎麽可能,他的兵馬隻認他,是不可能認多鐸的。
多爾袞不斷的安慰著自己,他訓兵有方,他的兵馬都是忠誠他的,絕不可能反手成為多鐸的兵,他倒要看看,沒有兵馬,多鐸如何成為自己?
他心中想得好,但現實是殘酷的。
當多爾袞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一臉緊張的迴來時,他便知道自己真的被多鐸取代了,但他不明白,他的那些兵馬為何會聽多鐸的指令行事?
然沒人給他解釋,他本身起不來了,府醫又跟著多鐸前往戰場,他就算心中有萬千溝壑,也得等能站起來時才能實施。
現在,他隻能當個廢人。
但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廢人,即便動不了,他還可以用嘴謀劃,這不,他讓自己的親信私下裏去招兵買馬了。
鑒於他之前戰神的名號,確實招到了不少人,多爾袞派人將他們送到了離京郊七裏遠的深山中進行訓練。
待他身體大好後,他會帶著他們圍攻京都,到時候這天下之主就是他的了,自然,大玉兒也是他的。
吳克善在盛京又待了三日後迴科爾沁了。
原本他是打算待足一個月再離開的,但哲哲和大玉兒總是以各種理由找他,而目的都是科爾沁的供給。
他既然說了以後這些全是慕思梨的,自然不能改口,既然他們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他也懶得繼續跟她們廢話了,因此,他直接迴了科爾沁。
對於他的突然離開,哲哲和大玉兒都是非常生氣的,她們的事情還沒解決,他怎麽能突然離開?
但皇太極都同意他離開了,他們也不敢說什麽,隻能咽下心中不快,渴望皇太極盡快對慕思梨失去興趣,這樣她們才有機會重新獲寵。
若是能因此懷上子嗣,也是極好的。
一個月後,關雎宮內,皇太極緊張的看著正在給慕思梨把脈的太醫,他懷疑慕思梨是有喜了,但沒有聽到準確的消息,他也不能確定。
“臣恭喜大汗,東宮福晉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