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惠妃納喇氏26
綜穿之靠生子係統寵冠六宮 作者:永恆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好像在驗證康熙的想法一般,十年時間轉瞬而逝,而這期間變化最大的就是承慶,他身上已經展現出極強的儲君天賦了。
“皇後,朕好像該立太子了,承慶太優秀,朕怕再過兩年被他直接比下去,到時候丟人。”
兒子太優秀,雖能給阿瑪掙臉麵,但當阿瑪的同樣有壓力。
“皇上決定好了?臣妾沒意見,畢竟承慶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臣妾可不會說什麽貶低自己兒子的話。”
康熙無奈的搖搖頭,這麽多年了,皇後還是這樣的性子。
“朕倒是覺得你可以管管老三和老四了,兩兄弟又鬧著要去前線打仗了。”
說起胤禔和胤礽康熙就覺得頭疼,好好的在京中學習不好嗎?非要去前線打仗。
看看胤祉他們三個,再看看更小的胤禟幾個,哪個不是他的好兒子?就他們倆最會氣人。
“臣妾覺得挺好的,這太子之位隻有一個,他們又是皇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
再說了戰場上能讓他們快速成長,知道您的不容易,又何必在意那麽多呢?
他們年紀是不大,但也不小了,臣妾覺得等他們歸來,也該為他們相看福晉了。”
康熙成功被帶偏,著急忙慌的迴乾清宮,準備給兒子們賜婚了。
不知不覺間他們都這般大了,他光顧著盡快將承慶立為太子,都忘了要給他們賜婚了,他可真是太不合格了。
胤禔和胤礽得知自己能上戰場時,心中歡喜不已,兩人都想借機幹出一番事業,成為大清子民心中的戰神將軍。
坤寧宮內,胤禔帶著胤礽來辭行了,慕思梨十分支持他們的決定,隻是叮囑他們小心謹慎就沒再多說了,反正有9527在,他們最多受點傷,是不會危及生命的。
“皇額娘,兒子和四弟此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您在宮裏可要保重身體,兒子們會想您的。”
“好。”
“大哥,皇額娘就拜托你和弟弟們照看了。”
“自家兄弟,說的什麽話,切記,定要保護好自己。”
哪怕心中有萬般不舍,但戰場不等人,他們還是隨軍隊出發了。
康熙在緊鑼密鼓的為兒子們挑選福晉了,哪怕胤禔和胤礽不在,康熙也為他們看好了福晉人選。
承慶是嫡長子,又是要成為太子的人,他的福晉出身必須高貴,這樣才壓製得住弟妹們。
最終,康熙在眾多貴女中挑出了四個最適合成為皇子福晉的人選,預備等胤禔他們歸來後再統一賜婚。
對於他的想法,承慶是支持的,要不是他是長子,他都想過幾年再考慮成親的事了。
但不行,他若不成婚,底下的弟弟們都隻能等著,他是一個友愛弟弟的好兄長,怎能讓他們陪自己一起當單身狗呢?
一年後,胤褆和胤礽隨軍隊歸來了,當初走的時候是個小小少年郎,如今卻成了錚錚鐵骨的漢子,看得慕思梨都忍不住想要喊兩聲兒子真爭氣了。
隨著他們歸來,康熙也正式為他們四人賜婚,賜婚後,承慶被正式立為太子,而賽音察渾、胤禔和胤礽則被封為貝勒。
而孝莊也因為身體越來越差,在七十七歲高齡時於慈寧宮薨逝。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所有兒子都成家立業後,康熙準備卸任了。
“如今他們兄弟各司其職,朕也該放手讓他們去拚一拚了,不過朕十分納悶,怎麽他們都對太子之位不在意?
朕原以為他們大了,會不滿承慶被立為太子,還以為他們會暗中和承慶較勁了,沒想到就連賽音察渾都對承慶成為太子沒有異議。
難不成承慶早在朕不知道的情況下就拿下了弟弟們的心,讓他們對他忠心不二?”
康熙是真的擔心他們會兄弟鬩牆,所以自承慶被立為太子後,就一直默默關注他們。
誰曾想他們沒有兄弟不和不說,還關係越來越親近了,就連榮妃所出的賽音察渾也十分敬重承慶這個太子。
“這皇上就不知道了吧,臣妾的兒子們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們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若真的為了個太子之位就都得天翻地覆,那不是毀了咱們大清的基業嗎?
如今這般正好,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為大清的繁榮昌盛做努力,就這般強盛的國力,誰敢來犯?”
康熙仔細一想竟然覺得還真是這麽個理,但自己年紀也上來了,自四胞胎出生至今,他都沒出去看看自己的國家,這一刻,他莫名的想去看看。
“皇後,咱們去四處走走吧,也看看大清的領土上,是否都如奏折裏說的那般百姓皆安居樂業了。”
“好,待承慶登基後,臣妾與您一同去看大清的江山社稷,去看看大清的子民。”
康熙的速度很快,既然決定了要退位,就不能給自己反悔的機會,畢竟他能看得出來,承慶比他優秀多了。
讓他早點繼承皇位不僅是對他的認可,也是對朝廷與天下百姓的交代。
承慶順利登基了,因康熙還在,承慶便將他尊為太上皇,慕思梨理所應當的成了太上皇後。
然後便是所有的弟弟們全都封了親王爵,都是他的弟弟,怎能厚此薄彼?
榮妃這些年沒作死,看在賽音察渾的麵子上,承慶也願意給她一些恩典,不僅將她尊為太上貴妃,還恩準她可以出宮去賽音察渾府上榮養。
雖然想過自己能去兒子府上榮養,但真沒想到能這麽快就去,聖旨剛下的第二日,榮妃就將行囊收拾妥當後,跟著賽音察渾出宮了。
其餘的康熙妃嬪也都搬去了寧壽宮後殿居住,畢竟她們沒有子嗣,新帝登基,她們能得一個善終已是不錯的結果了。
七年後,康熙攜慕思梨歸來,歸來後兩人便住進了京都郊區的別院,像一對普通夫妻一般生活在那裏。
就這般在別院生活了十年後,康熙染上了惡疾,於別院駕崩,慕思梨才迴宮榮養。
身為太後,慕思梨迴宮後是住在慈寧宮的,兒孫孝順,慕思梨的晚年生活過得還不錯。
“皇後,朕好像該立太子了,承慶太優秀,朕怕再過兩年被他直接比下去,到時候丟人。”
兒子太優秀,雖能給阿瑪掙臉麵,但當阿瑪的同樣有壓力。
“皇上決定好了?臣妾沒意見,畢竟承慶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臣妾可不會說什麽貶低自己兒子的話。”
康熙無奈的搖搖頭,這麽多年了,皇後還是這樣的性子。
“朕倒是覺得你可以管管老三和老四了,兩兄弟又鬧著要去前線打仗了。”
說起胤禔和胤礽康熙就覺得頭疼,好好的在京中學習不好嗎?非要去前線打仗。
看看胤祉他們三個,再看看更小的胤禟幾個,哪個不是他的好兒子?就他們倆最會氣人。
“臣妾覺得挺好的,這太子之位隻有一個,他們又是皇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
再說了戰場上能讓他們快速成長,知道您的不容易,又何必在意那麽多呢?
他們年紀是不大,但也不小了,臣妾覺得等他們歸來,也該為他們相看福晉了。”
康熙成功被帶偏,著急忙慌的迴乾清宮,準備給兒子們賜婚了。
不知不覺間他們都這般大了,他光顧著盡快將承慶立為太子,都忘了要給他們賜婚了,他可真是太不合格了。
胤禔和胤礽得知自己能上戰場時,心中歡喜不已,兩人都想借機幹出一番事業,成為大清子民心中的戰神將軍。
坤寧宮內,胤禔帶著胤礽來辭行了,慕思梨十分支持他們的決定,隻是叮囑他們小心謹慎就沒再多說了,反正有9527在,他們最多受點傷,是不會危及生命的。
“皇額娘,兒子和四弟此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您在宮裏可要保重身體,兒子們會想您的。”
“好。”
“大哥,皇額娘就拜托你和弟弟們照看了。”
“自家兄弟,說的什麽話,切記,定要保護好自己。”
哪怕心中有萬般不舍,但戰場不等人,他們還是隨軍隊出發了。
康熙在緊鑼密鼓的為兒子們挑選福晉了,哪怕胤禔和胤礽不在,康熙也為他們看好了福晉人選。
承慶是嫡長子,又是要成為太子的人,他的福晉出身必須高貴,這樣才壓製得住弟妹們。
最終,康熙在眾多貴女中挑出了四個最適合成為皇子福晉的人選,預備等胤禔他們歸來後再統一賜婚。
對於他的想法,承慶是支持的,要不是他是長子,他都想過幾年再考慮成親的事了。
但不行,他若不成婚,底下的弟弟們都隻能等著,他是一個友愛弟弟的好兄長,怎能讓他們陪自己一起當單身狗呢?
一年後,胤褆和胤礽隨軍隊歸來了,當初走的時候是個小小少年郎,如今卻成了錚錚鐵骨的漢子,看得慕思梨都忍不住想要喊兩聲兒子真爭氣了。
隨著他們歸來,康熙也正式為他們四人賜婚,賜婚後,承慶被正式立為太子,而賽音察渾、胤禔和胤礽則被封為貝勒。
而孝莊也因為身體越來越差,在七十七歲高齡時於慈寧宮薨逝。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所有兒子都成家立業後,康熙準備卸任了。
“如今他們兄弟各司其職,朕也該放手讓他們去拚一拚了,不過朕十分納悶,怎麽他們都對太子之位不在意?
朕原以為他們大了,會不滿承慶被立為太子,還以為他們會暗中和承慶較勁了,沒想到就連賽音察渾都對承慶成為太子沒有異議。
難不成承慶早在朕不知道的情況下就拿下了弟弟們的心,讓他們對他忠心不二?”
康熙是真的擔心他們會兄弟鬩牆,所以自承慶被立為太子後,就一直默默關注他們。
誰曾想他們沒有兄弟不和不說,還關係越來越親近了,就連榮妃所出的賽音察渾也十分敬重承慶這個太子。
“這皇上就不知道了吧,臣妾的兒子們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們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若真的為了個太子之位就都得天翻地覆,那不是毀了咱們大清的基業嗎?
如今這般正好,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為大清的繁榮昌盛做努力,就這般強盛的國力,誰敢來犯?”
康熙仔細一想竟然覺得還真是這麽個理,但自己年紀也上來了,自四胞胎出生至今,他都沒出去看看自己的國家,這一刻,他莫名的想去看看。
“皇後,咱們去四處走走吧,也看看大清的領土上,是否都如奏折裏說的那般百姓皆安居樂業了。”
“好,待承慶登基後,臣妾與您一同去看大清的江山社稷,去看看大清的子民。”
康熙的速度很快,既然決定了要退位,就不能給自己反悔的機會,畢竟他能看得出來,承慶比他優秀多了。
讓他早點繼承皇位不僅是對他的認可,也是對朝廷與天下百姓的交代。
承慶順利登基了,因康熙還在,承慶便將他尊為太上皇,慕思梨理所應當的成了太上皇後。
然後便是所有的弟弟們全都封了親王爵,都是他的弟弟,怎能厚此薄彼?
榮妃這些年沒作死,看在賽音察渾的麵子上,承慶也願意給她一些恩典,不僅將她尊為太上貴妃,還恩準她可以出宮去賽音察渾府上榮養。
雖然想過自己能去兒子府上榮養,但真沒想到能這麽快就去,聖旨剛下的第二日,榮妃就將行囊收拾妥當後,跟著賽音察渾出宮了。
其餘的康熙妃嬪也都搬去了寧壽宮後殿居住,畢竟她們沒有子嗣,新帝登基,她們能得一個善終已是不錯的結果了。
七年後,康熙攜慕思梨歸來,歸來後兩人便住進了京都郊區的別院,像一對普通夫妻一般生活在那裏。
就這般在別院生活了十年後,康熙染上了惡疾,於別院駕崩,慕思梨才迴宮榮養。
身為太後,慕思梨迴宮後是住在慈寧宮的,兒孫孝順,慕思梨的晚年生活過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