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惠妃納喇氏3
綜穿之靠生子係統寵冠六宮 作者:永恆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哀家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心中可有章程?”
“有,但不是很完善,不如皇瑪姆替朕斟酌一二?”
“也好。”
於是康熙將後宮位份的猜想說了出來,於他而言這些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製定的製度是後宮等級分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與答應嗎?”
“是。”
“哀家瞧著沒什麽不好的,就這麽定吧,大清建國多年,也該有個正經的後宮製度了。”
“皇瑪姆覺得好就行,隻是除了皇後之外,皇瑪姆覺得其它位份定幾人合適?”
孝莊也思考了起來,兩人一起商量過後,定下了嬪妃的人數。
如曆史一般,皇後與皇貴妃僅有一人,畢竟皇貴妃位同副後,一人足矣,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至於其餘的則不限製人數,且定下了嬪位以上可自己養孩子的規矩。
“既然已經定下嬪妃的位份,玄燁可想好給納喇庶妃什麽位份了?宮中曾有子的還有馬佳庶妃及張庶妃。
雖然馬佳庶妃所出的承瑞已經夭折,但她已經有孕,也該給些體麵的,至於張庶妃,那是皇長女的生母,雖出身漢軍旗,但初封常在什麽的也是可以的。”
“馬佳氏有孕了?朕怎麽不知道,皇瑪姆說的可是真的?”
“也是今日一早才知道的,想來去通知你的人還在乾清宮門外等著呢。”
康熙很高興,他是皇帝,當然希望子嗣越多越好,於是隻打算給馬佳氏封個常在位份的,直接給了個貴人位份。
至於慕思梨,一想起她康熙腦海裏就浮現她照顧承慶不慎暈倒的畫麵,慈母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於是不顧孝莊的意見,直接將其封為嬪位了。
到底是明珠的侄女,孝莊反對兩句後就同意了,若是能用一個嬪位換來納蘭家的全力支持,也是可以的。
當皇後得知康熙與孝莊商定了後宮等級製度未曾通知她後,她的臉色明顯陰沉難看,特別是聽說康熙直接將慕思梨封為六嬪之一,更是氣得怒碎了桌上的茶杯。
“娘娘!您是皇後,哪怕皇上把納喇庶妃封為妃了,不還是要向您這個正宮皇後行禮問安嗎?何必動氣,免得掉了自己的身價。”
皇後隨即收起臉上的怒意,她突然覺得慕思梨不能成為對手,因為相比之下,康熙更喜歡的好像是馬佳氏。
沒看馬佳氏僅僅因為懷孕就被封為貴人了嗎?那已經生了皇長女的張庶妃都才是個常在呢,康熙肯定中意馬佳庶妃,還是先處理馬佳庶妃吧。
“既然皇上已經做了決定,本宮照做就是,來人,將皇上的旨意送過去吧。”
“是。”
儲秀宮內,馬佳氏一臉淡定的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這一次,她一定會保護好腹中的孩子的。
皇後敢對承瑞動手,她不會善罷甘休的,若非她如今身懷有孕,她一定會對承祜出手的。
既然她都承受了喪子之痛,皇後作為罪魁禍首,也該承受承受的。
聖旨很快就到了,慕思梨被封為嬪,是一宮之主,康熙將翊坤宮賜給她住了。
而馬佳氏沒想到自己會跟著慕思梨一起晉封,還是封的貴人,她的眼中含淚,總算不是隻比奴才高一點的庶妃了。
“納喇姐姐,妹妹是沾了你的光了,不然也不會升位分,這個大恩妹妹往後會報的。”
“不用,咱們同住儲秀宮,這幾年的情分不是假的,你如今有孕在身,不該流淚的,對眼睛不好。”
“妹妹知道了。”
而另一邊的張庶妃就不滿意了,她可是生了皇長女之人,皇上給慕思梨封嬪她認了,畢竟沒有她,她也不會得到正式的位份。
但馬佳氏剛有孕就得了個貴人位份,憑什麽啊,這肚子裏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呢,怎麽能比自己位份更高?
“小主三思啊,您如今可是有正經身份的常在了,一言一行更該按宮規行事,若是讓人抓住把柄,對您對大公主都不好。”
聽到宮人提起自己的女兒,張常在有些不高興。
馬佳氏生了大阿哥,皇後生了二阿哥,慕思梨生了三阿哥,她不是應該生下一個阿哥嗎,為何是公主?
雖說康熙如今隻有一個女兒,但女兒總是要嫁出去的,始終不及阿哥的作用大, 要是她當初生的是個阿哥,說不定現在她就是張嬪了。
想著想著心中突然來氣了,她也不管會不會有人前來恭喜,直接在殿中怒罵大公主,說她是個不中用的賠錢貨等等。
宮人被嚇了個半死,因為她看到康熙和梁九功了,梁九功同情的看了她一眼沒說話,但康熙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既然這般不喜歡朕的大公主,日後也莫相見了,朕怕大公主一見到你就想到你現在說的那些難以入耳的話。
來人,張氏言行不端,撤去其常在封號,貶為庶人,大公主便在乾西五所住下吧,梁九功,你親自去安排,至於張氏,朕不想在宮裏看到她了。”
“是,奴才這就去安排。”
康熙今日本來是來看望女兒,順便恭喜張氏獲封常在之位的,誰料一進來就聽到她那些辱罵女兒的話,差點氣得原地飛升。
兒女是康熙的底線,再加上有慕思梨對承慶母愛的光環在,他直接將張氏給廢了,女兒跟著這樣的生母怕是長不大的,不如早點斷掉為好。
張氏還處在懵逼狀態不曾迴神,康熙已經不想再看她了,直接轉身走人,與其在這裏看她這張讓人厭惡的臉,還不如去翊坤宮看慕思梨母慈子孝的畫麵。
等到康熙走了半個鍾的時間,張氏才迴過神來,而梁九功也進來了。
“張庶人,隨雜家前往冷宮吧,莫要讓雜家為難,想想大公主,有大公主在,說不得哪一日你就出來了也不一定。”
梁九功本是好意,但在張氏看來確實在諷刺她,一時間她對自己親生女兒的恨意達到了頂點,也不管什麽情況了,直接咒罵了起來。
“有,但不是很完善,不如皇瑪姆替朕斟酌一二?”
“也好。”
於是康熙將後宮位份的猜想說了出來,於他而言這些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製定的製度是後宮等級分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與答應嗎?”
“是。”
“哀家瞧著沒什麽不好的,就這麽定吧,大清建國多年,也該有個正經的後宮製度了。”
“皇瑪姆覺得好就行,隻是除了皇後之外,皇瑪姆覺得其它位份定幾人合適?”
孝莊也思考了起來,兩人一起商量過後,定下了嬪妃的人數。
如曆史一般,皇後與皇貴妃僅有一人,畢竟皇貴妃位同副後,一人足矣,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至於其餘的則不限製人數,且定下了嬪位以上可自己養孩子的規矩。
“既然已經定下嬪妃的位份,玄燁可想好給納喇庶妃什麽位份了?宮中曾有子的還有馬佳庶妃及張庶妃。
雖然馬佳庶妃所出的承瑞已經夭折,但她已經有孕,也該給些體麵的,至於張庶妃,那是皇長女的生母,雖出身漢軍旗,但初封常在什麽的也是可以的。”
“馬佳氏有孕了?朕怎麽不知道,皇瑪姆說的可是真的?”
“也是今日一早才知道的,想來去通知你的人還在乾清宮門外等著呢。”
康熙很高興,他是皇帝,當然希望子嗣越多越好,於是隻打算給馬佳氏封個常在位份的,直接給了個貴人位份。
至於慕思梨,一想起她康熙腦海裏就浮現她照顧承慶不慎暈倒的畫麵,慈母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於是不顧孝莊的意見,直接將其封為嬪位了。
到底是明珠的侄女,孝莊反對兩句後就同意了,若是能用一個嬪位換來納蘭家的全力支持,也是可以的。
當皇後得知康熙與孝莊商定了後宮等級製度未曾通知她後,她的臉色明顯陰沉難看,特別是聽說康熙直接將慕思梨封為六嬪之一,更是氣得怒碎了桌上的茶杯。
“娘娘!您是皇後,哪怕皇上把納喇庶妃封為妃了,不還是要向您這個正宮皇後行禮問安嗎?何必動氣,免得掉了自己的身價。”
皇後隨即收起臉上的怒意,她突然覺得慕思梨不能成為對手,因為相比之下,康熙更喜歡的好像是馬佳氏。
沒看馬佳氏僅僅因為懷孕就被封為貴人了嗎?那已經生了皇長女的張庶妃都才是個常在呢,康熙肯定中意馬佳庶妃,還是先處理馬佳庶妃吧。
“既然皇上已經做了決定,本宮照做就是,來人,將皇上的旨意送過去吧。”
“是。”
儲秀宮內,馬佳氏一臉淡定的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這一次,她一定會保護好腹中的孩子的。
皇後敢對承瑞動手,她不會善罷甘休的,若非她如今身懷有孕,她一定會對承祜出手的。
既然她都承受了喪子之痛,皇後作為罪魁禍首,也該承受承受的。
聖旨很快就到了,慕思梨被封為嬪,是一宮之主,康熙將翊坤宮賜給她住了。
而馬佳氏沒想到自己會跟著慕思梨一起晉封,還是封的貴人,她的眼中含淚,總算不是隻比奴才高一點的庶妃了。
“納喇姐姐,妹妹是沾了你的光了,不然也不會升位分,這個大恩妹妹往後會報的。”
“不用,咱們同住儲秀宮,這幾年的情分不是假的,你如今有孕在身,不該流淚的,對眼睛不好。”
“妹妹知道了。”
而另一邊的張庶妃就不滿意了,她可是生了皇長女之人,皇上給慕思梨封嬪她認了,畢竟沒有她,她也不會得到正式的位份。
但馬佳氏剛有孕就得了個貴人位份,憑什麽啊,這肚子裏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呢,怎麽能比自己位份更高?
“小主三思啊,您如今可是有正經身份的常在了,一言一行更該按宮規行事,若是讓人抓住把柄,對您對大公主都不好。”
聽到宮人提起自己的女兒,張常在有些不高興。
馬佳氏生了大阿哥,皇後生了二阿哥,慕思梨生了三阿哥,她不是應該生下一個阿哥嗎,為何是公主?
雖說康熙如今隻有一個女兒,但女兒總是要嫁出去的,始終不及阿哥的作用大, 要是她當初生的是個阿哥,說不定現在她就是張嬪了。
想著想著心中突然來氣了,她也不管會不會有人前來恭喜,直接在殿中怒罵大公主,說她是個不中用的賠錢貨等等。
宮人被嚇了個半死,因為她看到康熙和梁九功了,梁九功同情的看了她一眼沒說話,但康熙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既然這般不喜歡朕的大公主,日後也莫相見了,朕怕大公主一見到你就想到你現在說的那些難以入耳的話。
來人,張氏言行不端,撤去其常在封號,貶為庶人,大公主便在乾西五所住下吧,梁九功,你親自去安排,至於張氏,朕不想在宮裏看到她了。”
“是,奴才這就去安排。”
康熙今日本來是來看望女兒,順便恭喜張氏獲封常在之位的,誰料一進來就聽到她那些辱罵女兒的話,差點氣得原地飛升。
兒女是康熙的底線,再加上有慕思梨對承慶母愛的光環在,他直接將張氏給廢了,女兒跟著這樣的生母怕是長不大的,不如早點斷掉為好。
張氏還處在懵逼狀態不曾迴神,康熙已經不想再看她了,直接轉身走人,與其在這裏看她這張讓人厭惡的臉,還不如去翊坤宮看慕思梨母慈子孝的畫麵。
等到康熙走了半個鍾的時間,張氏才迴過神來,而梁九功也進來了。
“張庶人,隨雜家前往冷宮吧,莫要讓雜家為難,想想大公主,有大公主在,說不得哪一日你就出來了也不一定。”
梁九功本是好意,但在張氏看來確實在諷刺她,一時間她對自己親生女兒的恨意達到了頂點,也不管什麽情況了,直接咒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