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梁山士卒便拿了史文恭弓箭來。


    晁勇卻沒去看那做工精良的強弓,而是從箭壺中拔出一支箭來。


    箭杆上赫然有著“史文恭”三字,再看箭頭時,卻是打磨的錚亮,色澤和尋常箭矢並無不同,隻是上麵有沒有毒卻看不出來了。


    水滸中晁蓋中箭身亡,晁勇便覺得有些詭異,因此捉到史文恭之後,晁勇第一反應便是看他弓箭。


    晁勇看不出所以然來,便讓人把史文恭帶來。


    史文恭卻是有些桀驁不馴,雖然被五花大綁押來,但仍是高高昂著頭。


    李逵看史文恭一副拿鼻孔看人的樣子,不由罵道:“這廝脖子有毛病吧,俺給他治治。”


    說著,便拎著板斧上去要砍史文恭。


    “鐵牛,不要胡鬧。”


    晁勇喝退李逵,親自上前給史文恭解開繩索。


    史文恭看先前眾人都圍著晁勇,也知道晁勇便是這次的主帥小霸王晁勇了,皺眉道:“兵敗被俘,要殺便殺。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史某上陣之前便早有準備。”


    晁勇笑道:“你與我梁山並無冤仇,先前有些爭鬥,也不過各為其主。山寨眾人迴去之後,也多曾說起你的武勇,我梁山招賢納士,替天行道,正需要教師這般豪傑。教師若不嫌我眾人粗俗,何不與我等一同聚義,做番事業。”


    史文恭對朝廷倒是沒有什麽盡忠的想法,在江湖飄蕩多年。在曾頭市做教師也幫著曾家五虎成為地方一霸,脾性更像江湖人士一些。看晁勇這般禮待,便也答應入夥了。


    晁勇看史文恭入夥,便讓人把史文恭武器都拿來,還給史文恭,同時問道:“我曾聽人說你的箭上有毒,不知可有此事?”


    梁山好漢有不少人使暗器,張清飛石,李應飛刀,欒廷玉鐵錘。李袞標槍、項充飛刀、龔旺飛槍、丁得孫飛叉,但是卻沒有人在暗器上下毒的。聽到晁勇這般問,不由都懷疑的看向史文恭。


    史文恭聞言,馬上變色道:“不知何人如此汙蔑我,我史文恭做事不敢說事事光明磊落,但也不屑用毒藥這般下三濫手段。我的每一隻箭杆上都刻有史文恭三字,便是要讓敵人死的明白,怎會再下毒。”


    晁勇聞言,點頭道:“我亦聽過董平和花榮說起你的弓箭。以你箭法當不需下藥,看來這江湖之上多有謠言啊。”


    這般說來時。水滸之中晁蓋中的一箭便極大可能是宋江射的了,想來是宋江知道了史文恭的箭矢都刻有名字,因此造了這麽一隻箭嫁禍,甚至這隻箭便是史文恭的,以時遷的手段,想要去摸史文恭一支箭,恐怕並非難事。


    當初晁蓋聽到時遷偷雞被捉之後,第一反應便是時遷汙了梁山好漢名聲,險些把同行的石秀和楊雄都斬了。之後雖然被宋江勸住。但救出時遷之後,恐怕對時遷也不會有什麽好感。而宋江不但攔住晁蓋斬殺石秀、楊雄,還親自帶兵打破祝家莊,救出了時遷。若讓時遷在二人之中選擇時,那必然是宋江無疑。


    若是史文恭的箭隻是普通箭時,嫁禍的人也不會笨到去刻史文恭三字,那樣隻要有人疑心。稍一打探便知不是史文恭的箭了。


    至於箭上下藥沒下藥,則完全可以推到史文恭設計賺晁蓋,然後特意在箭上下了藥,準備射殺梁山頭領。


    晁蓋是中計被引入曾頭市中。落入埋伏,原路撤兵之時撞到一彪軍馬,被射了一箭。那自然可能是史文恭帶人埋伏,也可能是本來就藏在梁山後隊的人馬。


    晁蓋中箭落馬之後,卻被三阮、劉唐、白勝五人護著殺出去、


    若真是史文恭帶人攔截時,秦明那般武藝也不過在史文恭手下抵擋二十合便敗走,阮氏三雄、劉唐、白勝五人若不留下幾個死命抵擋,想一個不傷的護著晁蓋出去,隻怕不可能。


    很可能是那彪軍馬原本便不敢和他們照麵纏鬥,至少沒有大將敢出來攔截他們。


    晁勇想到這裏,也不由暗自慶幸早早便殺了宋江,不然那黑廝包藏禍心,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一個不小心,隻怕自己都中了暗算。


    史文恭看晁勇沉思,拔出一隻箭來,便往自己手臂上刺去。


    晁勇瞥見史文恭動作,趕忙抓住史文恭手腕,道:“教師這是作甚?”


    史文恭也不好說他看晁勇有些不信的樣子,笑道:“史某也不知從何傳出這謠言來,不過口說無憑,史某願自證清白,免得大夥還有疑惑。”


    晁勇笑道:“我等如何能不信教師之言。剛才我是在想能不能趁勢拿下曾頭市,這裏離曾頭市還有多少裏?”


    史文恭聽得晁勇這般說便也釋懷了,搖頭道:“二十五裏左右,不過曾頭市早布下很多暗哨。這裏的戰事恐怕已經傳迴曾頭市了,曾長者必然已有防備,現在天色又已不早,今日恐怕無法攻破曾頭市了。”


    晁勇聞言也隻好罷了趁勢奪取曾頭市的念頭,傳令大軍逼近曾頭市五裏下寨。


    隻說曾長者得知史文恭和曾升被梁山全部活捉,一千丁壯幾近全軍覆滅,頓時嚇得慌了神,趕忙讓曾頭市剩餘一千丁壯緊守寨子。


    如今曾頭市卻是兩個寨子,曾頭市口原有一處寨子把守,上迴史文恭火燒法華寺之後,曾長者恐梁山兵馬再來攻打,便又在法華寺山上建了一處寨子,守住那條小路。


    耶律大石站在一處高岡上看著逐漸接近包圍圈的曾頭市兵馬,隻要他們在前行五裏,那曾頭市精銳便可以一網打盡了,也為這些年被曾頭市獵殺的遼騎報了仇,再拔了曾頭市這顆釘子,他在軍中的威望便會再進一步。


    這位遼國的傳奇人物此時已是三十四歲,長相如同多數契丹人一般粗獷,但散發出來的氣質給人的卻是儒雅,而不是一般契丹人一樣的彪悍。


    五年前,二十九歲的耶律大石參加殿試,一舉奪得第一名。


    遼國的科舉製度卻是繼承唐朝科舉製度基礎上,又吸收了宋朝的一些製度綜合而成,考試內容也和宋朝一般。


    對擅長騎馬射箭的契丹人來說舞文弄墨顯然便吃力很多,因此每次科舉進的殿試的基本都是北地漢人。


    而耶律大石不但進入殿試,還奪得了第一名,而且耶律大石在騎射上麵的功夫也不遜於尋常契丹勇士,因此耶律大石很快便成了契丹人的驕傲。


    耶律大石又是皇族出身,因此之後官運亨通,今年更是累功升做興軍節度使。


    耶律大石的任地便在滄州對麵,雄才偉略的耶律大石自然知道遼國此時已是風雨飄搖,北邊被金國打的節節敗退,每日都在丟失城池,用不了多久,隻怕南邊防守宋國的軍隊也會被派往北邊和金國作戰。


    因此一到任後,便開始整點麾下兵馬,也得知了曾頭市的情況。


    原本遼宋簽訂澶淵之盟後,遼國鐵騎便也減少了跨境劫掠打草穀,但是近些年和金國戰事吃緊。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又是和宋朝皇帝趙佶一般的昏君,信用蕭奉先、蕭德裏底等佞臣,捺缽製度被他改作了遊獵,每年倒有大半時間在遊獵,生活荒淫奢侈。


    遼朝建國初,雖有定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都城,而在捺缽,也就是行宮。這是因為遼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為遊牧民族,四季都在逐水草而居,若是皇帝固定在都城處理政事,有時單隻來迴傳遞消息的時間便很長。而遼國又由很多部落組成,時不時便有部落爭鬥發生,因此遼國皇帝便定下了這捺缽製度。


    每年四時巡守,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


    皇帝也跟著部落逐水草而居,方便處理部落之事。


    但是遼國發展到後來,疆域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疆域比之宋朝都要大,尤其奪取了燕雲十六州之後,有了大量漢人耕種,很多契丹部落都已定居下來,後來遼國又設立了五都,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皇帝完全可以在五京處理政事,捺缽製度便有些不大適用了。


    但是耶律延禧繼位後,卻是不喜都城,而是性喜漁獵,因此便又恢複了捺缽製度,四時巡守,一年有大半時間是在鴛鴦濼、白水濼等地方遊獵。


    每到一處,耶律延禧便會召附近部落首領來朝見他。各部落首領朝見,自然不能空手而來,除去孝敬耶律延禧,還有他身旁那些奸臣。時間久了,耶律延禧的巡守便也成了各部落的負擔。


    那年完顏阿骨打不過是個幾千人的小部落首領,因為給奸臣蕭奉先的孝敬少了一些,酒宴間蕭奉先便進讒言說完顏阿骨打善舞,耶律延禧信以為真,便讓完顏阿骨打給他舞上一曲。


    身為部落首領的完顏阿骨打怎肯做這種讓其他部落恥笑的事情,當場便拂袖而去。


    完顏阿骨打迴去之後,便開始整合女真部落,準備反遼。而耶律延禧開始並沒把幾千人的完顏部落放在眼裏,直到後來金國坐大,耶律延禧才開始派重兵圍剿,但是卻屢屢被金國打敗。後來耶律延禧親率七十萬大軍征討金國,卻在護步達岡被完顏阿骨打率兩萬鐵騎大敗,遼國便開始了節節敗退。(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ps:感謝書友“舞斷命絕”200打賞


    無彈窗小說網.rt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晁氏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藏劍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藏劍翁並收藏晁氏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