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餘家軍北上支隊駐地天壇出來後,李岩眉頭緊鎖,帶著李國楨等三人往內城而去。
正陽門依舊還是由餘家軍駐守,不過穩妥起見,大順軍也在靠近正陽門處駐紮了三百精兵,以防有變。
經過正陽門時,李岩特意觀察駐守的餘家軍士卒,隻見他們一個個意氣風發,身板挺得筆直。
餘家軍所穿的軍裝與大順軍截然不同,他們上衣衣擺隻到腰間,衣服正中一排金屬紐扣閃閃發光。從膝蓋往下,是纏的整整齊齊的綁腿。
大順軍入城時,為了展示軍容,衣裝也是統一更換過的,清一色的青衣白帽。
當時李岩在入城隊伍裏,也是覺得軍容齊整與有榮焉,可此時與餘家軍一對比,這差距頓時就體現出來了。
身處前線,餘家軍穿的都是作訓服,若是換成禮服,想必更吸引眼球。
“真是有錢!”
李岩隻能這樣評價,旁人看得是外表,他看得卻是後勤。就這些士兵身上從頭到腳再到裝備,少說也得二十兩銀子!
張縉彥身為原大明兵部尚書,雖說任職時間不長,可他久在六部當官,眼力也是非比尋常。
此時張縉彥就滿是疑惑,從跟著李岩來到餘家軍駐地,他就看出來那支軍隊與大順軍的區別。如今餘家軍與大順軍相隔百十步站在一起對比,那種差異感就更加明顯。
這支占據荊州的武裝朝廷並非沒有收到奏報,可不管是崇禎還是朝廷裏的大臣,都隻當這是闖軍的一個分支,現在看來全不是這麽迴事。
張縉彥看著這相隔不遠的兩支軍隊,目光閃爍,不知在想什麽。
進入內城後,李岩放張縉彥等三人離開,自己則前往皇宮複命。
還沒到皇宮,就遇到兩名大順軍士卒得意洋洋從一家成衣鋪子出來,懷裏各抱著一捆綢緞。
這兩名士卒看到李岩,腳步頓時一收,有些不知所措。他二人並不認得李岩,可單看李岩所騎馬匹甚為雄俊,身後還跟著七八名護衛,想必是軍中高官?
李岩冷冷看著二人,質問道:“我記得陛下軍令,嚴禁劫掠百姓。你們那綢緞是如何得來的?”
兩名士兵頓時變了臉色,其中一人壯著膽子迴答:“迴將軍,這綢緞是小人買的。”
“是嗎?”
“店家何在?”
一個護衛下馬,從店內將掌櫃帶出來,隻見掌櫃眼窩發青,右頰上還留有巴掌印,鼻血將花白的胡子染紅了一片。
“這是怎麽迴事?”
店掌櫃驚魂未定的看著那兩名士卒,點頭哈腰對李岩說:“小人剛摔了一跤,摔的!”
聽到店家迴答,那兩名士卒心頭一鬆,剛要說話,就聽李岩冷冰冰下令:“斬了!”
這兩名士兵大驚失色,扔了綢緞便跑。
兩條腿怎麽能跑過四條腿,李岩的護衛縱馬上前,刀未出鞘就直接將二人砸倒,然後押到成衣鋪子門前。
一個士兵大聲喊道:“大人饒命,小人是劉將軍麾下,這一定是誤會!”
大順軍中姓劉的將官不少,李岩可沒功夫去管是哪個劉將軍,一個眼神過去,護衛手起刀落將其斬首。
“懸首示眾,以儆效尤!”
李岩安排完後,又對店掌櫃說:“陛下仁愛,早有諭令不準士兵騷擾百姓。你以後遇到這種事,可直接報官,定還你一個公道!”
店掌櫃連連叩首:“謝謝青天大老爺,謝謝青天大老爺!”
隻是看他表情,那番話聽進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值守皇城的是大順軍中的一員小將羅虎,對李岩素來敬重。
看到李岩的護衛身上濺有血跡,羅虎麵色一凝,問:“李將軍,莫非有官軍餘孽欲行不軌?”
李岩搖頭:“不過是兩個不守軍紀的士卒,已經被我就地斬首!”
羅虎這才放心,斥道:“死有餘辜!”
李岩讓護衛牽著戰馬留在宮外,自己獨自一人步行入宮。
來到政事堂,就看到牛金星、顧君恩、宋企郊等大順軍中高層正對著滿桌子文牘忙碌不停。
牛金星見到李岩後喊道:“林泉啊,來的正好,快來幫忙!”
李岩上前,看到桌上一份份都是大明官吏的行狀,牛金星他們正在從中挑選可用的人手納入新朝。
大明在京官員足有兩千餘人,看牛金星他們此時挑出來的不過二十幾份。
察覺到李岩興致不高,牛金星問:“怎麽了林泉,莫非崇禎屍首有什麽不對嗎?”
此話一出,顧君恩、宋企郊全都抬頭,緊張的看著李岩。
若是這驗屍有個變故,顯示崇禎不過是假死脫身,那樂子可就大了。
“崇禎屍身已經驗看過,確是崇禎無疑!”
“隻不過我來的路上,遇到兩名我軍士卒搶劫商戶,已經被我就地處斬。”
“我軍新得京城,正是百廢待興的時機,此時軍紀尤當嚴明…”
“林泉,”牛金星打斷李岩,道:“陛下也是這樣想的,所以除嚴禁士卒劫掠百姓以外,甚至還下嚴令,駐守城牆士兵,下城者立斬不饒。”
顧君恩也說:“嚴明軍紀,確實重要。可我朝大軍數十萬雲集京師,有一二宵小渾水摸魚敗壞我軍名聲也是在所難免。遇到此種,隻需果斷處置便可,林泉兄有些草木皆兵了。”
李岩忍不住道:“我聽說汝侯軍中關了一批降官,正在拷掠其家產。”
牛金星道:“此事陛下也知曉。”
李岩驚唿:“陛下知曉此事?那為何不阻止?”
“不過一批降官而已,在崇禎朝為官時橫征暴斂、中飽私囊,借此機會讓他們吐出來一些,也是理所應當。”
“我軍立足未穩,行此拷掠之事,隻怕會失天下民心啊!”
“怎麽會?一幫貪官汙吏而已,收拾他們,百姓隻會拍手稱快。”
李岩還待再說,牛金星岔開話題:“此事且放一邊,咱們還是先討論如何上表勸進吧。此地是明朝京城,官宦眾多,由他們聯合上表勸進,足以顯示陛下乃是順天應人,登臨帝位。”
主管吏政府事的宋企郊應和道:“正是,這些官宦自我軍入京以來,百般鑽營,上表勸進也是我朝給他們的一個機會,看看有誰是真心歸順我朝,又有誰是口是心非。”
李岩聽著他們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心中不安越來越盛。
正陽門依舊還是由餘家軍駐守,不過穩妥起見,大順軍也在靠近正陽門處駐紮了三百精兵,以防有變。
經過正陽門時,李岩特意觀察駐守的餘家軍士卒,隻見他們一個個意氣風發,身板挺得筆直。
餘家軍所穿的軍裝與大順軍截然不同,他們上衣衣擺隻到腰間,衣服正中一排金屬紐扣閃閃發光。從膝蓋往下,是纏的整整齊齊的綁腿。
大順軍入城時,為了展示軍容,衣裝也是統一更換過的,清一色的青衣白帽。
當時李岩在入城隊伍裏,也是覺得軍容齊整與有榮焉,可此時與餘家軍一對比,這差距頓時就體現出來了。
身處前線,餘家軍穿的都是作訓服,若是換成禮服,想必更吸引眼球。
“真是有錢!”
李岩隻能這樣評價,旁人看得是外表,他看得卻是後勤。就這些士兵身上從頭到腳再到裝備,少說也得二十兩銀子!
張縉彥身為原大明兵部尚書,雖說任職時間不長,可他久在六部當官,眼力也是非比尋常。
此時張縉彥就滿是疑惑,從跟著李岩來到餘家軍駐地,他就看出來那支軍隊與大順軍的區別。如今餘家軍與大順軍相隔百十步站在一起對比,那種差異感就更加明顯。
這支占據荊州的武裝朝廷並非沒有收到奏報,可不管是崇禎還是朝廷裏的大臣,都隻當這是闖軍的一個分支,現在看來全不是這麽迴事。
張縉彥看著這相隔不遠的兩支軍隊,目光閃爍,不知在想什麽。
進入內城後,李岩放張縉彥等三人離開,自己則前往皇宮複命。
還沒到皇宮,就遇到兩名大順軍士卒得意洋洋從一家成衣鋪子出來,懷裏各抱著一捆綢緞。
這兩名士卒看到李岩,腳步頓時一收,有些不知所措。他二人並不認得李岩,可單看李岩所騎馬匹甚為雄俊,身後還跟著七八名護衛,想必是軍中高官?
李岩冷冷看著二人,質問道:“我記得陛下軍令,嚴禁劫掠百姓。你們那綢緞是如何得來的?”
兩名士兵頓時變了臉色,其中一人壯著膽子迴答:“迴將軍,這綢緞是小人買的。”
“是嗎?”
“店家何在?”
一個護衛下馬,從店內將掌櫃帶出來,隻見掌櫃眼窩發青,右頰上還留有巴掌印,鼻血將花白的胡子染紅了一片。
“這是怎麽迴事?”
店掌櫃驚魂未定的看著那兩名士卒,點頭哈腰對李岩說:“小人剛摔了一跤,摔的!”
聽到店家迴答,那兩名士卒心頭一鬆,剛要說話,就聽李岩冷冰冰下令:“斬了!”
這兩名士兵大驚失色,扔了綢緞便跑。
兩條腿怎麽能跑過四條腿,李岩的護衛縱馬上前,刀未出鞘就直接將二人砸倒,然後押到成衣鋪子門前。
一個士兵大聲喊道:“大人饒命,小人是劉將軍麾下,這一定是誤會!”
大順軍中姓劉的將官不少,李岩可沒功夫去管是哪個劉將軍,一個眼神過去,護衛手起刀落將其斬首。
“懸首示眾,以儆效尤!”
李岩安排完後,又對店掌櫃說:“陛下仁愛,早有諭令不準士兵騷擾百姓。你以後遇到這種事,可直接報官,定還你一個公道!”
店掌櫃連連叩首:“謝謝青天大老爺,謝謝青天大老爺!”
隻是看他表情,那番話聽進去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值守皇城的是大順軍中的一員小將羅虎,對李岩素來敬重。
看到李岩的護衛身上濺有血跡,羅虎麵色一凝,問:“李將軍,莫非有官軍餘孽欲行不軌?”
李岩搖頭:“不過是兩個不守軍紀的士卒,已經被我就地斬首!”
羅虎這才放心,斥道:“死有餘辜!”
李岩讓護衛牽著戰馬留在宮外,自己獨自一人步行入宮。
來到政事堂,就看到牛金星、顧君恩、宋企郊等大順軍中高層正對著滿桌子文牘忙碌不停。
牛金星見到李岩後喊道:“林泉啊,來的正好,快來幫忙!”
李岩上前,看到桌上一份份都是大明官吏的行狀,牛金星他們正在從中挑選可用的人手納入新朝。
大明在京官員足有兩千餘人,看牛金星他們此時挑出來的不過二十幾份。
察覺到李岩興致不高,牛金星問:“怎麽了林泉,莫非崇禎屍首有什麽不對嗎?”
此話一出,顧君恩、宋企郊全都抬頭,緊張的看著李岩。
若是這驗屍有個變故,顯示崇禎不過是假死脫身,那樂子可就大了。
“崇禎屍身已經驗看過,確是崇禎無疑!”
“隻不過我來的路上,遇到兩名我軍士卒搶劫商戶,已經被我就地處斬。”
“我軍新得京城,正是百廢待興的時機,此時軍紀尤當嚴明…”
“林泉,”牛金星打斷李岩,道:“陛下也是這樣想的,所以除嚴禁士卒劫掠百姓以外,甚至還下嚴令,駐守城牆士兵,下城者立斬不饒。”
顧君恩也說:“嚴明軍紀,確實重要。可我朝大軍數十萬雲集京師,有一二宵小渾水摸魚敗壞我軍名聲也是在所難免。遇到此種,隻需果斷處置便可,林泉兄有些草木皆兵了。”
李岩忍不住道:“我聽說汝侯軍中關了一批降官,正在拷掠其家產。”
牛金星道:“此事陛下也知曉。”
李岩驚唿:“陛下知曉此事?那為何不阻止?”
“不過一批降官而已,在崇禎朝為官時橫征暴斂、中飽私囊,借此機會讓他們吐出來一些,也是理所應當。”
“我軍立足未穩,行此拷掠之事,隻怕會失天下民心啊!”
“怎麽會?一幫貪官汙吏而已,收拾他們,百姓隻會拍手稱快。”
李岩還待再說,牛金星岔開話題:“此事且放一邊,咱們還是先討論如何上表勸進吧。此地是明朝京城,官宦眾多,由他們聯合上表勸進,足以顯示陛下乃是順天應人,登臨帝位。”
主管吏政府事的宋企郊應和道:“正是,這些官宦自我軍入京以來,百般鑽營,上表勸進也是我朝給他們的一個機會,看看有誰是真心歸順我朝,又有誰是口是心非。”
李岩聽著他們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心中不安越來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