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父骸骨?”


    聽到蕭月娘的來意,餘誠有些莫名其妙,問:“你爹是哪個?”


    “家父原大明鍾祥縣令,蕭漢!”


    原來是蕭漢的閨女,餘誠來了興趣,俯身看著跪地哀求的蕭月娘道:“你倒是有膽量,不是說我們是賊寇嗎,你還敢送上門來!”


    蕭月娘怡然不懼,道:“小女子雖身在江南,也聽說荊州餘家軍軍紀森嚴,有三大紀律七項注意,對百姓秋毫無犯。”


    “如此種種,可見將軍非嗜殺暴虐之人。去歲將軍率軍過鍾祥時,家父率軍抵抗,兵敗身陷。原以為家父已然殉國,可後來聽人說是被將軍囚禁,故此民女特來相求,請將軍允小女子攜家父骸骨迴鄉安葬!”


    “你不是已經打聽到你父是被我囚禁,怎麽不求我釋放你爹,而是隻求取他的屍骸?”


    “家父忠心國事,常言身為一方父母官當守土有責,必不會苟且偷生。小女子不敢壞父親忠義之舉,隻是家中母親日夜垂淚,擔心家父屍身無歸處,民女這才鬥膽來求將軍!”


    餘誠搖搖頭,說了一句蕭月娘難以理解的話:“嘖嘖,古人的這腦迴路,我有時候真挺難理解!”


    “你爹現在確實還沒死呢。”餘誠促狹的看著蕭月娘,問:“那你現在怎麽個意思?需要我現殺嗎?”


    蕭月娘傻了眼,一時不知該如何迴話。


    當初蕭漢和李振聲率軍與南下的餘家軍作戰,卻一觸即潰。當時蕭漢家眷俱在鍾祥縣城中,聽聞官軍兵敗,已經做好了舉家赴死的準備,決不落入賊人手中受辱。


    餘家軍擊敗官軍後,竟然沒有順勢奪取縣城,而是在野外駐紮。即便如此,城內也是風聲鶴唳,一夕數驚。


    直到餘家軍瞞天過海,一舉拿下荊州,拔營南下之後,鍾祥縣上下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這時候,縣令蕭漢的家眷才陷入兩難。


    蕭漢一去之後再無消息,大家都判斷他應該是命喪沙場了。可是沒有找到屍體,發往朝廷的公文上就不能寫縣令蕭漢殉國。


    這方麵大明朝廷深有體會,當年洪承疇兵敗鬆山,傳言已經殉國,於是朝廷上下可是極盡哀榮,各種追封。沒過多久,這位“戰死”的洪總督公然出現在敵國的朝堂上,仿佛將大明朝廷的臉踩在腳底下碾了又碾。


    從此以後,對這種死不見屍的情況,大明朝廷處理起來就十分謹慎了。隻要找不到屍身,就全部按失蹤算。


    蕭漢失蹤,留下妻子與一女二子在城中孤苦無依,最後隻能迴江西老家。


    迴到老家之前,蕭漢妻子留下家中老仆繼續尋訪蕭漢下落。好在餘家軍對此也沒有特意遮掩,那老仆不久就打聽到蕭漢是被餘家軍俘虜後關起來了。


    當時的餘家軍名頭還未打響,其占據的荊州在官府治下如同八百裏獅駝嶺,各種傳言亂飛,都是講餘家軍如何殘暴的。


    直到幾個月後,荊州與江南商旅往來,餘家軍在荊州的所作所為逐漸流傳開,尤其餘家軍遵行的三大紀律七項注意,更是為人熟知。


    蕭家這才動了心思,派家中管家攜帶重金去往荊州,想要贖迴蕭漢。沒想到,管家出城還沒走多遠,就被左良玉麾下兵痞給搶了,管家腦袋都被充做了軍功。


    那筆銀子幾乎抽幹了整個蕭家,就連日常生活都困難,又哪還有餘力去荊州贖人?


    如此又過數月,秋收之後,蕭家才緩過氣來。這時候蕭家再想派人去荊州,卻已無人可用。


    蕭漢妻子哀思過度,身體每況愈下。兩個兒子都還年幼,不能獨當一麵。家族中其餘子侄,擔心北上荊州與餘家軍接觸,會被朝廷視作通賊,也都百般推脫。


    最後蕭月娘下定決心,要親自前往。她母親哪裏肯依,丈夫已經失陷,絕不能再把女兒搭進去。


    蕭月娘性子也是倔,留下一封書信就偷偷走了。她搭乘商隊的船一路北上,到了漢口後偷偷觀察,確認餘家軍的確如同傳言中一樣軍紀嚴明,這才放心繼續乘船逆江而上到達荊州。所以就有了與餘誠的這次會麵。


    餘誠看著蕭月娘患得患失的樣子,哈哈笑道:“別怕,逗你玩呢。”


    蕭月娘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一半,她剛才真怕自己不小心說錯話,害了父親性命。


    “你爹現在不在這裏,他已經隨隊北上,去給崇禎收屍去了。”


    蕭月娘的心又提了起來,莫非父親已經投靠了餘家軍?這怎麽可能?


    好在餘誠也沒有讓她久等便給出了答案。


    “你爹當官時隻要沒有作惡,我就不會殺他。北上京城,給崇禎皇帝收完屍,我就放他自由。”


    “到那時你爹是走是留,都悉聽尊便。不過我也得給你提個醒,你爹那死腦筋,到時候要是自己上吊了,你可別算在我頭上。”


    蕭月娘心中剛有解脫,又生惶急。


    解脫是終於從餘家軍賊首處得到了會放自己父親離開的許諾,惶急則是因為她深知自己父親的脾氣秉性,到那時以身殉國確實是父親會做出來的事情。


    她很想親身北上找到父親,勸他不要做此傻事,可間關萬裏,這一路上盜匪叢生、兵禍連綿,與她的荊州之行相比危險增加何止十倍?


    “這樣,你寫一封信,我托人帶給你父親,隻等他看到信後做何選擇了。”


    蕭月娘盈盈下拜,道:“多謝將軍!”


    “就不請你入司令府了,你迴去寫好信後直接交給衛兵即可。”


    蕭月娘再次拜謝,這確實是為她著想。她真要是眾目睽睽之下隨賊首進了賊巢,外界還不知會如何編排自己。


    流言殺人,比刀更利!


    周圍圍觀的人群中有一中年男子,冷冷看著餘誠與蕭月娘交談。他從黃河畔轉道來到荊州,這還是第一次瞧見賊首真容。


    可惜,自己枉稱知兵,卻隻重軍略不通武藝,否則此時效滄海君博浪一椎,為朝廷除此禍害該有多好!


    “老爺,”中年男子身後像鵪鶉般將腦袋縮起來的兩個隨從哀求道:“您來也來了,看也看了,是不是該走了?”


    “急什麽?來都來了,多盤桓些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