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石糧食啊,就這麽撒出去了!”
朱呈祥站在惠王府城牆上,看著下方熙熙攘攘領糧的人群,滿臉都是心疼。
餘誠笑著說:“不虧,不虧。”
“這麽一來,荊州城有多少百姓,人口構成如何,就都清楚了。”
這次發糧,有兩個目的,一是爭奪人心,二是為了人口普查。有了這些數據,餘誠就能有針對性的引導治下百姓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發展。
區區五百噸玉米而已,惠王府裏隨便拿兩件寶貝到現代賣出去,就能賺迴來。
“你不會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搞上這麽一出吧?”
“那不會。”
第一座落入自己掌控的地盤,享受一下特殊待遇也就行了。真要每個城市來這麽一下,餘誠就算有那麽多錢,也沒那麽多糧啊!
“我走之後,城裏就剩你的親衛營了,能鎮守得住嗎?”
餘誠信心滿滿,“大哥放心出征,荊州附近有實力威脅到我們的,如今隻有在襄陽的左良玉。等大哥拿下荊門,鎖死荊襄門戶,左良玉也就不足為慮了。”
“咱們拿下荊州,還分兵攻略其他縣城,湖廣巡撫怕是坐不住了。”
餘誠毫不擔心:“湖廣巡撫宋一鶴手中那點兵,我不去打他,他就該燒高香了。”
荊州安定好,餘家軍就開始分兵攻打其他縣城。朱呈祥率領第一團和教導大隊的火炮連北上去打荊門,第二團則以營為單位攻打荊州府其餘各縣。
就那幾個小小的縣城能有多少武裝,能湊出一二百名就頂破天了,其餘都是征調的民間鄉勇。這幾天荊州城裏的情況傳過去,不信這些鄉勇還能剩多少戰意。
荊州背靠長江,東臨漢水,地理上的優勢能夠能夠大大減弱駐軍的防守壓力。有這兩道屏障在,餘誠終於能夠安心搞建設了。
雖然已經強調過很多次軍規軍紀,餘誠還是忍不住和朱呈祥絮叨:“大哥此去一定要把軍紀看緊些,軍民魚水情我不指望立刻就有,可是殘民、害民、虐民之舉,我絕不容忍。”
朱呈祥看看外邊正在領糧的百姓,又看看餘誠,欲言又止。
餘誠看出朱呈祥有心事,便問道:“大哥有什麽心事,盡可直言。”
朱呈祥道:“我不知道兄弟你心中的軍隊是什麽樣子,可是賢弟啊,人心最是難測!”
朱呈祥指著外邊興高采烈領糧食的荊州百姓說:“你看他們今日對你感恩戴德,交口稱讚。萬一哪天官軍殺迴來,給官軍開門背後捅你一刀的也還是他們。”
餘誠沉默了,人心歸附是一個反複拉鋸的過程,要不怎麽說日久見人心呢?餘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王霸之氣,能讓人一見麵納頭就拜。
“且走且看吧,我也沒指望五斤雜糧就能改變他們的思想。”
“賢弟心裏有數就好!兵貴神速,我就直接出發了,家中妻兒就托付給兄弟你了。”
朱呈祥挺直身體,右手握拳橫擊自己胸膛,做了個餘家軍的標準軍禮:“總司令保重,我們都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你許諾給我們的新世界!”
餘誠也挺起胸膛莊嚴迴禮:“是我們一起建設的新世界!”
朱常潤是萬曆年間封惠王,但直到崇禎登基後才就藩荊州。
但是荊州的惠王府並非新建,而是用的原遼王府。遼王為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聽這封號就應該知道他的封地應該在北方,為何卻落戶在荊州?
這卻是一樁公案。荊州原本的藩王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帝上位後開始削藩,削到湘王時,朱柏不堪受辱一把火將自己連同王府全燒了。湘王朱柏自焚而死,燕王朱棣直接造反。
遼王朱植作為邊塞九王之一,夾在燕王與建文帝之間兩頭受氣。建文召朱植南下勤王,朱植也就聽話的去了。到了京城,建文就削了遼王的護衛,將他的封地換到了荊州。
朱植往荊州去的路上,朱棣就攻破了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蹤。對於遼王在靖難時沒有幫自己,朱棣對他也沒個好臉色,依舊讓他往荊州就藩,遼王府還是被一把火燒光的湘王府。
遼王在荊州傳承了八世,到第八世時遇到了荒淫無度的一位繼承者,王府一位護衛陪他喝酒,酒後死了。那護衛姓張,有個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張居正當首輔期間,遼王被舉報廢為庶人,遼藩也就此除國。到朱常潤被封為惠王時,惠王府也依然沿用了先後被湘王、遼王用過的王城。
如今惠王府又落到了餘誠手裏,不過住進去的不是餘誠,而是隨餘誠南下的開封百姓。
王府的幾座大殿都被用作各個機構的辦公點,剩餘的屋子也不夠這數萬人住,所以王府的廣場、花園、空地,全都紮滿了帳篷。
劉二牛管理的建築隊就征用了其中一座大殿,現階段建築隊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助百姓搭建帳篷。
聽到餘誠相召,劉二牛匆忙來到餘誠辦公室,看到餘誠桌上擺著的一張荊州城地圖。
這次地圖比偷襲荊州那晚的要詳細許多,劉二牛看到地圖上用紅筆勾勒出幾個圓圈,猜測是不是有新任務給自己的建築隊了。
果然,餘誠開口就問:“給你的資料你都看完了嗎,學得怎麽樣?”
劉二牛苦著臉實話實說:“好多看不懂,要用水泥建造起好多層的樓宇,真的能實現嗎?”
餘誠有些失望。自己可以從現代往明朝運東西,可自己不能一天啥也不幹就守著穿越門呀,寶貴的時間要留給更重要的物資。
像水泥這東西餘誠是希望在明朝自己燒製的,隻不過劉二牛沒有接觸過這些,所以進度及其緩慢。
有什麽辦法能忽悠些技術人才來明朝給自己打工呢?
餘誠手指輕叩桌子,好一會兒才想起劉二牛還在旁邊,於是吩咐道:“喊你來是有兩件事要你去辦。”
“第一,三天後我要在王府門前開公審大會,你造五個絞刑架我到時要用。”
“第二,從你手下抽二十個人,在城外建磚窯燒磚,城裏很快要大搞建設,磚頭越多做好。”
“第三,城隍廟對麵的這塊地你讓人修平整…”
劉二牛眼前一亮,興奮道:“要給東家建司令府嗎?”
餘誠瞪著劉二牛:“屁的司令府,建圖書館!”
朱呈祥站在惠王府城牆上,看著下方熙熙攘攘領糧的人群,滿臉都是心疼。
餘誠笑著說:“不虧,不虧。”
“這麽一來,荊州城有多少百姓,人口構成如何,就都清楚了。”
這次發糧,有兩個目的,一是爭奪人心,二是為了人口普查。有了這些數據,餘誠就能有針對性的引導治下百姓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發展。
區區五百噸玉米而已,惠王府裏隨便拿兩件寶貝到現代賣出去,就能賺迴來。
“你不會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搞上這麽一出吧?”
“那不會。”
第一座落入自己掌控的地盤,享受一下特殊待遇也就行了。真要每個城市來這麽一下,餘誠就算有那麽多錢,也沒那麽多糧啊!
“我走之後,城裏就剩你的親衛營了,能鎮守得住嗎?”
餘誠信心滿滿,“大哥放心出征,荊州附近有實力威脅到我們的,如今隻有在襄陽的左良玉。等大哥拿下荊門,鎖死荊襄門戶,左良玉也就不足為慮了。”
“咱們拿下荊州,還分兵攻略其他縣城,湖廣巡撫怕是坐不住了。”
餘誠毫不擔心:“湖廣巡撫宋一鶴手中那點兵,我不去打他,他就該燒高香了。”
荊州安定好,餘家軍就開始分兵攻打其他縣城。朱呈祥率領第一團和教導大隊的火炮連北上去打荊門,第二團則以營為單位攻打荊州府其餘各縣。
就那幾個小小的縣城能有多少武裝,能湊出一二百名就頂破天了,其餘都是征調的民間鄉勇。這幾天荊州城裏的情況傳過去,不信這些鄉勇還能剩多少戰意。
荊州背靠長江,東臨漢水,地理上的優勢能夠能夠大大減弱駐軍的防守壓力。有這兩道屏障在,餘誠終於能夠安心搞建設了。
雖然已經強調過很多次軍規軍紀,餘誠還是忍不住和朱呈祥絮叨:“大哥此去一定要把軍紀看緊些,軍民魚水情我不指望立刻就有,可是殘民、害民、虐民之舉,我絕不容忍。”
朱呈祥看看外邊正在領糧的百姓,又看看餘誠,欲言又止。
餘誠看出朱呈祥有心事,便問道:“大哥有什麽心事,盡可直言。”
朱呈祥道:“我不知道兄弟你心中的軍隊是什麽樣子,可是賢弟啊,人心最是難測!”
朱呈祥指著外邊興高采烈領糧食的荊州百姓說:“你看他們今日對你感恩戴德,交口稱讚。萬一哪天官軍殺迴來,給官軍開門背後捅你一刀的也還是他們。”
餘誠沉默了,人心歸附是一個反複拉鋸的過程,要不怎麽說日久見人心呢?餘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王霸之氣,能讓人一見麵納頭就拜。
“且走且看吧,我也沒指望五斤雜糧就能改變他們的思想。”
“賢弟心裏有數就好!兵貴神速,我就直接出發了,家中妻兒就托付給兄弟你了。”
朱呈祥挺直身體,右手握拳橫擊自己胸膛,做了個餘家軍的標準軍禮:“總司令保重,我們都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你許諾給我們的新世界!”
餘誠也挺起胸膛莊嚴迴禮:“是我們一起建設的新世界!”
朱常潤是萬曆年間封惠王,但直到崇禎登基後才就藩荊州。
但是荊州的惠王府並非新建,而是用的原遼王府。遼王為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聽這封號就應該知道他的封地應該在北方,為何卻落戶在荊州?
這卻是一樁公案。荊州原本的藩王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帝上位後開始削藩,削到湘王時,朱柏不堪受辱一把火將自己連同王府全燒了。湘王朱柏自焚而死,燕王朱棣直接造反。
遼王朱植作為邊塞九王之一,夾在燕王與建文帝之間兩頭受氣。建文召朱植南下勤王,朱植也就聽話的去了。到了京城,建文就削了遼王的護衛,將他的封地換到了荊州。
朱植往荊州去的路上,朱棣就攻破了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蹤。對於遼王在靖難時沒有幫自己,朱棣對他也沒個好臉色,依舊讓他往荊州就藩,遼王府還是被一把火燒光的湘王府。
遼王在荊州傳承了八世,到第八世時遇到了荒淫無度的一位繼承者,王府一位護衛陪他喝酒,酒後死了。那護衛姓張,有個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張居正當首輔期間,遼王被舉報廢為庶人,遼藩也就此除國。到朱常潤被封為惠王時,惠王府也依然沿用了先後被湘王、遼王用過的王城。
如今惠王府又落到了餘誠手裏,不過住進去的不是餘誠,而是隨餘誠南下的開封百姓。
王府的幾座大殿都被用作各個機構的辦公點,剩餘的屋子也不夠這數萬人住,所以王府的廣場、花園、空地,全都紮滿了帳篷。
劉二牛管理的建築隊就征用了其中一座大殿,現階段建築隊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助百姓搭建帳篷。
聽到餘誠相召,劉二牛匆忙來到餘誠辦公室,看到餘誠桌上擺著的一張荊州城地圖。
這次地圖比偷襲荊州那晚的要詳細許多,劉二牛看到地圖上用紅筆勾勒出幾個圓圈,猜測是不是有新任務給自己的建築隊了。
果然,餘誠開口就問:“給你的資料你都看完了嗎,學得怎麽樣?”
劉二牛苦著臉實話實說:“好多看不懂,要用水泥建造起好多層的樓宇,真的能實現嗎?”
餘誠有些失望。自己可以從現代往明朝運東西,可自己不能一天啥也不幹就守著穿越門呀,寶貴的時間要留給更重要的物資。
像水泥這東西餘誠是希望在明朝自己燒製的,隻不過劉二牛沒有接觸過這些,所以進度及其緩慢。
有什麽辦法能忽悠些技術人才來明朝給自己打工呢?
餘誠手指輕叩桌子,好一會兒才想起劉二牛還在旁邊,於是吩咐道:“喊你來是有兩件事要你去辦。”
“第一,三天後我要在王府門前開公審大會,你造五個絞刑架我到時要用。”
“第二,從你手下抽二十個人,在城外建磚窯燒磚,城裏很快要大搞建設,磚頭越多做好。”
“第三,城隍廟對麵的這塊地你讓人修平整…”
劉二牛眼前一亮,興奮道:“要給東家建司令府嗎?”
餘誠瞪著劉二牛:“屁的司令府,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