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六部九卿的意見和看法,皇上並不關心。
他關心的是,六部九卿都鬧起來,堆積成山的奏折怎麽辦?他可不願看!
可是劉瑜是帶著他玩的,他總不能這麽“不仁不義”把劉瑜推出去吧?
於是乎他思索了一陣,把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嶽找來。
“你給朕去問問,那群人到底想幹什麽!”皇上氣惱,“想造反早點說,他們到底要怎麽才罷休!”
王嶽一愣,造反這種話他選擇自動忽略,至於問清楚想做什麽:“奴才這就去內閣。”
內閣在進了午門的右手邊,從乾清宮過去不遠,然而王嶽卻覺得自己走了很久。
六部九卿彈劾劉瑜,他王嶽應該站在什麽地方?
王嶽是先皇在世時的老人了,隻是如今的皇上與他並不親近,皇上更喜歡成日帶著他玩樂的劉瑜等人。
這次劉瑜被彈劾,他又應該采取什麽態度?
他打算先觀望一下百官的情緒。
劉閣老和謝閣老情緒很憤慨,態度很強硬——
一定要把劉瑜那群人殺了,以正視聽。
王嶽蹙了蹙眉,似乎在想什麽,隨即又問:“不能讓步?”
“不能讓步。”劉閣老十分果決。
李西涯在一旁看著,沒有說話。
王嶽表示了一通理解,這才迴去向皇上稟報,隻是迴去的腳步比來時更輕了些。
皇上得知“必須處死”的迴音,不甘心地派禦馬監的人去商量,結果等到的也是這個答複。
劉瑜急了,主動找到那一幹官員。表示願意離開京城去南京,並且承諾永不幹政。
此時的他隻想保全性命再圖以後。假如皇上真被百官逼著答應處死他,哪還有什麽以後?
劉閣老不同意,謝閣老也不同意。
在劉瑜被趕走之後,閣老李西涯卻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何必趕盡殺絕。被逼急了兔子也會咬人,他們既然提出願意離開,何必再節外生枝?”
劉閣老不同意:“所謂死灰複燃,如果不做絕,日後還有春風吹又生的可能!”
“我知道李大人怕皇上那邊不鬆口,但是不做絕。日後再有想效法的人怎麽辦?”謝閣老也不讚成李西涯。
“讓皇上同意,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在王公公那裏下手。”劉閣老提議。
王嶽和劉瑜一直是競爭關係,他也看出王嶽其實想抓住機會整倒劉瑜。
王嶽是先帝在時的老人了,一直不出格。比整天領著皇上學壞的劉瑜要好得多。
眾人會意,都開始商討著,要讓王嶽去勸皇上;畢竟太監能成日待在宮裏,和皇上相處機會多,不像他們這些朝臣,和皇上的關係其實沒有那麽近。
禮部右侍郎焦孟此時卻一言不發,不知在思索什麽。
王嶽在眾官授意下,向乾清宮走去。
“王公公有禮。”皇極門後突然現出一個人影。向王嶽打招唿。
“喲,是盛世子,皇上召見?”王嶽對盛陽行禮。
盛陽輕描淡寫帶過:“嗯。過幾日就要離京,算起來,隻怕有好些日子都見不到王公公。王公公這是什麽好差事?”
王嶽眯起眼睛一陣苦笑:“哪裏是什麽好差事!自己人要和自己人過不去,都是被逼的。”
“王公公,有時候自己人對付自己人,是會出問題的。這上頭呢。頭一個先看不慣窩裏反,再就是斥責居心叵測勾結外人。王公公可要想清楚。”盛陽語帶深意。淡淡看了王嶽一眼。
前世,劉閣老與謝閣老帶頭彈劾劉瑜。就是壞在王嶽這一步棋。
王嶽一旦針對劉瑜,那麽王嶽也就從皇上可以信任的心腹,站到了皇上的對立麵。這樣一來,王嶽說的話,皇上還敢信還會信嗎?
而皇上又肯定會對幕後的挑唆者更加惱怒——
你們居然把朕的人策反了!還有沒有朕的地盤!
因此他今日算計好時間,故意在這等王嶽,故意說出這樣一番話,就是要提點王嶽,別讓他做了上輩子的蠢事!
隻可惜,王嶽似乎沒明白盛陽的良苦用心,除了覺得盛陽眼神很犀利,說話很有深意,就是這樣一個念頭——
說起來你也算皇上的半個心腹,自然是要幫著劉瑜說話的,你和劉瑜又沒有競爭關係;可我不同呀,劉瑜在前麵,我就時刻有被迫告老榮養的危機,哪天劉瑜哄著皇上高興了,那就得逼我讓位了!
這般想著,王嶽似乎下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決心:“盛世子,有時候,還是要用成敗說話。”
“不分析成敗的原因,”盛陽有些好笑地看向前方隔了玉帶河的午門,“哪裏有成敗可言?”
王嶽想著,這盛陽果真不是個好相與的,但他無意與盛陽多言,他還有這決定成敗的大事要去辦!
“多謝盛世子提點。”王嶽把腰彎的特別低,心想著或許也是最後一次彎這麽低了,等他把劉瑜除掉,他就是宮裏最大的,會成為皇上麵前第一人,指不定到時候盛陽還來巴結他,不過為安全計,還是離這個孤煞遠一些為妙,你看劉瑜不就快死了?
說完他走入皇極門,前往乾清宮遊說皇上。
盛陽轉頭看著王嶽離去的背影,銳利的雙眸有些迷惑:王嶽,到底是明白了,還是沒明白?
而後當王嶽真的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被驅逐出宮發配南京的時候,他才明白了盛陽這幾句話的含義。
“滿朝文武,隻有盛陽一個明白人呀!”
“自己人對付自己人,是我太糊塗呀!劉瑜也是明白人,沒用當初我對他的法子對付我。沒要我的命!”
“劉瑜知道,自己人不能對付自己人,否則是要被外人厭棄唾罵懷疑的呀!”
“成敗,不知道成敗的原因,哪有成敗可言……”
押送囚車的士卒。當王嶽是個瘋子。
失勢以後接受不了落差發瘋的,大有人在。
他做慣了這種活,見的人多了去了!
因此,這場彈劾最終的結局就是:
王嶽勸皇上伏誅劉瑜等人。
劉瑜得到焦孟告密,知道了劉閣老他們與王嶽聯盟的陰謀,抓住機會在背後捅了王嶽一刀。說王嶽與文官勾結。
皇上心裏有些驚惶了。
王嶽居然和那群酸儒沆瀣一氣,這怎麽了得?
劉瑜陰惻惻補了一句——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決,誰敢不從!
皇上排桌震怒,立馬下了決心:“朕要把那些有異心的人都除了。敢動朕身邊的人,敢挑唆宮裏的人!還有王嶽,這廝不知好歹死活,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就交給你了。”
劉瑜見著自己起死迴生,焉有不喜之理,連忙謝恩,罷了又道:“皇上。那些有異心的人,該怎麽辦?”
皇上沉默了片刻,似乎不想思考這種費腦筋的問題:“你看著辦。”
王嶽被連夜逮捕。此事驚動了一直盯著他的盛陽。
盛陽沒想到自己多說了那番話,事情卻還是如前世一樣發展。
明天一早,劉瑜就會把這些彈劾他的朝臣扔進詔獄了。
詔獄,進去難出來也難。
詔獄不是什麽人都能進去的,至少得是有相當品級爵位的,才能往裏麵放。
然而要出來。也不容易,可以說全憑皇上心情。
可是現在皇上對著朝臣有好心情嗎?
假如現在讓國師大人搬出說法。譬如關詔獄不吉利之流,皇上肯定會起疑心。
直接去勸劉瑜。劉瑜肯定巴不得他們死,哪裏勸得動。
他該怎麽做?
第二日早朝時分,皇上又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知去哪個地方逍遙快活了。
盛陽則在通往皇極殿的小道上,“路遇”劉瑜。
司禮監掌印太監隆重的禮服穿在劉瑜身上,讓原本有些痞氣的劉瑜,莊重威嚴起來。
頭戴禮冠,腰係象征權威的綬帶,高靴踩在石板路上,快而穩的步履,在見到盛陽時慢了下來。
盛陽看著眼前已經走到權力巔峰的劉瑜,看著那一身象征“批紅”權威的禮服,看著那副前世就厭惡之極乃至有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的嘴臉,一下子差點沒控製住自己的拳頭。
他以為自己想得明白透徹。
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前,他勢必會多次遇到劉瑜。
先前劉瑜隻是乾清宮的總管,他可以避著,至多點頭打個招唿。
然而現在,劉瑜已經真正站到台前,他不可以再迴避;不僅不能迴避,還必須笑臉相迎,必須和劉瑜“和平相處”。
他深深明白,對付劉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劉瑜真正露出最嚴重最讓皇上忌憚的馬腳之前,沒有人動得了劉瑜。
所以他必須忍,靖安侯府必須忍。
他以為自己可以忍,他也做好了忍的準備,誰知此時此刻,怨憤和悲恨還是在胸腔中翻滾。
盛陽握緊袖子下隱藏的拳頭。
天邊的朝陽冉冉升起,朦朧的晨光裏,他想起阿沅寫下的那四個字。
忍辱負重。
筆鋒柔美卻隱現執著,姿態清麗卻不乏剛勁。
時至今日,他才深刻明白,這是多麽艱難的四個字。
但他必須要做到,為了朝廷,為了靖安侯府,為了她。(未完待續)
ps:終於寫完一章,希望明天牙好一點>_<
感謝平仄客打賞的平安符!r655
他關心的是,六部九卿都鬧起來,堆積成山的奏折怎麽辦?他可不願看!
可是劉瑜是帶著他玩的,他總不能這麽“不仁不義”把劉瑜推出去吧?
於是乎他思索了一陣,把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嶽找來。
“你給朕去問問,那群人到底想幹什麽!”皇上氣惱,“想造反早點說,他們到底要怎麽才罷休!”
王嶽一愣,造反這種話他選擇自動忽略,至於問清楚想做什麽:“奴才這就去內閣。”
內閣在進了午門的右手邊,從乾清宮過去不遠,然而王嶽卻覺得自己走了很久。
六部九卿彈劾劉瑜,他王嶽應該站在什麽地方?
王嶽是先皇在世時的老人了,隻是如今的皇上與他並不親近,皇上更喜歡成日帶著他玩樂的劉瑜等人。
這次劉瑜被彈劾,他又應該采取什麽態度?
他打算先觀望一下百官的情緒。
劉閣老和謝閣老情緒很憤慨,態度很強硬——
一定要把劉瑜那群人殺了,以正視聽。
王嶽蹙了蹙眉,似乎在想什麽,隨即又問:“不能讓步?”
“不能讓步。”劉閣老十分果決。
李西涯在一旁看著,沒有說話。
王嶽表示了一通理解,這才迴去向皇上稟報,隻是迴去的腳步比來時更輕了些。
皇上得知“必須處死”的迴音,不甘心地派禦馬監的人去商量,結果等到的也是這個答複。
劉瑜急了,主動找到那一幹官員。表示願意離開京城去南京,並且承諾永不幹政。
此時的他隻想保全性命再圖以後。假如皇上真被百官逼著答應處死他,哪還有什麽以後?
劉閣老不同意,謝閣老也不同意。
在劉瑜被趕走之後,閣老李西涯卻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何必趕盡殺絕。被逼急了兔子也會咬人,他們既然提出願意離開,何必再節外生枝?”
劉閣老不同意:“所謂死灰複燃,如果不做絕,日後還有春風吹又生的可能!”
“我知道李大人怕皇上那邊不鬆口,但是不做絕。日後再有想效法的人怎麽辦?”謝閣老也不讚成李西涯。
“讓皇上同意,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在王公公那裏下手。”劉閣老提議。
王嶽和劉瑜一直是競爭關係,他也看出王嶽其實想抓住機會整倒劉瑜。
王嶽是先帝在時的老人了,一直不出格。比整天領著皇上學壞的劉瑜要好得多。
眾人會意,都開始商討著,要讓王嶽去勸皇上;畢竟太監能成日待在宮裏,和皇上相處機會多,不像他們這些朝臣,和皇上的關係其實沒有那麽近。
禮部右侍郎焦孟此時卻一言不發,不知在思索什麽。
王嶽在眾官授意下,向乾清宮走去。
“王公公有禮。”皇極門後突然現出一個人影。向王嶽打招唿。
“喲,是盛世子,皇上召見?”王嶽對盛陽行禮。
盛陽輕描淡寫帶過:“嗯。過幾日就要離京,算起來,隻怕有好些日子都見不到王公公。王公公這是什麽好差事?”
王嶽眯起眼睛一陣苦笑:“哪裏是什麽好差事!自己人要和自己人過不去,都是被逼的。”
“王公公,有時候自己人對付自己人,是會出問題的。這上頭呢。頭一個先看不慣窩裏反,再就是斥責居心叵測勾結外人。王公公可要想清楚。”盛陽語帶深意。淡淡看了王嶽一眼。
前世,劉閣老與謝閣老帶頭彈劾劉瑜。就是壞在王嶽這一步棋。
王嶽一旦針對劉瑜,那麽王嶽也就從皇上可以信任的心腹,站到了皇上的對立麵。這樣一來,王嶽說的話,皇上還敢信還會信嗎?
而皇上又肯定會對幕後的挑唆者更加惱怒——
你們居然把朕的人策反了!還有沒有朕的地盤!
因此他今日算計好時間,故意在這等王嶽,故意說出這樣一番話,就是要提點王嶽,別讓他做了上輩子的蠢事!
隻可惜,王嶽似乎沒明白盛陽的良苦用心,除了覺得盛陽眼神很犀利,說話很有深意,就是這樣一個念頭——
說起來你也算皇上的半個心腹,自然是要幫著劉瑜說話的,你和劉瑜又沒有競爭關係;可我不同呀,劉瑜在前麵,我就時刻有被迫告老榮養的危機,哪天劉瑜哄著皇上高興了,那就得逼我讓位了!
這般想著,王嶽似乎下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決心:“盛世子,有時候,還是要用成敗說話。”
“不分析成敗的原因,”盛陽有些好笑地看向前方隔了玉帶河的午門,“哪裏有成敗可言?”
王嶽想著,這盛陽果真不是個好相與的,但他無意與盛陽多言,他還有這決定成敗的大事要去辦!
“多謝盛世子提點。”王嶽把腰彎的特別低,心想著或許也是最後一次彎這麽低了,等他把劉瑜除掉,他就是宮裏最大的,會成為皇上麵前第一人,指不定到時候盛陽還來巴結他,不過為安全計,還是離這個孤煞遠一些為妙,你看劉瑜不就快死了?
說完他走入皇極門,前往乾清宮遊說皇上。
盛陽轉頭看著王嶽離去的背影,銳利的雙眸有些迷惑:王嶽,到底是明白了,還是沒明白?
而後當王嶽真的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被驅逐出宮發配南京的時候,他才明白了盛陽這幾句話的含義。
“滿朝文武,隻有盛陽一個明白人呀!”
“自己人對付自己人,是我太糊塗呀!劉瑜也是明白人,沒用當初我對他的法子對付我。沒要我的命!”
“劉瑜知道,自己人不能對付自己人,否則是要被外人厭棄唾罵懷疑的呀!”
“成敗,不知道成敗的原因,哪有成敗可言……”
押送囚車的士卒。當王嶽是個瘋子。
失勢以後接受不了落差發瘋的,大有人在。
他做慣了這種活,見的人多了去了!
因此,這場彈劾最終的結局就是:
王嶽勸皇上伏誅劉瑜等人。
劉瑜得到焦孟告密,知道了劉閣老他們與王嶽聯盟的陰謀,抓住機會在背後捅了王嶽一刀。說王嶽與文官勾結。
皇上心裏有些驚惶了。
王嶽居然和那群酸儒沆瀣一氣,這怎麽了得?
劉瑜陰惻惻補了一句——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決,誰敢不從!
皇上排桌震怒,立馬下了決心:“朕要把那些有異心的人都除了。敢動朕身邊的人,敢挑唆宮裏的人!還有王嶽,這廝不知好歹死活,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就交給你了。”
劉瑜見著自己起死迴生,焉有不喜之理,連忙謝恩,罷了又道:“皇上。那些有異心的人,該怎麽辦?”
皇上沉默了片刻,似乎不想思考這種費腦筋的問題:“你看著辦。”
王嶽被連夜逮捕。此事驚動了一直盯著他的盛陽。
盛陽沒想到自己多說了那番話,事情卻還是如前世一樣發展。
明天一早,劉瑜就會把這些彈劾他的朝臣扔進詔獄了。
詔獄,進去難出來也難。
詔獄不是什麽人都能進去的,至少得是有相當品級爵位的,才能往裏麵放。
然而要出來。也不容易,可以說全憑皇上心情。
可是現在皇上對著朝臣有好心情嗎?
假如現在讓國師大人搬出說法。譬如關詔獄不吉利之流,皇上肯定會起疑心。
直接去勸劉瑜。劉瑜肯定巴不得他們死,哪裏勸得動。
他該怎麽做?
第二日早朝時分,皇上又神龍見首不見尾,不知去哪個地方逍遙快活了。
盛陽則在通往皇極殿的小道上,“路遇”劉瑜。
司禮監掌印太監隆重的禮服穿在劉瑜身上,讓原本有些痞氣的劉瑜,莊重威嚴起來。
頭戴禮冠,腰係象征權威的綬帶,高靴踩在石板路上,快而穩的步履,在見到盛陽時慢了下來。
盛陽看著眼前已經走到權力巔峰的劉瑜,看著那一身象征“批紅”權威的禮服,看著那副前世就厭惡之極乃至有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的嘴臉,一下子差點沒控製住自己的拳頭。
他以為自己想得明白透徹。
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前,他勢必會多次遇到劉瑜。
先前劉瑜隻是乾清宮的總管,他可以避著,至多點頭打個招唿。
然而現在,劉瑜已經真正站到台前,他不可以再迴避;不僅不能迴避,還必須笑臉相迎,必須和劉瑜“和平相處”。
他深深明白,對付劉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劉瑜真正露出最嚴重最讓皇上忌憚的馬腳之前,沒有人動得了劉瑜。
所以他必須忍,靖安侯府必須忍。
他以為自己可以忍,他也做好了忍的準備,誰知此時此刻,怨憤和悲恨還是在胸腔中翻滾。
盛陽握緊袖子下隱藏的拳頭。
天邊的朝陽冉冉升起,朦朧的晨光裏,他想起阿沅寫下的那四個字。
忍辱負重。
筆鋒柔美卻隱現執著,姿態清麗卻不乏剛勁。
時至今日,他才深刻明白,這是多麽艱難的四個字。
但他必須要做到,為了朝廷,為了靖安侯府,為了她。(未完待續)
ps:終於寫完一章,希望明天牙好一點>_<
感謝平仄客打賞的平安符!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