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迴 破瓦寒窯力王出[下]
力王傳[又名流寇記] 作者:燕筆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突見金氏走到兩人麵前,雙腿一曲就跪了下來,含淚道:“小婦人有個事還要求表哥與徐大俠應允”。徐天暢慌忙將她扶起,問道:“何事但說無妨,萬不可行此大禮”。金氏道:“這孩子與我有緣,他生來沒娘,我又失去了孩兒,同是無依無靠,我想將他認作幹兒,同返家鄉相依為命,還望成全”。
蔣仲傑道:“這事好說,隻要這孩子願意以後便叫他跟著你,隻是````你們不隨我進京了嗎?”。金氏搖頭道:“總還是自己有個家好,即是如此我去問問那孩子”。走到那男孩兒身邊將這事說了,那男孩兒一日的吃喝本就無著落,聽說有要人帶著他當然高興,隨後跪下給金氏磕了頭認作了幹娘,金氏又哭又笑。
蔣仲傑道:“你往後跟了我表妹就不能叫棺材子了,還須有個名字,你生在這蔣家村便暫時先姓‘蔣’等將來找到了你父親再改不遲”。又沉思道:“至於你的名字`````?哦!對了,這裏有個才子我怎麽給忘了?”說著便去叫楊漣。
楊漣走過來道:“這孩子天生神勇力大無比,隻盼他將來能做番的大事業,我看就叫震寰如何?”。徐天暢道:“二弟這名字取得好!驚天動地!威震寰宇!很好,很好,就叫蔣震寰”。又道:“等你驚天動地威震環宇之後,可不要忘了世人的疾苦,我再送你個字號叫‘憐世’盼你能憐惜世人的疾苦,多為天下做好事!”。
那男孩兒從此就叫了蔣震寰,他生來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肚子填飽,至於叫什麽他根本不放在心上,震寰也好,憐世也罷,能填飽肚子就是最棒!
此時風停雨歇,天光破曉,眾人備車趕馬走出廟外,一路西行,走了半日來到了官道,風豔霞對徐天暢道:“徐大俠,小女子能和你並肩一戰深感榮幸,他日有命盡管吩咐一聲就是了,咱們就此別過了”。徐天暢拱手相送。仇烈雄站在一旁突然發現風豔霞瞟了他一眼,嫣然笑道:“你這蠻牛不送我一程嗎?”。
仇烈雄被這一眼瞟的有些飄飄然,一時間心神俱醉!突然暗驚道:“不好!莫非這娘們兒看上俺了,那`````那可怎麽辦?這風十三娘就要變成風十四娘了!那俺老仇豈不玩兒完了````````”。腦中雖然這樣想,可身子還是不由自主的隨著風豔霞去了,就連道別的話也忘說了,眾人看著他們的背影相視而笑。
蔣仲傑對步青蓮道:“師妹,我突然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步青蓮道:“師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但說無妨”。蔣仲傑道:“我是個沒有武功的廢人,將來不想讓我的後人再被別人欺負,我兒子沒了隻有蔣歆這一女,我想讓她拜在師妹門下,日後也是我蔣家的光彩,不知師妹願否?”。
步青蓮驚道:“我的藝業還未學成,怎麽敢開門收徒,別把孩子耽誤了”。蔣仲傑再三懇求步青蓮隻是不答應,兩人一時僵在了那裏。徐天暢在一旁明白蔣仲傑的苦心,知道他是擔心自己將來浪跡天涯居無定所,隨時都會被朝廷緝拿,怕孩子跟著自己吃苦受罪,如能投入崆峒派門下,將來縱然學不到什麽至少還有個著落。便將步青蓮叫到一旁,低聲耳語了幾句,步青蓮聽完愣愣的迴到當地,將蔣歆抱起一時說不出話來。
隨後蔣仲傑向眾人灑淚告辭,由蔣二喜趕車帶著家人一路北上,向京城方向行去,身後隻留下蔣歆的哭聲。
剩下的人又向西南行了一日,離長江渡口已然不遠,楊漣要在此處換乘舟船,當晚就在渡口留宿,記下了與眾人日後的聯絡方法,然後與徐天暢喝得大醉,豎日同六斤一起乘舟返迴湖廣應山,一路無話。
送走了楊漣主仆徐天暢又為蔣震寰母子買好了幹糧衣物,將身上的所有銀兩都交給了金氏,金氏自然千恩萬謝,蔣震寰又編了個花籃送給蔣歆,然後母子倆一路迤邐而行返迴金氏的老家。
步青蓮抱著蔣歆站在渡口,江風吹來,將身上的那件青衫輕輕揚起,宛若淩波仙子,突然顫聲問徐天暢道:“你``````你也要走了嗎?”。徐天暢默然無語,心中竟升起了一股茫然若失的感覺,隨後燦然一笑轉身而去,展開輕功,倏突間已消失在青山綠水之間。
時光匆匆,轉眼間距離鄱陽湖夜戰已過了十年,到了明萬曆三十六年,首輔大臣張居正早已去世,他理政十年間:整飭吏治,刷新頹風,整肅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拯朱明王朝將傾之廈,使萬曆時期成為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其主事時聲勢顯赫,炙手可熱,聖眷優渥,無與倫比,但隆葬歸天之際,即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產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
神宗皇帝即貪財又好色,張居正死後他就派出稅使到各地,設立關卡,凡舟車、糧穀、油鹽、酒茶等,沒有一項不征稅的。更奇怪的是所征錢財並沒有進入國庫,而是進了他自己的腰包,他在位四十八年中竟然有三十年沒有上朝理過政,有書記載 “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其好色更是聞名於世,對於皇帝女人就不說了,他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俊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禦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雒於仁的奏疏中就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
由於酒色的過度,使神宗的身體極為虛弱。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萬曆十八年正月初一,神宗自稱 “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曆三十年神宗曾因為病情加劇,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後事。神宗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幾乎很少上朝。在三大征結束之後,神宗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複,似乎更不感興趣了。先是不願意上朝聽 政,後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複,直接“留中”不發。
由於神宗不理朝政,官員空缺的現象非常嚴重。萬曆三十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 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製,南、北二京六部應當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了近 三分之一。
到萬曆四十一年十一月,南北兩京缺尚書、侍郎十四名。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時必須由一個縣的知縣兼任鄰縣的知縣。萬曆後期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 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整個朝廷幾近癱瘓。
《明史》對於明神宗的蓋棺論定是:“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蔣仲傑道:“這事好說,隻要這孩子願意以後便叫他跟著你,隻是````你們不隨我進京了嗎?”。金氏搖頭道:“總還是自己有個家好,即是如此我去問問那孩子”。走到那男孩兒身邊將這事說了,那男孩兒一日的吃喝本就無著落,聽說有要人帶著他當然高興,隨後跪下給金氏磕了頭認作了幹娘,金氏又哭又笑。
蔣仲傑道:“你往後跟了我表妹就不能叫棺材子了,還須有個名字,你生在這蔣家村便暫時先姓‘蔣’等將來找到了你父親再改不遲”。又沉思道:“至於你的名字`````?哦!對了,這裏有個才子我怎麽給忘了?”說著便去叫楊漣。
楊漣走過來道:“這孩子天生神勇力大無比,隻盼他將來能做番的大事業,我看就叫震寰如何?”。徐天暢道:“二弟這名字取得好!驚天動地!威震寰宇!很好,很好,就叫蔣震寰”。又道:“等你驚天動地威震環宇之後,可不要忘了世人的疾苦,我再送你個字號叫‘憐世’盼你能憐惜世人的疾苦,多為天下做好事!”。
那男孩兒從此就叫了蔣震寰,他生來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肚子填飽,至於叫什麽他根本不放在心上,震寰也好,憐世也罷,能填飽肚子就是最棒!
此時風停雨歇,天光破曉,眾人備車趕馬走出廟外,一路西行,走了半日來到了官道,風豔霞對徐天暢道:“徐大俠,小女子能和你並肩一戰深感榮幸,他日有命盡管吩咐一聲就是了,咱們就此別過了”。徐天暢拱手相送。仇烈雄站在一旁突然發現風豔霞瞟了他一眼,嫣然笑道:“你這蠻牛不送我一程嗎?”。
仇烈雄被這一眼瞟的有些飄飄然,一時間心神俱醉!突然暗驚道:“不好!莫非這娘們兒看上俺了,那`````那可怎麽辦?這風十三娘就要變成風十四娘了!那俺老仇豈不玩兒完了````````”。腦中雖然這樣想,可身子還是不由自主的隨著風豔霞去了,就連道別的話也忘說了,眾人看著他們的背影相視而笑。
蔣仲傑對步青蓮道:“師妹,我突然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步青蓮道:“師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但說無妨”。蔣仲傑道:“我是個沒有武功的廢人,將來不想讓我的後人再被別人欺負,我兒子沒了隻有蔣歆這一女,我想讓她拜在師妹門下,日後也是我蔣家的光彩,不知師妹願否?”。
步青蓮驚道:“我的藝業還未學成,怎麽敢開門收徒,別把孩子耽誤了”。蔣仲傑再三懇求步青蓮隻是不答應,兩人一時僵在了那裏。徐天暢在一旁明白蔣仲傑的苦心,知道他是擔心自己將來浪跡天涯居無定所,隨時都會被朝廷緝拿,怕孩子跟著自己吃苦受罪,如能投入崆峒派門下,將來縱然學不到什麽至少還有個著落。便將步青蓮叫到一旁,低聲耳語了幾句,步青蓮聽完愣愣的迴到當地,將蔣歆抱起一時說不出話來。
隨後蔣仲傑向眾人灑淚告辭,由蔣二喜趕車帶著家人一路北上,向京城方向行去,身後隻留下蔣歆的哭聲。
剩下的人又向西南行了一日,離長江渡口已然不遠,楊漣要在此處換乘舟船,當晚就在渡口留宿,記下了與眾人日後的聯絡方法,然後與徐天暢喝得大醉,豎日同六斤一起乘舟返迴湖廣應山,一路無話。
送走了楊漣主仆徐天暢又為蔣震寰母子買好了幹糧衣物,將身上的所有銀兩都交給了金氏,金氏自然千恩萬謝,蔣震寰又編了個花籃送給蔣歆,然後母子倆一路迤邐而行返迴金氏的老家。
步青蓮抱著蔣歆站在渡口,江風吹來,將身上的那件青衫輕輕揚起,宛若淩波仙子,突然顫聲問徐天暢道:“你``````你也要走了嗎?”。徐天暢默然無語,心中竟升起了一股茫然若失的感覺,隨後燦然一笑轉身而去,展開輕功,倏突間已消失在青山綠水之間。
時光匆匆,轉眼間距離鄱陽湖夜戰已過了十年,到了明萬曆三十六年,首輔大臣張居正早已去世,他理政十年間:整飭吏治,刷新頹風,整肅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拯朱明王朝將傾之廈,使萬曆時期成為明王朝最為富庶的時代。其主事時聲勢顯赫,炙手可熱,聖眷優渥,無與倫比,但隆葬歸天之際,即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產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
神宗皇帝即貪財又好色,張居正死後他就派出稅使到各地,設立關卡,凡舟車、糧穀、油鹽、酒茶等,沒有一項不征稅的。更奇怪的是所征錢財並沒有進入國庫,而是進了他自己的腰包,他在位四十八年中竟然有三十年沒有上朝理過政,有書記載 “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其好色更是聞名於世,對於皇帝女人就不說了,他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俊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禦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雒於仁的奏疏中就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
由於酒色的過度,使神宗的身體極為虛弱。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萬曆十八年正月初一,神宗自稱 “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曆三十年神宗曾因為病情加劇,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後事。神宗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幾乎很少上朝。在三大征結束之後,神宗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複,似乎更不感興趣了。先是不願意上朝聽 政,後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複,直接“留中”不發。
由於神宗不理朝政,官員空缺的現象非常嚴重。萬曆三十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 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製,南、北二京六部應當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了近 三分之一。
到萬曆四十一年十一月,南北兩京缺尚書、侍郎十四名。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時必須由一個縣的知縣兼任鄰縣的知縣。萬曆後期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 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整個朝廷幾近癱瘓。
《明史》對於明神宗的蓋棺論定是:“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