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烏雲密罩,使整個錦州覆上一層死氣,看不見昔日生機。


    時風和蕭雲各拿著一封重要密函,跑入二人居住的軍帳。


    “大師姐……”


    “主子……”


    “京中(辰國)有快報。”


    沈菀休息了兩個時辰,謝玉瑾一直守在她身邊。


    二人聽到時風和蕭雲的話,異口同聲地說:“快拿來。”


    時風把信遞給沈菀,他這封信是來自上京城。


    蕭雲把信遞給謝玉瑾,他這封信是來自辰國眼線。


    二人同時拆開信封,抽出裏麵的信。


    看完信上的內容後,兩人同時抬頭看了看彼此,一同說道:“出大事了。”


    聽到彼此口中的話,兩人互相交換手中的信。


    當兩人都看完彼此的密函後,兩人深深蹙眉。


    謝玉瑾道:“我去找爹。”


    沈菀掀開被子下床穿上鞋襪,命令時風:“時風,召三千絕影,去攔晉王出城。”


    絕影是她一直未動的底牌,也是她重生後花幾年時間和時風建立的殺手。


    辰國來犯,景隆帝病倒,朝中大局動蕩,晉王勢必要趕在皇帝死前迴上京城奪帝位,一場腥風血雨的奪嫡之戰很快拉開。


    謝玉瑾看出了沈菀的心思:“阿寧,你想阻止晉王迴朝?”


    “我阻止不了他迴朝,但我可以阻止他下令屠城。”


    謝玉瑾瞳孔劇顫:“晉王膽敢屠城!”


    “他敢。”沈菀從衣箱裏拿出一套黑色的衣物,手腕束緊,長發挽在腦後,卸掉身上所有首飾,拿起那把掛在架子上沉甸甸的萬魂弓,轉身問道:“你曾經在普華寺跟我說過,這把萬魂弓是送給我的。”


    謝玉瑾望著一身殺手裝束的沈菀,心髒像被弓弦狠狠拉扯,入骨鑽痛。


    突然想起香嫂對沈菀說的一番話:“我懂得一些占卜之術和麵相,錦州還會有一個更大的劫數,快要來了,沈女醫若想保全自己,還是盡早離開錦州。”


    “阿寧。”謝玉瑾每每想起香嫂的話,心如針紮,說不出的難受、壓抑:“眼下的錦州,已是人間地獄,我想送你出城。”


    沈菀神色微頓,抬眸看向謝玉瑾。


    謝玉瑾對上沈菀的表情時,又退縮了:“我知道我勸不了你,我隻是把我內心的話告訴你,我也在告訴我自己,你救的不僅僅是一條生命,你救的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可我也有私心。”


    “我懂。”沈菀走到謝玉瑾身邊,伸手抱住他,手掌輕輕地拍他的背:“人有私心,乃人之常情,可負重前行這種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謝玉瑾心裏還有好多話要跟沈菀說,可聽到沈菀這番話後,他便將心中的話,都咽迴去。


    他低下頭,說:“萬魂弓本就是你的,它適合你,你帶在身邊吧。”


    “好,你快去找爹,對了,派人找伽羅法師,他鎮守錦州十年,最了解辰兵在錦州的作戰方案。”


    “大師姐,伽羅法師被百姓逼到錦州亂葬崗屍山上,百姓不準他再踏入城內半步,要法師在屍山為錦州祈福,直至時疫消失。”時風看她近日在忙醫棚的事,並沒有告訴她伽羅的去處。


    蕭雲皺眉道:“這幫愚民,主子,屬下去找法師。”


    時風道:“有人在那裏盯著法師,根本不可能靠近屍山,就會有一群人跑出來阻攔上山。”


    蕭雲氣憤:“他們什麽意思?”


    時風說:“他們不準任何人給法師送吃的,大概是想用法師祭天,隻是法師威名在,沒人敢對法師動用火祭,便準備活活餓死法師。”


    沈菀握緊弓,道:“別讓法師出事。”


    時風說:“大師姐放心,天燈師哥利用狗群,給法師送藥和吃的,法師雖然被困在屍山的破廟裏,但暫時無礙。”


    沈菀垂眸,在萬魂弓係上一條紅綢帶。


    與此同時,一名謝家軍快速走入營帳:“小公爺,北邊有大軍往錦州襄城而來,約莫有十萬兵馬。”


    十萬!!


    謝玉瑾拿起辰國密探送來的信,信上說,辰國集六萬兵馬來勢洶洶。


    六萬和十萬,對上才區區兩萬人馬的謝家軍,力量懸殊太大。


    這也足以看出辰國已經掌握了錦州的局麵,他們傾半座國土的兵力,勢必拿下錦州。


    而錦州一破,錦州向南縣、郡、州,皆可破。


    謝玉瑾迴頭對蕭雲說:“你調一批影衛,速去屍山找伽羅法師。”


    若再加上伽羅法師的一萬多僧兵,兩國兵力還是差距甚遠,卻多一成勝算,最起碼,他們可以把戰況拖久一些,等援軍到來。


    可謝玉瑾和沈菀都沒想到,晉王把所有僧兵都帶出錦州城了。


    錦州的天,徹底變了。


    *


    最近寫的都是結局篇,主角團會先壓一波,置之死地而後生,可以先養文,後續一起看更舒服~


    結局男主不會當皇帝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公爺,夫人帶前世記憶重生救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醉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醉琉月並收藏小公爺,夫人帶前世記憶重生救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