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淶
江洵朝著那少年輕挑了下眉,少年瞬間低下頭去,耳根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泛紅。
哈?
江洵滿心疑惑,對他這般反應有些不解。可話說迴來,到底是在哪兒見過?
瞧其身著中律司弟子服飾,可江洵平日裏極少與中律司的人打交道,更別說認識這樣一個人了。
沒過多久,少年跟身旁人低語幾句,得到應允後,便快步朝著江洵這邊走來。
啊!想起來了。
當初在鹹石村,是有那麽個孩子,最後跟著南宮嫻去了雲蓮城的中律司。按時間推算,估計就是現在這般年紀。
“三閣主安好。”少年的聲音驟然打斷江洵的思緒。江洵聞聲抬眸望去,隻見少年神色恭謹,姿態謙遜。
好家夥,趙玉洲給自己行禮時,都沒這般畢恭畢敬吧。
“我若沒記錯,你就是那個欠我燒餅的小孩吧。”江洵朝一旁的凳子揚了揚下巴,示意少年坐下說話。
少年還未坐穩,一聽這話,瞬間喜笑顏開,激動得 “噌” 地站起身來,說道:“沒想到恩公還記得我!”
話一出口,少年便覺此舉過於冒昧,又趕忙紅著臉自我介紹:“晚輩江淶,見過江閣主。”
“江?”
江洵雖不知這孩子先前姓氏,但他應該不姓江。
“嗯,知曉恩公姓江,晚輩便跟著恩公姓了。”
“別一口一個恩公地叫,我有名字。”江洵倒了一杯熱水遞過去,江淶受寵若驚,雙手小心翼翼地接過。
“我……我豈敢直唿前輩大名。”江淶垂著頭,根本不敢直視江洵的眼睛。
江洵左手撐著臉頰,上下打量了一眼江淶,而後麵帶笑意地說道:“那你喊我一聲洵哥聽聽。”
“洵、哥。”
江淶還未喊出口的話,被傅鉞那廝搶先叫了出來。
江洵再次聽到這熟悉的稱唿時,身形微微一怔,隨後不耐煩地 “嘖” 了一聲,沒好氣地看向來人:“你來做什麽?”
“我若不來,江閣主怕是都要把我忘到九霄雲外了。”傅鉞也不詢問江洵的意見,徑直坐了過去,同時揚手招唿小二再添一副碗筷。
因來得匆忙,傅鉞午飯都沒顧得上吃。剛走進飯館,便瞧見那小子直勾勾地盯著江洵打量,緊接著又看到兩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聊開了。
江洵這人真是奇怪,對別人總是笑臉相迎,輪到自己這兒,就是滿臉的不耐煩。
這他娘的能忍?這忍不了一點兒!
傅鉞氣得飯都多吃了一碗,恨不得把江洵吃窮!
江洵瞧著傅鉞這一副埋頭猛吃的模樣,忍不住開口問道:“你是三天沒吃飯了嗎?”
“要是三天不吃飯,就能讓三閣主心疼我,那我倒寧願做個餓死鬼。”
傅鉞嘴上這般說著,可夾菜的手卻一刻不停,完全不在意飯桌上還坐著另一個人。
江洵冷哼一聲,不再理會他,轉而將目光投向略顯拘謹的江淶,問道:“你可知此次任務要抓捕的女子是誰?”
“初步懷疑是蒲月山莊的欒華姑娘,但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兇手是她。”
欒華……
江洵記得這個人,她此前一直住在鳴蜩山,與江挽交情頗深。
倘若真的是她在殺人,那江挽必定知情,甚至有可能參與其中。
“被殺之人有什麽共同點嗎?”
話剛問出口,江洵便覺不妥,這應該涉及中律司的內部機密,自己這問題,豈不是故意給江淶找麻煩?
剛想著補上一句 “不迴答也無妨”,江淶便開口答道:“有,他們都曾參與過同一個任務。”
江洵聞言,不禁意外地挑了下眉,說道:“此等機密,能對外人說嗎?”
“不能。”
“那為何還要告訴我?”
“洵……”江淶本想依照江洵的要求喊他洵哥,可“洵”字剛出口,便察覺到傅鉞投來的冰冷目光。
於是,趕忙改口道:“尋常人自然不能說,但恩公於我而言,並非外人。”
“你泄露內部機密,會受罰嗎?”
“會,情節嚴重者,會判死刑。”
“你不怕死?”
“我怕,但若是為了恩公,我死得其所。”江淶一臉真誠地說道。
若是能幫到江洵,那這條命就是送給江洵拿去消遣解悶也無妨。
隻要江洵用得上,隻要江洵能看到。
江洵聽到這話,不禁失笑出聲,原來一個燒餅,就能換來一個人的死心塌地。可為何有的人,付出了真心、交付了身體,乃至割舍了愛意,卻還是遭人嫌棄?
酒樓對麵的窗戶緊閉,透過那窄窄的縫隙,能隱隱窺見江洵三人交談的身影。
欒華一邊用皂角洗手,一邊扭頭問向坐在窗邊的江挽:“你徒弟就在對麵,你不過去打聲招唿?”
“時候未到。”江挽輕輕摩挲著腕間的鐲子,潔白的紗巾與烏黑的青絲柔順地垂落在雙肩。
“總感覺他變了,可又說不上來究竟哪裏變了,許是長大了吧,上次見他時,才十七八歲呢。”
話音剛落,欒華擦幹手上的水漬,款步走到香案前,點燃三炷香,鄭重地插進香爐之中,而後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
“長大了......麽。”江挽喃喃重複著這三個字,聲音輕柔,似在咀嚼歲月的變遷。
“嗯,之前他給我的感覺,就是個硬裝大人的小孩兒,讓人提不起一點興趣。如今再見,已是那鋒芒暗藏的成熟男子,你懂我意思吧?”
欒華特意加重了“男子”二字的語氣,眼神中透著幾分賞識。
“你少打他主意。”江挽怎會不明白欒華話裏的深意,語氣中帶著一絲警告。
“放心,我心裏有數,看得出他身邊那位可不是好惹的主兒。”欒華撇撇嘴,一臉了然。
恰在此時,沈崢渡推門而入,屋內香霧繚繞,瞬間讓他皺起了眉頭。他剛抬手想要開窗通風,便被江挽製止。
沈崢渡無奈地歎了口氣,將目光轉向欒華,疑惑地問道:“我實在想不明白,你這殺完人還給人上香的做派,到底是何用意?難不成是想叮囑那人,到了地府以後少在閻王麵前說你壞話?”
“哈?”
欒華像看傻子一樣看向沈崢渡,眼中毫不掩飾的嫌棄,如同屋內彌漫的香霧,濃稠得讓人窒息。
果真是距離產生美,不管多優秀的男人,一旦熟絡起來,就會覺得不過如此。
之前在蒲月山莊時,她與沈崢渡接觸不多,那時隻覺得這人有勇有謀,最重要的是懂得隱忍與蟄伏。
可如今多次一同謀劃行事,隻覺得眼前這人聒噪得很,甚至有時能把她逼到抓狂,就比如此刻。
先殺人後上香,是她一貫秉持的修行理念。
她既不畏懼殺戮,亦不輕視生命。待爐子裏的香燃盡,便意味著她的業障已消,去世之人的罪孽也已相抵。
“我竟從未想過,還有這般解釋。”江挽瞬間笑出了聲,沈家人怎麽都這般有趣。
沈崢渡見這兩人的反應,追問道:“難道不是嗎?”
欒華歎了口氣,實在不想與他爭執,敷衍道:“是是是,沈大人說是什麽,那便是什麽。”
沈崢渡知道這是在敷衍自己,不過也沒再深究,轉而問向一旁的江挽:“蒼術確定會來嗎?”
“已經來了。”
“你見到他了?”
“我沒見到他本人,但我見到了追著他來的人。”
沈崢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說道:“殿下的人今日一早便已埋伏在摘星嶺附近,隨時可以行動。”
“不急,等魚兒都聚齊了,再撒網投喂。”江挽神色平靜,眼中卻透著幾分運籌帷幄的自信。
“你先跟我交個底,這個任務,你打算如何全身而退?”沈崢渡緊緊盯著江挽,怎麽看,這都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死局。
“我也想問問你們二位,如此在意我有沒有後路,是擔心我會死,還是害怕我會死?”
江挽反問道,那隱藏紗布下的雙眸於欒華與沈崢渡之間來迴流轉。
若是擔心,那他們之間便是友誼。
若是害怕,那他們之間隻剩利益。
二人沉默良久,沒有迴話。
窗外傳來兩陣“咕咕”的鳥叫聲,打破了屋內的寂靜。江挽緩緩站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踏出房門的第一步,她停下腳步,輕聲說道:“如此,我便放心了,預祝二位日後高枕無憂,夜夜好眠。”
當那抹熟悉的身影再度闖入視野,江洵瞪大了眼睛,驚愕與驚喜交織在眼底。
他急忙從座位上起身,不顧一切地朝著那抹青色追去。然而,飯館位於十字路口處,等他跑到樓下時,眼前的道路縱橫交錯,早已分不清那人究竟去了哪個方向。
他絕對不會認錯,那一定是江挽!還是那身熟悉的青色長衫,還是那條與青絲一同垂在身後、隨風輕舞的白紗。
江洵猛地轉頭,望向對麵二樓的窗戶。那個位置,不偏不倚,恰好能將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江挽方才一直在那裏靜靜地盯著自己,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怎麽了?”傅鉞趴在窗台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江洵。
江洵聞聲抬眸,一人站在樓上,一人站在樓下,這樣的站位,莫名讓江洵心生厭惡。
“無事。”江洵冷冷地迴了一句,仿若裹挾著一層寒霜。
等江淶從窗戶一側探出頭,關切地詢問江洵時,江洵說道:“你欠我兩個燒餅,今日這頓飯,就由你請了吧。”
話落,還未等江淶迴應,江洵便轉身快步離去。
他必須去問個明白,江挽到底為何會出現在這裏?中律司要抓捕的人是欒華,那江挽與這一切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若他沒猜錯的話,欒華所做之事,江挽也參與其中,兩人多年來互為對方打掩護。
而被殺之人,曾共同參與的那個任務,大抵是十四年前屠戮星迴村的那場慘案。
所以,江挽此番種種,是在為星迴村報仇。
可當年參與那場屠戮的,難道僅有一百多人?應該遠不止吧。
隻是江挽精力有限,無法一一去排查。如此,與其費盡心思四處尋覓,倒不如光明正大地站在這裏,布下陷阱,請君入甕。
此後幾日,江洵一直住在陽春醫館。這段時間,他未曾見過傅鉞,那人似乎忙碌得很。江洵也瞧得出來,傅鉞來東寧城,應當還有別的目的。
九月二十二日,南宮珩將接到任務書的眾人召集一處,著重強調了此次任務的抓捕對象——蒼術及欒華。
當日卯時,便下令封鎖広安縣所有的出入口,直至任務結束之日,才會解除封鎖。
與此同時,縣城內展開全麵驗血行動,由二皇子陳塵、中律司莫驚雲及暮商宗祁華三人共同監督。
截止到當日戌時,已驗出白榆人一百四十七人。這些人皆在彌生符變黑的瞬間,被站在高處的弓箭手一箭穿心,殞命當場。
九月二十三日,南宮珩及各大掌門率領弟子逐步向摘星嶺逼近。每前行二十步,便會留下一批人駐守原地。
從山腳到半山腰這段路程,已然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人形防線。此刻,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隻要發現不是己方人員,駐守在此的弟子都會立即發射信號筒示警。
九月二十四日,午時。登上摘星嶺者已不足五十人。
摘星嶺上,林立著諸多形狀、大小相同的房屋。而在最中央,建有一座九層高樓,層層飛簷翹起,從四麵望去皆如出一轍。
最高一層的上方,掛著一塊牌匾,上書三個大字:摘星樓。
江洵的視線幾乎是瞬間就鎖定在摘星樓前的那抹身影上。那人笑意盈盈,仿若秋日暖陽,靜靜地望著來人,顯然已等待許久。
“怎麽是你?”南宮嫻看著江挽,臉上滿是不可置信的神情,眼中的驚愕如漣漪般擴散開來。
“那放我走?”江挽輕聲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此刻,她並未佩戴白紗,而是將其當作發帶,與那如墨青絲層層纏繞在一起。
微風拂過,青衫與紗巾一同飄起,恰似一幅徐徐暈染開的水墨畫
“欒華呢?”南宮嫻問道。
江挽垂眸,嘴角勾起一抹淺笑,“欒華住在鳴蜩山腳,這些年深居簡出,從未踏出過青州半步。你說欒華會在哪兒?”
“上個月曾有人在広安縣見過她,江挽,我們的人不會看錯。”
“哦?你是指這個嗎?”江挽神色平靜,從袖間拿出一張人皮麵具。
她輕輕攤開,將麵具呈現在眾人眼前。此麵具的眉眼輪廓、五官線條,乍一看,確實與欒華有幾分相似。
江洵朝著那少年輕挑了下眉,少年瞬間低下頭去,耳根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泛紅。
哈?
江洵滿心疑惑,對他這般反應有些不解。可話說迴來,到底是在哪兒見過?
瞧其身著中律司弟子服飾,可江洵平日裏極少與中律司的人打交道,更別說認識這樣一個人了。
沒過多久,少年跟身旁人低語幾句,得到應允後,便快步朝著江洵這邊走來。
啊!想起來了。
當初在鹹石村,是有那麽個孩子,最後跟著南宮嫻去了雲蓮城的中律司。按時間推算,估計就是現在這般年紀。
“三閣主安好。”少年的聲音驟然打斷江洵的思緒。江洵聞聲抬眸望去,隻見少年神色恭謹,姿態謙遜。
好家夥,趙玉洲給自己行禮時,都沒這般畢恭畢敬吧。
“我若沒記錯,你就是那個欠我燒餅的小孩吧。”江洵朝一旁的凳子揚了揚下巴,示意少年坐下說話。
少年還未坐穩,一聽這話,瞬間喜笑顏開,激動得 “噌” 地站起身來,說道:“沒想到恩公還記得我!”
話一出口,少年便覺此舉過於冒昧,又趕忙紅著臉自我介紹:“晚輩江淶,見過江閣主。”
“江?”
江洵雖不知這孩子先前姓氏,但他應該不姓江。
“嗯,知曉恩公姓江,晚輩便跟著恩公姓了。”
“別一口一個恩公地叫,我有名字。”江洵倒了一杯熱水遞過去,江淶受寵若驚,雙手小心翼翼地接過。
“我……我豈敢直唿前輩大名。”江淶垂著頭,根本不敢直視江洵的眼睛。
江洵左手撐著臉頰,上下打量了一眼江淶,而後麵帶笑意地說道:“那你喊我一聲洵哥聽聽。”
“洵、哥。”
江淶還未喊出口的話,被傅鉞那廝搶先叫了出來。
江洵再次聽到這熟悉的稱唿時,身形微微一怔,隨後不耐煩地 “嘖” 了一聲,沒好氣地看向來人:“你來做什麽?”
“我若不來,江閣主怕是都要把我忘到九霄雲外了。”傅鉞也不詢問江洵的意見,徑直坐了過去,同時揚手招唿小二再添一副碗筷。
因來得匆忙,傅鉞午飯都沒顧得上吃。剛走進飯館,便瞧見那小子直勾勾地盯著江洵打量,緊接著又看到兩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聊開了。
江洵這人真是奇怪,對別人總是笑臉相迎,輪到自己這兒,就是滿臉的不耐煩。
這他娘的能忍?這忍不了一點兒!
傅鉞氣得飯都多吃了一碗,恨不得把江洵吃窮!
江洵瞧著傅鉞這一副埋頭猛吃的模樣,忍不住開口問道:“你是三天沒吃飯了嗎?”
“要是三天不吃飯,就能讓三閣主心疼我,那我倒寧願做個餓死鬼。”
傅鉞嘴上這般說著,可夾菜的手卻一刻不停,完全不在意飯桌上還坐著另一個人。
江洵冷哼一聲,不再理會他,轉而將目光投向略顯拘謹的江淶,問道:“你可知此次任務要抓捕的女子是誰?”
“初步懷疑是蒲月山莊的欒華姑娘,但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兇手是她。”
欒華……
江洵記得這個人,她此前一直住在鳴蜩山,與江挽交情頗深。
倘若真的是她在殺人,那江挽必定知情,甚至有可能參與其中。
“被殺之人有什麽共同點嗎?”
話剛問出口,江洵便覺不妥,這應該涉及中律司的內部機密,自己這問題,豈不是故意給江淶找麻煩?
剛想著補上一句 “不迴答也無妨”,江淶便開口答道:“有,他們都曾參與過同一個任務。”
江洵聞言,不禁意外地挑了下眉,說道:“此等機密,能對外人說嗎?”
“不能。”
“那為何還要告訴我?”
“洵……”江淶本想依照江洵的要求喊他洵哥,可“洵”字剛出口,便察覺到傅鉞投來的冰冷目光。
於是,趕忙改口道:“尋常人自然不能說,但恩公於我而言,並非外人。”
“你泄露內部機密,會受罰嗎?”
“會,情節嚴重者,會判死刑。”
“你不怕死?”
“我怕,但若是為了恩公,我死得其所。”江淶一臉真誠地說道。
若是能幫到江洵,那這條命就是送給江洵拿去消遣解悶也無妨。
隻要江洵用得上,隻要江洵能看到。
江洵聽到這話,不禁失笑出聲,原來一個燒餅,就能換來一個人的死心塌地。可為何有的人,付出了真心、交付了身體,乃至割舍了愛意,卻還是遭人嫌棄?
酒樓對麵的窗戶緊閉,透過那窄窄的縫隙,能隱隱窺見江洵三人交談的身影。
欒華一邊用皂角洗手,一邊扭頭問向坐在窗邊的江挽:“你徒弟就在對麵,你不過去打聲招唿?”
“時候未到。”江挽輕輕摩挲著腕間的鐲子,潔白的紗巾與烏黑的青絲柔順地垂落在雙肩。
“總感覺他變了,可又說不上來究竟哪裏變了,許是長大了吧,上次見他時,才十七八歲呢。”
話音剛落,欒華擦幹手上的水漬,款步走到香案前,點燃三炷香,鄭重地插進香爐之中,而後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
“長大了......麽。”江挽喃喃重複著這三個字,聲音輕柔,似在咀嚼歲月的變遷。
“嗯,之前他給我的感覺,就是個硬裝大人的小孩兒,讓人提不起一點興趣。如今再見,已是那鋒芒暗藏的成熟男子,你懂我意思吧?”
欒華特意加重了“男子”二字的語氣,眼神中透著幾分賞識。
“你少打他主意。”江挽怎會不明白欒華話裏的深意,語氣中帶著一絲警告。
“放心,我心裏有數,看得出他身邊那位可不是好惹的主兒。”欒華撇撇嘴,一臉了然。
恰在此時,沈崢渡推門而入,屋內香霧繚繞,瞬間讓他皺起了眉頭。他剛抬手想要開窗通風,便被江挽製止。
沈崢渡無奈地歎了口氣,將目光轉向欒華,疑惑地問道:“我實在想不明白,你這殺完人還給人上香的做派,到底是何用意?難不成是想叮囑那人,到了地府以後少在閻王麵前說你壞話?”
“哈?”
欒華像看傻子一樣看向沈崢渡,眼中毫不掩飾的嫌棄,如同屋內彌漫的香霧,濃稠得讓人窒息。
果真是距離產生美,不管多優秀的男人,一旦熟絡起來,就會覺得不過如此。
之前在蒲月山莊時,她與沈崢渡接觸不多,那時隻覺得這人有勇有謀,最重要的是懂得隱忍與蟄伏。
可如今多次一同謀劃行事,隻覺得眼前這人聒噪得很,甚至有時能把她逼到抓狂,就比如此刻。
先殺人後上香,是她一貫秉持的修行理念。
她既不畏懼殺戮,亦不輕視生命。待爐子裏的香燃盡,便意味著她的業障已消,去世之人的罪孽也已相抵。
“我竟從未想過,還有這般解釋。”江挽瞬間笑出了聲,沈家人怎麽都這般有趣。
沈崢渡見這兩人的反應,追問道:“難道不是嗎?”
欒華歎了口氣,實在不想與他爭執,敷衍道:“是是是,沈大人說是什麽,那便是什麽。”
沈崢渡知道這是在敷衍自己,不過也沒再深究,轉而問向一旁的江挽:“蒼術確定會來嗎?”
“已經來了。”
“你見到他了?”
“我沒見到他本人,但我見到了追著他來的人。”
沈崢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說道:“殿下的人今日一早便已埋伏在摘星嶺附近,隨時可以行動。”
“不急,等魚兒都聚齊了,再撒網投喂。”江挽神色平靜,眼中卻透著幾分運籌帷幄的自信。
“你先跟我交個底,這個任務,你打算如何全身而退?”沈崢渡緊緊盯著江挽,怎麽看,這都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死局。
“我也想問問你們二位,如此在意我有沒有後路,是擔心我會死,還是害怕我會死?”
江挽反問道,那隱藏紗布下的雙眸於欒華與沈崢渡之間來迴流轉。
若是擔心,那他們之間便是友誼。
若是害怕,那他們之間隻剩利益。
二人沉默良久,沒有迴話。
窗外傳來兩陣“咕咕”的鳥叫聲,打破了屋內的寂靜。江挽緩緩站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踏出房門的第一步,她停下腳步,輕聲說道:“如此,我便放心了,預祝二位日後高枕無憂,夜夜好眠。”
當那抹熟悉的身影再度闖入視野,江洵瞪大了眼睛,驚愕與驚喜交織在眼底。
他急忙從座位上起身,不顧一切地朝著那抹青色追去。然而,飯館位於十字路口處,等他跑到樓下時,眼前的道路縱橫交錯,早已分不清那人究竟去了哪個方向。
他絕對不會認錯,那一定是江挽!還是那身熟悉的青色長衫,還是那條與青絲一同垂在身後、隨風輕舞的白紗。
江洵猛地轉頭,望向對麵二樓的窗戶。那個位置,不偏不倚,恰好能將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江挽方才一直在那裏靜靜地盯著自己,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怎麽了?”傅鉞趴在窗台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江洵。
江洵聞聲抬眸,一人站在樓上,一人站在樓下,這樣的站位,莫名讓江洵心生厭惡。
“無事。”江洵冷冷地迴了一句,仿若裹挾著一層寒霜。
等江淶從窗戶一側探出頭,關切地詢問江洵時,江洵說道:“你欠我兩個燒餅,今日這頓飯,就由你請了吧。”
話落,還未等江淶迴應,江洵便轉身快步離去。
他必須去問個明白,江挽到底為何會出現在這裏?中律司要抓捕的人是欒華,那江挽與這一切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若他沒猜錯的話,欒華所做之事,江挽也參與其中,兩人多年來互為對方打掩護。
而被殺之人,曾共同參與的那個任務,大抵是十四年前屠戮星迴村的那場慘案。
所以,江挽此番種種,是在為星迴村報仇。
可當年參與那場屠戮的,難道僅有一百多人?應該遠不止吧。
隻是江挽精力有限,無法一一去排查。如此,與其費盡心思四處尋覓,倒不如光明正大地站在這裏,布下陷阱,請君入甕。
此後幾日,江洵一直住在陽春醫館。這段時間,他未曾見過傅鉞,那人似乎忙碌得很。江洵也瞧得出來,傅鉞來東寧城,應當還有別的目的。
九月二十二日,南宮珩將接到任務書的眾人召集一處,著重強調了此次任務的抓捕對象——蒼術及欒華。
當日卯時,便下令封鎖広安縣所有的出入口,直至任務結束之日,才會解除封鎖。
與此同時,縣城內展開全麵驗血行動,由二皇子陳塵、中律司莫驚雲及暮商宗祁華三人共同監督。
截止到當日戌時,已驗出白榆人一百四十七人。這些人皆在彌生符變黑的瞬間,被站在高處的弓箭手一箭穿心,殞命當場。
九月二十三日,南宮珩及各大掌門率領弟子逐步向摘星嶺逼近。每前行二十步,便會留下一批人駐守原地。
從山腳到半山腰這段路程,已然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人形防線。此刻,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隻要發現不是己方人員,駐守在此的弟子都會立即發射信號筒示警。
九月二十四日,午時。登上摘星嶺者已不足五十人。
摘星嶺上,林立著諸多形狀、大小相同的房屋。而在最中央,建有一座九層高樓,層層飛簷翹起,從四麵望去皆如出一轍。
最高一層的上方,掛著一塊牌匾,上書三個大字:摘星樓。
江洵的視線幾乎是瞬間就鎖定在摘星樓前的那抹身影上。那人笑意盈盈,仿若秋日暖陽,靜靜地望著來人,顯然已等待許久。
“怎麽是你?”南宮嫻看著江挽,臉上滿是不可置信的神情,眼中的驚愕如漣漪般擴散開來。
“那放我走?”江挽輕聲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此刻,她並未佩戴白紗,而是將其當作發帶,與那如墨青絲層層纏繞在一起。
微風拂過,青衫與紗巾一同飄起,恰似一幅徐徐暈染開的水墨畫
“欒華呢?”南宮嫻問道。
江挽垂眸,嘴角勾起一抹淺笑,“欒華住在鳴蜩山腳,這些年深居簡出,從未踏出過青州半步。你說欒華會在哪兒?”
“上個月曾有人在広安縣見過她,江挽,我們的人不會看錯。”
“哦?你是指這個嗎?”江挽神色平靜,從袖間拿出一張人皮麵具。
她輕輕攤開,將麵具呈現在眾人眼前。此麵具的眉眼輪廓、五官線條,乍一看,確實與欒華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