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渤海郡王府,眾人進了議事廳,都齊刷刷地看著李鈺瑄。這也怪這些官員,渤海郡雖然地處北方邊陲,但是這麽多年來從沒有發生過戰爭。就是渤海郡王也隻要守好祖宗留下的產業,除非是造反,否則必定會平安喜樂的過一輩子。
李鈺瑄看了看一身血汙的雷響說道:“可有受傷?”
“沒有,這都是敵人的血。”雷響低頭看了看自己說道。
“那好,你和雷飛去把羅將軍換迴來。敵軍已經攻打了一夜,這會應該不會再次攻城。”李鈺瑄一邊看著輿圖做著標記一邊說道。
雷飛、雷響領命就出去了,李鈺瑄指著輿圖說道:“這裏是咱們龍泉府,這是肇州。兩地相距二百餘裏,但是到現在肇州也沒有派人過來求救或者是匯報消息,我想肇州和我們遇上一樣的情況了。”李鈺瑄看了看大家的臉色,剛要說話,就見羅雪堂推門進來了。
“你怎麽來的這麽快?”李鈺瑄忍不住問道。
“我在大門外碰上了雷飛和雷響,城門那裏暫時交給幾位副將,應該沒有大問題。”羅雪堂拿起桌上的茶壺對著嘴就是一頓灌。
放下茶壺,羅雪堂看了看李鈺瑄做的標記,不由得感歎:他們三個裏還是唐王最有天賦。
羅雪堂指著圖紙說道:“這裏、還有這裏都是百年密林,普通人根本無法穿林而過。而這裏則是我們和肇州要道,想必這條道肯定已經被封死了。”
“打了半宿了,看出是哪的人嗎了嘛?”李鈺瑄問道。
“北城和西城門的大部分都是北戎人,南城門和東城門則是東突厥的兵馬,看樣子這個莫爾頓是跟東突厥聯手了。”羅雪堂沉聲說道。
“若是肇州也被困,消息還送不迴去,我們應該怎麽做?”渤海郡王忍不住問道。
消息就算送不出去,不出五六日京城裏也會收到消息,調兵遣將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也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可是,這城外的敵軍會給他們五六日的時間嗎?
“今早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府兵大概傷亡了二百三十餘人。可是,守城的裝備卻不多了。”羅雪堂看著李鈺瑄說道。這點傷亡在戰場上根本就不算什麽,可是外沒有救兵,內沒有守城利器,該怎麽辦?要是拚著他們帶來的護衛送李鈺瑄和趙明葳出城應該不成問題!
李鈺瑄從小就跟羅雪堂林旭混在一起,羅雪堂不能說出口的話李鈺瑄自然看明白了。可是他是大胤的唐王,要他棄城逃跑那絕不可能!
羅雪堂垂下眸子,就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他都多餘迴來一趟。幾人又商議了一會,高昶嘯等人自是全力配合。還未到午時,北戎和東突厥的聯兵就又一次發起了攻勢。
趙明葳端坐在別院的大廳裏,都聽到了敵軍攻城的廝殺聲,沐卉等人也是緊緊的圍在趙明葳左右。趙明葳在屋子裏坐了一會,聽著一陣大過一陣的呐喊聲實在是坐不住了,起身就往外走。
“王妃,您要去哪?外麵危險!”楊勁看趙明葳出來,趕緊走過去攔住了她。
“破城了?”趙明葳問道。
“沒有!”楊勁一噎,趕緊迴答道。
“那我現在在城裏走動有什麽危險!”趙明葳一邊說著一邊就往外走,楊勁見自己攔不住,隻好揮手叫上了八名侍衛一起跟上。
大街上空曠無人,店鋪也都關門閉戶不再營業了。看著前幾日還繁華熱鬧的街道此時卻是冷冷清清的,趙明葳不禁在心裏感慨:果然,受戰爭影響最大的還是普通百姓。
趙明葳沿著街道走去,轉過街角發現前麵一處人特別多,就忍不住走過去。原來是一家醫館,此時已被征用作為傷病臨時處置點。一進院子,充滿了血腥味兒和傷病的呻吟聲。
趙明葳看了一會就發現醫館裏的學徒不多,每個人忙的腳不沾地也不能照顧好所有的傷兵。趙明葳略一思索,對著楊勁說道:“派人去渤海郡王府、龍泉州知府、總兵府借人,婆子、女使、小廝、家丁都可以過來這裏幫忙。燒水、熬藥、清洗的活都需要人。”
“喏!”楊勁答應一聲就轉身安排人手。
趙明葳看了一會就出了醫館,一邊走一邊問:“楊勁,把你知道的全部告訴我。”
楊勁咬了咬牙,他老早就知道王妃不是一般的女子,可是這是戰爭啊,王妃能幫的上忙嗎?
趙明葳突然間站住,死死地看著楊勁。
楊勁受不了趙明葳的壓力,隻好低頭說道:“王妃,咱們現在被困在了龍泉府。北戎和東突厥大概六七萬的兵力在不停的攻城,要不是因為龍泉府城牆比別的州府城錢高還厚,又加上龍泉府守城武器還算充足,而且還有羅將軍親自指揮守城,怕是城門早就破了。”
“消息送不出去嗎?”趙明葳問道。
“送不出去!”楊勁無奈地迴答。
怪不得,李鈺瑄自打昨天半夜出去,直到現在都沒有露過麵,這迴是真的危險了!“走,去離這裏最近的城牆。”趙明葳說著拔腿就走。
楊勁知道他攔不住王妃,那就拚命保護好王妃!於是帶著趙明葳登上了南城門,的了望台,相對於其他的地方這裏還是安全的。
趙明葳卻被眼前的戰場驚呆了,東突厥人扛著雲梯、舉著盾牌想要爬上來,城上的大胤士兵則是舉著弓箭射向妄想爬上城牆的東突厥人。來不及射箭,就往下扔石頭,還有倒熱油、射火箭的,被點燃的東突厥士兵渾身是火的掉下去,翻滾著、哀嚎著直至一動不動。偶爾有那身手靈活的東突厥人爬上城牆,就被大胤的士兵一刀砍下去。也有身手好的,上了城牆砍翻了一兩個士兵最後被大胤的士兵抱著一起從城牆上掉了下去。城牆下遍布屍體,有大胤的士兵,但更多的是東突厥人。
趙明葳閉了閉眼,可是卻怎麽也甩不掉那滿目血紅的屍山!
“王妃,咱們還是迴去吧!”楊勁衝沐卉使了個眼色,沐卉這才從震驚害怕中反應過來,上前勸說著趙明葳。
李鈺瑄看了看一身血汙的雷響說道:“可有受傷?”
“沒有,這都是敵人的血。”雷響低頭看了看自己說道。
“那好,你和雷飛去把羅將軍換迴來。敵軍已經攻打了一夜,這會應該不會再次攻城。”李鈺瑄一邊看著輿圖做著標記一邊說道。
雷飛、雷響領命就出去了,李鈺瑄指著輿圖說道:“這裏是咱們龍泉府,這是肇州。兩地相距二百餘裏,但是到現在肇州也沒有派人過來求救或者是匯報消息,我想肇州和我們遇上一樣的情況了。”李鈺瑄看了看大家的臉色,剛要說話,就見羅雪堂推門進來了。
“你怎麽來的這麽快?”李鈺瑄忍不住問道。
“我在大門外碰上了雷飛和雷響,城門那裏暫時交給幾位副將,應該沒有大問題。”羅雪堂拿起桌上的茶壺對著嘴就是一頓灌。
放下茶壺,羅雪堂看了看李鈺瑄做的標記,不由得感歎:他們三個裏還是唐王最有天賦。
羅雪堂指著圖紙說道:“這裏、還有這裏都是百年密林,普通人根本無法穿林而過。而這裏則是我們和肇州要道,想必這條道肯定已經被封死了。”
“打了半宿了,看出是哪的人嗎了嘛?”李鈺瑄問道。
“北城和西城門的大部分都是北戎人,南城門和東城門則是東突厥的兵馬,看樣子這個莫爾頓是跟東突厥聯手了。”羅雪堂沉聲說道。
“若是肇州也被困,消息還送不迴去,我們應該怎麽做?”渤海郡王忍不住問道。
消息就算送不出去,不出五六日京城裏也會收到消息,調兵遣將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也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可是,這城外的敵軍會給他們五六日的時間嗎?
“今早我粗略的統計了一下,府兵大概傷亡了二百三十餘人。可是,守城的裝備卻不多了。”羅雪堂看著李鈺瑄說道。這點傷亡在戰場上根本就不算什麽,可是外沒有救兵,內沒有守城利器,該怎麽辦?要是拚著他們帶來的護衛送李鈺瑄和趙明葳出城應該不成問題!
李鈺瑄從小就跟羅雪堂林旭混在一起,羅雪堂不能說出口的話李鈺瑄自然看明白了。可是他是大胤的唐王,要他棄城逃跑那絕不可能!
羅雪堂垂下眸子,就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他都多餘迴來一趟。幾人又商議了一會,高昶嘯等人自是全力配合。還未到午時,北戎和東突厥的聯兵就又一次發起了攻勢。
趙明葳端坐在別院的大廳裏,都聽到了敵軍攻城的廝殺聲,沐卉等人也是緊緊的圍在趙明葳左右。趙明葳在屋子裏坐了一會,聽著一陣大過一陣的呐喊聲實在是坐不住了,起身就往外走。
“王妃,您要去哪?外麵危險!”楊勁看趙明葳出來,趕緊走過去攔住了她。
“破城了?”趙明葳問道。
“沒有!”楊勁一噎,趕緊迴答道。
“那我現在在城裏走動有什麽危險!”趙明葳一邊說著一邊就往外走,楊勁見自己攔不住,隻好揮手叫上了八名侍衛一起跟上。
大街上空曠無人,店鋪也都關門閉戶不再營業了。看著前幾日還繁華熱鬧的街道此時卻是冷冷清清的,趙明葳不禁在心裏感慨:果然,受戰爭影響最大的還是普通百姓。
趙明葳沿著街道走去,轉過街角發現前麵一處人特別多,就忍不住走過去。原來是一家醫館,此時已被征用作為傷病臨時處置點。一進院子,充滿了血腥味兒和傷病的呻吟聲。
趙明葳看了一會就發現醫館裏的學徒不多,每個人忙的腳不沾地也不能照顧好所有的傷兵。趙明葳略一思索,對著楊勁說道:“派人去渤海郡王府、龍泉州知府、總兵府借人,婆子、女使、小廝、家丁都可以過來這裏幫忙。燒水、熬藥、清洗的活都需要人。”
“喏!”楊勁答應一聲就轉身安排人手。
趙明葳看了一會就出了醫館,一邊走一邊問:“楊勁,把你知道的全部告訴我。”
楊勁咬了咬牙,他老早就知道王妃不是一般的女子,可是這是戰爭啊,王妃能幫的上忙嗎?
趙明葳突然間站住,死死地看著楊勁。
楊勁受不了趙明葳的壓力,隻好低頭說道:“王妃,咱們現在被困在了龍泉府。北戎和東突厥大概六七萬的兵力在不停的攻城,要不是因為龍泉府城牆比別的州府城錢高還厚,又加上龍泉府守城武器還算充足,而且還有羅將軍親自指揮守城,怕是城門早就破了。”
“消息送不出去嗎?”趙明葳問道。
“送不出去!”楊勁無奈地迴答。
怪不得,李鈺瑄自打昨天半夜出去,直到現在都沒有露過麵,這迴是真的危險了!“走,去離這裏最近的城牆。”趙明葳說著拔腿就走。
楊勁知道他攔不住王妃,那就拚命保護好王妃!於是帶著趙明葳登上了南城門,的了望台,相對於其他的地方這裏還是安全的。
趙明葳卻被眼前的戰場驚呆了,東突厥人扛著雲梯、舉著盾牌想要爬上來,城上的大胤士兵則是舉著弓箭射向妄想爬上城牆的東突厥人。來不及射箭,就往下扔石頭,還有倒熱油、射火箭的,被點燃的東突厥士兵渾身是火的掉下去,翻滾著、哀嚎著直至一動不動。偶爾有那身手靈活的東突厥人爬上城牆,就被大胤的士兵一刀砍下去。也有身手好的,上了城牆砍翻了一兩個士兵最後被大胤的士兵抱著一起從城牆上掉了下去。城牆下遍布屍體,有大胤的士兵,但更多的是東突厥人。
趙明葳閉了閉眼,可是卻怎麽也甩不掉那滿目血紅的屍山!
“王妃,咱們還是迴去吧!”楊勁衝沐卉使了個眼色,沐卉這才從震驚害怕中反應過來,上前勸說著趙明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