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寬闊的城門樓上,李鈺瑄拍了拍泗水鎮的守衛將軍:正二品的驃騎大將軍——羅雪堂。
羅雪堂,名儉字雪堂,威遠侯府的大公子,今年二十四歲。母親王氏出身琅琊王氏嫡女,威遠侯羅炳琨的嫡妻,也是當今皇後的嫡親姐姐。不過李鈺瑄和羅雪堂這對表兄弟的關係卻是時好時壞。
好時那是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壞時的原因就多了,小時候招貓逗狗打架的原因不提,就說最近兩年,王皇後可沒少私底下和落鳶埋怨:李鈺瑄都弱冠之年了還不肯娶妻,都是學的羅雪堂和林旭。
而就在一個月前羅雪堂還接到母親的催婚書,主要內容就兩個:一、趕緊告假迴京相親成婚;二、趕緊迴來成親,給四殿下做個好榜樣,他的婚事都快讓皇後操碎心了。
看著信的羅雪堂直接笑出了聲:自己和自己那個皇子表弟真是難兄難弟,小時候一起打架挨罰,大了又一起被催婚!
而王皇後嘴裏的林旭同樣身份不低,祖母乃是當今聖上的姑姑,昌寧大長公主。昌寧大長公主當年下嫁冠軍侯府嫡幼子,隻生下一女,獲先帝封號:瑞安郡主,嫁給了禮部尚書嫡長子,生了三子二女,這林旭就是瑞安郡主的次子。
自小也是常常進宮,和李鈺瑄、羅雪堂一起廝混著長大。
可誰知,明明出身書香世家文官之後,卻繼承了外曾祖父老冠軍侯的衣缽。十八歲時和皇帝表舅請旨來到泗水鎮任正五品的邊防使,至今尚未娶妻。
年紀輕輕的羅林二人鎮守泗水鎮當年在朝廷裏可是引起一番爭論,大致意思無非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最後還是洪熙帝積威慎重,拍龍案堵了一眾大臣的嘴。
可是沒有想到,羅林二人不但辦事牢靠,而且頗有章法,不但把泗水鎮守的固若金湯,還多次有力迴擊了北戎的試探,使得北戎不敢輕易犯邊。
五年過去了,李鈺瑄二十歲,羅雪堂二十四歲,林旭二十三歲,都是上京城無數適齡貴女的春閨夢裏人。
趙明葳站在不遠處,看著三道偉岸挺拔俊逸的身影,心裏不由得閃過一句詩:縱是年少風流可入畫,卻也自成風骨難比拓。
四喜仗著身高優勢往前站了一步,又挪了挪,正好擋住趙明葳的視線。
趙明葳歪了歪頭也沒能再看到養眼的景色,看了一眼沒有眼色的四喜隻好垂下眼瞼看腳前的方磚。
三人一起下了城門,又看了甕城、內城的布局,就一起迴了位於泗水鎮的驃騎將軍府。
驃騎將軍府位於鎮西,占地麵積頗大。從外麵沒看出什麽特別之處,可是進了正門,一路往裏走就感覺出不一樣了。
驃騎將軍府沒有像其他將軍府一樣奢華,甚至跟寧遠城的總兵府都沒法比。沒有雕廊畫棟、假山流水、亭台樓閣,有的是值崗的侍衛、擺了滿架兵器的校場、高低不平的跑馬場,就連正廳裏擺的也是一個沙盤。
趙明葳暗暗看著,心裏道:果然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如此嚴於律己,才守護住一方平安,守護住大胤的北大門。
接風宴上,李鈺瑄也沒有和在寧遠城似的擺出一副謙和的態度,而是和羅雪堂、林旭二人圍坐在桌子旁,高談闊論,舉杯暢飲。
趙明葳和四喜仍舊站在一邊為三人倒酒,趙明葳先後給李鈺瑄和羅雪堂倒滿酒,輪到林旭時,林旭卻突然把酒杯攥在手裏,眯了眯眼仔細地看了看趙明葳。轉頭對著李鈺瑄似笑非笑地說:“我說四殿下可真是人不風流枉少年啊!這巡視軍務還得帶個紅顏知己?”
趙明葳心裏一顫,這人眼睛好毒,自己這身內侍打扮,一路過來都沒有露了身份,他怎麽發現的?
李鈺瑄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隨後一笑衝著趙明葳伸了手,趙明葳就落落大方的走了過去。
李鈺瑄站了起來,指著二人向趙明葳介紹:“這是羅儉、字雪堂,他母親與我母後是嫡親的姐妹,大我四歲,是我的大表兄。這位是我皇姑祖母的外孫兒,林旭、林遠齋,大我三歲,家裏行二,我也得叫聲二表兄。”
介紹完羅雪堂林旭二人,李鈺瑄又對著二人介紹道:“趙明葳,出京後相識,我李鈺瑄要娶之人,因尚未稟告父皇母後,也是為了行走方便,才做了內侍打扮。”
一番話說得羅林二人目瞪口呆,什麽叫出京後相識?什麽叫我李鈺瑄要娶之人?什麽叫尚未稟告父皇母後?是他們理解的字麵的意思嗎?相識不到一個月?要娶做正妃?最主要的是皇上皇後還不知道?
二人一陣麵麵相覷,就聽見李鈺瑄接著說:“明葳,給二位表兄見禮。”
趙明葳躬身施了一個福禮,心中暗謝四喜一路上的一對一補課行為。
羅林二人趕緊同時起身迴禮,口稱:“趙姑娘多禮了。”
“咱們這漠北沒京城那麽多的繁文禮節,趙姑娘要是不介意不妨坐下一起用飯?”林旭溫和的問道。
趙明葳第一時間看向李鈺瑄,就見李鈺瑄微笑點頭,伸手虛扶了一下趙明葳,趙明葳也就沒有矯情,客隨主便地坐在了李鈺瑄身旁。
四喜趕緊擺手叫人擺了一副碗筷在趙明葳麵前,就有侍立在一旁。
“不知道趙姑娘哪裏人氏?”羅雪堂問道。
“她來自海外。”李鈺瑄隨口答道。
“呃~”一句話迴得羅雪堂不知下一句問什麽。
“趙姑娘是怎麽和四殿下相識的?”林旭撿了一個話題問道。
“路上!”李鈺瑄又一次替趙明葳迴答。
趙明葳憋笑得實在受不了,心裏暗自給李鈺瑄豎了個大拇指:一句話就把天聊死,不是一般戰士!
羅林又是相互看了看,心裏同時冒出個想法:這家夥不高興了!李鈺瑄從小到大就這個德行,隻要是鬧別扭,一句話就能把天聊死,讓你不知道下句該說什麽。
“一路上很累吧,我們兄弟二人給趙姑娘接風了!”羅雪堂舉杯示意。
“還行!”李鈺瑄又是不鹹不淡的兩個字。
“砰!”林旭把酒杯放到桌上,“我的四殿下,你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咱這酒還能喝嗎?”
“幹!”李鈺瑄一口幹了杯裏的酒。
“你!”林旭覺得自己脾氣好多了,這要是五年前他才不管這個別扭的家夥是不是皇子早就一拳打到過去。
“一路舟車勞頓,我也確實感到累了,我先下去休息好不好?”趙明葳知道自己再坐在這隻會讓氣氛更加尷尬,於是找了個借口,問李鈺瑄。
“四喜,伺候你家姑娘下去休息。”李鈺瑄對著趙明葳一笑。
帶趙明葳走後,李鈺瑄看著對麵的二人冷聲道:“我的女人沒有任何人能給她委屈受,就算是兄弟也不行,你們要是瞧不起她那就當沒我這個兄弟!”
“你這是為了個女人都不要兄弟了嗎?”羅雪堂冷聲的問道。
“質疑她就是質疑我李鈺瑄!而我李鈺瑄的眼光從不容置疑!”一邊說李鈺瑄就一邊把懷裏的圖紙拿出來放在桌上。
不說二人看到圖紙如何的震驚,隻說此時千裏之外的上京城皇宮裏禦書房內,洪熙帝拿著工部尚書張文正剛剛床上來的一匹鉛筆中的一支看了又看,遞給一旁的督太監總管梁洪盛,“按老是奏折上說的方法,削一隻看看。”
梁洪盛上前雙手接過鉛筆,轉身退到我不開外,從小太監手裏接過一把匕首削了起來,很快鉛筆就被削好放下匕首,雙手托著鉛筆,躬身遞給皇上。
皇上接過鉛筆在手裏轉了幾個姿勢,擺好了李玉軒圖紙裏執筆的姿勢寫下了“四海安平”幾個字,停筆感覺了一下,又寫了幾個字。
把筆往前一遞,說道:“張愛卿也試試這鉛筆!”
“皇上恕罪!”張文正上前一步跪下說道:“這鉛筆在工部做出來的第一時間臣就試過了。這鉛筆實在是好用,也就是剛剛開始有點不適應,但隻要多練習幾次就很好用了。臣這裏有一張紙,上麵的字都是用這鉛筆寫出來的。”
張文正一邊說一邊從懷裏掏出一張紙舉過頭頂,梁洪盛趕緊接過來遞給皇上。
皇上一邊看著有些皺的紙上的字一邊驚奇地說道:“這些字都是用鉛筆寫的?”隻見紙上的字有大有小,最大的字獨占了半張紙,而最小的字堪比米粒。
有些字明顯的被水暈過,顏色雖有些發淡,但是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好!張愛卿讓你們工部的人抓緊時間生產出一批這樣的鉛筆分送到各個軍中!”洪熙帝實在是高興,語氣裏帶著一絲急迫。
“皇上,臣覺得此事不宜過急!四殿下隨後的來信中有提到這鉛筆所書之字極易被擦掉串改。讓臣在這筆芯當中調入顏色,以防被不軌之人截獲串改內容。工部的匠人幾經調試,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配比,望皇上在略等幾天。”
“好!張愛卿抓緊此事!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洪熙帝也是著急了,略一思量就明白了。
待張文正退下,洪熙帝拿了鉛筆又在紙上寫寫畫畫了好一會兒,看著用著越來越順手的的鉛筆歎了口氣:“要是這鉛筆早出現幾十年,朕小時候也不會被太傅罰了那麽多的大字了!”
梁洪盛忍不住一樂,要說這位自己伺候了幾十年的聖上有什麽一直難以釋懷的那就是陛下的練字史了!小時候因為字寫的難看,被太傅不知道罰了多少篇的大字,每天都要寫到很晚,以至於陛下的心裏到現在還有陰影。
“咦?老四不是說是寧遠軍因為練字用不好毛筆,拔了鵝毛蘸墨後來幾經改良才出現的這鉛筆嗎?”
“是啊,四殿下給您的奏折裏就是這麽說的。”梁洪盛趕緊應答。
“事實呢?到底是如何的?”洪熙帝可不信這套說辭。
羅雪堂,名儉字雪堂,威遠侯府的大公子,今年二十四歲。母親王氏出身琅琊王氏嫡女,威遠侯羅炳琨的嫡妻,也是當今皇後的嫡親姐姐。不過李鈺瑄和羅雪堂這對表兄弟的關係卻是時好時壞。
好時那是穿一條褲子都嫌肥,壞時的原因就多了,小時候招貓逗狗打架的原因不提,就說最近兩年,王皇後可沒少私底下和落鳶埋怨:李鈺瑄都弱冠之年了還不肯娶妻,都是學的羅雪堂和林旭。
而就在一個月前羅雪堂還接到母親的催婚書,主要內容就兩個:一、趕緊告假迴京相親成婚;二、趕緊迴來成親,給四殿下做個好榜樣,他的婚事都快讓皇後操碎心了。
看著信的羅雪堂直接笑出了聲:自己和自己那個皇子表弟真是難兄難弟,小時候一起打架挨罰,大了又一起被催婚!
而王皇後嘴裏的林旭同樣身份不低,祖母乃是當今聖上的姑姑,昌寧大長公主。昌寧大長公主當年下嫁冠軍侯府嫡幼子,隻生下一女,獲先帝封號:瑞安郡主,嫁給了禮部尚書嫡長子,生了三子二女,這林旭就是瑞安郡主的次子。
自小也是常常進宮,和李鈺瑄、羅雪堂一起廝混著長大。
可誰知,明明出身書香世家文官之後,卻繼承了外曾祖父老冠軍侯的衣缽。十八歲時和皇帝表舅請旨來到泗水鎮任正五品的邊防使,至今尚未娶妻。
年紀輕輕的羅林二人鎮守泗水鎮當年在朝廷裏可是引起一番爭論,大致意思無非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最後還是洪熙帝積威慎重,拍龍案堵了一眾大臣的嘴。
可是沒有想到,羅林二人不但辦事牢靠,而且頗有章法,不但把泗水鎮守的固若金湯,還多次有力迴擊了北戎的試探,使得北戎不敢輕易犯邊。
五年過去了,李鈺瑄二十歲,羅雪堂二十四歲,林旭二十三歲,都是上京城無數適齡貴女的春閨夢裏人。
趙明葳站在不遠處,看著三道偉岸挺拔俊逸的身影,心裏不由得閃過一句詩:縱是年少風流可入畫,卻也自成風骨難比拓。
四喜仗著身高優勢往前站了一步,又挪了挪,正好擋住趙明葳的視線。
趙明葳歪了歪頭也沒能再看到養眼的景色,看了一眼沒有眼色的四喜隻好垂下眼瞼看腳前的方磚。
三人一起下了城門,又看了甕城、內城的布局,就一起迴了位於泗水鎮的驃騎將軍府。
驃騎將軍府位於鎮西,占地麵積頗大。從外麵沒看出什麽特別之處,可是進了正門,一路往裏走就感覺出不一樣了。
驃騎將軍府沒有像其他將軍府一樣奢華,甚至跟寧遠城的總兵府都沒法比。沒有雕廊畫棟、假山流水、亭台樓閣,有的是值崗的侍衛、擺了滿架兵器的校場、高低不平的跑馬場,就連正廳裏擺的也是一個沙盤。
趙明葳暗暗看著,心裏道:果然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如此嚴於律己,才守護住一方平安,守護住大胤的北大門。
接風宴上,李鈺瑄也沒有和在寧遠城似的擺出一副謙和的態度,而是和羅雪堂、林旭二人圍坐在桌子旁,高談闊論,舉杯暢飲。
趙明葳和四喜仍舊站在一邊為三人倒酒,趙明葳先後給李鈺瑄和羅雪堂倒滿酒,輪到林旭時,林旭卻突然把酒杯攥在手裏,眯了眯眼仔細地看了看趙明葳。轉頭對著李鈺瑄似笑非笑地說:“我說四殿下可真是人不風流枉少年啊!這巡視軍務還得帶個紅顏知己?”
趙明葳心裏一顫,這人眼睛好毒,自己這身內侍打扮,一路過來都沒有露了身份,他怎麽發現的?
李鈺瑄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隨後一笑衝著趙明葳伸了手,趙明葳就落落大方的走了過去。
李鈺瑄站了起來,指著二人向趙明葳介紹:“這是羅儉、字雪堂,他母親與我母後是嫡親的姐妹,大我四歲,是我的大表兄。這位是我皇姑祖母的外孫兒,林旭、林遠齋,大我三歲,家裏行二,我也得叫聲二表兄。”
介紹完羅雪堂林旭二人,李鈺瑄又對著二人介紹道:“趙明葳,出京後相識,我李鈺瑄要娶之人,因尚未稟告父皇母後,也是為了行走方便,才做了內侍打扮。”
一番話說得羅林二人目瞪口呆,什麽叫出京後相識?什麽叫我李鈺瑄要娶之人?什麽叫尚未稟告父皇母後?是他們理解的字麵的意思嗎?相識不到一個月?要娶做正妃?最主要的是皇上皇後還不知道?
二人一陣麵麵相覷,就聽見李鈺瑄接著說:“明葳,給二位表兄見禮。”
趙明葳躬身施了一個福禮,心中暗謝四喜一路上的一對一補課行為。
羅林二人趕緊同時起身迴禮,口稱:“趙姑娘多禮了。”
“咱們這漠北沒京城那麽多的繁文禮節,趙姑娘要是不介意不妨坐下一起用飯?”林旭溫和的問道。
趙明葳第一時間看向李鈺瑄,就見李鈺瑄微笑點頭,伸手虛扶了一下趙明葳,趙明葳也就沒有矯情,客隨主便地坐在了李鈺瑄身旁。
四喜趕緊擺手叫人擺了一副碗筷在趙明葳麵前,就有侍立在一旁。
“不知道趙姑娘哪裏人氏?”羅雪堂問道。
“她來自海外。”李鈺瑄隨口答道。
“呃~”一句話迴得羅雪堂不知下一句問什麽。
“趙姑娘是怎麽和四殿下相識的?”林旭撿了一個話題問道。
“路上!”李鈺瑄又一次替趙明葳迴答。
趙明葳憋笑得實在受不了,心裏暗自給李鈺瑄豎了個大拇指:一句話就把天聊死,不是一般戰士!
羅林又是相互看了看,心裏同時冒出個想法:這家夥不高興了!李鈺瑄從小到大就這個德行,隻要是鬧別扭,一句話就能把天聊死,讓你不知道下句該說什麽。
“一路上很累吧,我們兄弟二人給趙姑娘接風了!”羅雪堂舉杯示意。
“還行!”李鈺瑄又是不鹹不淡的兩個字。
“砰!”林旭把酒杯放到桌上,“我的四殿下,你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咱這酒還能喝嗎?”
“幹!”李鈺瑄一口幹了杯裏的酒。
“你!”林旭覺得自己脾氣好多了,這要是五年前他才不管這個別扭的家夥是不是皇子早就一拳打到過去。
“一路舟車勞頓,我也確實感到累了,我先下去休息好不好?”趙明葳知道自己再坐在這隻會讓氣氛更加尷尬,於是找了個借口,問李鈺瑄。
“四喜,伺候你家姑娘下去休息。”李鈺瑄對著趙明葳一笑。
帶趙明葳走後,李鈺瑄看著對麵的二人冷聲道:“我的女人沒有任何人能給她委屈受,就算是兄弟也不行,你們要是瞧不起她那就當沒我這個兄弟!”
“你這是為了個女人都不要兄弟了嗎?”羅雪堂冷聲的問道。
“質疑她就是質疑我李鈺瑄!而我李鈺瑄的眼光從不容置疑!”一邊說李鈺瑄就一邊把懷裏的圖紙拿出來放在桌上。
不說二人看到圖紙如何的震驚,隻說此時千裏之外的上京城皇宮裏禦書房內,洪熙帝拿著工部尚書張文正剛剛床上來的一匹鉛筆中的一支看了又看,遞給一旁的督太監總管梁洪盛,“按老是奏折上說的方法,削一隻看看。”
梁洪盛上前雙手接過鉛筆,轉身退到我不開外,從小太監手裏接過一把匕首削了起來,很快鉛筆就被削好放下匕首,雙手托著鉛筆,躬身遞給皇上。
皇上接過鉛筆在手裏轉了幾個姿勢,擺好了李玉軒圖紙裏執筆的姿勢寫下了“四海安平”幾個字,停筆感覺了一下,又寫了幾個字。
把筆往前一遞,說道:“張愛卿也試試這鉛筆!”
“皇上恕罪!”張文正上前一步跪下說道:“這鉛筆在工部做出來的第一時間臣就試過了。這鉛筆實在是好用,也就是剛剛開始有點不適應,但隻要多練習幾次就很好用了。臣這裏有一張紙,上麵的字都是用這鉛筆寫出來的。”
張文正一邊說一邊從懷裏掏出一張紙舉過頭頂,梁洪盛趕緊接過來遞給皇上。
皇上一邊看著有些皺的紙上的字一邊驚奇地說道:“這些字都是用鉛筆寫的?”隻見紙上的字有大有小,最大的字獨占了半張紙,而最小的字堪比米粒。
有些字明顯的被水暈過,顏色雖有些發淡,但是字跡依然清晰可辨。
“好!張愛卿讓你們工部的人抓緊時間生產出一批這樣的鉛筆分送到各個軍中!”洪熙帝實在是高興,語氣裏帶著一絲急迫。
“皇上,臣覺得此事不宜過急!四殿下隨後的來信中有提到這鉛筆所書之字極易被擦掉串改。讓臣在這筆芯當中調入顏色,以防被不軌之人截獲串改內容。工部的匠人幾經調試,暫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配比,望皇上在略等幾天。”
“好!張愛卿抓緊此事!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洪熙帝也是著急了,略一思量就明白了。
待張文正退下,洪熙帝拿了鉛筆又在紙上寫寫畫畫了好一會兒,看著用著越來越順手的的鉛筆歎了口氣:“要是這鉛筆早出現幾十年,朕小時候也不會被太傅罰了那麽多的大字了!”
梁洪盛忍不住一樂,要說這位自己伺候了幾十年的聖上有什麽一直難以釋懷的那就是陛下的練字史了!小時候因為字寫的難看,被太傅不知道罰了多少篇的大字,每天都要寫到很晚,以至於陛下的心裏到現在還有陰影。
“咦?老四不是說是寧遠軍因為練字用不好毛筆,拔了鵝毛蘸墨後來幾經改良才出現的這鉛筆嗎?”
“是啊,四殿下給您的奏折裏就是這麽說的。”梁洪盛趕緊應答。
“事實呢?到底是如何的?”洪熙帝可不信這套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