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離開了,可是江湖上再也沒有了楚留香的消息。
兩天後,楊頂天率領二十萬大軍直撲鳳陽府。
麵對三倍於己的金赤軍,鳳陽守將孫承宗率領明軍拚死守城。
這是滅明前的最後一場大戰,楊頂天沒有再讓江湖高手掠陣。
有的隻是最原始的步步攻城,明軍堅守了一天一夜,並在破城後與金赤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不知是否因為鳳陽府乃是明國龍興之地,有明國列祖列宗的英魂加持。
整個大戰持續了三天三夜,十萬明軍將士死戰不降,最終全軍覆沒。
就連金赤軍也陣亡了六萬餘人,尤其是新整編的五萬淮南新軍,戰死者將近四萬。
一時間,整個鳳陽府屍骨如山,血流成河,宅院破碎,萬物凋零。
站在鳳陽府的城頭,楊頂天眺望遠方,有點想家了。
這一趟出來的有些久,而且不到兩個月就是過年,必須得速戰速決了。
在鳳陽府休整了兩天,楊頂天兵分三路,向明國發起了最後的滅國大戰。
左路軍由廬州——宜城南下渡江,中路軍經琅琊直撲金陵,東路軍則是東進淮安,繼而南下經揚州渡江,直撲丹陽。
金陵以南還有慕容複三萬大軍,以及宋國二十萬大軍。
金赤軍一路攻城奪地,明國各地幾乎沒有一戰之兵。
不到二十天,整個明國除都城金陵以外全部淪陷。
金陵,明皇宮
夜色陰冷,寒風陣陣,明皇朱厚照身穿明黃色龍袍,高坐龍廷之上,偌大的乾清宮裏空空如也。
沒有文武百官,沒有太監宮女,唯有他一個人落寞的孤影。
今夜,是金軍圍城的第一夜,整個金陵城人心惶惶。
不少百姓齊聚城門口,非要鬧著出城逃命,還有官員偷偷攜帶家眷混跡其中,隻是城門始終未曾打開。
守城的禁軍人心浮動,他們很多人都是跟明皇被迫從舊都京師南下金陵的,少有金陵本地的。
也就是說這些禁軍的親屬家眷如今基本都生活在金國統治之下,甚至還有生活在帝都的,他們跟家人通過書信,知道金國軍紀嚴明,他們的家人也過得很好。
所以白天金兵圍城之際,禁軍就已經開始亂了,隻是還沒有徹底亂套,更沒有人敢帶頭走出那一步。
可如今,月黑風高逃兵夜,不知道在誰的帶領下,禁軍開始或逃或降了。
一開始還隻是三五成群,到了下半夜,甚至出現數百上千成建製地逃出金陵城。
城門大開,金兵不費一兵一卒便直接進了金陵城。
“皇爺,金兵已經圍了皇城,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
禦前太監王承恩挪著小碎步走進了漆黑一片的大殿。
他是自幼看著明皇長大的,對明皇忠心耿耿,哪怕宮裏的太監宮女都已經在開始逃命了,他依舊守護在明皇身邊。
“大伴,去將皇後皇妃皇子公主們都喊過來吧。”
“喏!”
不一會兒,宮裏一眾女眷和皇子唿啦啦跪了一地。
明皇年紀不大,後宮人數不多,一共才十幾個,皇子公主更少,隻有寥寥五人,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尚在繈褓,不到半歲。
明皇麵無表情地看著殿中跪著的眾人,皇子公主還小,尚且不明白發生了什麽,可那些妃嬪早就哭得瑟瑟發抖。
許久,明皇冷冷開口道:“你們是否願意為朕殉葬?”
“殉,殉葬!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妾身,妾身不想死!”
有人帶頭,其他妃嬪紛紛附和,包括皇後在內,沒有人願意為明國殉葬。
聽著下麵不斷傳來的哭泣聲和求饒聲,明皇藏在袖袍裏的手雙拳緊握,本就慘白的臉顯得更加沒有血色。
“大伴,給朕的皇後和皇妃們賜禦酒,壓壓驚。”
“皇爺……”
“怎麽,連你也要背叛朕?”
“奴才不敢!”王承恩連忙跪下請罪。
“那還不快去!”
“奴才遵旨!”
不一會兒,王承恩帶著幾個小太監走了進來,每個小太監手裏都端著一個托盤,托盤裏放著一壺酒,幾隻杯子。
王承恩親自將一隻隻酒杯斟滿,率先走到皇後麵前。
“皇後娘娘,請吧……”
皇後顫抖的手緩緩從托盤裏拿起一杯酒,但並沒有立即喝下。
王承恩沒有催促,挨個從皇妃麵前走過,每人手裏立馬多了一杯禦酒。
“各位娘娘,這可是皇爺賜的禦酒,請吧!”
“不,不,這是毒酒,本宮不想死,不能死。”說著,那名皇妃直接將禦酒扔在了地上,起身就要往殿外跑去。
王承恩身邊的幾個小太監眼疾手快,幾步上前便將皇妃給按住了。
“你竟敢不遵朕的旨意?”
明皇踉蹌起身,拔出龍案上放置的寶劍,一步一步朝著那名皇妃走去。
“皇上饒命,皇上,妾身不想死啊!妾身求求你,放過妾身吧!”
那名皇妃跪在地上不停磕頭求饒,但明皇絲毫不為所動,對著小太監喝道。
“還不伺候皇妃喝酒!”
明皇冷冷說道,手裏寶劍的劍尖在地上拖出了一道淡淡的劃痕。
“不要,不要……”另外一名小太監見狀,連忙拿起一杯酒走到皇妃身邊,一把粗暴捏住皇妃的下巴,將禦酒灌了進去。
明皇轉身看向其他人,喝道:“怎麽?你們也想要人一一伺候嗎?”
“皇上,妾身甘願一死,可否饒皇兒一命,他才兩歲啊!”
“朕也不願如此,但相比成為俘虜,死對你們而言更是一種解脫。”
“否則等到了金兵手裏,你們會覺得連死都隻是一種奢望。”
眾人默默閉上了雙眼,有無奈、有不甘、有委屈、更有心痛!
很快,大殿中隻剩下了一地屍體。
明皇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但他是天子,他不能哭。
他的身子更加佝僂,他緩緩朝著小太監揮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大伴,繩子帶了嗎?”
“皇爺,老奴帶您逃出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實在不濟咱還能隱姓埋名,學著宋皇遠走海外?”
“不,大明隻有殉國的天子,沒有投降出逃的皇帝!”
第二天一大早,金赤軍衝進了皇宮,禦花園的一棵歪脖子樹下,明皇的冰涼僵硬的身軀隨風晃動。
樹下,老太監王承恩雙眸緊閉,身邊還倒著一隻空的酒杯。
曾經盛極一時大明帝國,亡了!
兩天後,楊頂天率領二十萬大軍直撲鳳陽府。
麵對三倍於己的金赤軍,鳳陽守將孫承宗率領明軍拚死守城。
這是滅明前的最後一場大戰,楊頂天沒有再讓江湖高手掠陣。
有的隻是最原始的步步攻城,明軍堅守了一天一夜,並在破城後與金赤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不知是否因為鳳陽府乃是明國龍興之地,有明國列祖列宗的英魂加持。
整個大戰持續了三天三夜,十萬明軍將士死戰不降,最終全軍覆沒。
就連金赤軍也陣亡了六萬餘人,尤其是新整編的五萬淮南新軍,戰死者將近四萬。
一時間,整個鳳陽府屍骨如山,血流成河,宅院破碎,萬物凋零。
站在鳳陽府的城頭,楊頂天眺望遠方,有點想家了。
這一趟出來的有些久,而且不到兩個月就是過年,必須得速戰速決了。
在鳳陽府休整了兩天,楊頂天兵分三路,向明國發起了最後的滅國大戰。
左路軍由廬州——宜城南下渡江,中路軍經琅琊直撲金陵,東路軍則是東進淮安,繼而南下經揚州渡江,直撲丹陽。
金陵以南還有慕容複三萬大軍,以及宋國二十萬大軍。
金赤軍一路攻城奪地,明國各地幾乎沒有一戰之兵。
不到二十天,整個明國除都城金陵以外全部淪陷。
金陵,明皇宮
夜色陰冷,寒風陣陣,明皇朱厚照身穿明黃色龍袍,高坐龍廷之上,偌大的乾清宮裏空空如也。
沒有文武百官,沒有太監宮女,唯有他一個人落寞的孤影。
今夜,是金軍圍城的第一夜,整個金陵城人心惶惶。
不少百姓齊聚城門口,非要鬧著出城逃命,還有官員偷偷攜帶家眷混跡其中,隻是城門始終未曾打開。
守城的禁軍人心浮動,他們很多人都是跟明皇被迫從舊都京師南下金陵的,少有金陵本地的。
也就是說這些禁軍的親屬家眷如今基本都生活在金國統治之下,甚至還有生活在帝都的,他們跟家人通過書信,知道金國軍紀嚴明,他們的家人也過得很好。
所以白天金兵圍城之際,禁軍就已經開始亂了,隻是還沒有徹底亂套,更沒有人敢帶頭走出那一步。
可如今,月黑風高逃兵夜,不知道在誰的帶領下,禁軍開始或逃或降了。
一開始還隻是三五成群,到了下半夜,甚至出現數百上千成建製地逃出金陵城。
城門大開,金兵不費一兵一卒便直接進了金陵城。
“皇爺,金兵已經圍了皇城,再不走就真的來不及了。”
禦前太監王承恩挪著小碎步走進了漆黑一片的大殿。
他是自幼看著明皇長大的,對明皇忠心耿耿,哪怕宮裏的太監宮女都已經在開始逃命了,他依舊守護在明皇身邊。
“大伴,去將皇後皇妃皇子公主們都喊過來吧。”
“喏!”
不一會兒,宮裏一眾女眷和皇子唿啦啦跪了一地。
明皇年紀不大,後宮人數不多,一共才十幾個,皇子公主更少,隻有寥寥五人,最大的四歲,最小的尚在繈褓,不到半歲。
明皇麵無表情地看著殿中跪著的眾人,皇子公主還小,尚且不明白發生了什麽,可那些妃嬪早就哭得瑟瑟發抖。
許久,明皇冷冷開口道:“你們是否願意為朕殉葬?”
“殉,殉葬!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妾身,妾身不想死!”
有人帶頭,其他妃嬪紛紛附和,包括皇後在內,沒有人願意為明國殉葬。
聽著下麵不斷傳來的哭泣聲和求饒聲,明皇藏在袖袍裏的手雙拳緊握,本就慘白的臉顯得更加沒有血色。
“大伴,給朕的皇後和皇妃們賜禦酒,壓壓驚。”
“皇爺……”
“怎麽,連你也要背叛朕?”
“奴才不敢!”王承恩連忙跪下請罪。
“那還不快去!”
“奴才遵旨!”
不一會兒,王承恩帶著幾個小太監走了進來,每個小太監手裏都端著一個托盤,托盤裏放著一壺酒,幾隻杯子。
王承恩親自將一隻隻酒杯斟滿,率先走到皇後麵前。
“皇後娘娘,請吧……”
皇後顫抖的手緩緩從托盤裏拿起一杯酒,但並沒有立即喝下。
王承恩沒有催促,挨個從皇妃麵前走過,每人手裏立馬多了一杯禦酒。
“各位娘娘,這可是皇爺賜的禦酒,請吧!”
“不,不,這是毒酒,本宮不想死,不能死。”說著,那名皇妃直接將禦酒扔在了地上,起身就要往殿外跑去。
王承恩身邊的幾個小太監眼疾手快,幾步上前便將皇妃給按住了。
“你竟敢不遵朕的旨意?”
明皇踉蹌起身,拔出龍案上放置的寶劍,一步一步朝著那名皇妃走去。
“皇上饒命,皇上,妾身不想死啊!妾身求求你,放過妾身吧!”
那名皇妃跪在地上不停磕頭求饒,但明皇絲毫不為所動,對著小太監喝道。
“還不伺候皇妃喝酒!”
明皇冷冷說道,手裏寶劍的劍尖在地上拖出了一道淡淡的劃痕。
“不要,不要……”另外一名小太監見狀,連忙拿起一杯酒走到皇妃身邊,一把粗暴捏住皇妃的下巴,將禦酒灌了進去。
明皇轉身看向其他人,喝道:“怎麽?你們也想要人一一伺候嗎?”
“皇上,妾身甘願一死,可否饒皇兒一命,他才兩歲啊!”
“朕也不願如此,但相比成為俘虜,死對你們而言更是一種解脫。”
“否則等到了金兵手裏,你們會覺得連死都隻是一種奢望。”
眾人默默閉上了雙眼,有無奈、有不甘、有委屈、更有心痛!
很快,大殿中隻剩下了一地屍體。
明皇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但他是天子,他不能哭。
他的身子更加佝僂,他緩緩朝著小太監揮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大伴,繩子帶了嗎?”
“皇爺,老奴帶您逃出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實在不濟咱還能隱姓埋名,學著宋皇遠走海外?”
“不,大明隻有殉國的天子,沒有投降出逃的皇帝!”
第二天一大早,金赤軍衝進了皇宮,禦花園的一棵歪脖子樹下,明皇的冰涼僵硬的身軀隨風晃動。
樹下,老太監王承恩雙眸緊閉,身邊還倒著一隻空的酒杯。
曾經盛極一時大明帝國,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