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秦王領兵出長安,
一路橫推宋土穿。
出師未捷聞噩耗,
太原城危陷兩難。
金唐宋三國邊境
雖說是三國邊境,此時卻隻駐紮著金唐兩國軍隊,雙方各自十萬大軍。
金兵的統帥不是別人,正是大金國太子妃趙敏。
唐軍的統帥乃是唐皇李淵的嫡次子秦王李世民。
半個月前,李世民在與忽必烈達成聯盟後,親率十萬大軍出征,企圖一鼓作氣,拿下襄陽府以北的全部宋土。
而此時,趙敏攜金國太子完顏康手令,強勢接管了邊境兩隊人馬,合而為一,組成十萬大軍。
初掌兵權,兵不聽令,將不聽宣?
不存在的,誰不知道這太子妃就是未來的皇後,這身份擺著呢!
而且大金國跟其他國家可不一樣,蒙古有忽必烈對汗位虎視眈眈,唐國李建成李世民龍爭虎鬥,至於明國宋國更是造反跟鬧著玩似的。
可他們大金國呢?隻有完顏康這麽一個皇子,還是握有實權的皇太子。
說白了,隻要太子不死,就是完顏洪烈這個大金國皇帝也不見得動不了皇太子的位置。
鍋裏有碗裏才會有的道理誰不明白?
敢動大金國的唯一繼承人?
完顏家族不會答應,滿朝文武更不可能答應。
更何況趙敏接掌兵權的當天,直接以太子爺的名義,當著三軍將士的麵,極其粗暴地掏出了一百萬兩銀票。
十萬將士,一百萬銀子,人均能分得十兩,是不是聽起來很少?
可你要知道,這些大頭兵正常一個月隻有幾百錢銀子,一年到頭也不過才能拿到兩三兩銀子而已。
也就是說這十兩銀子是他們正常三四年的餉銀了。
就如同你老板現在告訴你,馬上年底了,今年給大家發四年工資做年終獎。這樣你還覺得少嗎?
是不是感動的連用什麽姿勢迴報一下老板都想好了?
可惜楊頂天沒能看到那一幕。
將士們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把楊頂天拉過來,當場大喊“太子爺,天氣涼,您披件袍子吧!”
可趙敏轉頭立馬又給興致高昂的三軍將士潑了一盆冷水。
想拿這十兩銀子?
沒問題,那就都給老娘乖乖聽話。
令行禁止,拿下襄陽府以北至少一半的大宋地盤,這就是前提。
任何人膽敢違抗軍令,銀子一錢沒有不說,還得自個兒領軍杖去。
一時間,趙敏的威望在整個金兵大營空前的高,大頭兵們連訓練起來都比平常賣力了不少。
趙敏也不含糊,直接把楊頂天教給她的《最強陸軍訓練法》在金兵大營裏迅速推廣起來。
整個金兵的精神麵貌短短幾天煥然一新。
原本這場仗李世民優勢占盡,不說其他的,單說地理上的優勢,金兵就無法和唐軍相比。
襄陽府以北的廣大宋土距離唐國都城長安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千裏,離的最近的更是連三百裏都不到。
而距離金國首都盛京城卻完全不同,最遠的距離將近三千裏,就是最近的邊境之地也都有將近兩千裏地。
且不說前方將士的糧草問題,就是一個消息上報盛京城,再傳迴來,中間耽誤的時間都足夠打幾場大戰了。
可令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邊還沒出長安城,金兵那邊卻已經磨刀霍霍了。
趙敏當初一離開桃花島,便直接修書派人送給了宋皇趙構和明皇朱厚照。
直接將李世民的計劃和狼子野心和盤托出。
宋皇大驚,要知道,如今五大強國之中,明國的地盤成了最小了,可若是單純論戰力來說的話,宋國絕對是墊底的存在。
宋國自開國之初就走上了一條跟其他幾國的強兵路線截然不同的富國路線。
所以宋國有錢,但是戰力羸弱,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更奇葩的是就連自己的附屬國西夏和大理都能偶爾對他齜牙咬上一口,吃得滿嘴流油。
原本按照趙敏的意思是跟宋國談判,看看能不能在大戰開始之前,先從宋皇那邊套點好處,哪怕是白套幾座城池也是不錯的。
結果宋皇一聽,直接麻了,同時被老二老三兩隻猛虎盯上,這日子還怎麽過?
金國和唐國加起來有二十萬大軍,而宋國在襄陽以北共有城池十八座,加起來的總兵力都隻有九萬人。
於是宋皇當即下旨,戰略收縮,先將陽泉、常山一帶都讓出去,讓宋兵退守邯鄲再做計較。
李世民徹底被搞懵了,他的計劃是東出長安,經商洛直撲南陽、汝南一帶,先將宋土打穿了再說。
到時候這裏麵的九萬宋兵失去了退路,隻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而且他可不覺得趙構敢派援兵,而且就算趙構敢派也得有那個能力救得出去才行。
不得不說,秦王就是秦王,他這個計劃換成其他四國的皇帝肯定歇菜。
可誰讓他的對手是趙構呢?
那就沒有失敗的可能了,反正這貨戰火未開,先撤兵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幹了。
可誰知他的兵馬剛過商洛,距離南陽都還有兩天行程的時候,斥候傳來了一個令人憤怒加懵逼的消息。
宋國主動收縮兵力,金兵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陽泉、常山、邢州三城。
李世民從懵逼中緩過勁來,額頭上都滲出了冷汗,因為陽泉離太原太近了。
太原那是什麽地方?他們老李家的大本營,龍興之地啊!
要是金兵現在趁勢拿下太原,那他李世民的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且不說他的好大哥李建成會不會彈劾死他,就是好大爹李淵也不可能放過他。
事已至此,李世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北上洛陽,經晉城,馳援太原。
也就是說前後折騰了半個月,大軍累得半死,一戰未開,寸土未下,還減員了幾千人,你就說氣不氣吧?
太原城外,唐軍大營
銀白戰甲,火紅披風,腰環長劍,威風凜凜,深邃的眸子遠遠望著太原城,此時的少年負手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
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秦王李世民!
“報,啟稟秦王,金兵的主將打聽清楚了!”
“何人為將?”
“是,是金國太子妃趙敏!”
李世民雙拳猛然一握,眼神之中閃過一道寒芒!
秦王領兵出長安,
一路橫推宋土穿。
出師未捷聞噩耗,
太原城危陷兩難。
金唐宋三國邊境
雖說是三國邊境,此時卻隻駐紮著金唐兩國軍隊,雙方各自十萬大軍。
金兵的統帥不是別人,正是大金國太子妃趙敏。
唐軍的統帥乃是唐皇李淵的嫡次子秦王李世民。
半個月前,李世民在與忽必烈達成聯盟後,親率十萬大軍出征,企圖一鼓作氣,拿下襄陽府以北的全部宋土。
而此時,趙敏攜金國太子完顏康手令,強勢接管了邊境兩隊人馬,合而為一,組成十萬大軍。
初掌兵權,兵不聽令,將不聽宣?
不存在的,誰不知道這太子妃就是未來的皇後,這身份擺著呢!
而且大金國跟其他國家可不一樣,蒙古有忽必烈對汗位虎視眈眈,唐國李建成李世民龍爭虎鬥,至於明國宋國更是造反跟鬧著玩似的。
可他們大金國呢?隻有完顏康這麽一個皇子,還是握有實權的皇太子。
說白了,隻要太子不死,就是完顏洪烈這個大金國皇帝也不見得動不了皇太子的位置。
鍋裏有碗裏才會有的道理誰不明白?
敢動大金國的唯一繼承人?
完顏家族不會答應,滿朝文武更不可能答應。
更何況趙敏接掌兵權的當天,直接以太子爺的名義,當著三軍將士的麵,極其粗暴地掏出了一百萬兩銀票。
十萬將士,一百萬銀子,人均能分得十兩,是不是聽起來很少?
可你要知道,這些大頭兵正常一個月隻有幾百錢銀子,一年到頭也不過才能拿到兩三兩銀子而已。
也就是說這十兩銀子是他們正常三四年的餉銀了。
就如同你老板現在告訴你,馬上年底了,今年給大家發四年工資做年終獎。這樣你還覺得少嗎?
是不是感動的連用什麽姿勢迴報一下老板都想好了?
可惜楊頂天沒能看到那一幕。
將士們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把楊頂天拉過來,當場大喊“太子爺,天氣涼,您披件袍子吧!”
可趙敏轉頭立馬又給興致高昂的三軍將士潑了一盆冷水。
想拿這十兩銀子?
沒問題,那就都給老娘乖乖聽話。
令行禁止,拿下襄陽府以北至少一半的大宋地盤,這就是前提。
任何人膽敢違抗軍令,銀子一錢沒有不說,還得自個兒領軍杖去。
一時間,趙敏的威望在整個金兵大營空前的高,大頭兵們連訓練起來都比平常賣力了不少。
趙敏也不含糊,直接把楊頂天教給她的《最強陸軍訓練法》在金兵大營裏迅速推廣起來。
整個金兵的精神麵貌短短幾天煥然一新。
原本這場仗李世民優勢占盡,不說其他的,單說地理上的優勢,金兵就無法和唐軍相比。
襄陽府以北的廣大宋土距離唐國都城長安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千裏,離的最近的更是連三百裏都不到。
而距離金國首都盛京城卻完全不同,最遠的距離將近三千裏,就是最近的邊境之地也都有將近兩千裏地。
且不說前方將士的糧草問題,就是一個消息上報盛京城,再傳迴來,中間耽誤的時間都足夠打幾場大戰了。
可令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邊還沒出長安城,金兵那邊卻已經磨刀霍霍了。
趙敏當初一離開桃花島,便直接修書派人送給了宋皇趙構和明皇朱厚照。
直接將李世民的計劃和狼子野心和盤托出。
宋皇大驚,要知道,如今五大強國之中,明國的地盤成了最小了,可若是單純論戰力來說的話,宋國絕對是墊底的存在。
宋國自開國之初就走上了一條跟其他幾國的強兵路線截然不同的富國路線。
所以宋國有錢,但是戰力羸弱,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更奇葩的是就連自己的附屬國西夏和大理都能偶爾對他齜牙咬上一口,吃得滿嘴流油。
原本按照趙敏的意思是跟宋國談判,看看能不能在大戰開始之前,先從宋皇那邊套點好處,哪怕是白套幾座城池也是不錯的。
結果宋皇一聽,直接麻了,同時被老二老三兩隻猛虎盯上,這日子還怎麽過?
金國和唐國加起來有二十萬大軍,而宋國在襄陽以北共有城池十八座,加起來的總兵力都隻有九萬人。
於是宋皇當即下旨,戰略收縮,先將陽泉、常山一帶都讓出去,讓宋兵退守邯鄲再做計較。
李世民徹底被搞懵了,他的計劃是東出長安,經商洛直撲南陽、汝南一帶,先將宋土打穿了再說。
到時候這裏麵的九萬宋兵失去了退路,隻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而且他可不覺得趙構敢派援兵,而且就算趙構敢派也得有那個能力救得出去才行。
不得不說,秦王就是秦王,他這個計劃換成其他四國的皇帝肯定歇菜。
可誰讓他的對手是趙構呢?
那就沒有失敗的可能了,反正這貨戰火未開,先撤兵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幹了。
可誰知他的兵馬剛過商洛,距離南陽都還有兩天行程的時候,斥候傳來了一個令人憤怒加懵逼的消息。
宋國主動收縮兵力,金兵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陽泉、常山、邢州三城。
李世民從懵逼中緩過勁來,額頭上都滲出了冷汗,因為陽泉離太原太近了。
太原那是什麽地方?他們老李家的大本營,龍興之地啊!
要是金兵現在趁勢拿下太原,那他李世民的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且不說他的好大哥李建成會不會彈劾死他,就是好大爹李淵也不可能放過他。
事已至此,李世民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北上洛陽,經晉城,馳援太原。
也就是說前後折騰了半個月,大軍累得半死,一戰未開,寸土未下,還減員了幾千人,你就說氣不氣吧?
太原城外,唐軍大營
銀白戰甲,火紅披風,腰環長劍,威風凜凜,深邃的眸子遠遠望著太原城,此時的少年負手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
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秦王李世民!
“報,啟稟秦王,金兵的主將打聽清楚了!”
“何人為將?”
“是,是金國太子妃趙敏!”
李世民雙拳猛然一握,眼神之中閃過一道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