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或多或少對朝廷的局勢造成了衝擊,尤其是太子,劉閣老原本就是穩穩的太子一派,如今劉閣老致仕,他便猶如失去了一隻臂膀,而新任首輔的林峰兆,又是一個滑不溜手的老東西,這不得不叫太子惱火極了。
但是毫無辦法,誰讓他是在求貢一事之後才想起了上輩子的事情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且不說太子那邊如何氣急敗壞,每到午後時分,宣和帝仍舊是叫翰林侍講來謹身殿講解經義。
「聞之曰,舉事無患者,堯不得也,而世未嚐無事也,君人者不輕爵祿,不易富貴……」
青年的聲音溫和,吐字清晰,不疾不徐,令人聽在耳中便覺得十分舒心,宣和帝這些日子耗費了不少心力,之前的病還未全好,近來政事煩心之餘,便頗顯老態,那雙一向精明睿智的眼睛,也蒙上了疲憊的光。
他聽著案前人講解經史,忽然開口問道:「謝翎,你覺得介子推此人如何?」
謝翎短暫地思索了一下,才恭敬答道:「迴皇上的話,臣以為介子推是一名有仁有義的忠臣。」
「哦?」宣和帝抬眼望著他:「說來聽聽。」
「是,」謝翎道:「介子推沒有爵祿,一介白身追隨晉文公出亡,隻憑著一個義字,後來途中饑餓難忍,又割肉給晉文公,憑的是一個仁字,所以臣以為,介子推是一名既有仁又有義的忠臣。」
宣和帝卻直視著他,質疑道:「你不覺得介子推此人太過迂腐虛偽嗎?」
謝翎迴以不解的目光,宣和帝移開視線,慢慢地道:「若他追隨的不是晉文公,他還會義無反顧地追隨他逃亡,甚至不惜割肉侍君嗎?」
謝翎頓了頓,才道:「恕臣並不認同皇上的話。」
宣和帝猛地再次看向他,眼中原本的疲憊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銳利的精光,道:「你說。」
謝翎從容答道:「史書上記載的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獨一無二的事實,從無假設,介子推助晉文公,後辭官不言祿,報樹而死,足以說明此人有忠君赴義之節,這等義士,即便真如皇上所說,他當初追隨的並非晉文公,而是他人,也仍舊會做出後來的舉動,介子推忠的並非君,而是國。」
他垂下頭:「此乃臣淺薄之愚見,若有冒失之處,望皇上恕罪。」
聽完這番話,宣和帝定定地看著他,並不言語,過了許久,他才站起身來,道:「你說得很對,是朕想錯了。」
他說完,竟然親自來扶起謝翎,笑道:「不知為何,每每聽你講書,朕便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謝翎謙恭地低著頭:「皇上謬讚了,臣慚愧。」
宣和帝笑了:「何來慚愧?朕聽過一句話,願以微賤之身,竭肱骨之力,報效朝廷,這話可是你說的?」
謝翎愣了一下,才道:「是臣所言,原是輕狂之語,不想竟入聖上耳中,實在惶恐。」
宣和帝和藹地拍了拍他的肩,道:「你有此誌向,朕心深感慰藉,恐怕朝中的那些一二品大臣也比不得你,既然如此,那朕就給你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
謝翎抬起頭來,望著天子那雙睿智精明的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道:「臣叩謝皇上恩典。」
……
就在所有人惶惶自危,生怕自己被降官罷職的時候,一道聖旨下來,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還有人升官了,真是叫所有人都驚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現任兵部郎中謝翎被皇上親自提拔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由正五品一躍升到了正三品的位置,簡直讓人不敢置信,這人到底是走了什麽運氣?
年初時候,謝翎還是個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二月就升到了正五品兵部郎中,如今才七月,又升到了正三品兵部左侍郎,幾乎滿朝的大臣都想不明白,這個叫謝翎的究竟是哪裏得了皇上的青眼,一升再升,一年之內,連升三級,這等殊榮,在整個大乾朝的曆史上,都是屈指可數的。
哦,對了,這個叫謝翎的還曾經是大乾朝年紀最輕的狀元,可以說,好事全讓他占了。
按理來說,謝翎升官如此之快,確實不大合適,他年紀還太輕,資曆也淺,如此年輕便出任三品大員,放眼望去,簡直是大乾朝的獨一份。
京師沉滯員外郎內用九階,方得四品官職,故而又有人戲稱「九轉丹成」名號,這九轉分別是:員外郎、郎中、禦史、掌道、給事中、掌科、鴻少、光少和通參,朝廷官員過剩,這種時候,一個五品的部屬員外想要升到四品,需要經曆如此之多的坎坷。
官員們在朝廷裏麵熬了這麽久,都說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次朝局震蕩,發落了不少官員,也空出了不少坑,許多人都眼巴巴地盯著呢,又是殷勤地走門路,又是百般通融,不想從天而降一個大蘿卜,把坑給占了,簡直叫人懵了。
這若是在平常時候,早就有各大臣輪番上奏阻止了,但是這迴不同,七月事件的餘波還未過去,誰也不知道天子此時心中是如何想的,若是膽敢上奏忤逆了他,又會惹來何等滅頂之災?
都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所有人都在等著,吏部等著禦史上奏,禦史等著內閣發話,內閣又看了看吏部的意思,大夥兒都不約而同地沉默著,沉默著……
這一沉默就沉默到了謝翎正式上任那一日為止,看著朝議上最年輕的新任兵部左侍郎,所有的官員們都在心裏歎了一口氣,各自互相埋怨起來,上奏不趁早,如今再有異議,也已經晚了一步了。
但是毫無辦法,誰讓他是在求貢一事之後才想起了上輩子的事情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且不說太子那邊如何氣急敗壞,每到午後時分,宣和帝仍舊是叫翰林侍講來謹身殿講解經義。
「聞之曰,舉事無患者,堯不得也,而世未嚐無事也,君人者不輕爵祿,不易富貴……」
青年的聲音溫和,吐字清晰,不疾不徐,令人聽在耳中便覺得十分舒心,宣和帝這些日子耗費了不少心力,之前的病還未全好,近來政事煩心之餘,便頗顯老態,那雙一向精明睿智的眼睛,也蒙上了疲憊的光。
他聽著案前人講解經史,忽然開口問道:「謝翎,你覺得介子推此人如何?」
謝翎短暫地思索了一下,才恭敬答道:「迴皇上的話,臣以為介子推是一名有仁有義的忠臣。」
「哦?」宣和帝抬眼望著他:「說來聽聽。」
「是,」謝翎道:「介子推沒有爵祿,一介白身追隨晉文公出亡,隻憑著一個義字,後來途中饑餓難忍,又割肉給晉文公,憑的是一個仁字,所以臣以為,介子推是一名既有仁又有義的忠臣。」
宣和帝卻直視著他,質疑道:「你不覺得介子推此人太過迂腐虛偽嗎?」
謝翎迴以不解的目光,宣和帝移開視線,慢慢地道:「若他追隨的不是晉文公,他還會義無反顧地追隨他逃亡,甚至不惜割肉侍君嗎?」
謝翎頓了頓,才道:「恕臣並不認同皇上的話。」
宣和帝猛地再次看向他,眼中原本的疲憊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銳利的精光,道:「你說。」
謝翎從容答道:「史書上記載的都是曾經發生過的獨一無二的事實,從無假設,介子推助晉文公,後辭官不言祿,報樹而死,足以說明此人有忠君赴義之節,這等義士,即便真如皇上所說,他當初追隨的並非晉文公,而是他人,也仍舊會做出後來的舉動,介子推忠的並非君,而是國。」
他垂下頭:「此乃臣淺薄之愚見,若有冒失之處,望皇上恕罪。」
聽完這番話,宣和帝定定地看著他,並不言語,過了許久,他才站起身來,道:「你說得很對,是朕想錯了。」
他說完,竟然親自來扶起謝翎,笑道:「不知為何,每每聽你講書,朕便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謝翎謙恭地低著頭:「皇上謬讚了,臣慚愧。」
宣和帝笑了:「何來慚愧?朕聽過一句話,願以微賤之身,竭肱骨之力,報效朝廷,這話可是你說的?」
謝翎愣了一下,才道:「是臣所言,原是輕狂之語,不想竟入聖上耳中,實在惶恐。」
宣和帝和藹地拍了拍他的肩,道:「你有此誌向,朕心深感慰藉,恐怕朝中的那些一二品大臣也比不得你,既然如此,那朕就給你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
謝翎抬起頭來,望著天子那雙睿智精明的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道:「臣叩謝皇上恩典。」
……
就在所有人惶惶自危,生怕自己被降官罷職的時候,一道聖旨下來,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還有人升官了,真是叫所有人都驚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現任兵部郎中謝翎被皇上親自提拔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由正五品一躍升到了正三品的位置,簡直讓人不敢置信,這人到底是走了什麽運氣?
年初時候,謝翎還是個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二月就升到了正五品兵部郎中,如今才七月,又升到了正三品兵部左侍郎,幾乎滿朝的大臣都想不明白,這個叫謝翎的究竟是哪裏得了皇上的青眼,一升再升,一年之內,連升三級,這等殊榮,在整個大乾朝的曆史上,都是屈指可數的。
哦,對了,這個叫謝翎的還曾經是大乾朝年紀最輕的狀元,可以說,好事全讓他占了。
按理來說,謝翎升官如此之快,確實不大合適,他年紀還太輕,資曆也淺,如此年輕便出任三品大員,放眼望去,簡直是大乾朝的獨一份。
京師沉滯員外郎內用九階,方得四品官職,故而又有人戲稱「九轉丹成」名號,這九轉分別是:員外郎、郎中、禦史、掌道、給事中、掌科、鴻少、光少和通參,朝廷官員過剩,這種時候,一個五品的部屬員外想要升到四品,需要經曆如此之多的坎坷。
官員們在朝廷裏麵熬了這麽久,都說一個蘿卜一個坑,這次朝局震蕩,發落了不少官員,也空出了不少坑,許多人都眼巴巴地盯著呢,又是殷勤地走門路,又是百般通融,不想從天而降一個大蘿卜,把坑給占了,簡直叫人懵了。
這若是在平常時候,早就有各大臣輪番上奏阻止了,但是這迴不同,七月事件的餘波還未過去,誰也不知道天子此時心中是如何想的,若是膽敢上奏忤逆了他,又會惹來何等滅頂之災?
都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所有人都在等著,吏部等著禦史上奏,禦史等著內閣發話,內閣又看了看吏部的意思,大夥兒都不約而同地沉默著,沉默著……
這一沉默就沉默到了謝翎正式上任那一日為止,看著朝議上最年輕的新任兵部左侍郎,所有的官員們都在心裏歎了一口氣,各自互相埋怨起來,上奏不趁早,如今再有異議,也已經晚了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