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子,沈老師才又說道:“這泡茶,炭火、茶葉、茶具、水、衝泡的技法等等,都要齊全方能泡出好茶來。”
複又看著淩雲道:“如今傅大人就好比這泡茶人,她可是比我博學的多,你須得好好學著,我麽,先去那太和殿上等著你!”
淩雲自看著沈老師泡茶開始,心裏便慢慢地平靜下來,複又聽得老師如此一說,倒是徹底靜下了,已然沒有了來時的些微傷感,亦有了心情和沈老師下起了棋來。
第二日早晨,由小侍公公幫著穿戴整齊,用完早飯,便踏出了東廂房,帶著綺霏和茗嵐兩人,向承平院走去。
一路行來,隻見小侍公公,除塵的除塵,掃地的掃地,四處忙活著。
四月的天氣很是不錯,清晨的太陽微升於空中,絲絲涼風吹過,不自覺間人就精神抖擻起來,瞅著滿眼的綠意盎然也是愜意地緊。
剛走到正廳,就看到王女已經端坐在上,手中捧著茶杯,慢慢地用蓋子捋著茶水。淩雲忙重整了衣冠,走上前去:“孩兒給母親請安!”說罷,王女點了點頭,淩雲方起了身。
茗了口茶,王女開口對淩雲道:“今日我已經把老師請到了王府裏,現在就住在東南角上的雅歆閣裏,以後你習文或向老師請教都要去那裏。等一會子就隨著我去拜見老師吧,不可怠慢了。”淩雲忙點頭稱是。
見淩雲應了,王女又說到:“傅老師的文采確是極好的,但究竟留不留地住還要靠你自己,如若你不曉事理,氣走了老師,哼!”王女說完,站起了身,先行出了院子。
淩雲跟著王女來到東南角的雅歆閣,這原本是外院中的幾座客院之一,因長年空著,這次便打掃出來,做了淩雲老師的臨時住所。
過了垂花角門,走過長廊方看到正堂,一小侍站在院子門口,想必是等候多時了,一見到王女一行人走來,忙說道,“請王女大人安,請五小姐安,老師正在屋子裏呢。”邊說邊打起了紅綢軟簾。
走進正堂,淩雲抬眼看到一個年方四旬的女子,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仙鶴盤雲大蟒袍,外罩淡青色盤錦褂,手執玉竹扇,扇上提著幾句詩,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等王女與傅老師互相問安後,淩雲方按著母親的吩咐,跪下向傅老師恭敬地磕了頭,敬了茶,母親親自送上了束脩,這不算正式的拜師禮方才完成。又聊了幾句,亦不過是要老師好好教導這不成才的女兒雲雲,王女也就告辭出去了。
王女一走,屋裏就隻剩下淩雲和傅老師兩人。淩雲從一進來,就能感覺到傅老師似有若無的觀察。淩雲明白,這傅老師被母親如此推崇,想必相請之時也是頗費了母親一番功夫的,但看母親在傅老師麵前都禮讓三分便可見一般。
淩雲知道母親最是尊重有學問的讀書人,但今天拜師隻讓她磕了一個頭,想來是否能留下傅老師還在五五之數,端看淩雲她自己的本事,她也有這個自信可以做到。
其實淩雲的感覺不錯,傅澗暉確實從她一進來就在暗暗觀察她。畢竟這是她至少要相處一年的學生,她總要好好的觀察一番,方能製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如果是和三小姐一樣的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那她就慢慢的教滿一年走人便是了,如若是真心想要跟她學習之人,那又是另一番計較了。
從淩雲一進屋,隻是略微一抬頭就馬上又低頭收迴了目光,安靜地站在王女身旁,不急不躁,若是普通孩童,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四處張望,哪裏有這樣沉穩的,拜師時更是亦步亦趨,不見一絲慌亂,傅澗暉在心裏對淩雲倒是高看了幾分。
各自坐好,傅澗暉方慢慢地開口:“不知道五小姐之前讀過些什麽書?”
淩雲忙站起來,俯首說道:“迴老師的話,學生已讀了《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讀物。”頓了頓,又說道:“學生自知駑鈍,但今日以後,會認真研習老師所授,不令老師失望,學生相信勤能補拙,望以後老師不吝賜教。”
傅澗暉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從今天開始,每天早上從七點到十一點,下午一點到五點,都要來我這裏學習功課,每兩個小時休息一刻,直至你要進宮讀書再做調整。”
淩雲恭敬地點頭稱是。
見淩雲點頭,傅澗暉接著說道:“今天我們教《論語》,先跟我讀一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複又看著淩雲道:“如今傅大人就好比這泡茶人,她可是比我博學的多,你須得好好學著,我麽,先去那太和殿上等著你!”
淩雲自看著沈老師泡茶開始,心裏便慢慢地平靜下來,複又聽得老師如此一說,倒是徹底靜下了,已然沒有了來時的些微傷感,亦有了心情和沈老師下起了棋來。
第二日早晨,由小侍公公幫著穿戴整齊,用完早飯,便踏出了東廂房,帶著綺霏和茗嵐兩人,向承平院走去。
一路行來,隻見小侍公公,除塵的除塵,掃地的掃地,四處忙活著。
四月的天氣很是不錯,清晨的太陽微升於空中,絲絲涼風吹過,不自覺間人就精神抖擻起來,瞅著滿眼的綠意盎然也是愜意地緊。
剛走到正廳,就看到王女已經端坐在上,手中捧著茶杯,慢慢地用蓋子捋著茶水。淩雲忙重整了衣冠,走上前去:“孩兒給母親請安!”說罷,王女點了點頭,淩雲方起了身。
茗了口茶,王女開口對淩雲道:“今日我已經把老師請到了王府裏,現在就住在東南角上的雅歆閣裏,以後你習文或向老師請教都要去那裏。等一會子就隨著我去拜見老師吧,不可怠慢了。”淩雲忙點頭稱是。
見淩雲應了,王女又說到:“傅老師的文采確是極好的,但究竟留不留地住還要靠你自己,如若你不曉事理,氣走了老師,哼!”王女說完,站起了身,先行出了院子。
淩雲跟著王女來到東南角的雅歆閣,這原本是外院中的幾座客院之一,因長年空著,這次便打掃出來,做了淩雲老師的臨時住所。
過了垂花角門,走過長廊方看到正堂,一小侍站在院子門口,想必是等候多時了,一見到王女一行人走來,忙說道,“請王女大人安,請五小姐安,老師正在屋子裏呢。”邊說邊打起了紅綢軟簾。
走進正堂,淩雲抬眼看到一個年方四旬的女子,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仙鶴盤雲大蟒袍,外罩淡青色盤錦褂,手執玉竹扇,扇上提著幾句詩,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等王女與傅老師互相問安後,淩雲方按著母親的吩咐,跪下向傅老師恭敬地磕了頭,敬了茶,母親親自送上了束脩,這不算正式的拜師禮方才完成。又聊了幾句,亦不過是要老師好好教導這不成才的女兒雲雲,王女也就告辭出去了。
王女一走,屋裏就隻剩下淩雲和傅老師兩人。淩雲從一進來,就能感覺到傅老師似有若無的觀察。淩雲明白,這傅老師被母親如此推崇,想必相請之時也是頗費了母親一番功夫的,但看母親在傅老師麵前都禮讓三分便可見一般。
淩雲知道母親最是尊重有學問的讀書人,但今天拜師隻讓她磕了一個頭,想來是否能留下傅老師還在五五之數,端看淩雲她自己的本事,她也有這個自信可以做到。
其實淩雲的感覺不錯,傅澗暉確實從她一進來就在暗暗觀察她。畢竟這是她至少要相處一年的學生,她總要好好的觀察一番,方能製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如果是和三小姐一樣的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那她就慢慢的教滿一年走人便是了,如若是真心想要跟她學習之人,那又是另一番計較了。
從淩雲一進屋,隻是略微一抬頭就馬上又低頭收迴了目光,安靜地站在王女身旁,不急不躁,若是普通孩童,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四處張望,哪裏有這樣沉穩的,拜師時更是亦步亦趨,不見一絲慌亂,傅澗暉在心裏對淩雲倒是高看了幾分。
各自坐好,傅澗暉方慢慢地開口:“不知道五小姐之前讀過些什麽書?”
淩雲忙站起來,俯首說道:“迴老師的話,學生已讀了《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讀物。”頓了頓,又說道:“學生自知駑鈍,但今日以後,會認真研習老師所授,不令老師失望,學生相信勤能補拙,望以後老師不吝賜教。”
傅澗暉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從今天開始,每天早上從七點到十一點,下午一點到五點,都要來我這裏學習功課,每兩個小時休息一刻,直至你要進宮讀書再做調整。”
淩雲恭敬地點頭稱是。
見淩雲點頭,傅澗暉接著說道:“今天我們教《論語》,先跟我讀一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