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人人得而誅之
國公夫人她,抄家流放養家忙 作者:繡球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是說平陽王的毒快則三五個月,慢則半年?!”
柳青梧看著眼前的沈延昌,一段時日沒見,沈延昌整個人都舒朗開來,此時褪去了名門貴子的光環,低調樸素了許多,但他本就生的英俊,此時沉澱下來,沒了以往的浮躁,反而看著更出挑些。
知道平陽王的眩暈之症實際是中了毒,下毒之人正是眼前的沈延昌,知道這一切也是偶然,那日平陽王在藏嬌閣暈倒後,半夜藏嬌閣就失了火,他本就睡覺淺,眼見府裏失火,人聲鼎沸的,幹脆起身去看看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這一去不打緊,本是想抄個近路,不想正同沈延昌碰了個正著,眼見他看見自己有片刻慌亂,但很快就鎮定下來,柳青梧就生了疑心。
見他領著幾個家丁正準備離開王府,他自然不好阻止,目送幾人離開,但總覺得沈延昌碰見自己有些不自然,隻是一時不知是因為什麽。
到了第二日,才知道藏嬌閣的那位嬌鶯姑娘不見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這讓柳青梧瞬間想到了昨日的沈延昌。
他本就心性機敏,旁人發現不了的細節他略微一思索就猜個七七八八。
平陽王平日身子康健的很,但自從這嬌鶯進府,他就頻發眩暈之症,最後直接暈在了藏嬌閣裏。
而在這之前沈延昌已經離府好一段時日不知所蹤,但不偏不倚的,就在藏嬌閣失火的這一日,離府許久的沈延昌突然出現了,隻是出現沒多久就領著幾個家丁匆匆離開了,第二日藏嬌閣的那位就不知所蹤,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些。
柳青梧懷疑沈延昌,私底下就派人暗中監視他,果然沒過兩日,沈延昌就悄悄送了一個女子離京,還辦了戶籍,雖沒有親眼見那女子,柳青梧也不難猜出,定是王府失蹤的侍妾嬌鶯。
這下他就明白了,隻怕這嬌鶯進府也是沈延昌安排的,雖然沈家敗落了,但沈延昌母親姓崔,是崔家貴女,崔家是百年世家,到底是有些根基的,沈延昌想做什麽也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他不明白他繞了這麽一大圈究竟所圖何事。
“那毒是我偶然所得,無色無味,哪怕在高明的大夫也探查不出來,隻是這毒尋常人聞了並沒什麽作用,隻有男女房事時點燃,男子情緒激昂時吸入,會損及心脈,一兩次無虞,時日久了就會如他現在這般,頻現眩暈之症,且這隻是初期症狀,到了中期,伴隨著越來越頻繁的暈厥,還會出現心悸,若是中毒之人心情煩躁,肝火旺盛,會加速毒發時間,到了後期,一日中有大半的時間都暈厥在床,直至再也醒不過來,這段時日快則三五個月,慢則半年,且這段時日任哪個大夫來看,都是氣血虧損之症,查不出其他病因。”
沈延昌看著眼前的柳青梧,滿心感慨,如何也想不到平陽王最信任的幕僚柳先生,竟然是太子同長公主的人。
看來平陽王必敗無疑,這讓他放鬆了不少。
當初得到這毒藥時並沒有想那麽多,因為平陽王的挑唆,他犯下滔天大錯,致使沈家一朝敗落,落得個抄家流放的結局,而自己也落了個不仁不義的名聲,在京中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待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沈延昌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親手殺了平陽王。
但卻不能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畢竟沈家還在雲來鎮,他還需要彌補自己的過錯,也需要留著這條命親自同父親認罪。
是以他從得了毒藥起,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般,好在有驚無險,終於達成了目的。
在領著喬裝的嬌鶯出府碰到柳青梧時,他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在平陽王府住了一段時日,自然知道這柳青梧是平陽王最信重的幕僚,且他心細如發,最是機敏,他費心心機好不容易達到目的,能悄無聲息的殺死平陽王,還能把自己摘的一幹二淨的,眼看勝利在即,不想卻同柳青梧碰了個正著。
雖當時沒說什麽,但他眼裏的狐疑說明他已經對自己生了疑心。
沈延昌此時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心情,硬是渾身僵硬的,在柳青梧的注視下火速離開了平陽王府。
再往後的幾日更是提心吊膽的,生恐柳青梧發現端倪,自己遭到平陽王報複。
但他等了許久也沒等到平陽王的人,反而等到了柳青梧是太子同長公主的人這一消息,當下提了許久的心終於落了地。
如今見柳青梧上門詢問平陽王中毒的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自然是知無不言。
柳青梧點點頭,忍不住鬆了口氣,雖然他同太子長公主等人有把握戰勝平陽王,但若非必要,他們並不打算同他兵刃相見,畢竟一旦動武,死傷再所難免,且也容易惹的民心動蕩。
太子殿下生性良善仁厚,不願因為戰爭造成生靈塗炭,是以如今知道平陽王命不久矣,他忍不住鬆了口氣。
這平陽王當真是作惡多端,人人得而誅之,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最後會栽在自己這個向來看不上眼的女婿身上。
柳青梧看向沈延昌的眼神帶了些讚賞,那時他大義滅親,親手抄了沈家,惹的朝中一片唾罵,如今想來也是受人蒙蔽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沈公子做的很好,來日我會向太子同長公主說明,待時局穩定定會還公子一個清白。”
柳青梧自然知道沈延昌的心結,當下寬慰他道。
沈延昌眼神一亮,一臉迫切的往前傾了傾身子:“柳先生,我不要清白,隻想為沈家求個公道,我父親弟弟都是被冤枉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贖罪,還望柳先生同太子說明,我父親一生護國為民,沒有一絲懈怠,那布防圖失竊一事也是平陽王的陰謀,還望太子同長公主明察。”
沈延昌說著,起身衝柳青梧行大禮道。
“沈公子難道不知先帝駕崩前親口留下口諭,已經替沈家平反了,隻怕那平反詔書已經到雲來鎮了。”
柳青梧看著眼前的沈延昌,一段時日沒見,沈延昌整個人都舒朗開來,此時褪去了名門貴子的光環,低調樸素了許多,但他本就生的英俊,此時沉澱下來,沒了以往的浮躁,反而看著更出挑些。
知道平陽王的眩暈之症實際是中了毒,下毒之人正是眼前的沈延昌,知道這一切也是偶然,那日平陽王在藏嬌閣暈倒後,半夜藏嬌閣就失了火,他本就睡覺淺,眼見府裏失火,人聲鼎沸的,幹脆起身去看看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這一去不打緊,本是想抄個近路,不想正同沈延昌碰了個正著,眼見他看見自己有片刻慌亂,但很快就鎮定下來,柳青梧就生了疑心。
見他領著幾個家丁正準備離開王府,他自然不好阻止,目送幾人離開,但總覺得沈延昌碰見自己有些不自然,隻是一時不知是因為什麽。
到了第二日,才知道藏嬌閣的那位嬌鶯姑娘不見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這讓柳青梧瞬間想到了昨日的沈延昌。
他本就心性機敏,旁人發現不了的細節他略微一思索就猜個七七八八。
平陽王平日身子康健的很,但自從這嬌鶯進府,他就頻發眩暈之症,最後直接暈在了藏嬌閣裏。
而在這之前沈延昌已經離府好一段時日不知所蹤,但不偏不倚的,就在藏嬌閣失火的這一日,離府許久的沈延昌突然出現了,隻是出現沒多久就領著幾個家丁匆匆離開了,第二日藏嬌閣的那位就不知所蹤,這一切未免太巧合了些。
柳青梧懷疑沈延昌,私底下就派人暗中監視他,果然沒過兩日,沈延昌就悄悄送了一個女子離京,還辦了戶籍,雖沒有親眼見那女子,柳青梧也不難猜出,定是王府失蹤的侍妾嬌鶯。
這下他就明白了,隻怕這嬌鶯進府也是沈延昌安排的,雖然沈家敗落了,但沈延昌母親姓崔,是崔家貴女,崔家是百年世家,到底是有些根基的,沈延昌想做什麽也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他不明白他繞了這麽一大圈究竟所圖何事。
“那毒是我偶然所得,無色無味,哪怕在高明的大夫也探查不出來,隻是這毒尋常人聞了並沒什麽作用,隻有男女房事時點燃,男子情緒激昂時吸入,會損及心脈,一兩次無虞,時日久了就會如他現在這般,頻現眩暈之症,且這隻是初期症狀,到了中期,伴隨著越來越頻繁的暈厥,還會出現心悸,若是中毒之人心情煩躁,肝火旺盛,會加速毒發時間,到了後期,一日中有大半的時間都暈厥在床,直至再也醒不過來,這段時日快則三五個月,慢則半年,且這段時日任哪個大夫來看,都是氣血虧損之症,查不出其他病因。”
沈延昌看著眼前的柳青梧,滿心感慨,如何也想不到平陽王最信任的幕僚柳先生,竟然是太子同長公主的人。
看來平陽王必敗無疑,這讓他放鬆了不少。
當初得到這毒藥時並沒有想那麽多,因為平陽王的挑唆,他犯下滔天大錯,致使沈家一朝敗落,落得個抄家流放的結局,而自己也落了個不仁不義的名聲,在京中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待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沈延昌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親手殺了平陽王。
但卻不能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畢竟沈家還在雲來鎮,他還需要彌補自己的過錯,也需要留著這條命親自同父親認罪。
是以他從得了毒藥起,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般,好在有驚無險,終於達成了目的。
在領著喬裝的嬌鶯出府碰到柳青梧時,他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在平陽王府住了一段時日,自然知道這柳青梧是平陽王最信重的幕僚,且他心細如發,最是機敏,他費心心機好不容易達到目的,能悄無聲息的殺死平陽王,還能把自己摘的一幹二淨的,眼看勝利在即,不想卻同柳青梧碰了個正著。
雖當時沒說什麽,但他眼裏的狐疑說明他已經對自己生了疑心。
沈延昌此時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心情,硬是渾身僵硬的,在柳青梧的注視下火速離開了平陽王府。
再往後的幾日更是提心吊膽的,生恐柳青梧發現端倪,自己遭到平陽王報複。
但他等了許久也沒等到平陽王的人,反而等到了柳青梧是太子同長公主的人這一消息,當下提了許久的心終於落了地。
如今見柳青梧上門詢問平陽王中毒的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自然是知無不言。
柳青梧點點頭,忍不住鬆了口氣,雖然他同太子長公主等人有把握戰勝平陽王,但若非必要,他們並不打算同他兵刃相見,畢竟一旦動武,死傷再所難免,且也容易惹的民心動蕩。
太子殿下生性良善仁厚,不願因為戰爭造成生靈塗炭,是以如今知道平陽王命不久矣,他忍不住鬆了口氣。
這平陽王當真是作惡多端,人人得而誅之,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最後會栽在自己這個向來看不上眼的女婿身上。
柳青梧看向沈延昌的眼神帶了些讚賞,那時他大義滅親,親手抄了沈家,惹的朝中一片唾罵,如今想來也是受人蒙蔽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沈公子做的很好,來日我會向太子同長公主說明,待時局穩定定會還公子一個清白。”
柳青梧自然知道沈延昌的心結,當下寬慰他道。
沈延昌眼神一亮,一臉迫切的往前傾了傾身子:“柳先生,我不要清白,隻想為沈家求個公道,我父親弟弟都是被冤枉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贖罪,還望柳先生同太子說明,我父親一生護國為民,沒有一絲懈怠,那布防圖失竊一事也是平陽王的陰謀,還望太子同長公主明察。”
沈延昌說著,起身衝柳青梧行大禮道。
“沈公子難道不知先帝駕崩前親口留下口諭,已經替沈家平反了,隻怕那平反詔書已經到雲來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