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所圖甚大
國公夫人她,抄家流放養家忙 作者:繡球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竇首輔言詞犀利,看向平陽王的眼神裏透著股洞察一切的尖利,讓平陽王一口鬱氣堵在心口,上不去也下不來的,那眩暈感越發強烈起來。
眼見眾人虎視眈眈的,非要他說出個所以然來,平陽王幹脆兩眼一閉,任由自己暈了過去,失去意識前聽到門外傳來皇太後的哭喊聲,一聲我的皇兒喚的淒楚無比,也不知喚的是自己,還是已經殯天的皇兄。
待平陽王再次醒來時已經被移到了一旁的偏殿裏,身邊除了自己帶進宮的貼身隨從,隻有門口兩個臉生的小太監。
“什麽時辰了?!”
平陽王看著殿裏四角放置的一人高的八角宮燈散發出悠悠的光線,把不大的偏殿照的亮如白晝,外頭有忽遠忽近的哭喊哀泣聲傳來,想來這偏殿離承德殿應該有段距離,不然那哭喊聲不會如此虛無縹緲。
“迴稟王爺,已經是醜時中了。”
貼身隨從低頭恭聲說道。
才過去了一個時辰啊,平陽王頓了頓,想到剛剛那群老臣咄咄逼人的模樣,如今皇兄的殿中沒有他的人,他不能就此離開,想到這裏,一股緊迫感讓平陽王迅速起了身。
“梅貴妃同小皇子可來了?!”
按理說陛下殯天這麽大的事,皇宮中的所有妃子皇子都應該齊聚一堂才是,可剛剛自己到時,除了王皇後太子同長公主,後宮其他妃嬪沒有一個到場,就連皇太後,他的母妃,也是自己暈倒之際才匆匆趕過來的,莫不是李葳這個狼崽子不敢讓大家見先帝,還是說先帝臨死前留下了什麽遺言,讓太子等人犯了忌諱,不敢立刻通知大家?!
如此想著,平陽王心裏猛地跳動起來,若真是皇兄有片刻的清醒,他會說什麽?!
身為帝王,最重視的自然是傳承問題,先前太子根本不入先帝的眼,這兩年因為寵幸梅妃,加上又是老來得子,皇兄對小皇子那才是寵愛有加,當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還一度起過改立太子的打算,若不是朝中群臣反對,加上他突然病倒,隻怕如今太子之位早已易主。
說不定皇兄臨死前清醒過來,還是要立自己的小兒子為太子,這才讓李葳眾人如臨大敵般,封鎖消息,待陛下徹底閉了眼才通知眾人。
這也就能解釋了連自己這個宮外的都趕了過來,而宮內的妃嬪卻是一個都沒到。
平陽王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測合理,這下可好了,李葳當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這下終於可以理直氣壯的質疑他的所做所為了。
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不假,但若是先帝臨終前改立幼主,留下口諭,那他這個太子之位就成了笑話。
自己隻要抓住這一點,就有理由提出自己的主張,反正先帝已經殯天,所謂死無對證的,他們若說先帝沒有留下遺言,就得拿出證據來。
想到這裏,平陽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披了鬥篷匆匆往承德殿奔去。
外頭夜風凜冽,撲打在臉上抽的人生疼,他絲毫不覺得冷,一顆心更是火熱不已。
到了承德殿,果然見後宮的妃嬪已經齊齊跪了一地,個個痛哭涕零的,幾位皇子亦是一臉惶惶然。
此時已經是九月末了,風裏已經有了冬的淩冽,跪在殿外的妃嬪皇子公主們個個凍的臉色青白,哪怕穿著厚厚的鬥篷亦是抖若篩糠一般。
平陽王路過她們,並沒有停留腳步,隻是到了隊伍最前端時,他下意識的看了眼為首之人,是梅貴妃梅若雪無疑了,隻見她脂粉不施的,一臉哀泣的緊緊摟住懷裏的幼子,身上披的是整張白狐皮做的織金鬥篷,帽簷兒上的絨毛沒有一根雜色,光滑柔順,趁的她巴掌大的小臉兒瑩白如玉,眉目如畫,此時眼中綴著星星點點的眼淚,越發顯得她我見猶憐,那種觸目驚心的美,在這昏暗的夜裏越發顯眼,讓路過的平陽王不由多看了兩眼,又見她懷裏的幼子睡意昏沉的窩在母親懷裏打瞌睡,同梅若雪相似的五官顯得他如畫上的金童玉女般玉雪可愛,平陽王頓了頓,若是自己能得償所願,送了這幼子登基,往後這對母子都要仰仗自己,那梅若雪這妙兒可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當初送梅若雪進宮時的遺憾,那樣的美人兒,還沒有嚐一嚐就要送於旁人,到底是不甘的很。
不想如今兜兜轉轉的,自己還有機會得到他,此時光是想想就心潮澎湃不已。
梅若雪正哀哀啼哭中,猛地覺察到一道熾熱的視線,她下意識的抬頭,正對上平陽王耐人尋味的神色,她心裏一咯噔,忙不迭的低下頭來,但不知又想到了什麽,又強迫自己抬頭遞給他一個哀婉的神色,那楚楚可憐的模樣,看的平陽王心肝兒都要碎了,恨不得立刻把美人兒摟進懷裏,好好疼愛一番,隻是礙著如今人多眼雜的,不好行動罷了,最後隻能遞給她一個安撫的眼神,匆匆進了承德殿。
梅若雪哪知道平陽王對自己生了其他心思,先前她還在平陽王府時,就同平陽王世子李灝兩情相悅,知道自己要被送入宮,私下不知哭了多少迴,那李灝也是個不中用的,看見平陽王跟老鼠見了貓似的,壓根不敢反抗他的父親,無奈一對兒有情人就這麽被拆散了,她被送進了宮,成了垂垂老矣的先帝的寵妃,她本是認命了的,先帝年事已高,連床事都費勁兒的很,更別說生孩子了。
但她不甘心,她還如此年輕,若是先帝一旦殯天,作為沒有生養的妃嬪,不是在後宮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就是替先帝守陵,無論哪一種日子都不是她想要的,若是有個孩子就不同了,說不定自己還能母憑子貴,做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呢。
知道平陽王送自己入宮所圖甚大,但梅若雪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今她可是梅貴妃,與其替旁人做嫁衣裳,還不如自己生個孩子搏一搏。
眼見眾人虎視眈眈的,非要他說出個所以然來,平陽王幹脆兩眼一閉,任由自己暈了過去,失去意識前聽到門外傳來皇太後的哭喊聲,一聲我的皇兒喚的淒楚無比,也不知喚的是自己,還是已經殯天的皇兄。
待平陽王再次醒來時已經被移到了一旁的偏殿裏,身邊除了自己帶進宮的貼身隨從,隻有門口兩個臉生的小太監。
“什麽時辰了?!”
平陽王看著殿裏四角放置的一人高的八角宮燈散發出悠悠的光線,把不大的偏殿照的亮如白晝,外頭有忽遠忽近的哭喊哀泣聲傳來,想來這偏殿離承德殿應該有段距離,不然那哭喊聲不會如此虛無縹緲。
“迴稟王爺,已經是醜時中了。”
貼身隨從低頭恭聲說道。
才過去了一個時辰啊,平陽王頓了頓,想到剛剛那群老臣咄咄逼人的模樣,如今皇兄的殿中沒有他的人,他不能就此離開,想到這裏,一股緊迫感讓平陽王迅速起了身。
“梅貴妃同小皇子可來了?!”
按理說陛下殯天這麽大的事,皇宮中的所有妃子皇子都應該齊聚一堂才是,可剛剛自己到時,除了王皇後太子同長公主,後宮其他妃嬪沒有一個到場,就連皇太後,他的母妃,也是自己暈倒之際才匆匆趕過來的,莫不是李葳這個狼崽子不敢讓大家見先帝,還是說先帝臨死前留下了什麽遺言,讓太子等人犯了忌諱,不敢立刻通知大家?!
如此想著,平陽王心裏猛地跳動起來,若真是皇兄有片刻的清醒,他會說什麽?!
身為帝王,最重視的自然是傳承問題,先前太子根本不入先帝的眼,這兩年因為寵幸梅妃,加上又是老來得子,皇兄對小皇子那才是寵愛有加,當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還一度起過改立太子的打算,若不是朝中群臣反對,加上他突然病倒,隻怕如今太子之位早已易主。
說不定皇兄臨死前清醒過來,還是要立自己的小兒子為太子,這才讓李葳眾人如臨大敵般,封鎖消息,待陛下徹底閉了眼才通知眾人。
這也就能解釋了連自己這個宮外的都趕了過來,而宮內的妃嬪卻是一個都沒到。
平陽王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測合理,這下可好了,李葳當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這下終於可以理直氣壯的質疑他的所做所為了。
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不假,但若是先帝臨終前改立幼主,留下口諭,那他這個太子之位就成了笑話。
自己隻要抓住這一點,就有理由提出自己的主張,反正先帝已經殯天,所謂死無對證的,他們若說先帝沒有留下遺言,就得拿出證據來。
想到這裏,平陽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披了鬥篷匆匆往承德殿奔去。
外頭夜風凜冽,撲打在臉上抽的人生疼,他絲毫不覺得冷,一顆心更是火熱不已。
到了承德殿,果然見後宮的妃嬪已經齊齊跪了一地,個個痛哭涕零的,幾位皇子亦是一臉惶惶然。
此時已經是九月末了,風裏已經有了冬的淩冽,跪在殿外的妃嬪皇子公主們個個凍的臉色青白,哪怕穿著厚厚的鬥篷亦是抖若篩糠一般。
平陽王路過她們,並沒有停留腳步,隻是到了隊伍最前端時,他下意識的看了眼為首之人,是梅貴妃梅若雪無疑了,隻見她脂粉不施的,一臉哀泣的緊緊摟住懷裏的幼子,身上披的是整張白狐皮做的織金鬥篷,帽簷兒上的絨毛沒有一根雜色,光滑柔順,趁的她巴掌大的小臉兒瑩白如玉,眉目如畫,此時眼中綴著星星點點的眼淚,越發顯得她我見猶憐,那種觸目驚心的美,在這昏暗的夜裏越發顯眼,讓路過的平陽王不由多看了兩眼,又見她懷裏的幼子睡意昏沉的窩在母親懷裏打瞌睡,同梅若雪相似的五官顯得他如畫上的金童玉女般玉雪可愛,平陽王頓了頓,若是自己能得償所願,送了這幼子登基,往後這對母子都要仰仗自己,那梅若雪這妙兒可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當初送梅若雪進宮時的遺憾,那樣的美人兒,還沒有嚐一嚐就要送於旁人,到底是不甘的很。
不想如今兜兜轉轉的,自己還有機會得到他,此時光是想想就心潮澎湃不已。
梅若雪正哀哀啼哭中,猛地覺察到一道熾熱的視線,她下意識的抬頭,正對上平陽王耐人尋味的神色,她心裏一咯噔,忙不迭的低下頭來,但不知又想到了什麽,又強迫自己抬頭遞給他一個哀婉的神色,那楚楚可憐的模樣,看的平陽王心肝兒都要碎了,恨不得立刻把美人兒摟進懷裏,好好疼愛一番,隻是礙著如今人多眼雜的,不好行動罷了,最後隻能遞給她一個安撫的眼神,匆匆進了承德殿。
梅若雪哪知道平陽王對自己生了其他心思,先前她還在平陽王府時,就同平陽王世子李灝兩情相悅,知道自己要被送入宮,私下不知哭了多少迴,那李灝也是個不中用的,看見平陽王跟老鼠見了貓似的,壓根不敢反抗他的父親,無奈一對兒有情人就這麽被拆散了,她被送進了宮,成了垂垂老矣的先帝的寵妃,她本是認命了的,先帝年事已高,連床事都費勁兒的很,更別說生孩子了。
但她不甘心,她還如此年輕,若是先帝一旦殯天,作為沒有生養的妃嬪,不是在後宮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就是替先帝守陵,無論哪一種日子都不是她想要的,若是有個孩子就不同了,說不定自己還能母憑子貴,做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呢。
知道平陽王送自己入宮所圖甚大,但梅若雪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今她可是梅貴妃,與其替旁人做嫁衣裳,還不如自己生個孩子搏一搏。